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18日 星期五

唐代三首《琵琶曲》


《琵琶行》唐.白居易[有聲書]

白居易的《琵琶行》並不是當時唯一的一首描繪琵琶藝術的詩,至少他的詩友元稹和前輩李紳就寫過同題材的詩,他們也並非等閒之輩:李紳是新樂府運動的開創者,元稹則和白居易齊名,並稱「元白」,「元和體」又稱「元白體」。

《琵琶行》
是唐朝詩人白居易的長篇樂府詩之一。
作於元和十一年(816年)。

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行第二十二,晚號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另有廣大教化主的稱號。 祖籍山西太原,生於河南新鄭,唐代文學家,文章精切,特別擅長寫詩,是中唐最具代表性的詩人之一。作品平易近人,乃至於有「老嫗能解」的說法。貞元進士,授秘書省校書郎,後遷任左袷遺、左贊善大夫。歷任杭州刺史、蘇州刺史、刑部尚書等。會昌六年(846年)去世,贈尚書右僕射,謚號文。
白居易早年積極從事政治改革,關懷民生,倡導新樂府運動,主張詩歌創作不能離開現實,須取材於現實事件,反映時代的狀況,所謂「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是繼杜甫之後實際派文學的重要領袖人物之一。他晚年雖仍不改關懷民生之心,卻因政治上的不得志,而多時放意詩酒,作《醉吟先生傳》以自況。白居易與元稹齊名,號「元白」,兩人是文學革新運動的夥伴。晚年白居易又與劉禹錫唱和甚多,人稱為「劉白」。唐宣宗稱之為詩仙,而李白是後世才由天上謫仙人轉尊稱為詩仙。
白居易的作品,在作者在世時就已廣為流傳於社會各地各階層,乃至外國,如新羅、日本等地,產生很大的影響。重要的詩歌有《長恨歌》、《琵琶行並序》、《秦中吟》、《新樂府》等,重要的文章有《與元九書》等。有《白氏長慶集》傳世。被後人稱為「詩王」「詩魔」。

唐代詩人白居易曾貶官為江州司馬
元和十年(815年)六月,白居易44歲時,唐朝藩鎮勢力派刺客在長安街頭刺死了宰相武元衡和刺傷御史中丞裴度。朝野大嘩,藩鎮勢力又進一步提出要求罷免裴度,以安藩鎮「反側」之心。對如此大事,當時掌權的宦官集團和舊官僚集團居然保持鎮靜,不急於處理。白居易十分氣憤,便上書力主嚴緝兇手,以肅法紀。可是那些掌權者非但不褒獎他熱心國事,反而說他是東宮官,搶在諫官之前議論朝政是一種僭越行為,有「擅越職分」之嫌;於是被貶謫為州刺史。王涯說他母親是看花的時候掉到井裡死的,他寫賞花的詩和關於井的詩,有傷孝道,這樣的人不配治郡,於是他被貶為江州司馬,實際上他得罪的原因還是那些諷喻詩。司馬是刺史的助手,在中唐時期多專門安置「犯罪」官員,屬於變相發配。貶官江州(現九江)這件事對白居易影響很大,沉重的打擊,是他思想變化的轉折點,從此他早期的鬥爭銳氣逐漸銷磨,消極情緒日漸增多,他說自己是 「面上滅除憂喜色,胸中消儘是非心」,早年的佛道思想滋長。三年後由於好友崔群的說明他升任忠州刺史。

《琵琶行》源起
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秋天,白居易被貶江州司馬已兩年,在潯陽江頭送別客人,偶遇一位年少因藝技紅極一時,年老被人拋棄的歌女,心情抑鬱,有感而發自己路途遭遇,用歌行的體裁,創作出了這首著名的《琵琶行》(原作《琵琶引》),此詩透過對琵琶女高超彈奏技藝和她不幸經歷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會官僚腐敗、民生凋敝、人才埋沒等不合理現象,表達了詩人對她的深切同情,也抒發了詩人對自己無辜被貶的憤懣之情。

全詩共754字(加序言),若不計則有616字。其中「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被奉為最有名之句。

