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書》記載:「斗指辛為小暑,斯時天氣已熱,尚未達於極點,故名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節……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小也。」暑,表示炎熱的意思,古人認為小暑期間,還不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故稱為小暑。也有節氣歌謠曰:「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指出一年中最熱的時期已經到來,但還未達到極熱的程度。俗話說:「熱在三伏」。我國三伏天氣一般出現在夏至的28天之後,即所謂「夏至三庚數頭伏」。
我國古代將小暑分為三候:「一候溫風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鷹始鷙。」小暑時節,大地上便不再有一絲涼風,而是所有的風中都帶著熱浪。
《詩經•七月》中描述蟋蟀的字句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文中所說的八月即是夏歷的六月,即小暑節氣的時候,由於炎熱,蟋蟀離開了田野,到庭院的墻角下以避暑熱;在這一節氣中,老鷹因地面氣溫太高而在清涼的高空中活動。
時至小暑,已是初伏前後,到處綠樹濃陰,時有熱浪襲人之感,暴雨也時常在小暑節氣光顧我國的大部分。由於這段時間的雨量集中,所以防洪防澇顯得尤為重要。有農諺:「大署小暑,灌死老鼠」之說。更有「小暑南風,大署旱」「小暑打雷,大署破圩」的經驗總結。小暑若是吹南風,則大署時必定無雨,就是說小暑最忌吹南風,否則必有大旱;小暑日如果打雷,必定有大水沖決圩堤。台灣地區的小暑節氣,正是颱風來臨之際,《台灣府志》記載:「風大而烈者為颶,又甚者為台……台則常連日夜,或數日而止。……五、六、七、八月發者為台。」
小暑時節,正是螢火蟲開始活躍的季節,蘆葦下、草叢中都是螢火蟲的發祥地,只要有綠草、露水的地方,夜晚便可見到那忽明忽暗的點點白光,就像天上的星,閃閃移動,在徐徐的風中,伴隨著人們度過漫漫長夜。此時大部分地區也都在忙於夏秋作物的田間管理。正因為是忙季,我們更不能略過對身體的養護。
在老子的《道德經》中:「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欄位位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荀子則進一步指出:「水火有氣而無生,草木有生而無知,禽獸有知而無義,人有生有知亦有義,故最為天下貴也」。《素問·保命全行論》亦云:「天復地載,萬物悉備,莫貴於人」。道教經典《太平經》也重覆論及重命養身、樂生惡死的主張。指出:「人居天地之間,人人得壹生,不得重生也」,所以要珍惜生命。「人最善者,莫若常欲樂生」為此提出了「自愛自好」的養生學說,即「人欲去凶而遠害,得長壽者,本當保知自愛自好自親,以此自養,乃可無凶害也」。說明,只有透過自我養護和積極鍛煉,才能得到長壽之軀。
