2016年3月18日 星期五

~~才情絕世、痴情無雙 ~~ 徐惠作品全集



(中國現存最早的八歲女童詩-作者,享年二十四歲)
徐惠(627-650),湖州長城人,唐朝果州刺史徐孝德之女,唐太宗李世民的嬪妃。她生於太宗貞觀元年,即公元627年,生五月即能言語。四歲通《論語》及《毛詩》。八歲已善屬文。徐孝德曾命擬離騷為小山篇,文辭典美,孝德大驚,知不可掩,所作遂盛傳。太宗聞之,納為才人,這時的徐惠,不過才十一歲。入宮後遍涉經史,手不釋卷。太宗益禮顧。俄拜婕妤,擢徐孝德為水部員外郎(徐孝德墓誌載為禮部員外郎),徐惠再遷充容。貞觀末,太宗頻征高麗,廣修宮殿,徐惠上疏極諫征伐、土木之煩,太宗善其言,優賜之。太宗卒,哀慕成疾,不肯服藥,又作七言詩及連珠以見志。永徽元年(公元650年)亦卒,贈賢妃,陪葬昭陵石室。徐賢妃的著作,今尚存詩五篇,賦一篇,文一篇(即著名的《諫太宗息兵罷役疏》)。就愛情而言,徐惠對李世民無疑是傾心相隨,然而,徐惠對李世民的摯愛有時達到過火的程度,尤其在李世民對待後宮嬪妃的寵幸上,徐惠更是展現出她的胸懷若谷的雍容大度。武則天之所以能走上李世民的龍床,就是由於徐惠的牽線搭橋。她在花團錦簇的後宮中寵冠獨絕。她有何能耐?武媚娘坐不住了,帶著禮物,來到徐慧那裡,向她討教。徐慧微微一笑,「以色侍君,短;以才侍君,長。」武媚娘聽後默默無言,告辭離去。「才」,武媚娘聽來,自然是說才幹才能吧!這,她從來都不缺。徐慧當時說法,是小女子那種聰慧和才情吧。


《擬小山篇》乃唐太宗賢妃徐惠(八歲)時,仿漢代淮南小山《招隱士》而作。文筆嫻熟,運用多種意象。表達了學識出眾的女子無法實現心志的孤寂。 此詩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女童詩。
原文
仰幽岩而流盼,撫桂枝以凝想。
將千齡兮此遇,荃何為兮獨往。
白話譯文
仰望著幽深的岩石而眼波流盼,撫摸著桂花的枝條而凝神冥想。
等待千年才等到與你相遇,你又為何獨自前往?
全詩滲透著浪漫而幽婉的風格,顯示出詩人在內心深處,
渴望與一個偉大的人物建立起一份「千古一遇」足以傳為萬世美談的曠古奇緣。
在這首詩中,小小的徐惠流露出對屈原的崇敬與仰慕:千年間,方才出現了您這位真正的人,您的純潔似香草,又因何獨自殉國呢?年幼的八歲孩童蘊含如此感慨,如此豪情,別說是她爹,就是屈原本人看了,估計都會不由得感嘆起來。這首詩,亦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女童詩。

《賦得北方有佳人》是唐太宗李世民賢妃徐惠對李延年《北方有佳人》的一首限題詩作。此詩以華麗的辭藻和鋪陳的筆法,繪聲繪色的描寫了一位絕代佳人曼妙的舞姿和遺世獨立的形象,也可看做是作者本人性格和境遇的寫照。
原文
由來稱獨立,本自號傾城。
柳葉眉間發,桃花臉上生。
腕搖金釧響,步轉玉環鳴。
纖腰宜寶襪,紅衫艷織成。
懸知一顧重,別覺舞腰輕。
白話譯文
她向來有獨來獨往的名聲,自認有傾國傾城的容貌。
修長的眉毛宛如柳葉,艷麗的面容好似盛開的桃花。
金釧隨著手腕的搖動發出響動,腰間的玉環因為舞步轉換而發出鳴聲。
彩色的腰帶與纖細的腰肢相得益彰,紅色的衣衫襯著華麗的織成更加鮮艷。
料想到(觀舞者)的知遇之恩有多麼重要,更覺得自己舞動的腰肢分外輕盈。

