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0日 星期六

占星師 - 珍妮·狄克遜(Jeane L. Dixon)的預言系列 - 美國第35任總統甘迺迪總統贏得大選與遇刺案

1952年的一天下午,天下著細雨,她幾天來一直有一種預感的激情,那是一種期待的感覺,似乎有重大事件要發生,而自己將要捲入其中。

珍妮·狄克遜獨自一人走進首都華盛頓的聖・馬太大教堂去作早禱。珍妮買了幾支蠟燭,正準備在聖母瑪麗亞雕像前跪下作禱告時,突然,眼前出現了一片耀眼的光芒,一棟房子出現其中,那就是「白宮」,緊接著從霧中現出了「1960」這個數字在屋頂上方形成;接著見一團不祥的烏雲從數字中散開來,蓋住了數字,撒向白宮。然後她向下看,有個人站在白宮門前,那人年輕,身材高大,眼睛碧藍,一頭篷亂的粗棕髮,靜靜的站在白宮的大門前。

當她還在盯著他看的時候,不知哪兒傳來一個隱秘柔和的聲音,告訴她說:那人是民主黨人。這個年輕人是民主黨人,政治能力突出,深受人民愛戴,將在1960年當選總統。然而不幸的是,這名年輕人在任職期間就會被刺殺。

整個影像隨即淡入到牆壁中,淡入了遠方,柔和得就像它來時那樣。但它卻會始終伴隨著迪克遜女士,一直到11年後那個不幸的日子,它所描繪的事件在達拉斯成為現實。

在1956年五月13日,她在Parade Magazine雜誌的一個系列報導中寫道1960年總統大選將為「共和黨主導但由一位民主黨候選人勝出」,之後便會「在任內遇刺或死去」。她後來承認當時「在1960年大選中,我知道理察 · 尼克森會勝出」,並且她明確地預言約翰·甘迺迪不會在大選勝出。

最終甘迺迪在總統選舉中以大約十萬票(0.1%)的差距贏得選舉。甘迺迪贏得303張選舉人票,選舉人票比1916年美國總統選舉以來的任何一次總統選舉都更接近,甘迺迪在普選中超出的票數也是美國歷史上最接近的。而尼克森也成為首位贏得過半數州分,但輸掉選舉的總統候選人。

一些歷史學家對1960年選舉是否有選舉欺詐及舞弊提出爭議,因為甘迺迪贏出的州中,很多州都不超過五個百份比,有數個州的選票十分接近,尼克森當時絕對可以提出要求重新計票重點選票,但他並沒有這樣做。只要重新計票重點選票後贏得其中兩個州德克薩斯州和伊利諾州的選舉人票,那麼尼克森便成為總統了。

而德克薩斯州和伊利諾州都出現投票舞弊的指控,兩個州都是共和黨的傳統地盤,但都是甘迺迪獲勝,並且所得普選票大大超出兩州民主黨登記選民的人數。面對選舉舞弊的傳聞,尼克森堅持不同意重新計票,認為一次漫長的爭論會有損美國在世界上的形象,並且必然會損及國家利益。他在《六次危機》中寫道:「如果我要求重新計票,新政府的組織以及舊政府對新政府在職權上有秩序的移交就可能推遲數月,整個聯邦政府內部局勢將亂成一團。……依我看來,將會在全國造成無法估計的和持久的損害。」1961年1月副總統任期結束後,尼克森與全家回到加利福尼亞州繼續從事法律工作,並寫出暢銷書《六次危機》,其中涉及的內容包括希斯間諜案、艾森豪的心臟病發以及經跳棋演講解決的基金危機和1960年大選的舞弊爭議等。