時當小暑之季,氣候炎熱,人易感心煩不安,疲倦乏力,在自我養護和鍛煉時,我們應按五臟主時,夏季為心所主而顧護心陽,平心靜氣,確保心臟機能的旺盛,以符合「春夏養陽」之原則。《靈樞·百病始生》曰:「喜怒不節則傷髒」,這是因為人體的情志活動與內臟有密切關係,有其一定規律。不同的情志刺激可傷及不同的臟腑,產生不同的病理變化。中醫養生主張一個「平」字,即在任何情況之下不可有過激之處,如喜過則傷心,心傷則心跳神蕩,精神渙散,思想不能集中,甚則精神失常等。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一切生命活動都是五臟功能的集中表現,而這一切又以心為主宰,有「心動則五臟六腑皆搖」之說,然,心神受損又必影響其他臟腑。在情志方面,喜為心之志,這 「喜」是在不過的情況下,舒緩緊張的情緒,使心情舒暢氣血和緩。故夏季養生重點突出「心靜」二字就是這個道理。
天氣熱的時候要喝粥,用荷葉、土茯苓、扁豆、薏米、豬苓、澤瀉、木棉花等材料煲成的消暑湯或粥,或甜或咸,非常適合此節氣食用,多吃水果也有益防暑,但是不要食用過量,以免增加腸胃負擔,嚴重的會造成腹瀉。
夏季又是消化道疾病多發季節,在飲食調養上要改變飲食不節,飲食不潔,飲食偏嗜的不良習慣。飲食應以適量為宜。過饑,則攝食不足,化源缺乏,而致氣血不足,引起形體倦怠消瘦,正氣虛弱,抵抗力降低,繼發其他病症;過飽,會超過脾胃的消化、吸收和運化功能,導致飲食阻滯,出現脘腹脹滿噯腐泛酸,厭食,吐瀉等食傷脾胃之病。《素問·痺論篇》曰:「飲食自倍,腸胃乃傷」此即飲食要有節制之理。
夏季飲食不潔是引起多種胃腸道疾病的元兇,如痢疾、寄生蟲等疾病,若進食腐敗變質的有毒食物,還可導致食物中毒,引起腹痛、吐瀉,重者出現昏迷或死亡。
飲食偏嗜是造成營養不良的原因之一,只有飲食調節適當,才能保證人體所需的營養物質。飲食偏嗜有過寒過熱之偏,五味之偏。多食生冷寒涼,可損傷脾胃陽氣,因寒濕內生發生腹痛洩瀉,偏食辛溫燥熱,可使胃腸積熱,出現口渴,腹滿脹痛,便秘最終釀為痔瘡;五味之偏是說人的精神氣血都由五味滋生,五味對應五臟,如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鹹入腎。若長期嗜好某種食物,就會使臟腑機能偏盛偏衰,久而久之可損傷內臟而發生疾病。
如偏食鹹味,會使血脈凝滯,面色無華;多食苦味,會使皮膚乾燥而毫毛脫落;多食辛味,會使筋脈拘急而爪甲枯槁;多食酸味,會使皮肉堅厚皺縮,口唇乾薄而掀起;多食甘味的食物,則骨骼疼痛頭髮易脫落。重要的是由於嗜好偏過,不但會導致營養不良,而且還能傷及脾胃以及其他臟腑,而致腳氣病、夜盲症和癭瘤等疾病。
所以建議大家在食療養生中,飲食五味(酸、苦、甘、辛、鹹)要適宜,平時飲食不偏食,病時飲食講禁忌。如《千金要方·養性序》所說:「不欲極饑而食,食不可過飽;不欲極渴而飲,飲不可過多。飽食過多,則結積聚,渴飲過多,則成痰澼」,人在大饑大渴時,最容易過飲過食,急食暴飲。所以在飢渴難耐之時,亦應緩緩進食,另外在沒有食慾的情況下,也不能勉強進食,過分強食,梁代醫家陶弘景在《養性延命錄》中指出:「不渴強飲則胃脹,不饑強食則脾勞」。
上述論點都說明了飲食有節,飲食清理,飲食豐富的重要意義。
小暑節氣的食譜:
炒綠豆芽:
[配料] 新鮮綠豆芽500克,花椒少許幾粒,植物油、白醋、食鹽、味精適量。
[做法] 豆芽洗淨水淋干,油鍋燒熱,花椒入鍋,烹出香味,將豆芽下鍋爆炒幾下,倒入白醋繼續翻炒數分鐘,起鍋時放入食鹽、味精,裝盤即可。
