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24日 星期二

活到一百四十一歲的人瑞養生法~十三之六

孫思邈,京兆華原(今陝西省耀縣)人,約生於隋開皇元年(公元五八一年),卒於唐永淳元年(公元六八二年),活了一百零二歲(有的考證活了一百四十一歲)。人們把他當做「神仙」,尊稱為「藥王 」。

孫思邈(耳聰目明法)養生十三法之六

六、面常洗

(a) 搓手36下,暖手後以後上下掃面。

(b) 暖手後雙手同時向外圈。

這動作經常做,可以令臉色紅潤有光澤,同時不會有皺紋。

《正統道藏》裡面有一部《太清導引養生經》,記載赤松子、寧先生、彭祖、王子喬等人的導引行氣法,說是常練可以消除百病、延年益壽。

養生功法繁多,道家將叩齒、咽津、握固、鳴天鼓四個動作稱為「養生四寶」,此外還有按摩、拍打、點穴以及許多類似瑜珈的體操動作。

「乾洗臉」功法步驟:
1‧兩手掌相互摩擦,令其發熱,將兩手掌指尖朝上,平貼於額頭中部,沿著鼻子兩旁向下平抺至下巴,然後兩手分開沿著左右臉頰向上平抺至額頭,是為一次。
2‧以上動作共做36次,前18次稍為用力,後18次不用力,只需手掌貼著面部平抺即可。

「乾洗臉」功法原理:
面部按摩是靜坐收功的標準動作,自古即相當流行,陶弘景《養性延命錄》說:「…摩手令熱以摩面,從上至下,去邪氣令人面上有光彩…」 指出手掌摩面,可使人容光煥發。

古代養生家的摩臉功法,也都主張由上而下,原因為何?一因由下而上易受到鼻孔、眼睛阻礙;二因臉部中央為胃經循行路線,胃氣宜下不宜上。又為什麼按法要一重一輕呢?重手法的作用在按臉部壓肌肉經絡,促進氣血循環及新陳代謝;輕手法的作用則是藉由手掌與臉皮輕輕摩擦產生微電流,讓細胞吸收能量,提升再生能力,可使臉部皮膚變得細緻光滑。

臉部有許多穴道,而且與五臟六腑都有對應的反射區,例如額為心、左頰為肝,右頰為肺、下巴為生殖器官等等,按摩臉部可以增進臟腑健康;摩臉對預防顏面神經麻痺、鼻竇炎、牙齦炎也有良效。

天天都在洗臉,只是知道每天洗臉可以讓自己的皮膚變的更乾淨一些,其實我們在洗臉的時候只要在我們的臉盆中放一點東西,就可以讓我們的皮膚變的白嫩,有彈性,我們還等什麼,還不一起去看看究竟,這樣洗臉,六十歲都不會有皺紋。做防癌宇宙操,洗臉都不用肥皂,會用蛋清來洗臉,然後用清水洗掉,而且要按摩臉部,從下往上按摩,就連耳朵也要按摩。在看電視時,按摩手指,促使末梢血管的血液循環。

1、加米醋
功效:抑制皮膚細菌孳生
原理:醋本身就能改變皮膚的酸鹼度,軟化皮膚的角質層,抑制細菌孳生,使毛孔通暢,減少感染性皮膚病的發生。醋的種類以純天然的米醋最好,其他食用醋也可以。長期使用可增加皮膚細胞的水分和營養,恢復皮膚的光澤和彈性,此外,還能使肌膚更潔凈,防止痘痘的生成。
方法:醋與水的比例為5%,在一盆洗臉水裡滴上7~10滴即可。

2、加綠茶
功效:收斂肌膚、抗輻射
原理:在 茶葉中,綠茶的茶多酚含量最豐富。茶多酚有抗氧化作用,可防止肌膚衰老。如果你是工作在電腦前的白領女性洗臉的時候在水中加一點綠茶可以有效的抵抗輻射, 茶葉的鞣酸作用可以讓我們乾燥的皮膚消失的無影無蹤,可抑制皮膚色素沉著,減少過敏反應的發生。此外,茶葉的鞣酸作用可以緩解皮膚乾燥,對於患濕疹的兒童 也非常適用。
方法:取一袋袋裝綠茶或2克綠茶,在茶壺裡用2升水煮成茶水,待茶水變溫洗臉。