以下是琵琶行的詩句:
(詩前小序)
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聞舟中夜彈琵琶者,聽其音,錚錚然有京都聲。問其人,本長安倡女,嘗學琵琶於穆、曹二善才,年長色衰,委身為賈人婦。遂命酒,使快彈數曲。曲罷憫然,自敘少小時歡樂事,今漂淪憔悴,轉徙於江湖間。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覺有遷謫意。因為長句,歌以贈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
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
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
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後六么。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灘。
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
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撥括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
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
曲罷常教善才伏,妝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
鈿頭雲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污。
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閒度。
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
門前冷落車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
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
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
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
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
住近湓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
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
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難為聽。
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
莫辭更坐彈一曲,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急。
淒淒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
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白話譯文
(序)唐憲宗元和十年,我被貶為九江郡司馬。第二年秋季的一天,送客到湓浦口,夜裡聽到船上有人彈琵琶。聽那音效,錚錚鏗鏗有京都流行的聲韻。探問這個人,原來是長安的歌女,曾經向穆、曹兩位琵琶大師學藝。後來年紀大了,紅顏退盡,嫁給商人為妻。於是命人擺酒叫她暢快地彈幾曲。她彈完後,有些悶悶不樂的樣子,自己說起了少年時歡樂之事,而今漂泊沉淪,形容憔悴,在江湖之間輾轉流浪。我離京調外任職兩年來,隨遇而安,自得其樂,而今被這個人的話所感觸,這天夜裡才有被降職的感覺。於是撰寫一首長贈送給她,共六百一十六字,題為《琵琶行》。

秋夜我到潯陽江頭送一位歸客,冷風吹著楓葉和蘆花秋聲瑟瑟。
我和客人下馬在船上餞別設宴,舉起酒杯要飲卻無助興的音樂。
酒喝得不痛快更傷心將要分別,臨別時夜茫茫江水倒映著明月。
忽聽得江面上傳來琵琶清脆聲;我忘卻了回歸客人也不想動身。
尋著聲源探問彈琵琶的是何人?琵琶停了許久卻遲遲沒有動靜。
我們移船靠近邀請她出來相見;叫下人添酒回燈重新擺起酒宴。
千呼萬喚她才緩緩地走出來,懷裡還抱著琵琶半遮著臉面。
轉緊琴軸撥動琴弦試彈了幾聲;尚未成曲調那形態就非常有情。
弦弦淒楚悲切音效隱含著沉思;似乎在訴說著她平生的不得志;
她低著頭隨手連續地彈個不停;用琴聲把心中無限的往事說盡。
輕輕地攏,慢慢地捻,一會兒抹,一會兒挑。
初彈《霓裳羽衣曲》接著再彈《綠腰曲》。
大弦渾巨集悠長嘈嘈如暴風驟雨;小弦和緩幽細切切如有人私語。
嘈嘈聲切切聲互為交錯地彈奏;就像大珠小珠一串串掉落玉盤。
琵琶聲一會兒像花底下宛轉流暢的鳥鳴聲,
一會兒又像水在冰下流動受阻艱澀低沉、嗚咽斷續的音效。
好像水泉冷澀琵琶聲開始凝結,凝結而不通暢音效漸漸地中斷。
像另有一種愁思幽恨暗暗滋生;此時悶悶無聲卻比有聲更動人。
突然間好像銀瓶撞破水漿四濺;又好像鐵甲騎兵廝殺刀槍齊鳴。
一曲終了她對準琴弦中心劃撥;四弦一聲轟鳴好像撕裂了布帛。
東船西舫人們都靜悄悄地聆聽;只見江心之中映著白白秋月影。
她沉吟著收起撥片插在琴弦中;整頓衣裳依然顯出莊重的顏容。
她說我原是京城負有盛名的歌女;老家住在長安城東南的蝦蟆陵。
彈奏琵琶技藝十三歲就已學成;教坊樂團第一隊中列有我姓名。
每曲彈罷都令藝術大師們歎服;每次妝成都被同行歌妓們嫉妒。
京都豪富子弟爭先恐後來獻彩;彈完一曲收來的紅綃不知其數。
鈿頭銀篦打節拍常常斷裂粉碎;紅色羅裙被酒漬染污也不後悔。
年復一年都在歡笑打鬧中度過;秋去春來美好的時光白白消磨。
兄弟從軍姊妹死家道已經破敗;暮去朝來我也漸漸地年老色衰。
門前車馬減少光顧者落落稀稀;青春已逝我只得嫁給商人為妻。
商人重利不重情常常輕易別離;上個月他去浮梁做茶葉的生意。
他去了留下我在江口孤守空船;秋月與我作伴繞艙的秋水淒寒。
更深夜闌常夢少年時作樂狂歡;夢中哭醒涕淚縱橫污損了粉顏。
我聽琵琶的悲泣早已搖頭歎息;又聽到她這番訴說更叫我悲淒。
我們倆同是天涯淪落的可悲人;今日相逢何必問是否曾經相識!
自從去年我離開繁華長安京城;被貶居住在潯陽江畔常常臥病。
潯陽這地方荒涼偏僻沒有音樂;一年到頭聽不到管弦的樂器聲。
住在湓江這個低窪潮濕的地方;第宅周圍黃蘆和苦竹繚繞叢生。
在這裡早晚能聽到的是什麼呢?儘是杜鵑猿猴那些悲淒的哀鳴。
春江花朝秋江月夜那樣好光景;也無可奈何常常取酒獨酌獨飲。
難道這裡就沒有山歌和村笛嗎?只是那音調嘶啞粗澀實在難聽。
今晚我聽你彈奏琵琶訴說衷情,就像聽到仙樂眼也亮來耳也明。
請你不要推辭坐下來再彈一曲;我要為你創作一首新詩《琵琶行》。
被我的話所感動她站立了好久;回身坐下再轉緊琴弦撥出急聲。
淒淒切切不再像剛才那種音效;在座的人重聽都掩面哭泣不停。
要問在座之中誰流的眼淚最多?我江州司馬淚水濕透青衫衣襟!