《進太宗》又名曰《妝殿答太宗》一詩出自唐太宗的妃嬪徐惠(即徐賢妃)之手,《進太宗》生動描寫了了女子晨起梳妝的情景,筆調活潑。帶有戲謔之意,表現了徐惠的自尊,展現了徐惠與太宗之間的深厚感情。
原文  
朝來臨鏡台,妝罷暫裴回。
千金始一笑,一召詎能來?
白話譯文
一清早我就對鏡梳妝,妝成後卻又忍不住猶豫徘徊。
古人千金才買美人一笑,陛下一紙詔書就能把我召來嗎?


《秋風函谷應詔》本詩的作者是唐太宗的妃嬪徐惠(即徐賢妃)(十九歲)。此詩作於貞觀十八年農曆十一月(公元644年)。時唐太宗親征高麗,先率大軍從長安出發前往洛陽,在那裡停留數月後,再發定州,隨後從定州前往遼東。徐賢妃一路陪伴太宗,直到定州。在經過函谷關時,應詔寫下此詩,濃墨重彩的描繪了函谷關深秋時節的壯麗景色,境界弘大,氣勢雄渾。
原文
秋風起函谷,勁氣動河山。
偃松千嶺上,雜雨二陵間。
低雲愁廣隰,落日慘重關。
此時飄紫氣,應驗真人還。
白話譯文
秋風從函谷關吹起,凌冽的寒氣驚動了河山。
偃松生長在千山萬嶺之上,雜雨飄落在南陵北陵之間。
愁雲慘淡地壓在廣闊的低谷,落日斜照著雄關一派黯淡。
此時山間飄起了紫氣,應是驗證了真人回還。


《長門怨》是唐太宗的妃嬪徐惠(即徐賢妃)的作品。此詩描寫了昔日以才華贏得寵幸、今日失寵的班婕妤哀怨而又無可奈何的心情,抒發了對後宮失意人的同情和不平對及對薄情帝王的失望和不滿,表現出作者的自尊和對獨立人格的追求。
原文
舊愛柏梁台,新寵昭陽殿。
守分辭芳輦,含情泣團扇。
一朝歌舞榮,夙昔詩書賤。
頹恩誠已矣,覆水難重薦。
白話譯文
柏梁台裡是曾經的舊愛,昭陽殿裡有新寵的美人。
我恪守本分,拒絕登上香車與君王同行;
我脈脈含淚,吟詠著淒涼的《團扇歌》。
載歌載舞的新人一旦得到恩寵,
舊人昔日的詩書都變得卑賤。
往日的恩寵果真已完全斷絕,
失寵的舊人正如潑出去的水,再難重獲歡心。