3、加食鹽
原理:用食鹽水洗臉有去除角質、收斂肌膚、安撫潮紅肌膚的作用,還能清除皮膚的油脂。惱人的「黑頭」用食鹽輕輕摩擦也能去除;油性皮膚使用後,一星期左右,面部皮膚顯得鮮嫩、透明。
方法:在一盆洗臉水裡加兩小勺食鹽即可。

4、加蜂蜜
功效:抗衰老、防乾燥
原理:蜂蜜是養生佳品,含有大量能被人體吸收的胺基酸、酶、激素、維生素及糖類成分,能促進皮膚創面的癒合,抗衰老,防止皮膚乾燥。
方法:中乾性肌膚的人,平時可以將2~3滴蜂蜜加到洗臉水中,洗臉時沾濕整個面部再輕輕拍打、按摩面部幾分鐘。油性皮膚的人則不太適合用蜂蜜水洗臉。

5、淘米水
功效:去油脂、潤膚
原理:用淘米水洗臉,潤膚的效果特別好,因為米表面含有鉀成分,特別適合面部弱酸環境的清潔,而且性質溫和,不刺激皮膚,一點副作用也沒有,尤其適合長青春痘、毛孔粗大的油質性皮膚。
方法:直接將當天的淘米水加熱後使用,效果就會很好。

6、加白糖
功效:去角質、淡化痘印
原理:白糖可以去除角質加速皮膚新陳代謝,糖中提煉的天然成分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B2、B6及VC,可以說是一種天然的美白產品,而且絕對安全。
方法:洗完臉後取適量白糖在手上加點水按摩開來,然後沾在臉上按摩1分鐘左右即可衝掉。

唐初名醫孫思邈在《千金翼方》一書中說:「養生之道,常欲小勞,但莫及強所不能堪;且流水不腐,戶樞不蠢,以其運動也。」指出經常運動能帶給人健康,但運動不宜超出體力。現代人都很忙,要維持長年的運動、勞動的確很難。但是,不管怎麼忙,每個人早上總要起床刷牙洗臉,晚上總要上床睡覺吧?何不利用這兩段時間練功?

「養生洗臉操」:

(1)第一招關節運動:進入浴室,在尚未刷牙洗臉之前,先轉動全身關節,依照頸、肩、腰部、膝蓋、腳踝的順序,每個關節轉5下,讓全身的關節鬆動、潤滑,氣通過關節也會比較順暢。
(2) 第二招快速閃腹:在擠好牙膏,將牙刷伸進口中刷牙時,即一面刷牙,一面將肚皮快速凸凹閃動,腹腔裡有神經叢,閃動肚皮可藉由陰陽相吸相斥的作用增益神經系統;而且,經常閃動腹部可以保持肚皮的年輕與彈性,相當有益健康。
(3) 第三招左右轉身:刷完牙,扭開水龍頭放洗臉水時即開始動作。兩手握拳,曲肘,手臂抬起與肩膀同高,吸滿氣後閉氣,小腹繃緊,腳掌抓地,然後全身用勁,上半身往左、往右來回扭轉。如果我們經常往全身運氣貫勁,體能就不易衰退。
(4) 第四招原地跳高:做完第三招,緊接著就做這一招,原地往上跳,兩腳齊跳或用跑步的姿勢跳都可以,落地時整個腳掌著地,俗話說:「百走不如一跑,百跑不如一跳。」跳能震動五臟六腑及全身關節,並能促進全身的氣流動。
(5) 第五招彎腰摩臉:做完第三、四招,洗臉水大概也放滿了。洗臉的時候,雙腳並攏用力挺直,用日本人彎腰鞠躬的姿勢將臉趨近臉盆,用意在做背部拉筋,以助背氣通行。洗臉時不管你有沒有抹肥皂,這時候十個指尖要用勁,以轉小圈圈方式按摩臉部,整張臉的每一個角落都要按到。臉上的穴道、神經節點很多,通往全身各處,按摩臉部對健康大大有益。
(6) 第六招鍛練手指:在擰毛巾時,手指要用勁,盡力將毛巾擰乾,想像你是國稅局的查稅人員,一滴稅都不能遺漏。毛巾擰得乾,表示你的氣可以運到神經末稍,掌指強壯,氣即可繞過指尖再回流。
當那一天在做以上動作感到有點力不從心時,就要多做幾次以回復體能。這些動作都在洗臉過程中完成,不多佔時間,堅持做下去,你就會長壽、健康、少病,如果七、八十歲還能做這些動作,年齡根本莫奈何。