《琵琶歌》
作者簡介
元稹(779~831),唐代文學家。字微之,別字威明。河南洛陽(今屬河南)人。唐朝著名詩人。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的第10世孫,父元寬,母鄭氏。為北魏鮮卑族拓跋部後裔。793年(貞元九年)以明兩經擢第。次年得陳子昂《感遇》詩及杜甫詩數百首讀之,始作詩。822年(長慶二年),拜平章事、居相位三月。元稹生於唐大曆十四年(779年),八歲喪父,隨生母鄭氏遠赴鳳翔,依倚舅族。貞元九年(793年)擢較進士科簡易的明經科第,授校書郎,次年開始作詩。貞元十五年(799年),仕於河中府。十九年(803年),娶出自京兆韋氏龍門公房韋夏卿的女兒韋叢,「稹時始以選校書秘書省中」。元和五年(810年),與宦官爭宿驛舍正廳,被鞭打擊傷臉部,貶為江陵府士曹參軍。《舊唐書·元稹本傳》中卻記載:「稹既放志娛樂,稍不修邊幅,以瀆貨聞於時。」元稹早期與宦官鬥爭,後期竟依附宦官,在江陵結交監軍崔潭峻,此一時期詩作多寫身邊瑣事,缺乏內容。元稹最擅長艷詩和悼亡詩,情真意摯,頗能感人,「實非尋常遊戲之偶作,乃心儀浣花草堂之巨製,而為元和體之上乘,且可視作此類詩最佳之代表者也」。李肇《唐國史補》卷下:「元和以後,為文筆則學奇詭於韓愈,學苦澀於樊宗師;歌行則學流盪於張籍;詩章則學矯激於孟郊,學淺切於白居易,學淫靡於元稹,俱名為元和體。」元和六年(811年),裴垍去世,元稹為了謀求仕進,轉而依附藩鎮嚴綬和監軍宦官崔潭峻,出入於魏弘簡宅第,為時論所鄙。元和九年(814年)嚴綬奉命討伐淮西吳元濟,宦官崔潭峻隨作監軍,元稹隨軍前往。元和十四年(819年)穆宗即位之初大赦。元稹就因回朝述職的崔潭峻之薦,被提升為庫部郎中、兼「知制誥」,參與詔書的草擬。長慶元年(821年),元稹任中書舍人、翰林學士承旨,為朝臣所輕視。一日中書省同僚一起食瓜,武儒衡一面揮扇驅蠅,一面斥叱:「適從何處來,而遽集於此!」同僚聽了臉色大變。是年(821年)十月,裴度上表抨擊元稹與知樞密魏弘簡阻撓討伐幽州軍事,稹出為工部侍郎。長慶二年(822年),和裴度同拜同平章事,一度成為宰相,二月建議為徹底息兵,應立即解除裴度的兵權。後與李逢吉傾軋,出為同州刺史,改浙東觀察使。大和三年(829年),為尚書左丞,又出為武昌軍節度使,太和五年病逝於鎮。贈尚書右僕射。
元稹的創作,以詩的成就最大。他與白居易齊名,並稱「元白」,同為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元稹生前曾自編其詩集、文集、與友人之合集多種。其本集收錄詩賦、詔冊、銘誄、論議等共 100卷,題為《元氏長慶集》。宋時只存60卷,有三種刻本:閩本(建本),宣和六年劉麟刻;蜀本,刻者不詳;浙本(越本),乾道四年洪適據劉麟本復刻。明嘉靖三十一年,董氏曾據洪適本翻刻,《四部叢刊》又據董刻本影印。

