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27日 星期一

二十四節氣之春分保健養生篇

春分節氣是全球性的節氣,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點,南北半球晝夜相等。由於春分節氣平分了晝夜、寒暑,此時嚴寒幾乎已經全部逝去,氣溫回升較快,進入陽光明媚的春季,人們在保健養生時就要注意保持人體的陰陽平衡狀態。

《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說道:「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中醫認為,春分是調理體內陰陽平衡。協調肌體功能的大好時節。

正如《素問。至真要大論》所記載:「謹察陰陽所在而調之,以平為期。」這是說人體應該根據不同時期的陰陽情況,使「內在運動」也就是臟腑、氣血、精氣的生理運動,與「外在運動」即腦力、體力運動和諧一致,保持體內陰陽平衡。春分時節,人體的血液和激素活動正處於高峰期,而春天多變的氣候容易引發人體陰陽失衡,誘發一系列疾病。因此,春分時節要注意調理肌體,平衡陰陽。

我們在養生中如何運用陰陽平衡規律,協調機體功能,達到機體內外的平衡狀態,使人體這一有機的整體始終保持一種相對平靜、平衡的狀態是養生保健的根本。

「物體相對靜止的可能性,暫時平衡的可能性,是物質分化的根本條件,因而也是生命的根本條件。」保持人體的陰陽平衡是養生的一條重要法則。這一法則無論在精神、飲食、起居等方面的調攝上,還是在自我保健和藥物的使用上都是至關重要的。

春分時節是萬物復甦,人體陽氣升發的時期,此時肝氣亦開始旺盛,排濁氣、暢氣血。傳統中醫理論認為,春應於肝、夏應於心、長夏應於脾、秋應於肺、冬應於腎,有「春宜養肝」的說法。肝臟是人體內最大的消化腺,也是體內新陳代謝的中心站。所以在肝病高發的春季,養護好肝臟是春分養生的重要內容。

春分節氣後,氣候溫和,雨水明顯增多,草木生長萌芽,遼闊的大地呈現一派暮春景象。在氣候變化上,主要表現為濕熱互結,雨水不斷。萬物生化正常,人體氣血調和、人們在保健養生時應注意保持人體的陰陽平衡狀態。但是,由於氣候炎熱,加之溫氣較盛,可能會有傳染病大面積流行,因此應注意及時防治。

現代醫學研究證明:人的生命在活動過程中,由於新陳代謝的不協調,可導致體內某些元素的不平衡狀態的出現,即有些元素的積累超量,有些元素的含量不足致使早衰和疾病的發生。而一些非感染性疾病都與人體元素平衡失調有關。如目前在世界上危害人類健康最大的心血管病和癌症的產生,都與體內物質交換平衡失調密切相關,究其原因,無一不是陰陽失調之故。平衡保健理論研究認為,在人生不同的年齡段裡,根據不同的生理特點,調整相對的飲食結構,補充必要的微量元素,維持體內各種元素的平衡,將會有益於我們人類健康。另外,春分對人體而言,重要意義僅次子夏至、冬至,對健康也有較大的影響。

春分養生要注意平衡肌體陰陽,也要養護好肝臟,那麼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怎樣做呢?

春分養生:飲食調養
春分節氣前後是萬物生長萌芽期,人體血液也處在旺盛時期,激素水平也處在相對高峰期,此時易發常見的非感染性疾病有高血壓、月經失調、痔瘡及過敏性疾病等。在此節氣的飲食調養,要依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可以持機體功能協調平衡的膳食,禁忌偏熱、偏寒、偏升、偏降的飲食誤區。
俗話說「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春天是肝火旺盛的時節,多吃酸性的食物會使肝火更旺,損傷脾胃。應多吃一些味甘性平的食物,如大棗、菠菜。還要注意補充一些維生素和礦物質含量較高的食物,如海魚、牛肉、拘祀子、豌豆、黃花菜等,以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有利於養肝、護肝。脾氣大、肝火旺的人可以多吃一些能夠說明「清火」的食物,如黃瓜、橙子、苦瓜等。喝茶也可起到清肝火的作用,如綠茶、苦丁茶都有良好的清火作用。