乾洗臉操:
首先,兩手相對,搓熱。然后,用雙手掌心緊按住兩腮下部,兩手中指按在鼻翼的兩側,整個手掌用力向上搓擦。經過頭頂到后頸的時候,兩掌左右分開,再沿著脖頸回到兩腮下部。這個動作反復做16次。做完之后,臉部有發熱的感覺。
在寒冷的冬季,經常做干洗臉這個動作,能夠促進面部血液循環,氣血疏通,將風寒之氣避之身外,從而防治感冒。它還能促進五臟精氣榮養皮膚,使面容光潤悅澤。

搓手操:
雙手合掌,對搓時兩手應貼合,以搓得雙手發熱為度。亦可一手固定不動,另一手對其搓動;再兩手上下交替互擦。一般約搓擦1~2分鐘整個手掌便會發熱,促進“大魚際”的血液循環、疏通脈穴,強化面部“三角部位”,增加呼吸道抵御感冒病毒侵襲的免疫能力;且雙手摩擦生熱又可起到“殺菌”的作用。
這個搓手操簡單易行,對咽喉痛、打噴嚏等感冒早期症狀,有一定的功效。在寒冷的冬季如果不想感冒也不想運動的話,不妨就每天多搓搓你的雙手來防治感冒吧。

揉鼻操:
揉鼻操是一種簡單的冬季健身操,每天清晨洗臉時,用毛巾揉揉鼻唇、鼻翼兩側及周圍的皮膚,使鼻子稍紅潤、有發熱感;再用拇指、食指夾住鼻根,用力由上而下連拉幾次;然后用拇指、食指伸入鼻腔前庭處,夾住鼻中隔軟骨,輕輕地下拉幾次。這些機械的刺激按摩可使鼻周圍血管充血,改善血液循環,提高鼻子的抗寒能力。
外界空氣干燥時,也可用杯盛熱水,將蒸汽緩緩吸入鼻內改善鼻腔濕度和血液循環,也能加強鼻子的御寒功能。

揉迎香:
首先,將兩手的食指按在鼻翼兩側,讓自己面帶微笑,迎香穴的位置就在鼻翼兩側凹進去的地方,用手指按壓,有脹痛的感覺,就對了。找到穴位,輕輕按揉兩分鐘。
經常按揉“迎香穴”可以祛風通竅、理氣止痛,對預防感冒作用明顯。如果因為感冒或者鼻子過敏等引起鼻腔閉塞,嗅覺出現障礙,揉迎香穴效果最直接。

揉太陽穴:
首先,我們兩手的大拇指分別壓住左右太陽穴,這個穴位在眉梢和外眼角一橫指凹陷的地方,用兩個拇指的指肚按揉太陽穴順時針方向揉16圈,用力稍大一點;逆時針方向再揉16圈,用力稍小一點。
揉太陽穴可以疏通腦部經絡,去虛火,清腦明目,改善由於感冒引起的頭痛症狀。

揉風池:
首先,眼睛平視前方,兩手的大拇指分別按在腦后枕骨下,大筋外側左右兩個凹陷處,那就是風池穴,按住這個穴位順時針按揉16圈,再逆時針按揉16圈。
風池穴是風邪入腦的要沖,所以治風寒入侵必選風池穴。揉風池,可以祛風散寒,增強抵抗力,防治感冒。