元稹所作的叫《琵琶歌》,是寫給一個叫管兒的琵琶藝人的。詩中對琵琶女出色的彈奏技藝和美妙的音樂境界都有很精到的描繪,例如:用「霜刀破竹無殘節」來形容音樂上流暢的境界,用「冰泉嗚咽流鶯澀」來形容冷澀的境界,用「月寒一聲殿磬,驟彈曲破音繁並」來描寫重彈和快彈,把本來是抽像的不可捉摸的音樂語彙表現得具體可感這;另外,作者又用「因茲彈作《雨霖鈴》,風雨蕭條鬼神泣」來烘托彈奏時的氣氛,用「低回慢弄關山思,坐對燕然秋月寒」來描繪彈奏情態,用「百萬金鈴旋玉盤,醉客滿船皆暫醒」來誇張彈奏的效果;給後來的白居易《琵琶行》直接的啟發和影響。元稹詩的最後一段說:「我為含淒歎奇絕,許作長歌始終說。藝奇思寡塵事多,許來寒暑又經過。如今左降在閒處,始為管兒歌此歌。歌此歌,寄管兒。管兒管兒憂爾衰,爾衰之後繼者誰?繼之無乃在鐵山,鐵山已近曹穆間。性靈甚好功猶淺,急處未得臻幽閒。努力鐵山勤學取,莫遣後來無所祖。」這段無非是擔心管兒精湛的技藝後繼無人,勉勵後進鐵山努力學習,繼其絕藝。內中雖提到自己「左降」和「塵事多」,但只是作為至今才得以為管兒作歌的原因交待,與詩中女主人的人生遭遇毫無關聯。因此,它只是一首純粹描繪音樂的詩,所抒發的也是對琵琶藝人精湛技藝的歎服,以及對後繼者的希冀。

琵琶宮調八十一,旋宮三調彈不出。
玄宗偏許賀懷智,段師此藝還相匹。
自後流傳指撥衰,崑崙善才徒爾為。
澒聲少得似雷吼,纏弦不敢彈羊皮。
人間奇事會相續,但有卞和無有玉。
段師弟子數十人,李家管兒稱上足。
管兒不作供奉兒,拋在東都雙鬢絲。
逢人便請送杯盞,著盡工夫人不知。
李家兄弟皆愛酒,我是酒徒為密友。
著作曾邀連夜宿,中碾春溪華新綠。
平明船載管兒行,盡日聽彈無限曲。
曲名無限知者鮮,霓裳羽衣偏宛轉。
涼州大遍最豪嘈,六么散序多籠撚。
我聞此曲深賞奇,賞著奇處驚管兒。
管兒為我雙淚垂,自彈此曲長自悲。
淚垂捍撥朱弦濕,冰泉嗚咽流鶯澀。
因茲彈作雨霖鈴,風雨蕭條鬼神泣。
一彈既罷又一彈,珠幢夜靜風珊珊。
低回慢弄關山思,坐對燕然秋月寒。
月寒一聲深殿磬,驟彈曲破音繁並。
百萬金鈴旋玉盤,醉客滿船皆暫醒。
自茲聽後六七年,管兒在洛我朝天。
游想慈恩杏園裡,夢寐仁風花樹前。
去年御史留東台,公私蹙促顏不開。
今春制獄正撩亂,晝夜推囚心似灰。
暫輟歸時尋著作,著作南園花坼萼。
胭脂耀眼桃正紅,雪片滿溪梅已落。
是夕青春值三五,花枝向月雲含吐。
著作施樽命管兒,管兒久別今方睹。
管兒還為彈錄要,錄要依舊聲迢迢。
猿鳴雪岫來三峽,鶴唳晴空聞九霄。
逡巡彈得錄要徹,霜刀破竹無殘節。
幽關鴉軋胡雁悲,斷弦砉騞層冰裂。
我為含淒歎奇絕,許作長歌始終說。
藝奇思寡塵事多,許來寒暑又經過。
如今左降在閒處,始為管兒歌此歌。
歌此歌,寄管兒。
管兒管兒憂爾衰,爾衰之後繼者誰?
繼之無乃在鐵山,鐵山已近曹穆間。
性靈甚好功猶淺,急處未得臻幽閒。
努力鐵山勤學取,莫遣後來無所祖。

