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8日 星期五

二十四節氣之穀雨養生篇

穀雨,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年在4月19-21日之間,指雨水增多,有利於穀類農作物的生長。太陽位置到達黃經30°。《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自雨水後,土膏脈動,今又雨其穀於水也……蓋穀以此時播種,自上而下也。」

穀雨時節時值陽曆每年的4月20日前後,是24節氣中的第6個節氣,也是春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氣候特點是春寒向夏熱過渡。常言道「清明斷雪,穀雨斷霜」,此時寒潮天氣基本結束了。俗話說:「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時,穀類作物能夠茁壯生長。穀雨節氣就有這樣的涵義。穀雨時節過後,氣溫回升速度加快,雨水增多,空氣中的濕度逐漸加大,此時我們在穀雨調攝養生要順應自然環境變化,不可脫離自然環境變化的軌跡,透過體內的生理變化與外界自然環境的變化相適應,以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正如《素問。保命全形論》所說:「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外界自然的變化,可直接或間接地對人體的生理活動產生影響,保持內、外環境的平衡協調是避免、減少疾病發生的最佳選擇。

穀雨節前後,雨量驟增,天氣潮濕,是神經痛的發病期,如肋間神經痛、坐骨神經痛、三叉神經痛等。此時人們在養生中要遵遁自然節氣的變化,針對其氣候特點進行調養。比如,患有風濕性關節炎的人們,在這個濕度相對較高的節氣中,要避免就處濕地。注意保暖,避免著涼,尤其是要對膝關節有所保護。如若疼痛發作,要及時就醫治療。
同時由於天氣轉溫,溫度上升很快,此時人們的室外活動增加,桃花、杏花等開放;楊絮、柳絮四處飛揚,過敏體質的人要注意防患花粉症及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哮喘等。

在飲食上應減少高蛋白質、高熱量食物的攝入。由於穀雨處於春夏之交,天氣漸熱,氣溫回升速度加快,同時,受春夏季風影響,節氣後降雨增多更快,空氣中的濕度逐漸加大,人體感受濕邪更甚,肌肉酸痛及神經痛加劇。總之,穀雨節氣的氣溫雖然溫和,但早晚的溫差還是極大,早出晚歸的人們更要加緊小心地保護自己。

俗話說:「穀雨寒死老鼠」,指的是在穀雨暮春之時,雖然天氣也漸熱,但早晚氣溫仍較低,而且忽冷忽熱,因此要注意保暖。早晚要適當加穿衣服,出汗後避免吹風,以防感冒;過敏體質的人外出時還要預防花粉過敏,預防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哮喘等的發作。
此時陽氣漸長,陰氣漸消,要早睡早起,不要過度出汗,以調養髒氣。另外,由於穀雨時節雨水較多,要防濕邪侵入人體,出現肩頸痛、關節疼痛、脫腹脹滿、不欲飲食等病症。

穀雨節氣需防範關節炎和神經痛
穀雨後空氣中濕度漸增,加上夏季來臨前的升溫,人體內的濕氣排不出去。會讓人體由內到外產生不適反應。從中醫養生的角度來說,過度濕熱的環境下,濕邪也容易侵入人體,造成身體乏力困重、虛火旺盛、胃口不開、關節肌肉酸痛等情況,若曾經患有各類關節疾病如風濕性關節炎者,也容易在該節氣誘發。所以穀雨養生要注意祛濕保健。

此季也是各類神經痛的高發期,如三叉神經痛、肋間神經痛、坐骨神經痛等。三叉神經痛是一種在一側或雙側三又神經分佈區內反覆發作、短暫而劇烈的疼痛。發病者多為中年女性,針刺或用微血管減壓術對此病有良好的治療效果。它的病因與坐骨神經痛類似,均為濕邪侵襲經絡外加虛火旺盛所致;而肋間神經痛多由於氣候變化使情志鬱結,肝氣淤滯失於疏洩所致。

一旦發病勿需緊張,可根據不同的病因,對症治療。前者重在祛濕保健,疏通經絡,清肺降火;後者重在調節情志,舒肝理氣。

穀雨後早上醒來或長時間姿勢固定後,感覺雙腿麻木,腰背酸痛,四肢關節僵硬和輕微疼痛是關節炎的典型症狀,要引起注意。此時需進行自身調整活動與休息,防止過度疲勞及損傷,除防止受涼外,要定時適當活動下筋骨和手腳。有目的的適當進行關節運動和鍛煉;堅持每晚睡前用熱水泡腳,可使血液循環加快,疏通經絡、排出體內的寒氣和廢物,更能調節體溫和降虛火,或在酸痛關節處進行熱敷等物理性治療。