十指梳頭操:
請您放鬆心情,開始做十指梳頭。把兩隻手的大拇指放在太陽穴上,其他的手指岔開,從前額頭發的邊緣向后梳頭,大拇指也跟著由太陽穴經過耳后風池穴梳到脖頸,這樣反復做2分鐘。
用十指反復梳頭,通過摩擦產生熱量和靜電,可以刺激頭部末梢神經和毛細血管,使腦神經和腦動脈舒展、鬆弛,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對腦部氧氣供應,有利於抵抗感冒。
感冒時,患者雙手掌面緊貼,來回磨擦至手掌皮膚發紅發熱為止,然后將雙手大魚際緊貼鼻翼兩側,待手掌溫度下降后再次來回搓動,如此循環10~15次,患者自覺微微汗出,感冒初起者症狀即可減輕或消失,為鞏固療效,晚睡前喝杯熱水,再重復上法。若患者平素體弱,次日早晚再做兩次,以免反復。對重感冒患者,直至做到感冒康復。

按摩具有發汗解表的作用,雙手相互摩擦,均可刺激兩側手三陰經之要穴,這些穴位既有宣肺解表、清肺利咽、疏風通絡之用,也有安神養心之功,而良好的休息能增強機體免疫力﹔同時,雙手來回磨擦,可使機械能轉化為熱能,貼在鼻翼兩側,局部毛細血管擴張,加速血液循環和淋巴循環,提高組織細胞活性,增強抗病能力。

簡單臉部按摩‧改善皺紋保養

為求快速完成保養,一般人常常在塗抹保養品時草草了事,很容易犯下力道過猛,甚至反向拉扯肌膚紋理的錯誤,都容易使肌膚產生細紋,只要在上保養品時花 10分鐘按摩,不僅能活絡血液循環幫助保養品成分精確吸收,也能有拉提小臉、消除細紋的效果,若能再加強單點穴位按壓,則更能維持按摩效果。有拉提除紋按摩、消雙下巴、提嘴邊肉、拉下垂眼、撫魚尾紋、除抬頭紋、穴點定位按摩的保養手法!

拉提除紋按摩
1. 消雙下巴
Step1雙手合掌併於鼻子前方,雙手大拇指置於下巴,預備。
Step2延續動作1,大拇指順下顎線條由外往上滑推,掌心服貼臉頰滑推至耳前,動作1與2為1回,做5回,減緩雙下巴產生。
2. 提嘴邊肉
Step1雙手中指與無名指指腹置於下巴,左手在上右手在下,預備。
Step2延續動作1,左手稍施力向外、右手輕向內滑推至左耳側,動作1與2為1回,做5回,再換邊,助拉提嘴角贅肉。
3. 拉下垂眼
Step1左手手指朝內遮蓋住左眼,預備。
Step2左手輕朝太陽穴方向斜往上滑推,右手手指朝下同樣遮蓋住左眼斜往上滑推至太陽穴,左右手交替滑推共5回。再換右手重複動作1~2於右眼,助拉提眼周。
4. 撫魚尾紋
左食指與中指撐開左眼尾,右中指與無名指指腹由內往外輕畫圓按摩左眼尾,做15次,再換邊,助減緩魚尾紋產生。
5. 除抬頭紋
雙手一上一下交替往上滑推額頭,約5~10次,有助於減緩抬頭紋產生。

促循環按摩
Step1雙手中指與無名指指腹,於全臉由內往外以畫圓方式按摩,提高肌膚溫度,促進血液循環。
Step2雙手中指、無名指與小指指腹貼於耳垂前方,食指貼於耳垂後方,沿雙耳以上強下弱力道滑推,約5~10回,能消水腫。
Step3右手食指、中指、無名指指腹揉轉左耳垂後方3圈,往下滑推至左側鎖骨上方,共5次再換左手重複於右耳,能活絡淋巴。

穴點定位按摩
Step1雙手中指指腹按壓鼻翼兩側迎香穴,略施力上頂3~5下,再按壓耳側、顴骨下凹陷處下關穴,略施力上頂3~5下,助拉提臉頰。
Step2雙手中指指腹按壓眼頭近鼻樑凹陷處睛明穴3~5下、眼周約眼球正下方承泣穴3~5下;再按壓太陽穴3~5下,助眼周循環。
Step3中指指腹按壓嘴唇正下方凹陷處承漿穴3~5下、嘴角近下顎凹陷處大迎穴3~5下、咀嚼肌凸起處頰車穴3~5下,助緊實雙頰。

中醫認為“頭為諸陽之會,面為五臟之華”,按摩美容即運用一定手法,作用於面部的穴位,能使面部氣血流暢,達到美化容顏的目的,每個穴位可點、壓3-5次。
常用的穴位是: 面部美容穴位有哪些?