春分養生:精神調養
除了在注意飲食上的問題,也要在心情上保持輕鬆愉快、積極樂觀的精神狀態。
春分養生,養護好肝臟,首先就要調養好精神,保持心情舒暢、心態平和。思慮過度,日夜憂愁,都會影響肝臟的疏洩功能,繼而引發肝病或造成原有肝病復發,甚至加重,人們常說「怒則傷肝」也就是這個道理。
因此,生活中應盡量避免憤怒、煩躁不安,要保持樂觀豁達的生活態度,調養好精神狀態,這樣才能養護好肝臟。這段時間也是精神病的多發時間,所以調攝情志也很重要。

春分養生:起居、運動調養
在起居方面要堅持適當鍛煉、定時睡眠、定量用餐,有日的地進行調養,以達到養生的最佳效果。
春分起居調養,即日平生活中要做到起居有常,勞逸結合,保持充足的睡眠,讓生活節奏隨著時間、空間和四時氣候的改變而進行調整。春分時節,陽氣漸壯,此時勿太寒,勿太熱:睡好子午覺,順養陽氣。運動調養方面,應利用生機盎然的好時機,多做戶外活動,多曬太陽,放鬆身心,順應陽氣的升發。天氣情況好的時候,可以到樹林、河邊等空氣新鮮,負氧離子含量較多的地方,做一些適當的體育鍛煉,以增強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春天裡,人們常會出現「春困」,中醫認為久臥傷氣,久睡會造成新陳代謝遲緩,氣血循環不暢,吸收和運載氧的功能下降,毒素不能及時排出體外,導致體質虛弱,肝病復發。所以這時候最好不要貪睡。

春分養生:需防失眠症
春天高血壓病多發,也容易產生眩暈、失眠等症。在此時節,人們應「春捂秋凍」為養生原則,不可暴去衣服,應適當保暖,使人體在活動後稍有微汗,以開洩皮膚,使陽氣能外洩,氣機暢達。
春分由於空氣濕熱,氣壓低。仍是多風欠天氣,天氣多變,常常使人的情緒波動較快。出現失眠煩燥等神經系統症狀,若患有精神分裂症、抑鬱症的人到了春季也易復發。春天的失眠讓人難以忍受。都說春困秋乏,面對於那些易失眠的人來說,越是困越是輾轉難眠。
春季失眠透過自我治療很大程度上能得到緩解。季節性失眠患者不需要太過擔心。只需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對於睡眠狀態的調節,因為良好的睡眠才能保證良好的精神狀態。夜間在煩躁而不易入睡時、可以喝些糖水、使體內產生大量血清素,有助睡眠。
對於正常人來說。出現情緒波動是正常的,但要懂得調節。當發現自己情緒低落時,應注意轉移不良情緒,鬱悶時不妨聽聽音樂或參加些體育運動,除了保證睡眠時間和質量外,平時不妨多進行些戶外運動,改善生理機能,使身體呼吸代謝功能增大,加速體內循環,提高大腦的供氧是。
如果這樣都排解不了不良情緒致經常性失眠的話,可以找專業心理咨詢師。

春分養生:保持陰陽氣血平衡
春分之日,天地間陰陽交合,春氣調和,萬物新生。人們可以晚點睡,早些起,多去庭院散步,使情緒舒暢,賞心怡情,才能與「春生」之機相適應,符合春季保養「生機」的道理。
由於春分節氣的平衡性,人們在保健養生時應注意保持臟腑的陰陽氣血平衡和功能旺盛狀態。從中醫角度來說,正常人的生命在活動過程中,人體的陰陽是相對平衡的,如果陰氣太盛則陽氣受損而為病,表現為寒性病症。如果陽氣太盛則陰氣損耗而為病,表現為熱性病症。從西醫角度來說,疾病的發生是由於體內新陳代謝的不協調。致使某些元素的含量失衡,即某些元素缺乏或積累超量,而一些非感染性疾病都與人體元素平衡失調有關。
春分草木生長旺盛,人體血液也處於旺盛時期,體內激素水平也相對處於高峰期。更容易發生各種非感染性疾病如心血管病、癌症等及內分泌疾病如月經不調、盜汗、腎病等。上述疾病都與體內物質交換平衡失調密切相關,究其原因。無不是陰陽失調所引起的。現代平衡保健理論研究認為,在人生不同的年齡階段,根據自身的生理特點,調整相對的飲食結構,補充必要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維持機體各種元素的相對平衡,將會更有益於我們的健康。
對女性而言,體內激素水平失衡的病症以月經失調為代表。預防此病除了調節情緒,保持心胸開闊,避免冷熱刺激外,中醫可使用舒理肝氣的藥物。如含丹參、艾葉、益母草,月季花等製成的中藥製劑,西醫可補充女性激素來調整月經週期,以求體內激素水平保持平衡。

