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12日 星期日

二十四節氣之芒種養生篇—食、養、節、調、防

芒種節氣時天氣炎熱,人體出汗較多。鉀元素隨汗液大量排出,若得不到及時補充,會導致倦怠疲勞、精神不振,出現“夏打盹”。此時節要注意飲水,當人體大量出汗後,不要立刻喝過量白開水或糖水,可喝些果汁或糖鹽水,以防血鉀過分降低。


暑濕困脾:飲食減酸增苦 清補瓜果
芒種是指麥類等有芒作物已進入成熟季節,是一個反映農業物候現象的節氣,從天氣角度講,芒種意味從初夏向盛夏轉變,氣溫逐漸升高,降水開始增多。此時節,是農業生產最繁忙的季節,夏熟作物要收穫,秋收作物要播種,春種作物要管理,真可謂“芒種芒種,吃飯沒空”。
脾是人體後天之本,脾主肌肉與四肢,暑濕困脾,則肢體困重,人就變得懶惰不愛多動了。所以芒種節氣起養生要注意健脾。
芒種節氣人的消化功能相對較弱,宜多吃能祛暑益氣、生津止渴的飲食,掌握好低鹽、多飲、清熱、淡軟的原則。注意減酸增苦、調理胃氣,以清淡、易消化、富含維生素的果蔬為主,儘量少吃大魚大肉或油膩辛辣食物,注意不能過鹹、過甜。在果蔬中,尤其推崇“瓜族”,如苦瓜、青瓜、冬瓜、木瓜、西瓜、香瓜等。
可適當服用桑葚,中醫認為桑葚味甘酸,性微寒,具有補肝益腎、生津潤腸、烏發。
明目等功效,有助於增進胃腸蠕動,但桑葚性偏寒,兒童和脾胃虛寒的人群不宜多食,另外,鮮食桑葚以紫黑色為補益上品,未成熟的不能吃。
中醫常用的健脾湯藥有參苓白術散、四君子湯、香砂六君子湯等,脾虛較重的人可遵醫囑對症服用。常見的食物中芡實、山藥、薏米等也有很好的健脾功效。


濕熱犯困:注意晚睡早起 避開陽光直射
首先要使自己的精神保持輕鬆、愉快的狀態。夏日晝長夜短,芒種時氣候開始炎熱,是消耗體力較多的季節,要注意午休。
中醫表示,芒種節氣的到來,意味著夏季炎熱的氣候逐漸開始了。但是也要注意晚睡早起,適當地接受陽光照射,以順應陽氣的充盛,利於氣血的運行,振奮精神。可是千萬要注意,一定要避開太陽直射,注意防暑。
此時氣溫越來越高,暑氣日益加重,這個節氣還要加強對心臟的保養,尤其是老年人要有意識進行精神調養,保持神清氣和、心情愉快的狀態,不要大悲大喜,惱怒憂鬱,以免傷心傷身傷神。晚間十一點前入睡,保養心神。


"陽熱"內盛:常洗澡 衣衫要勤洗勤換
芒種過後,午時天熱,人易出汗,衣衫要勤洗勤換。為避免中暑,芒種後要常洗澡,使“陽熱”易於發泄。在養生專家看來,這時候如果在沐浴上注意調養,可以起到養生保健的效果。中醫流行藥浴,所謂藥浴就是在浴水中加入藥物的湯液或浸液,或直接用煎好的湯藥,用蒸氣沐浴的方法或熏洗全身或患病局部,達到健身防病的目的。藥浴的方法多種多樣,常用的浸浴、熏浴、燙敷,作為保健養生則以浸浴為主。
但在大汗時不要立即洗澡,民諺有"汗出不見濕"之說,若"汗出見濕,乃生痤瘡",出汗的時候立刻洗澡容易使外感邪氣侵襲人體,導致疾病。

調
四肢睏倦:按摩豐隆穴健脾胃祛痰濕
芒種節氣的黃梅時節,空氣中的濕度增加,人體內的汗液無法通暢地發散出來,所以容易讓人感到四肢睏倦,萎靡不振,還容易導致痰濕內聚,影響大家的學習和工作效率。 中醫講的痰濕,通俗地講是體內代謝廢物堆積。芒種節氣後,很多讀者喜歡在晚上吃大排檔,常吃辣的甜的,"肥甘厚膩",會困住脾胃,濕排不出去,進而出現痰濕體質的特徵,如偏肥胖,食量大,容易疲倦,面色發白,舌苔白膩,不愛喝水,大便不成形等等。 如何健脾胃祛痰濕呢?大家不妨試試按摩豐隆穴。豐隆穴乃足陽明胃經的絡穴,經常按摩此穴有健脾胃祛痰濕的作用。從腿的外側找到膝眼和外踝這兩個點,連成一條線,然後取這條線的中點,接下來找到腿上的脛骨,脛骨前緣外側1.5寸,大約是兩指的寬度,和剛才那個中點平齊,這個地方就是豐隆穴,每天按壓1到3分鐘。
豐隆穴的穴肉厚而硬,點揉時可用按摩棒,或用食指節重按才行。找穴要耐心些,可在經穴四週上下左右點按試探,取最敏感的點。當有痰吐不出的時候,豐隆穴會變得比平時敏感許多。


易發熱傷風:禁睡地板以及在室外露宿
芒種節氣,人們應注意防治"熱傷風"。夏天易患感冒,中醫稱為"熱傷風"。其常見症狀為流涕、鼻塞、打噴嚏,有時還出現發熱、頭痛等,有的患者還會出現嘔吐、腹瀉症狀。在飲食上可飲綠豆湯、金銀花露、菊花茶以清熱解暑,同時忌食油膩、酸腥、麻辣的食品。
中醫認為,在冬季常發的病,在夏天就必須注意與這些致病因素相關的生活習慣和行為,以達到預防的目的各類關節痛及肢體麻木等疾病的患者在夏天最好不要穿短衣褲,不要洗冷水浴或游泳,禁睡地板以及在室外露宿,避免風寒濕氣伏積于經絡之中。慢性支氣管炎、哮喘的患者和虛寒性胃痛患者等,除了注意以上事項外,在飲食上還要忌過度食用冷飲,最好不食冷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