面部是人體氣血外榮的集中部位,是經絡彙集之處。

「靈樞?邪氣臟腑病形」篇中就有「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氣血皆上於頭面而走空竅」的記載。從十四經脈循行分佈來看,就有九條經脈直接上達面部,而其餘經脈則透過經別合於與其相表裡的陽經而間接上達面部。在十四經脈中,手,足陽明經在面部循行分佈廣,陽明經為多氣多血之脈,對面部榮養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面部的榮潤與憔悴,可反應人體經脈氣血的盛衰,尤其是陽明經脈。「素問?上古天真論」中說「(女子)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男子)六八,陽氣衰竭於上,面焦。「這就是說婦女在35歲以後,男子在48歲以後,由於陽明脈經氣逐漸衰弱,表現在面部開始失去潤澤而漸憔悴。因此,面部的美容保健應從經絡入手,特別是陽明經脈。

人中穴
經別:督脈。
定位:人中溝的上1/3與中1/3的交界處。
主治:口眼歪斜、昏迷、腰痛、對笑肌、面部表情肌有良好的連帶作用,有利於消除皺紋,可消除口臭,對單純瘡疹、唇炎有效。

巨修穴
經別:足陽明胃經。
定位:目正視、瞳孔直下,平鼻翼下緣處。
主治:口眼歪斜,牙痛,熱氣瘡,唇風、暗瘡,眼瞼瞬動等。

聽宮穴
經別:手太陽小腸經。
定位:耳屏前,下領骨裸狀突的後緣,張日呈凹陷處。
主治:耳聾、耳鳴、牙痛、暗瘡、濕疹、可改善不正常之面色,令粗糙皮膚細膩。

迎香穴
經別:手陽明大腸經。
定位:鼻翼外緣中點,旁開0.5寸,當鼻唇溝中。
主治:面部濕疹、脂溢性皮炎、酒渣鼻、暗瘡、單純疤疹、唇炎、耳聾、耳鳴等。

四白穴
經別:足陽明胃經。
定位:目正視,瞳孔直下,當眶下孔凹陷中。
主治:眼瞼瞬動、暗瘡、黃褐斑、雀斑、月經疹、脂溢性皮炎等。

上關穴
經別:足少陽膽經。
定位:下關穴直上,當顴弓的上緣。
主治:牙痛、口眼歪斜、耳聾、耳鳴、消除魚尾紋、黃褐斑、改善皮膚粗糙。

睛明穴
經別:足太陽膀朧經。
定位:內眼角,目內毗旁0. I寸。
主治:眼瞼跳動,各種目疾,浮腫近、視眼、針眼、迎風流淚、黑眼圈、眼袋、眼瞼瞬動等。
功用:明目消皺

承泣穴
經別:足陽明胃經。
定位:目正視、瞳孔下,當眶下緣與眼球之間。
主治:目赤腫痛、眼瞼瞬動、口眼歪斜、眼袋、黑眼圈、黃褐斑、迎風流淚、眼睛浮腫,眼袋,面癱,近視,遠視,斜視等。
功用:疏經活絡,美目養顏

球後穴
經別:經外奇穴。
定位:眶下緣外1/4與內3/4交界處。
主治:近視眼、白內障、視神經萎縮、眼袋、黑眼圈等。

承漿穴
經別:任脈。
定位:頰唇溝的中點。
主治:牙齒腫痛、口歪,對月經前後突然增多的暗瘡有效,可治療熱氣瘡、唇風。

大迎穴
定位:下頒角前1.3寸凹陷中,咬肌附著部前緣,閉口鼓氣時即出現一溝形凹陷,即於凹陷下端取之。
主治:牙痛、口歪、口臭、暗瘡、睡眠癖牙症等。

頰車穴
經別:足陽明胃經。
定位:下領角前方一橫指凹陷中,咬牙時咬肌隆起高點處。
主治:牙痛、暗瘡、口臭、腮腺炎.還可消除面部皺紋及瘦臉。

下關穴
經別:足陽明胃經。
定位:顴弓下緣,下領骨a狀突之前方,切跡之間凹陷中。合口有孔,張口即閉,宜閉口取穴。
主治:耳聾、耳鳴、牙痛、下領關節炎、暗瘡、旋耳瘡、雀斑、黃褐斑、面部皺紋等。