《小山賦》為唐太宗李世民的作品,與其嬪妃徐惠(即徐賢妃)(二十二歲)的《奉和御制小山賦》一併收入《全唐文》,此二賦作於貞觀二十一年(公元647年)初夏,時唐太宗重修終南山翠微宮,並攜徐賢妃等人來這裡避暑。賦中的「小山」是翠微宮中的一座假山。當年兩人漫步於此,詩興大發,留下了這兩篇精緻的唱和之作,詞藻優美,意境深遠。
《小山賦》(唐太宗)
何四序之交運,轉三陽之暮時。風辭暄而入暑,樹替錦而成帷。想蓬瀛兮靡覿,望昆閬兮難期。抗微山於綺砌,橫促嶺於丹墀。啟一圍而建址,崇數尺以成岯。既無秀峙之勢,本乏雲霞之資。承墜宇之殘露,掛低空之斷絲。爾乃參差絕巘,葳紆短逕,風暫下而將飄,煙才高而不暝。寸中孤嶂連還斷,尺裡重巒欹復正。岫帶柳兮合雙眉,石澄流兮分兩鏡。爾其移芳植秀,擢干抽莖;松新翠薄,桂小丹輕。細影雜兮俱亂,弱勢交兮共縈。才有力以勝蝶,本無心而引鶯。半葉舒而巖暗,一花散而峰明。何纖微之同景,亦卑細以相成。於是換浮歡於沈思,賞輕塵於勝地。俯蟻垤而有餘,仰終南而多愧。非為固於九折,庶無虧於一簣。聊夕玩而朝臨,足攄懷而蕩志。
《奉和御制小山賦》(徐賢妃)
惟聖皇之御宇,鑒敗德於前規。裁廣知以從狹,抑高心而就卑。懼逸情之有泰,欣靜慮於無為。於時季春移序,初光入暑,露溽池台,煙霏林篽。睿情悒以無歡,懷仁智而延佇。思寓賞以登臨,非騁麗於茅宇。殊華岳之削成,異羅浮之移所。爾其表玩宸衷,故作離宮。含仁自下,帶嶮非崇,分上林之卉木,點重巒之翠紅。葉新抽而不樹,花散植植而無叢。雜當窗之帶柳,交約砌之圭桐。纖塵集兮朝嶺峻,宵露晞兮夕澗空。影促圓峰三寸日,聲低疊嶂一尋風。風輕兮拂蘭蕙,日斜兮蔭階砌,蝶留粉於巖端,蜂尋香於嶺際。草臨波而側影,石瑩流而倒勢。雖蓬瀛之蘊奇,故未留於神睇。彼昆閬之稱美,詎有述於天制。豈若數簣之形,託於掖庭,俯依綺檻,仰映朱楹。恥巖崖之鄙薄,荷眺矚之恩榮。期保終於一國,奉天眷於千齡。

《諫太宗息兵罷役疏》是唐太宗的賢妃徐惠(二十三歲)寫於貞觀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勸諫唐太宗罷兵高麗,停修土木,與民休養生息的上疏。是一篇中國歷史上極其罕見的,由女性作者寫就的政論文,歷來備受史家讚譽。
原文
自貞觀以來,二十有二載,風雨調順,年登歲稔,人無水旱之弊,國無饑饉之災。昔漢武守文之常主,猶登刻玉之符;齊桓小國之庸君,尚圖泥金之事。陛下推功損己,讓德不居。億兆傾心,猶闕告成之禮;雲亭佇謁,未展升中之儀。
此之功德,足以咀嚼百王,綱羅千代者矣。然古人有言:「雖休勿休」,良有以也。守初保末,聖哲罕兼。是知業大者易驕,願陛下難之;善始者難終,願陛下易之。
竊見頃年以來,力役兼總,東有遼海之軍,西有昆邱之役。士馬疲於甲冑,舟車倦於轉輸。且召募役戍,去留懷死生之痛;因風阻浪,往來有漂溺之危。一夫力耕,卒無數十之獲;一船致損,則傾數百之糧。是猶運有盡之農工,填無窮之巨浪,圖未獲之他眾,喪已成之我軍。雖除凶伐暴,有國一般,然黷武玩兵,先哲所戒。昔秦王併吞六國,反速危亡之兆;晉武奄有三方,翻成覆敗之業。豈非矜功恃大,棄德而傾邦;圖利忘害,肆情而縱慾。遂使悠悠六合,雖廣不救其亡;嗷嗷黎庶,因弊以成其禍。是知地廣非常安之術,人勞乃易亂之源。願陛下布澤流仁,矜弊恤乏,減行役之煩,增《湛露》之惠。
妾又聞為政之本,貴在無為。竊見土木之功,不可兼遂。北闕初建,南營翠微,曾未逾時,玉華創製。雖復因山藉水,非無架築之勞;損之又損,頗有工力之費。終以茅茨示約,猶興木石之疲;假使和雇取人,不無煩擾之弊。是以卑宮菲食,聖王之所安;金屋瑤台,驕主之為麗。故有道之君,以逸逸人;無道之君,以樂樂身。願陛下使之以時,則力無竭矣;用而息之,則人斯悅矣。
夫珍玩伎巧,乃喪國之斧斤;珠玉錦繡,實迷心之酖毒。竊見服玩纖靡,如變化於自然;職貢珍奇,若神仙之所制。雖馳華於季俗,實敗素於淳風。是知漆器非延叛之方,桀造之而人叛;玉杯豈招亡之術,紂用之而國亡。方驗侈麗之源,不可不遏。作法於儉,猶恐其奢,作法於奢,何以制後?伏惟陛下明鑒未形,智周無際,窮奧秘於麟閣,盡探賾於儒林。千王治亂之蹤,百代安危之跡,興衰禍福之數,得失成敗之機,固亦包吞心府之中,循環目圍之內,乃宸衷之久察,無假一二言焉。唯恐知之非難,行之不易,志驕於業泰,體逸於時安。伏惟抑意裁心,慎終如始,削輕過以滋重德,擇後是以替前非,則鴻名與日月無窮,盛德與乾坤永大。