中醫強調,要在每天的午時,也就是人體陽氣最足的時候揉搓心經,尤其是在肘關節內側少海穴和腰背部的腎俞處搓熱或進行艾灸,除能防治關節炎外,也是補腎祛濕的最有效方法,同時還能防治腎虛引發的相關疾病。

就肋間神經痛而言,多為臨床常見的一種自覺症狀,表現為一側或兩側脅肋疼痛。中醫將其稱為「脅痛」《靈樞·五邪》曰:「邪在肝,則兩脅中痛。」《素問·藏氣法時論》又說:「肝病者,兩脅下痛引少腹。」從病因病機上講,肝位於脅部,其脈分佈於兩脅,故肝臟受病,往往出現脅痛的症狀。且肝為風木之髒,其性喜調達,惡抑鬱。如遇情志鬱結,肝氣失於疏洩,絡脈受阻,經氣執行不暢,均可發為脅痛。若肝氣鬱結日久,氣滯產生血瘀或因跌扑閃挫,引起絡脈停瘀,也可導致血瘀脅痛。不論屬於何種病因,其根本都與肝氣不舒有關,因此在治療上都離不開疏肝行氣,活血通絡的原則。

坐骨神經痛是指在坐骨神經通路及其分佈區內的疼痛而言。多表現在臀部、大腿後側、小腿踝關節後外側的燒灼樣或針刺樣疼痛,嚴重者痛如刀割,活動時加重。本病屬「痺證」範疇,痺有閉阻不通的含義。其病因不外乎風、寒、濕邪侵襲經絡,致使該經氣血痺阻不暢所致。根據臨床症狀不同,可分為四種類型:感受風邪為主的,疼痛呈遊走性者,稱為行痺;感受寒邪為主的,疼痛劇烈者,稱為痛痺;感受濕邪為主,表現酸楚、麻木、困重者,稱為著;發病急劇,伴有發熱症狀者,稱為熱痺。凡是患上坐骨神經痛者,都應根據上述四型,辨證施治,以疏通經絡氣血的閉滯,祛風、散寒、化濕使營衛調和而痺病得解。

三叉神經痛是面部一定的部位出現陣發性、短暫性劇烈疼痛。本病多發生於面部一側的額部、上頜或下頜部。疼痛常突然發作,呈閃電樣、刀割樣難以忍受。該病的發病年齡多在中年以後,女性患者較多。其病因病機多為感受風寒之邪,客於面部經絡,致使經絡拘急收引,氣血執行受阻,而突然疼痛。《素問·舉痛論》說:「寒氣入經而稽遲,泣而不行,客於脈外則血少,客於脈中則氣不通,故卒然而痛。」另有肝氣鬱結,郁而化火,飲食不節,食滯生熱,肝胃之火上衝於面以及素體陰虛,房勞傷精,致陰虛火旺而導致本病的發生。此外,牙、口腔、耳鼻等疾病都能誘發本病。在施治過程中,要究其病因、辯其病症。對感受風寒者,要以疏通氣血為主;肝胃鬱火者,以瀉肝胃之火;陰虛火旺者,應以滋陰降火之法。針灸對該病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穀雨節氣的氣溫雖以晴暖為主,但早晚仍有時冷時熱之時,對早出晚歸的人更應加倍小心地呵護自己,避免不必要的痛苦發生。

穀雨益脾補腎防胃病
春季,肝木旺盛,脾衰弱,穀雨前後15天及清明的最後3天中,脾處於旺盛時期。脾功能的旺盛使胃的消化功能處於旺盛的狀態中,胃酸分泌增加。加上身體尚不能適應氣候的變化,飲食不當極易使腸胃受損,同時也增加了胃病的發生風險,尤以胃炎和胃潰瘍為甚。常表現為上腹部不適、心前區有灼熱感、伴有食慾不振、噁心泛酸、口苦乏力,甚至頭暈等。如果有規律性反覆發作的上腹痛,尤其是餐前痛,飯後緩解,並出現嘔血、柏油樣便、貧血等症,那就說明得了淡瘍病。