地倉穴
經別:足陽明胃經。
定位:口角旁0.4寸,巨移穴直下取之。
主治:口歪、流口水、口周皮炎、唇風、單純疤疹,面肌下垂、口周皺紋等。

顴骼穴
經別:手太陽小腸經。
定位:目外毗直下,顴骨下緣凹陷中。
主治:口眼歪斜,眼瞼瞬動,頰腫,暗瘡,換膚後遺症,紅血絲、黃褐斑等。

聽會穴
經別:足少陽膽經。
定位:耳屏間切跡前。下領骨裸狀突的後緣,張口有孔。
主治:耳鳴、耳聾、下領關節炎,改變面上不正常之膚色,耳部濕疹、祛除面部灰暗、黑斑等。

瞳子骼穴
經別:足少陽膽經。
定位:目外毗旁0.5寸,眶骨外緣凹陷中。
主治:近視、斜視、目赤腫痛、魚尾紋、黑眼圈、眼袋、腰痛。

攢竹穴
經別:足太陽膀朧經。
定位:眉頭,歸屬足太陽膀胱經,眉頭凹陷中。
主治:眼瞼下垂,近視,斜視,呃逆,頭痛,眼疾、眼袋、黑眼圈、皺紋、眼瞼瞬動,眼部疲勞等。
功用:疏經活絡,明目

魚腰穴
經別:經外奇穴。
定位:眉峰,歸屬經外奇穴,眉毛的中心。
功用:疏經活絡
主治:上瞼下垂,脫眉,魚尾紋,近視,斜,面神經麻痺,眼瞼下垂,額部皺紋,暗瘡、色斑等。

絲竹空穴
經別:手少陽三焦經。
定位:眉梢處的凹陷中。
主治:眼瞼瞬動,目赤腫痛、眉毛脫落,魚尾紋、額部皺紋。
絲竹空穴
定位:眉尾,歸屬手少陽三焦經
功用:袪風明目,除皺美顏
主治:面癱,眉毛脫落,魚尾紋,近視,斜視,目赤腫痛,眼瞼跳動,眩暈,頭痛 贊助內容

陽白穴
經別:足少陽膽經。
定位:目正視、瞳孔直上,眉上,寸。
主治:口眼歪斜、額部皺紋、目赤腫痛、眼瞼下垂、黃褐斑。

太陽穴
定位:顳骨凹陷處,歸屬經外奇穴,眉梢與目外毗之間向後約1寸凹陷中。
功用:疏風清熱,解痙止痛
經別:經外奇穴。
主治:目赤腫痛、魚尾紋、黃褐斑、暗瘡、扁平優等,面癱,上瞼下垂,溼疹,頭痛,牙痛。

神庭穴
經別:督脈。
定位:前髮際正中直上0.5寸。
主治:頭暈、失眠、慢性鼻炎、脂溢性脫髮、川字皺紋等。

印堂穴
經別:經外奇穴。
定位:兩眉頭連線的中點。
主治:消除皺紋,慢性鼻炎、失眠、酒渣鼻等。

頭維穴
經別:足陽明胃經。
定位:額角髮際直上0.5寸。
主治:眼瞼瞬動、脂溢性脫髮、毛囊炎、額部色斑、少年白髮等。

曲鬢穴
經別:足少陽膽經。
定位:耳前鬢髮後緣直上,平角孫穴處。
主治:偏頭痛、牙痛、面部皮膚粗糙、魚尾紋、面色晦暗等。

璐風穴
經別:手少陽三焦經。
定位:乳突前下方,平耳垂後下緣的凹陷中。
主治:耳聾、耳鳴、頰腫、偏頭痛、旋耳瘡、脂溢性脫髮等。

風池穴
經別:足少陽膽經。
定位: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之間凹陷中,平風府穴處。
主治:頭暈耳鳴,目赤腫痛,視神經萎縮,肝郁型黃褐斑.面色萎黃等。