白話譯文
貞觀以來,二十多年來風調雨順,五穀豐收,國家沒有水旱之災,百姓沒有饑荒的禍患。過去,漢武帝沿用漢文帝休養生息的制度,但後來還是到泰山封禪,把功業敬告上天;齊桓公,是一個小國的平庸之君,也行封禪之事,以顯示他們的文治武功。希望陛下不要居功自傲,有大功而不居,有大德而能讓。億萬人民仰戴,仍未行告成的大典;雲亭二山待謁,仍未肯親行祭天的儀式。這樣的功德,足以光輝萬代,流芳永久。然而古人說:「天下雖然太平,但不可放縱情慾。」能謹小慎微,兢兢業業,古來聖哲也很少有人能做到。這就可以明白功業盛大的人容易驕傲,善始容易善終難,願陛下使它容易保持。
我看見,近年來戰火不斷,東邊有遼海之戰,西邊有昆丘之役,士兵、戰馬都苦不堪言,戰船兵車也很艱難地在運轉輸送。並且征途迢迢,將士赴邊和離開戰場,都懷有生離死別的切膚之痛。並且路途坎坷,風高浪急,人員和糧米隨時有葬身魚腹的危險。一個農夫辛勤耕種,一年不過有幾十擔的收成,可一遇到翻船,頃刻間幾百擔糧食就會化為烏有。這就等於把有限的收成填入無邊的大海,貪圖未到手的勝利反而遺失了自己的人馬。雖然剷除頑敵是國家的職責,但窮兵黷武,也是先哲們極力避免的。過去秦始皇吞併了六國,可是卻加速了他自身的滅亡;晉武帝擁有三方之地,卻轉眼敗亡,這難道不是因為他們居功自傲、取消仁德、輕視國家、圖謀利益、忘記禍患、放縱恣情的結果嗎?所以天地雖大也不能挽救其滅亡,勞苦百姓因無法生活而群起造反。因此,國土廣袤並非就是國家安寧的保證,人民勞頓是國家動亂的源頭,希望陛下對老百姓施加恩惠,減輕他們的勞役負擔,讓老百姓享受到朝廷恩德的雨露。
為妾又聽說治政的根本貴在無為。私下以為土木工程不可連續不斷地進行。北邊門樓剛建好,就在南邊建翠微宮,沒過多久又要建玉華宮,這不只是浪費材料,對人力也是一個很大的浪費。雖一再表示建築要低標準力求儉約,還是需要伐木採石,即使用官費雇工,也不免煩擾百姓。要知道簡陋的宮室和粗淡的茶飯是聖明的君主所安心受用的,而金碧輝煌的殿堂只有驕逸的君主才認為是美麗的。所以有道的君主是以休養生息使百姓安適;沒有道德的君主是以淫樂享受來滿足自己的情慾。但願陛下使用民力有所節制,那麼他們的力氣就不會用完了,在用了力氣之後給他們以休息的機會,那麼他們心裡就會感到高興了。
珍奇的玩物和浮華的技巧就像是使國家敗亡的刀斧,珠玉的擺設和華麗的服飾就像是使人心惑亂的毒酒。為妾發現陛下的衣服和玩物應有盡有,而且千姿百態、變化多端。別人進獻的奇珍異寶玲瓏剔透,猶如神仙製造的一般。雖說競求華麗為時俗所難免,實際上卻敗壞了淳樸的社會風尚。要知道漆器並不是產生叛離的東西,夏桀加以製造卻導致了民心離叛,玉杯也不是招災惹禍的東西,商紂加以使用卻導致了國敗身亡。經驗證明,奢侈華麗的苗頭,不可不加以遏制。再說創始時節儉,還唯恐其後流於奢侈,創始時就奢侈,那將如何制約後代?為妾伏地而想,陛下明察秋毫,高瞻遠矚,深入鑽研古代典籍,虛心徵詢儒林學士。千王百代治亂安危的蹤跡,興衰存亡得失成敗。的原因,無疑也已包含於心中,循環於眼前,為陛下所早已洞察,用不著為妾再說什麼。只是知道這個道理並不困難,但實行起來卻很不容易。往往是因為功業卓著而志趣驕逸,天下太平而貪圖享樂。希望陛下克制己欲,善始慎終,改掉小毛病以光大道德,用今天的優點取代以前的過錯,這樣,陛下的英名就可以與日月齊輝,大業就可以與乾坤共存了!