春分養生:春分宜補氣
醫學經典著作《黃帝內經》中早就指出「百病生於氣』,意思是許多疾病的發生都與人體氣的執行有關。現代中醫學認為:人身三寶精、氣、神。氣是生命活動的源泉和動力,它充滿著全身,執行不息,時時關係著人體的健康與壽命。所謂氣虛,即氣不夠用,動則喘。春分之後,很多人會出現氣短、乏力、少力懶語、面色蒼白、食慾不振、舌淡苔白、脈搏虛弱無力等氣虛表現。應利用好春分季節這難得的溫補機會,氣虛時補腎氣、助胃氣、養肝氣,可化不利為有益。
物理方法如按摩、穴位療法是最常見的補氣方法,部位重點是手指和小腹。其中晨起拍手方法最簡單。手是陽氣的大本營,共有39個穴位,清晨太陽初升,天地間的陽氣漸漸積累,人體內的陽氣也開始隨著旭日昇發,此時拍手可以刺激穴位。疏通全身氣血,利於全身之氣的執行。經常拍打、逆順時針互換輕揉小腹至發熱,或進行臍周穴位的按摩,也可以補養元氣,滋陰潛陽。中藥材可選用補氣佳品如花旗參、靈芝、黃茂、鹿茸、紅棗、桂圓、構記等。蜂蜜也是最佳的補氣之品。藥物可用補中益氣丸、人參健脾丸或四君子湯等以補養脾胃。
要保持輕鬆愉快,樂觀向上的精神狀態。在起居方面要堅持適當鍛煉、定時睡眠、定量用餐,有目的地進行調養,方可達到養生的最佳效果。

春分運動養生
春分時節運動養生應遵循該時節的物候特點,萬物生長茂盛,機體的功能活動轉向加強,動靜適宜,以養情致、保健康。
春季在氣候變化上以風氣變化較大,在人體中以肝氣變化較為突出,肝病較多見。

靜坐養生
早在戰國時期,莊子就主張要摒棄私慾,在靜中養生。明朝的王陽明繼承發揚了這一學說,建立了靜坐術。文學巨匠郭沫若年輕時疾病纏身,痛苦不堪,後來練習靜坐,頑疾消除,一直活到86歲。
現代醫學研究表示,靜坐時人的耗氧量顯著下降,心臟負荷減輕,腦血流量增加,人的身心得到充分休息,大腦功能得到積極調整,從而大大提高了人的身體素質,使人耳聰目明健康起來。靜坐養生的具體做法下列。
1.姿勢:頭自然正直,忌僵硬,鼻正對肚臍,眼微閉,唇略合,牙不咬,舌敵上愕,寬衣鬆帶,腰背放鬆,肩肘下沉但不用力;身宜平直,脊椎要正,背勿靠他物,胸部可略前傾;手心向下,自然輕放在靠近小腹的大腿根部。兩腳平行著地與肩同寬,座位以屈膝九十度為宜。
2.呼吸:吸長而緩,呼短而促,行之不經意之間,靜坐特別講究運氣,要求自然、不用力、摒雜念、意在丹田。
3.時問:清晨和臨睡前較好;地點不論,每次靜坐30分鐘。

春分坐功
本法以「春分」命名,正是順應這一特點而制定的氣功鍛煉方法。
本法主治病症雖較複雜,但不外乎肝經郁勢,風邪侵入。
肝與腎同居下焦,肝腎同源,肝病及腎,有耳聾、耳鳴等症。
採用本功法鍛煉,有利於對這些病症的防治。
《遵生八箋》中對本功法記載下列:「運主少陰二氣,時配手陽明大腸燥金。
坐功:每日丑、寅時,伸手回頭,左右挽引,各六七度,叩齒六六,吐納,漱咽三三。
治病:胸臆、肩背、經絡虛勞邪毒,齒痛、頸腫、寒慄、熱腫、耳聾、耳鳴、耳後肩膈肘臂外背痛、氣滿、皮膚彀彀然不堅而痛,瘙癢。」
具體動作為:每日凌晨1點到5點之間練此功,盤腿靜坐,運氣調息,雙手握拳頭頸肩肘向後活動。用力做5次~6次,叩牙36次,深呼吸,津液入丹田9次,
可治:頭悶、牙齦腫痛、流鼻血、喉部痛、面部浮腫、嗓音啞、目迷鼻塞、腰肩酸麻、肺胃邪毒積蘊、眼珠發黃口發乾及皮膚疙瘡等病症。
由於春分節氣平分了晝夜、寒暑,人們在保健養生時應注意保持人體的陰陽平衡狀態。