百會穴
經別:督脈。手足襖陽經。督脈之會。
定位:後髮際正中直上7寸。
主治:失眠多夢,胃下垂,子宮下垂,脂滋性脫髮,面色萎黃.眼瞼下垂。

廉泉穴
經別:任脈。
定位:舌骨體上緣的中點處。
主治:舌強不語,流涎,對消除雙下巴有效;

角孫穴
經別:手少陽三焦經。
定位:耳尖處的髮際。
主治:牙釀腫痛、視物不明,眼晴疲勞、頰腫、耳鳴。

瘓脈穴
經別:手少陽三焦經。
定位:乳突中尖,當翁風穴與角孫穴沿耳輪連線的下1/3與上2/3交界處。
主治:偏頭痛、耳聾、耳鳴、耳部濕疹。

完骨穴
經別:足少陽膽經。
定位:乳突後下方凹陷中。
主治:頭痛、齒痛、口歪、座瘡及面部濕疹。

承靈穴
經別:足少陽膽經。
定位:正營穴後1.5寸。
主治:頭痛、眩暈、日痛、眼胞浮腫、眼瞼下垂。

本神穴
經別:足少陽膽經。足少陽膽經與陽維脈交會穴。
定位:督脈旁開3寸當神庭穴與頭維穴連線的內2/3與外1/3連接點處。
主治:頭痛、目眩、眼瞼下垂、前額脫髮。

腦空穴
經別:足少陽膽經。
定位:風池穴直上1.5寸。
主治:頭痛、目眩、失眠健忘,少年白髮。

按摩,這原本是古醫療方面的方法,卻可將中西式美容合二為一。在皮膚紋理美容的同時進行穴位按摩,從而達到美容的效果,這是其它美容方法所不能及的。面部按摩可以使血管擴張,血流速度加快,使局部組織營養增強,促進皮膚組織細胞的生長,清除面部的有害物質,從而保持面部的健康美容——紅潤細膩。

面部穴位
面部穴位 按摩美容總共有十六個穴:百會穴、印堂穴、攢竹穴、太陽穴;聽宮穴、頰車穴、睛明穴、迎香穴;承泣穴、四白穴、巨髎穴、地倉穴;顳骨穴、魚腰穴、翳風穴、承漿穴。
以上十六個美容穴,如能經常點按,不僅能達到美容的效果,而且能提高智力和記憶力。對治療神經衰弱,頭暈,耳聾,耳鳴等也有顯著療效。

面部穴位 按摩動作:
兩手中指輕按太陽穴約5至10秒。以解除疲勞,然後中指以順時針作圓形按摩。
兩手拇指由下而上按摩印堂穴。
兩手食指、中指沿眼眶周圍由內向外做圓形按摩。
兩手食指、中指有節奏地從鼻根的兩旁向下,向外滑向兩頰部按摩。
兩手中指沿口周圍上下唇左、右交錯按摩。
兩手中指、無名指腹在兩頰由內向外做螺旋形按摩。
兩掌外側線從眉弓向髮際外滑動按摩。
左手掌、中指撐緊額部肌肉,右手中指插在指間左右按摩。
兩手中指和無名指在額部做螺旋形按摩。
兩手食指或中指輕按太陽、睛明、頰車、聽宮、迎香、人中等穴。
用手小魚際向上南推眼外角魚尾紋。兩手輕拍兩頰及下頦。食、中、無名三指併攏輕叩前額中部。
兩手全掌及手指輕摩整個面部,以使面部面板及肌肉恢復彈性。
按摩完畢,用脫脂棉或餐巾紙擦淨面部,再塗一層營養霜。增強面板彈性按摩法睡覺前三分鐘是按摩最佳時刻。

