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秋分之後,「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穿上棉」。秋季氣候乾燥,不少人難以避免出現鼻干、咽干、咽癢、皮膚乾燥、呼吸道疾病以及秋季腹瀉等問題。天下養生網提示您:秋分過後,養生保健特別要注意防止寒涼之氣傷身,需進補、巧運動,大家一起根據自身體質養生,實現健康防病、長壽延年的目的:
一、護體:防秋燥引起的感冒、咳嗽
在風多乾燥的秋季,燥邪入侵會使人得病,常稱為「秋燥」。如果不注意養生,當溫度和濕度發生較大變化時,人體的抵抗力就會下降,「最常見的就是感冒、咳嗽病人增多。」
秋季感冒的病人,剛開始的時候是鼻咽部黏膜皺縮而感覺乾燥,繼而由於充血會有痛感,出現鼻咽部發癢不適、干灼疼痛、乾咳少痰,氣管喉頭黏膜發病而咳嗽不止,稱為「燥咳」。如果燥咳不及時治療,可能會釀成氣管炎和支氣管炎,使肺部更受傷。
秋燥又可分為「溫燥」和「涼燥」,它們的結果都會導致陰津耗損,出現皮膚乾燥和體液遺失等症狀,並傷及人體肺部。其症狀主要表現為口乾、唇裂、鼻塞、咽痛、陣發性乾咳,甚至流鼻血或咯出帶血的痰等一系列類似上呼吸道感染的「乾燥症」。針對以上的症狀,應該接受不同的治療專案,對症下藥。
二、運動:以輕鬆平緩項目為主
秋令時節,如果堅持適宜的體育鍛煉,不僅可以調養肺氣,還可提高肺臟器官的功能,有利於增強各組織器官的免疫功能和身體對外界寒冷刺激的抵禦能力。
秋季養生以「收」為主。運動宜選擇輕鬆平緩、活動量不大的項目。可以學習傳統的太極拳、五禽戲、八段錦等「拳打臥牛之地」的功夫,從身體內部改善體質。如果實在沒時間,早上凝神深呼吸三分鐘,也大有裨益。此外,可選擇一些寧心安神的娛樂活動,如書法、繪畫等,也可登高望遠,以開闊心胸,使內心豁達,從而安定神志。
由於秋季早晚溫差大,氣候乾燥,如果市民想收到良好的健身效果,還必須注意四個方面:
1、運動時防止受涼感冒。秋日早晚溫差大,尤其是清晨溫度比較低,不要穿著單衣去戶外活動,應根據戶外的氣溫變化增減衣服。在鍛煉時不宜一下子脫得太多,而是應該等到身體發熱後,才可脫下衣服。鍛煉後還切忌穿汗濕的衣服在冷風中逗留,以防身體著涼。
2、要預防運動損傷。據悉,由於人的肌肉韌帶在氣溫下降的環境中會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縮,肌肉伸展度明顯降低,關節生理活動度減小,神經系統對運動器官的調控能力下降,因而極易造成肌肉、肌腱、韌帶及關節的運動損傷。因此,專家建議,在每次運動前一定要注意做好充分準備活動。
3、防止運動過度。秋天是鍛煉的好時機,這時因為人體陰精陽氣正處在收斂內養階段,因此運動也要順應這一原則,也就是運動量不宜過大,以防出汗過多,陽氣耗損,運動時適宜選擇輕鬆平緩、活動量不大的項目。
4、秋天氣候乾燥,預防秋燥。對於運動者來說,每次鍛煉後應多吃些滋陰、潤肺、補液生津的食物,如梨、芝麻、蜂蜜、銀耳等。若出汗較多,還可適量補充些鹽水,補充時以「少量、多次緩飲」為準則。
三、進補:重藥物輕食物不可取
根據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現在已經進入秋季進補的季節,但秋季進補也不可亂補,與白露的養生進補相同的是,這個時候的養生保健應注意五方面的內容。
首先,無病就不需要進補。如果無病隨意進補,既增加開支,又傷身體。如服用魚肝油過量可能引起中毒,長期服用葡萄糖還會引起發胖。此外,血液中膽固醇增多,還易誘發心血管疾病。
其次,不要慕名進補,養生專家稱,一些市民盲目認為價格越高的藥物,就越能補益身體。其實,過量濫用滋補品反而可能會導致過度興奮、煩躁激動、血壓升高,甚至引起鼻孔流血等。
此外,如果要進補,應該分清虛實。中醫的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不是虛症的病人不宜用補藥。而虛病又有陰虛、陽虛、氣虛、血虛之分,只有對症服藥才能補益身體,否則將適得其反。