[功效] 清熱解毒,療瘡瘍。
素炒豆皮:
[配料] 豆皮二張,植物油、食鹽、蔥、味精各適量。
[做法] 豆皮切絲,蔥洗淨切絲。油鍋燒至6成熱,蔥絲下鍋,烹出香味,將豆皮絲入鍋翻炒,隨後加食鹽,炒數分鐘後,加味精,淋上香油攪勻起鍋。
[功效] 補虛,止汗。適合多汗、自汗、盜汗者食用。
素燴麵筋:選自《隨息居飲食譜》
[配料] 水麵筋500克,蔥、姜、食鹽、澱粉、植物油、味精個適量。
[做法] 水麵筋切薄片,蔥、姜洗淨切絲備用。油鍋燒熱,將水麵筋入鍋,煸炒至焦黃,加蔥、姜煸炒數分鐘,兌水一碗,加食鹽,待麵筋熟透後,放入味精,再用澱粉勾芡,湯汁明透即可。
[功效] 解熱、除煩、止渴。
蠶豆燉牛肉:
[配料] 鮮蠶豆或水發蠶豆120克,瘦牛肉250克,食鹽少許,味精、香油適量。
[做法] 牛肉切小塊,先在水鍋內汆一下,撈出淋水,將沙鍋內放入適量的水,待水溫時,牛肉入鍋,燉至六成熟,將蠶豆入鍋,開鍋後改文火,放鹽煨燉至肉、豆熟透,加味精、香油,出鍋即可。
[功效] 健脾利濕,補虛強體。
西瓜番茄汁:
[配料] 西瓜半個,番茄3個大小適中。
[做法] 西瓜去皮、去籽,番茄沸水沖燙,剝皮去籽。二者同時絞汁,兩液合併,隨量飲用。
[功效] 清熱、生津、止渴。對於夏季感冒,口渴、煩躁,食慾不振,消化不良,小便赤熱者尤為適宜。
苦瓜粥
[配料] 苦瓜100克。
[做法] 洗淨去瓤切成小塊,先將大米100克淘淨加水煮沸後再放入苦瓜、冰糖、精鹽適量煮成粥。
鴨肉冬瓜湯
[配料] 冬瓜500克、鴨肉500克、豬瘦肉100克、芡實、薏苡仁、荷葉1片、陳皮5克、精鹽、味精各適量。
[做法] 鴨肉、豬瘦肉洗淨切塊,冬瓜連皮洗淨切塊,荷葉洗淨剪成小塊。上四味與芡實、薏苡仁、陳皮一起放入沙鍋中,加適量清水,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煮至鴨肉熟爛,調入精鹽、味精即成。
涼拌苦瓜
[配料] 苦瓜500克,熟植物油9克,醬油10克,豆瓣醬20克。精鹽2克,辣椒絲25克,蒜泥5克。
[做法] 將苦瓜一剖兩半,去瓤洗淨後切1厘米寬的條,在沸水中燙一下放人涼開水中浸涼撈出,控淨水分。將苦瓜條加辣椒絲和精鹽腦。後,控出水分,然後放涼開水中浸涼撈出,放人醬油、豆瓣醬、蒜泥和熟油拌勻即可。
綠豆竹葉粥
[配料] 綠豆30克,粳米100克,銀花露10克,鮮荷葉10克,鮮竹葉10克,冰糖適量。
[做法] 把鮮荷葉、鮮竹葉洗淨,水煎,濾渣取汁。綠豆、粳米淘淨後煮成稀粥,水沸後加入銀花露、藥汁,用微火熬熟,加入冰糖。
冬瓜荷葉木棉花燈芯花湯
[配料] 老冬瓜(連皮、籽)1000克,鮮荷葉1/4塊,木棉花25克,燈芯花8扎,生薑3片。
[做法] 各物分別洗淨。老冬瓜切塊。一起放進瓦煲內,加入清水3000毫升(12碗量),武火滾沸後改為文火煲2個小時,如甜食下適量糖便可。
涼拌金針菇
[配料] 金針菇、香菇、芹菜、紅蘿蔔半個、紅辣椒2個、仔姜。
[做法] 金針菇切指頭長短的段,香菇切絲,芹菜也切段,半個紅蘿蔔切細絲,兩個紅辣椒切細絲,仔姜切細絲然後油鍋燒熱,先下姜絲、辣椒絲爆炒,淋一點老酒。放入紅蘿蔔絲、香菇絲、芹菜段下去炒熟。放入金針菇炒,加一點陴縣豆瓣醬,一點鎮江香醋,一點糖翻炒片刻,就可以出鍋了。
蘋果雪耳燉瘦肉湯
[配料] 蘋果,雪耳,瘦肉,黑棗。雪耳浸泡至軟,撕去蒂部的黃色部分,再撕成大小適中的塊狀;