穀雨夏未到,冷飲莫先行,冷飲是夏天人們為了防暑降溫而食用的。穀雨時節天還沒熱,早晚還偏涼,並不需要冷飲消暑降溫。而且,冷飲從成份來看,營養價值並不高,在穀雨時節過早過食冷飲只能弊大於利,產生疾病。特別是對於孩子們來說,過早過量吃冷飲,對身體的危害更大。傳統中醫認為,兒童正處在生長發育過程中,臟腑發育還不完整,胃腸道運動功能不如成人。過食寒涼飲食,其胃腸道局部受冷刺激,蠕動會加快,運動功能失調,可導致脾胃虛寒,出現腹痛、腹瀉、厭食。

此外,大家知道,吃完飯後,食物便進入胃中,需待全部食物透過胃(胃排空)之後,人才會有第二次進食的慾望。在兩餐之間,如果吃進大量冷飲,對正常飲食的影響是可想而知的。日子一長,則出現消化功能下降,影響兒童的營養吸收,從而出現面色黃無光澤、乏力沒精神的「厭食症」。

穀雨之後,天氣開始變得潮濕,伴隨陰雨陣陣。中醫認為濕邪會影響腸胃運作。不穩定的落雨天氣,氣溫突然下降,低溫會讓胃酸分泌增加、腸胃蠕動變慢,加上久坐、身體缺乏活動,腸胃也跟著罷工,胃部分解食物本身就不良或有食物過敏,常常脹氣、拉肚子、便祕、胃痛、胃寒或胃腸發炎潰瘍者,食物消化不良,會造成腸胃道菌蟲生態不平衡,壞菌孳生……等困擾陸續來報到。

如果再加上以下的飲食與生活作息,更易造成腸胃疾病:
一、飲食吃太多糖分與過於精緻的碳水化合物,比方說天天喝含糖飲料:手搖杯、汽水可樂、罐瓶裝含糖飲料或甜湯,每天有吃甜食習慣(甜點、蛋糕、鳳梨酥、太陽餅、手工餅乾等等)或常常吃精製過的麵包、饅頭、披薩、麵條、白米、鬆餅、貝果、甜甜圈上述這些食物會讓血糖震盪迅速,胰島素大量分泌,血液變酸與濃稠體內血液、臟器與腸道細菌病毒有環境倍數孳生,身體開始發炎,各種疾病產生。
二、作息不良,常常熬夜或壓力情緒大,會造成免疫系統下降,腸道益菌減少,消化功能變差。
三、藥物使用,如:避孕藥、抗生素、類固醇、生物抑制劑、化療藥物、賀爾蒙治療等,都會影響與導致念珠菌與其他細菌孳生(不平衡)。
四、口腔內的根管牙,口腔中有抽過牙神經的牙齒,當常吃糖與精緻食物,口腔的唾液也會變酸,口中的念珠菌與其他細菌、真菌、微生物會失衡,並開始壯大,他們會經由血液、淋巴與神經流竄到身體各部位,每個真菌與細菌會攻擊與棲息的地方不一樣,而念珠菌還會造成以下疾病,如:腎盂腎炎、心內膜炎、腦膜炎、膀胱炎、陰道發炎、鵝口瘡等。

其實,如果碰上輕微的腸胃困擾,善用廚房裡的食材,配合穴位按摩,在家就能預防或緩解病痛,不受腸胃病所苦。並在飲食作息上調整。
一、多食用天然含有維生素C的食物,可以對抗消除細菌、真菌與病毒感染。
二、增加食用天然消化酵素的食物。消化不良會造成腸道細菌,真菌病毒的溫床,影響全身,所以要使用消化酵素來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質、脂肪與碳水化合物 。
三、增加食用天然益生菌的使用,益生菌種類最好超過八種以上,標榜益菌數量有上千百億,產品離"生產"日期愈近愈好。
四、盡量不要再吃含糖食物、飲料及太多精緻碳水化合物。
五、熬夜工作者,晚上還要吃消夜,若不得已非得工作,就要增加C、B群、益生菌與消化酵素的補充。
六、盡量吃有機健康的食物,多種顏色豐富有機青菜、堅果、五穀雜糧、種子、海帶、芽菜、菇類、發芽豆類、少量水果攝取等,減少垃圾食物、加工食品、高溫烹調油炸煎烤食物等。