這篇上疏主要從三個方面勸諫唐太宗:

息兵罷役
上疏中說:「竊見頃年以來,力役兼總,東有遼海之軍,西有昆邱之役。士馬疲於甲冑,舟車倦於轉輸……雖除凶伐暴,有國一般,然黷武玩兵,先哲所戒。昔秦王併吞六國,反速危亡之兆;晉武奄有三方,翻成覆敗之業。豈非矜功恃大,棄德而傾邦;圖利忘害,肆情而縱慾。」

停修土木
上疏言:妾又聞為政之本,貴在無為。竊見土木之功,不可兼遂。北闕初建,南營翠微,曾未逾時,玉華創製。雖復因山藉水,非無架築之勞;損之又損,頗有工力之費……故有道之君,以逸逸人;無道之君,以樂樂身。願陛下使之以時,則力無竭矣;用而息之,則人斯悅矣。

戒奢
上疏曰:夫珍玩伎巧,乃喪國之斧斤;珠玉錦繡,實迷心之酖毒……是知漆器非延叛之方,桀造之而人叛;玉杯豈招亡之術,紂用之而國亡。方驗侈麗之源,不可不遏……伏惟陛下明鑒未形,智周無際,窮奧秘於麟閣,盡探賾於儒林。

徐惠這篇勸諫唐太宗的上疏有理有據,落地有聲,乍看絕非出自女子之手,由此徐惠的賢能可見一二。

後世對於徐惠的賢能美贊不絕:

[宋代]孫之翰說:「太宗在位歲久,於後宮不無寵嬖,但外不聞何人爾。惟徐充容(徐惠曾被封「充容」,正二品)以恩顧稱,絕不干預時事,復能諫爭失,則貞觀宮壺之政可知也。」

[元代]戈直評曰:「太宗納諫之德,冠絕古今,外之房、杜、王、魏,內之文德皇后,亦足以交修而夾輔之矣。宮妾之中,復有如徐氏者焉。觀其諫疏,有老師宿儒不能遠過者。嗚呼賢哉!」

[明代]太祖朱元璋都說:「乏人矣!昔唐太宗繁工役,好戰鬥,宮人徐充容猶上疏曰:『地廣非久安之道,人勞乃易亂之源。東戍遼海,西役昆丘,誠不可也。』今所答皆順其欲,則唐婦人過今儒者。」

[清代]高宗乾隆亦說:「元成有言,願為良臣。流風不振,乃自宮嬪。徐妃上書,東征抗陳。惜哉唐宗,納而弗斷。外事征討,內營宮館。頓忘初年,如圜斯轉。」

以死追隨唐太宗,真情可鑒

貞觀二十三年,唐太宗李世民駕崩,徐惠因此憂鬱成疾。她面對太醫的診治,不肯服藥,並說:「先帝待我情深,我唯一的心願是先於犬馬去追隨侍奉先帝陵寢。」第二年,徐惠憂鬱而死,年僅二十四歲,被追封「賢妃」,同時她的意願也得以實現,陪葬昭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