[做法] 打濕蘋果,用適量鹽揉搓片刻,洗淨;切成6瓣,去芯;胡蘿蔔洗淨,切塊;黑棗沖淨;瘦肉洗淨,切塊,汆水撈起;煮沸清水,倒入燉盅,放入全部材料,隔水燉兩個小時,下鹽調味即可食用。
黑米八寶粥
[配料] 黑糯米100克,紅豆、綠豆、薏仁、蓮子、桂圓、百合、大棗各50克,紅糖米酒各少許。
[做法] 紅豆、綠豆、薏仁洗淨後,加水浸泡一晚,將紅豆、綠豆、薏仁煮、蓮子先煮爛,再加黑米等洗煮成粥狀。
彩椒麻香拌木耳
[配料] 木耳、紅彩椒、黃彩椒、芝麻、香菜、麻椒、蒜。
[做法] 將木耳用清水泡發洗淨,紅黃彩椒切絲、香菜切末、蒜拍碎;用蒜末、香油、花椒油、辣椒油、醋、醬油、鮮麻椒、鹽、白糖、胡椒粉調成拌汁;溫水下鍋,慢慢煮木耳;待水剛開即可關火;撈出木耳過涼水瀝干水分倒入拌汁。加入紅黃彩椒絲香菜末拌勻;倒入烤熟的芝麻提香即可裝盤。
素炒豆皮
[配料] 豆皮二張,植物油、食鹽、蔥、味精各適量。
[做法] 豆皮切絲,蔥洗淨切絲。油鍋燒至6成熱,蔥絲下鍋,烹出香味,將豆皮絲入鍋翻炒,隨後加食鹽,炒數分鐘後,加味精,淋上香油攪勻起鍋。
苦瓜排骨湯
[配料] 排骨400克,苦瓜500克,酒一大匙,鹽一茶匙,蔥段,薑片,紹酒,鹽適量。
[做法] 排骨剁成塊,汆水;苦瓜切成一般塊;陳皮洗淨;姜切片。涼水,放入薑片、陳皮、排骨;大火燒開,轉小火燉30分鐘。放入苦瓜燉20分鐘,放入其他作料即可。
黃瓜拌蝦片
[配料] 蝦兩對、黃瓜一節、青蒜苗兩棵、青菜葉三棵、醬油、香油、陳醋、水泡木耳。
[做法] 將對蝦脫皮,入開水鍋裡煮熟,撈出晾冷;把黃瓜洗淨,直刀切成半圓片;青蒜苗、青菜葉揀洗淨,直刀切成段,全部放在案上待用。這時將冷蝦推切成片。再行裝盤和調味。擺盤的次序是:先用青菜葉鋪底,接著將蝦片擺成花樣(可自選),上層將黃瓜片、青蒜苗擺上,撒上水木耳,倒入醬油、香油、陳醋即好。
鮮蝦牛油果
[配料] 牛油果切開,去核去皮後切小塊;
[做法] 鮮蝦,一定要鮮蝦才好吃,在放了蔥、姜、白酒的開水裡燙熟;然後把兩樣東西放在碗裡,用少許沙拉醬、橄欖油和一點點研磨黑胡椒拌勻就可以了。
魚腥草拌萵筍
[配料] 魚腥草50克,萵筍250克,大蒜、蔥各10克,姜、食鹽、醬油、醋、味精、香油各適量;
[做法] 魚腥草摘去雜質老根,洗淨切段,用沸水焯後撈出,加食鹽攪拌醃漬待用。萵筍削皮去葉,沖洗乾淨,切成1寸長粗絲,用鹽醃漬瀝水待用。蔥、姜、蒜擇洗後切成蔥花、薑末、蒜米待用。將萵筍絲、魚腥草放在盤內,加入醬油、味精、醋、蔥花、薑末、蒜米攪拌均勻,淋上香油即成。
炒綠豆芽
[配料] 新鮮綠豆芽500克,花椒少許幾粒,植物油、白醋、食鹽、味精適量。
[做法] 豆芽洗淨水淋干,油鍋燒熱,花椒入鍋,烹出香味,將豆芽下鍋爆炒幾下,倒入白醋繼續翻炒數分鐘,起鍋時放入食鹽、味精,裝盤即可。
松仁菠菜
[配料] 菠菜洗淨後焯下水,攥干水分備用;
[做法] 米醋、美極鮮醬油、白糖、香油和雞粉調成味汁,倒入菠菜中拌勻;吃食撒上熟松仁就可以了。
青椒拌乾絲
[配料] 青椒、香腐、香油、白糖、精鹽、味精。
[做法] 先將青椒去柄洗淨,用直刀切成細絲;香腐干也用直刀切成細絲,一同放入開水鍋裡焯一下撈出,瀝去水後倒入調盆裡,加入香油、白糖、精鹽、味精拌和均勻即可裝盤。
(網路資料僅供參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