胃病一般纏綿難愈。所以春季對於胃病患者來說。預防重於治療。由於胃病多與環境和精神因素有關,在預防中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精神上,要放鬆心情,消除緊張情緒。
二、是生活作息要規律。要保證休息,一日三餐定時定量,要少食多餐。可多飲水。忌生冷油膩、辛辣刺激、過濃過鹹等食物。
三、是進行藥物綜合調理。慢性發作者,若病症屬於脾胃虛寒型的,發病時,可以服用附子理中丸或香砂健胃丸等治療。若屬於肝氣犯胃型,發病時可以服用舒肝健胃丸等治療。

穀雨期間精神調養不可少
穀雨養生關係到下一個季節,這可以用五行相生相剋的原理來解釋。春天屬木,夏天屬火。木能生火。如木沒有養好就會影響到下一階段的火而致寒性病變的發生。

進入穀雨節氣,人們應該做到晚睡早起,睡前養生的重點是心神調節,即精神調攝。首先在睡前半小時應拋棄一切雜念,使心志平穩,心思寧靜,達到勿欲忘我的境界;第二要稍事活動筋骨。使身體發熱。第三睡前要洗面、洗腳,按摩面部和搓揉腳心。用比體溫稍高的熱水泡腳,水溫宜在40C-45℃之間。如此能推動血氣執行,溫補臟腑,加速循環,消除一天的疲勞,利於入睡。每日早展起床前利用幾分鐘的時間,做幾個簡單易行的動作,如搓臉、彈腦、挺腹、拍身等,這樣不僅可使全天梢力充沛,工作效率不斷提高,而且還有益於增強身體素質,促進身心健康和延年益壽。

穀雨同清明一樣,也是春光明媚的好時節,空氣十分清新,空氣中負離子的含量極多,最適宜進行空氣浴、日光浴,閒時投身到大自然懷抱,既可提高人體的免疫力,又可振奮梢神。人體如果更多地接觸陽光和新鮮空氣,能夠使呼吸、循環系統得到鍛煉,心肺功能得到改善;能夠調節中樞神經系統,提高思維能力;能促進胃腸蠕動,增進食慾,改善消化功能;使腿部力量增加,筋骨變得更加靈活。身體素質得到提高,能夠抵抗「春瘟」,並為安度盛夏作好充分的準備。

穀雨益養肝利膽降火排毒
春季,肝木旺盛,脾衰弱,穀雨前後15天及清明的最後3天中,脾處於旺盛時期。脾的旺盛會使胃強健起來,從而使消化功能處於旺盛的狀態,消化功能旺盛有利於營養的吸收,因此這時正是補身的大好時機。

按照中醫理論「四季各有側重」的養生原則,春季養生重在「養肝」。「肝屬木,喜調達」,肝五行屬木,調達即調和暢達。穀雨時節,氣溫以晴暖為主,萬物升發,生長漸旺,肝的生理特點就好似樹木生發的現象。肝主疏洩,一方面疏洩膽汁,說明脾胃消化;另一方面,肝膽又有升發透洩的作用,使全身氣機舒暢。

因此,肝氣的特點是喜調和暢達,既不能過亢,又不能抑鬱。肝與春令升發之陽氣相對,所以春季是養肝護肝的最佳時節。

肝主藏血、疏泄,晚上,肝把血藏起來,魂也休息了,人就睡著了;早上,肝把血放開,人就醒了。如果疏於調養,肝氣升發或是肝氣鬱結,都易損傷肝臟,累及其他臟腑器官,產生身體健康問題。因此,在起居、飲食方面都應順應時節的變化,適切安排。

此外,在情志、運動方面要做到保持心情舒暢、心胸開闊,避免不良情緒的影響,切勿遇事憂愁焦慮,甚至動肝火。平時可聽聽柔和的音樂,天氣好的時候應多鍛煉身體,以陶冶情操,抒發情懷。