專家強調,任何補藥服用過量都會有害,建議進補還需適量。「重藥物、輕食物」並不科學,俗話說:「藥補不如食補」。秋季到了,有關養生進補的事宜也該根據季節改變,尤其是注重身體健康的人群,更應根據季節改變及時作出調適。
四、秋分五行人要如何養生:
木形人:玫瑰青梅健脾舒肝
體質特點:體型比較胖,偏矮,頭較大,腮部較寬,腹部較大,膚色偏黑,腰臀稍大,手指短,發密而黑,怕寒喜暖。
飲食調養:宜多吃健脾養肝潤燥的食物,如白蘿蔔、藕、荸薺、甘蔗、秋梨等。
藥膳可選擇「玫瑰糕」:鮮玫瑰花100克,麵粉500克,面肥50克,葡萄乾、青梅各30克,白糖200克,食鹼5克。將面肥用溫水調勻,倒入盆內,再加入麵粉及適量水,和成麵團發酵。將鮮玫瑰花洗淨搓碎,青梅切成小丁與葡萄乾拌勻合在一起備用。待麵團發起後,加鹼揉勻,再加入鮮玫瑰花和白糖,揉均勻,然後切成3厘米厚的四方形面片,將面片逐個排好後,放在屜上,將青梅、葡萄乾均勻地撒在上面,稍按一下,用大火蒸30分鐘即熟。有疏肝健脾的功效。
土形人:蓮子芝麻健脾益氣
土型體質的人,皮膚黃色.面圓,頭大,肩背豐厚,腹大,大腿到足脛部都生得壯實,手足不大,肌肉豐滿,全身上下都很勻稱,步履穩重,舉足輕。
飲食調養:試試有健脾益氣、生津潤燥功效的太子參、大麥、淮山、栗子、蓮子、秋梨、銀耳、芝麻、蜂蜜等。
藥膳可選擇「八寶飯」:糯米500克,薏苡仁、白扁豆、蓮子、核桃仁、龍眼肉各50克,大棗20枚,白糖60克。將薏苡仁、白扁豆、蓮子用溫水泡發4小時候,洗淨,放在砂鍋或高壓鍋內煮熟備用。將大棗洗淨,泡發,核桃仁炒熟。龍眼肉裝入盆內備用。糯米淘淨後放盆中或砂鍋中,加水蒸熟備用。取大碗內塗豬油,碗底擺好龍眼肉、大棗、核桃仁、蓮子、白扁豆、薏苡仁,最後放熟糯米飯,再上蒸鍋蒸約15分鐘,把八寶飯扣在大圓盤中,再用白糖加水熬汁,澆在飯上即成。有健脾養胃、滋陰益腎的功效。
水形人:多吃調補心肝食物
體質特點:體型比較胖,偏矮,頭較大,腮部較寬,腹部較大,膚色偏黑,腰臀稍大,手指短,發密而黑,怕寒喜暖。
飲食調養:除了多吃生津潤燥的食物,還要多吃具有健脾養胃、調補心肝作用的食物,如百合、銀耳、核桃、淮山、芝麻、太子參、板栗、小米、秋梨、蘿蔔等。
藥膳可選擇「人參薯蕷糕」:白參3克,蓮子5克,淮山藥、白茯苓、芡實、陳皮各10克,糯米粉、粳米粉各1000克,白糖100克。將白參、蓮子用溫水泡後,蓮子去皮去芯,淮山藥、白茯苓、芡實、陳皮壓碎成藥粉。將藥粉、糯米粉、粳米粉、白糖一起放入盆內,加適量清水,與白參、蓮子混勻,揉成麵團,製成糕狀,上籠用大火蒸25分鐘左右。有健脾和胃、補元氣的功效。
火形人:荸薺甘蔗清熱生津
體質特點:皮膚赤色,脊背肌肉寬厚,臉形瘦尖,頭小,肩背髀腹勻稱,手足小,步履穩重,性情急。
飲食調養:可多吃具清熱生津、健脾潤肺功效的食物,如荸薺、甘蔗、白蘿蔔、秋梨、柑橘、銀耳、蜂蜜等。
藥膳可選擇「荸薺雲吞」:豬瘦肉50克,麵粉200克,姜5克,蔥5克,醬油10克,鹽5克,生粉20克,雞蛋1個。將荸薺去皮,剁碎;豬瘦肉洗淨,剁成泥;姜切粒,蔥切碎。將肉泥、荸薺、姜、蔥花、鹽、醬油放入碗內,打入雞蛋、生粉,拌成餡,待用。將麵粉加入清水揉成麵團,再切小塊,擀成面皮,然後包成雲吞。在鍋內注入清水適量,用武火煮沸,下入雲吞,煮至浮起。再煮5分鐘即成。有清熱養陰,健脾益肺的功效。
金形人:蘿蔔山藥養陰潤燥
體質特點:體形比較瘦小,但肩背較寬,方形臉,鼻直口闊,四肢清瘦,動作敏捷,膚色較白。
飲食調養:宜多吃豬肉、雞肉、魚肉、沙參、玉竹、百合、生地、胡蘿蔔、甘蔗、秋梨等具有養陰生津功效的食物。
藥膳可選擇「山藥荸薺燉胡蘿蔔」:鮮山藥250克,荸薺250克,鮮藕250克,胡蘿蔔250克,紹酒10克,鹽3克,味精2克,雞油25克,姜5克,蔥10克。將鮮山藥去皮,洗淨,切成4厘米的方塊;胡蘿蔔去皮,洗淨,切成4厘米的方塊;鮮藕去皮,切成4厘米的方塊;姜拍松,蔥切段;荸薺去皮,洗淨,一切兩半。將鮮山藥、荸薺、鮮藕、胡蘿蔔、紹酒、雞油、姜、蔥同放入燉鍋內,加適量水,置武火上燒沸,再用文火燉煮35分鐘,加入鹽、味精即成。有清熱養陰,益氣健脾的功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