面部美容,分為額頭部、眼部、鼻部、面頰部、唇部、耳部、頭部進行按摩。
1、額部的美容穴:印堂、神庭和兩側的太陽。
2、眼部的美容穴:睛明、攢竹、魚腰、絲竹空、瞳子戮、承泣、四白。
3、鼻部的穴位有:鼻通、迎香、素戮。
中西合璧 按摩美容
4、面頰部的穴位:巨戮、頰車。
5、唇部的穴位:人中、承漿、地倉。
6、耳部的穴位:耳門、聽宮、聽會、翳風。
7、腦面部的穴位:百會、風池。
8、按摩完面部穴位後,再按摩曲池、血海、三陰交各50下。
按摩完一次大約需10~15分鐘時間(時間長一點更好)。天天堅持,效果很好,既經濟,又快捷。
另外,按摩美容,還要和排毒結合起來。要達到美容好的效果,首先要進行排毒,把腸壁上的宿便排除掉,因為這些積存物在腸內發酵,就產生毒素。這種毒素,可使人致病,加速人的老化。服用清腸食品,可清除體內毒素和廢物,從而清除面部的青春痘、黑斑、色素的生長因素,達到皮膚健美、美容的功效。
溫馨提示:您如果發現面部不舒服,或己經發現自己有面部疾病,一定要記得及早醫治。

現代人一定要知道的三大明星穴位,沒病時常按也有保健強身的效果!
而且穴位位置簡單好記,可利用上下班通勤、工作空檔、早上晨起或睡前按多多按摩,讓按摩穴位成為你的健康好習慣之一!
1.風池
有效症狀:感冒、失眠、頸項僵痛、中風、頭痛、頭暈、醒腦明目、腰背酸痛、眼睛疲勞、宿醉、落枕、經痛。
重要性:是治療感冒風邪的特效穴道,是治頸項強痛時的常用穴。
穴位尋找:位於頭部後方,往耳後尋找,碰到骨頭突出處,再往靠近髮際的凹陷處下方。
按法: 以雙手大拇指分別抵住二邊穴道,用力按壓4~5次。
2.百會
有效症狀:頭暈、頭痛、眼睛疲勞、鼻塞、神經痛。
重要性: 在頭頂上,是手足三陽、督脈及足厥陰眾多經脈交會處,故稱為百會,是重要穴位之一,可治百病。
穴位尋找:在頭頂正中央,位於左右兩耳的連接線與眉間的中心線交會處,按壓會有鈍痛感。
按法:以中指按壓百會穴,每次3~5秒,反覆按壓4~5次。
3.合谷
有效症狀:頭痛、口腔炎、喉嚨腫痛、發燒、眼睛疲勞、神經痛、腸胃不適、腦神經症狀、高低血壓、過敏性鼻炎、胃痛、牙痛、生理痛、感冒。
重要性:治牙痛、腸胃病、面部五官疾病的常用穴,應用範圍很廣。
穴位尋找:位於大拇指與食指虎口處,在第一掌骨與第二掌骨之間,左右手一。
按法: 以大拇指往手腕的方向用力按壓4~5次,並作圈狀按摩。

天突穴———促進水分的排除。位於喉斜下方肌膚的內側。它能刺激甲狀腺,促進新陳代謝,去除臉部多餘的水分。
迎香穴———減輕肩膀痠痛及鼻塞,眼球正下方,鼻翼的旁邊即是。此穴位不僅可以消除眼部浮腫、預防肌膚鬆弛,還能減輕肩膀痠痛。
承漿穴———消除胸部浮腫,下脣與下顎的正中間凹陷處即是。它能控制荷爾蒙的分泌,保持肌膚的張力,預防臉部鬆弛。
頰車穴———消除臉頰的浮腫,沿臉部下顎輪廓向上滑,就可發現一凹陷處,即為此穴位。它可以有效消除因攝取過多的糖分所造成的肥胖。
 地倉穴———抑制食慾,嘴角旁約0.5cm處即是。胃部如果持續處於高溫狀態,就會促進食慾,所以此穴的功能是降低胃溫、抑制食慾。
百會穴———預防過量飲食、便祕。左右兩耳洞向上升,在頭部連結後的那條線的頂點,即是百會穴。它可以起到安定精神預防飲食過量。
攢竹穴———緩和眼睛的疲勞和浮腫。眉頭下方凹陷之處即是。眼睛疲勞以及頭痛,都會引起眼部四周的浮腫。此穴位可以緩和不適。
太陽穴———消除眼睛疲勞、浮腫。眼睛與眉毛間的側面,向後約1橫指處,快接近髮際處。此穴位可促進新陳代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