1960年甘迺迪總統贏得大選,1961年1月20日就職成為美國第35任總統。

凱・哈利(Kay Halle) 是甘迺迪總統的好友,對政治愛得入迷,寫過一本關於英國首相邱吉爾的書,並曾建議美國國會通過特別法案,授予邱吉爾美國名譽公民。

1963年11月初,珍妮·狄克遜跑到,甘迺迪總統的好友凱-哈利的家,神情焦慮地開門見山:「總統剛剛作出決定,要去南方某個地方,我知道你和甘迺迪總統一家來往甚密,請你傳個話叫他別作這次旅行。」

凱感到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珍妮繼續說道:「很久的時候,便有一團烏雲罩在白宮上空。那團烏雲越聚越大,現在正開始朝下壓。這意味著大禍即將臨頭,他離開白宮會遭暗算的。」

凱覺得對方太唐突,淡淡地敷衍:「假如這些事情是命中注定的,那麼我們再怎麼努力都於事無補,對吧?」

珍妮·狄克遜不肯罷休:「有時,哪怕是再小的契機,只要來得及時就可能扭轉局面,化險為夷,你必須警告他!」

凱不以為然,心想到目前為止,白宮裡的人都認為我是個明白事理的人,如果我把這種神乎其神的警告帶回去,他們會作何感想?只是在對方的一再堅持下,她才答應盡力而為,但是,客人走後,她便忘了這件事。

然而1963年11月22日,當甘迺迪總統訪問德克薩斯州達拉斯市時,一名埋伏的槍手向坐在敞篷車內的總統連擊數槍,總統喉部、頭部中槍,當場死亡,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大的謎案及慘案之一。

1963年11月22日中午,華盛頓的一家餐廳裡,正興高采烈地同朋友交談的凱被侍應叫到電話機旁:一個沉重的聲音響起「總統遭到槍擊」。

凱面色驟變,珍妮言中了。那位不速之客自然是珍妮了。實際上這個天方夜譚的故事始於11年前。但整件事卻無法改變預言的事實。

後來,在回憶起這件事情時,珍妮・迪克遜女士說:「現在我意識到,我當時的努力是毫無意義的,因為他的死是以(神的)啟示的形式顯現給我的,而啟示所顯現的命運是絕對不能改變的。」




約翰·費茲傑拉爾德·甘迺迪(英語:John Fitzgerald Kennedy,1917年5月29日-1963年11月22日),通常被稱作約翰·F·甘迺迪(John F. Kennedy)、JFK 或傑克·甘迺迪(Jack Kennedy),也譯作肯尼迪,美國第35任總統,是美國頗具影響力的甘迺迪政治家族成員,被視為美國自由派的代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擔任美軍軍官,曾在南太平洋英勇救助了落水海軍船員,因而獲頒紫心勳章,而後從政,1946年至1960年期間先後推任眾議員和參議員,1960年當選美國總統,成為美國首位、亦為唯一一位信奉羅馬天主教的總統。任期從1961年1月20日開始直到1963年11月22日在德克薩斯州達拉斯市遇刺身亡為止,任內的主要事件包括:試圖廢除聯邦儲備委員會、豬灣入侵、古巴飛彈危機、柏林圍牆的建立、太空競賽、越南戰爭以及美國民權運動。

由於在古巴危機高峰期間的應對沉著,以及在蘇聯人進入宇宙後全力支持科技競爭,他此後決定的政策方向日後引領NASA成功達成阿波羅登月計劃的壯舉,美國人也收穫大量的高科技優勢,在針對總統功績的排名中,通常僅被史學家列在排名中上的位置,但他在大眾文化中的地位卻更高,一直被大多數美國人視為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統之一,這和他在冷戰期間太空計畫的關鍵地位極有關連。此外,甘迺迪於1963年11月22日在德克薩斯州達拉斯市遇刺身亡,官方在隨後的調查報告表明,李·奧斯華是刺殺甘迺迪的兇手,但奧斯華亦隨即被另一位刺客傑克·魯比刺殺,使得案件真相撲朔迷離。甘迺迪遇刺案被視為對美國歷史的發展產生重大決定性影響的事件之一,因為這一事件在其後數十年中一直影響了美國政治的發展方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