一、飲食養肝
1.以臟補臟
根據"以臟補臟"的理論,豬肝、雞肝等動物肝臟具有補肝的作用,而中醫理論認為肝開竅與目,因此,視力的好壞與肝的關係非常密切。
視力減退的朋友不妨取新鮮豬肝100克,綠豆60克,大米100克,食鹽、味精各適量熬粥。經常食用具有補肝養血、清熱明目、美容潤膚的功效。
2.養肝保健粥:豬肝綠豆粥
做法:將60克綠豆和100克大米洗淨同煮,大火煮沸後再改用小火慢熬。煮至八成熟之後,將100克切成片或者條狀並已焯過(就是放在開水里略微煮一下就拿出來)的豬肝放到鍋內同煮,熟後再加調味品調味。
3.護肝驅寒茶
蜜糖紅茶:紅茶葉5克,放保溫杯內,以沸水沖泡,加蓋燜片刻;調適量蜂蜜、紅糖。每日飯前各飲 1次,能溫中養胃。此茶適用於春天肝氣偏旺,脾胃功能不佳。
蔥白生薑茶:大蔥1根,砸扁切碎放鍋內,加開水1碗,取旺火燒沸,加紅茶葉1大撮,調入生薑汁1匙,衝濃茶趁熱飲。隨即蓋被就寢,可增熱禦寒,防治早春風寒感冒。
4.以味補肝
以味補肝首選醋。醋味酸而入肝,具有平肝散瘀,解毒抑菌的作用。
其他養肝食物:
鴨血性平,可養肝血,是養肝佳品之一。韭菜可溫補陽氣,可增強人體脾胃之功能。菠菜具有滋陰潤燥、疏肝養血的作用。
大棗性平味甘,可養肝健脾。銀耳能潤肺生津,以陰柔肝。蔥蒜也是養肝養陽的佳品。蕎麥芹菜、芥菜、萵筍,茄子、黃瓜、蘑菇等均性涼味甘,可潤肝明目。

二.睡眠護肝
睡眠時人體處於臥位,肝臟能享受到更多的血液澆灌,加上身體處於休息狀態,肝臟的負擔最輕,故高品質的睡眠護肝功效顯著。反之,睡眠質量差,尤其睡眠障礙,容易累及肝功能。
醫學專家已經註意到,一種稱為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症的睡眠障礙可引起肝臟損害。你要把握好午睡與夜間睡眠,尤其是夜間睡眠,最好晚10點前上床,保證11點左右睡熟,為肝功能的修復作好鋪墊。

三.運動護肝
積極從事體育鍛練是護肝的又一有效方法,因為運動既可削減超標體重,防止肥胖,消除過多脂肪對肝臟的危害,又能促進氣體交換,加快血液循環,保障肝臟能得到更多的氧氣與養料。
從護肝角度看,一要選好運動場地,以場地寬廣、視野開闊、空氣清新的地方為佳;二要選擇好鍛練項目,以鍛練體力和耐力為目標的全身性低強度動態運動為好,如慢跑、快速步行(每分鐘大約110~120步)、騎自行車、上下樓梯、爬坡、打羽毛球、踢毽子、拍皮球、跳舞、跳繩、游泳、打太極拳等。
每天1次,每次持續20~30分鐘,以運動後疲勞感於10~20分鐘內消失為宜。

四.情緒護肝
中醫認為,在七情之中,最不利於肝的就是怒,怒可導致肝的疏泄失常,造成肝氣鬱滯,時間一長易惹肝病上身。
因此春季養生,要控制好自己的喜、怒、憂、思、悲、恐、驚七情,如果思慮過度,憂愁不解,就會使體內的氣血升降失調,從而導致臟腑功能紊亂,引發各種疾病。
調節情志,化解心中的不良情緒,使自己始終擁有一份好心情,有益於肝的養生保健。

五.其他養肝護肝的方法
1.多喝水–初春寒冷乾燥易缺水,多喝水可補充體液,增強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多喝水還可促進腺體,尤其是消化腺和胰液、膽汁的分泌,以利消化、吸收和廢物的排除,減少代謝產物和毒素對肝臟的損害。
2.飲食平衡–不要暴飲暴食或常飢餓,這種飢、飽不勻的飲食習慣,會引起消化液分泌異常,導致肝臟功能的失調。
3.少飲酒–初春時節,寒氣較盛,少量飲酒有利於通經、活血、化淤和肝臟陽氣之升發。但不能貪杯過量,要知道肝臟代謝酒精的能力是有限的,多飲會傷肝。
4.樂觀開朗–樂觀使人健康。由於肝喜疏惡鬱,故生氣發怒易導致肝臟氣血淤滯不暢而成疾。要想肝臟強健,首先要學會制怒,即使生氣也不要超過3分鐘,要盡力做到心平氣和、樂觀開朗、無憂無慮,從而使肝火熄滅,肝氣正常生髮、順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