  《悲善才》
作者簡介
李紳(772年-846年),字公垂,中唐詩人。亳州(今屬安徽)人,生於烏程(今浙江湖州),長於潤州無錫(今屬江蘇)。生於唐大曆七年(772年),曾祖父李敬玄,祖父定李守一籍安徽亳州。父李晤,歷任金壇、烏程(今浙江吳興)、晉陵(今江蘇常州)等縣令,攜家來無錫,定居梅里抵陀里(今江蘇無錫東亭長大廈村)。15歲時讀書於惠山。與元稹、白居易共倡「新樂府」 詩體,史稱「新樂府運動」。元和元年(806年)進士,補國子監助教。潤州觀察使李錡聘為從事,不隨其叛亂,拜右拾遺。元和七年擔任校書郎。歷官翰林學士,轉任右補闕,與李德裕、元稹同時號「三俊」,後捲入牛李黨爭。長慶元年(821)三月,改為司勛員外郎、知制誥。二年二月,破格升任中書舍人,入中書省。長慶四年(824年)李黨失勢,受李逢吉排擠被貶為端州(今廣東肇慶)司馬,寶曆元年(825年)改任江州(今江西九江市)刺史,不久遷滁州、壽州刺史,又改授太子賓客分司東都。太和七年,李德裕為相,任浙東觀察使,開成元年(836年)任河南尹,歷任汴州刺史、宣武軍節度使、宋亳汴穎觀察使。開成五年(840年)任淮南節度使。不久入京拜相,官至尚書右僕射門下侍郎,封趙國公。

 李紳的詩叫《悲善才》,是寫給當時著名的琵琶演奏家曹保保的。曹保保曾為御前供奉,擅用右手「抹」和「挑」,與當時擅用左手「攏」和「捻」的王芬並稱為「王左曹右」。在人物之間的烘托映襯,以及對傳統比興手法的繼承發展上,《悲善才》與《琵琶行》是一致的。在序中說:「自余經播遷,善才已沒,因追感前事,為《悲善才》」,表示其創作意圖是同情琵琶藝人曹保保晚年的不幸遭遇,並藉以抒發自己宦海播遷之愁緒,詩的最後寫道:「自憐淮海同泥滓,恨魄凝心未能死。惆悵追懷萬事空,雍門感慨徒為爾。」這與《琵琶行》序中所云「遷謫意」以及詩中所云的「同是天涯淪落人」如出一轍,只不過更多了些惆悵和無奈。

《悲善才》在敘事方式上,也能將李紳的遭遇與琵琶藝人的身世做到互為表裡、互相映襯:「明年冠劍閉橋山,萬里孤臣投海畔。籠禽鎩翮尚還飛,白首生從五嶺歸」,這是詩人被貶失意之悲和生還歸來的僥倖;「聞道善才成朽骨,空餘弟子奉音徽。南譙寂寞三春晚,有客彈弦獨淒怨」,這是琵琶高手身後的冷落和蕭條。像《琵琶行》一樣,主客之間是互相映襯、情感相通的,而且也是一種超越身份地位的同病相憐,一種知音之間的互相理解和尊重以及對不公正社會的共同憤爭。他今日的憔悴沉淪,是社會的不公,是社會上層對人才的摧殘和壓抑。

序      
余守郡日,有客遊者,善彈琵琶,問其所傳,乃善才所授。頃在內庭日,別承恩顧,賜宴曲江,敕善才等二十人備樂。自余經播遷,善才已沒。因追感前事,為悲善才。

穆王夜幸蓬池曲,金鑾殿開高秉燭。
東頭弟子曹善才,琵琶請進新翻曲。
翠蛾列坐層城女,笙笛參差齊笑語。
天顏靜聽朱絲彈,眾樂寂然無敢舉。
銜花金鳳當承撥,轉腕攏弦促揮抹,
花翻鳳嘯天上來,裴回滿殿飛春雪。
抽弦度曲新聲發,金鈴玉珮相瑳切。
流鶯子母飛上林,仙鶴雌雄唳明月。
此時奉詔侍金鑾,別殿承恩許召彈。
三月曲江春草綠,九霄天樂下雲端。
紫髯供奉前屈膝,盡彈妙曲當春日。
寒泉注射隴水開,胡雁翻飛向天沒。
日曛塵暗車馬散,為惜新聲有餘歎。
明年冠劍閉橋山,萬里孤臣投海畔。
籠禽鎩翮尚還飛,白首生從五嶺歸。
聞道善才成朽骨,空餘弟子奉音徽。
南譙寂寞三春晚,有客彈弦獨淒怨。
靜聽深奏楚月光,憶昔初聞曲江宴。
心悲不覺淚闌干,更為調弦重覆彈。
秋吹動搖神女佩,月珠敲擊水晶盤。
自憐淮海同泥滓,恨魄凝心未能死。
惆悵追懷萬事空,雍門感慨徒為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