時節宜下棋
春分之日,天地間陰陽交合,春氣調和,萬物新生。人們可以晚睡早起,多去庭院散步,使情緒舒暢,賞心怡情,這樣才能與「春生」之機相適應,符合春季保養「生」機的道理。這段時間也是精神病的好發時間,所以調攝情志頗為重要。下棋就不失為此時的一種有益活動。
下棋可以養性斂神。下棋時需要集中精力,全神貫注,要隨著棋路的變化,在瞬間做出反應。下棋中將凝神斂神與用神養神融為一體,是集休息、消遣、娛樂為一身的養生活動。
下棋可以健腦益智。下棋時需要開動腦筋,是智力的角逐,也是思維的較量。所以,經常下棋,有助開發智慧,鍛煉思維,保持智力聰慧不衰。
下棋可以調和情志。透過下棋結交朋友,可以密切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特別是老年人,透過下棋可以促進朋友交往,減少寂寞感,提高生活樂趣,使精神有所寄托,從而有益身心健康。
所以,古人有「善弈者長壽」之說。對於精神情志曾受過損傷及老年退休者最為適宜。

爬行健身
模仿動物進行爬行鍛煉,對防治冠心病、痔瘡和下肢靜脈曲張有較好效果。其具體做法下列。
1.爬行場所應選擇厚軟的草地或光潔的木板地。
2.鍛煉時,四肢著地,可戴上手套,穿好鞋襪,在地上爬來爬去。
3.開始爬行,動作可緩慢些,一段時間後,再加快運動速度,增加運動量。一般每天l一2次,每次20一30分鐘。

提肛養生
人進入中年以後,身體各種機能開始下降,肛門鬆弛,易患痔疾、脫肛、便秘等症。這是人體衰老的一個重要訊號。若此時不採取積極的防止措施,發展下去定會影響人的健康。「提肛」可固精益腎、延緩衰老。一般若能堅持提肛一年以上,即可見效。
其具體做法下列。
兩腿分立與肩同寬,兩手並貼大腿外側,兩眼正視前方,全身放鬆,以鼻吸氣,緩慢勻和,吸氣的同時,用意提起肛門,包括會陰部。肛門緊閉,小肚及腹部稍用力同時向上收縮。稍停,放鬆,緩緩呼氣。呼氣時,腹部和肛門要慢慢放鬆。這樣一緊一鬆,做10餘次。每日早晚各一遍。

放風箏怡情健身
放風箏是一項健身與娛樂相結合的運動,放風箏時需要動用手、腕、肘、臂、腰、腿等各個部位,使全身得到鍛煉。從引飛風箏開始,人體肌體各部位都在不停地運動。
當風箏上升或傾斜時,就需要奔跑、拉線、左右擺動……這些運動都能使身體的相關部位得到充分的舒展。

春分時節,人們應多走出戶外,在陽光明媚、空氣清新之處活動身體,而放風箏就是一項符合時宜的健身方式。因為冬天人們久居室內而氣血鬱積,所以春天來時人們應多進行戶外運動,可使氣血循環加快,促進人體新陳代謝,有利於人體的健康。
依據中醫理論,春天一到,陽氣升·發,人體的氣血便產生往外透發的趨勢。走出戶外放風箏會使機體的春氣升發有序,陽氣增長有略。南宋時期的《續博物誌》中,就有「引線而上,令小兒張口仰視,可洩內熱」的記載。國外還發展了「風箏康復療法」,這種療法在治療神經衰弱、精神抑鬱、心緒煩亂、失眠健忘、食慾不振、高血脂、高血壓、少兒發育不良和智力低下等多種疾病方面,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康復效果。同時放風箏對調節視力,消除眼肌疲勞,改善近視也有較好的療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