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將大暑分為三候:「一候腐草為螢;二候土潤溽暑;三候大雨時行。」世上螢火蟲約有二千多種,分水生與陸生兩種,陸生的螢火蟲產卵於枯草上,大暑時,螢火蟲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認為螢火蟲是腐草變成的;第二候是說天氣開始變得悶熱,土地也很潮濕;第三候是說時常有大的雷雨會出現,這大雨使暑濕減弱,天氣開始向立秋過渡。俗話說「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高溫和潮濕是大暑時節的主要氣候特點。在這酷熱難耐季節防暑降溫工作不容忽視,大暑期間多吃消暑清熱、化濕健脾的食品。
夏季氣候炎熱,酷暑多雨,暑濕之氣容易乘虛而入且暑氣逼人,心氣易於虧耗,尤其老人、兒童、體虛氣弱者往往難以將養,而導致疰夏、中暑等病。如果當你出現全身明顯乏力、頭昏、心悸、胸悶、注意力不集中、大量出汗、四肢麻木、口渴、噁心等症狀時,多為中暑先兆。一旦出現上述症狀,應立即將患者移至通風處休息,給病人喝些淡鹽開水或綠豆湯、西瓜汁、酸梅湯等。夏季預防中暑的方法:合理安排工作,注意勞逸結合;避免在烈日下暴曬;注意室內降溫;睡眠要充足;講究飲食衛生。有條件的人,進入夏季後,宜常服用一些芳香化濁,清解濕熱之方,如鮮藿香葉、佩蘭葉各10克,飛滑石、炒麥芽各30克,甘草3克,水煎代茶飲。也可在暑熱之季服用一些仁丹、十滴水等。
大暑是全年溫度最高,陽氣最盛的時節,在養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說法,故對於那些每逢冬季發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支氣管哮喘、腹瀉、風濕痺證等陽虛證,是最佳的治療時機。有上述慢性病的朋友,在夏季養生中尤其應該細心調養,重點防治。防皮膚病及食物中毒,三伏天濕熱交蒸,細菌、病毒繁殖快,面板病發病也增多,如濕疹、癢疹、真菌感染等,所以要多注意皮膚的清理衛生屋內要多通風,勤洗手。此節氣細菌繁殖極快,易致食物中毒,症狀主要是發熱,寒戰、腹痛,腹瀉、膿血便、裏急後重等,要儘快看醫生。此外,要注意飲食衛生,注意滅蠅,不吃不乾淨的飯菜,最好當天的飯菜當天吃,隔夜飯菜要煮沸、熱透。
養脾胃避疰夏,又叫苦夏,三伏天因天熱下降,地濕上升,濕熱交爭困於脾胃之故,主要症狀不思食(納呆)、噁心、頭昏乏力、倦怠思睡、舌苔膩、小便少、汗多等。三伏養脾胃可服藿香正氣丸(水),醒脾化濕,或薏仁、白扁豆、荷葉、粳米粥以養脾胃,或輔以香砂養胃丸以健脾助消化。夏天暑氣比較重,舌苔容易比較厚。中醫認為,舌苔厚代表濕氣重,腸胃中濕氣重後就沒胃口,嚴重者有胸悶,噁心,胃口不好,四肢無力,這是中醫講的濕熱症,需要清理。中醫養生之道,夏天可吃清理藥,清理暑濕,這樣人體就比較舒服了。
暑天,運用飲食的營養作用養生益壽,是減少疾病,防止衰老的有效保證。夏季的飲食調養是以暑天的氣候特點為基礎,由於夏令氣候炎熱,易傷津耗氣,因此常可選用藥粥滋補身體。《黃帝內經》有「藥以去之,食以隨之」,「谷肉果菜,食養盡之」的論點。著名醫家李時珍尤其推崇藥粥養生,他說:「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虛,谷氣便作,所補不細,又極柔膩,與腸胃相得,最為飲食之妙也。」藥粥對老年人、兒童、脾胃功能虛弱者都是適宜的。所以,古人稱「世間第一補人之物乃粥也」,「日食二合米,勝似參一大包」。《醫藥六書》讚:「粳米粥為資生化育坤丹,糯米粥為溫養胃氣妙品」。可見粥養對人之重要。藥粥雖說對人體有益,也不可通用,要根據每人的不同體質、疾病,選用適當的藥物,配製成粥方可達到滿意的效果。
夏季養生,水也是人體內十分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健身益壽之物。俗話說「人是水澆成的」,這話不無道理。水約佔人體重量的百分之七十左右,傳統的養生方法十分推崇飲用冷開水。實驗結果也表示。一杯一般的水燒開後,蓋上蓋子冷卻到室溫。這種冷開水在其燒開被冷卻過程中,氯氣比一般自然水減少了1/2,水的表面張力、密度、粘滯度、導電率等理化特性都發生了改變,很近似生物活性細胞中的水,因此容易透過細胞而具有奇妙的生物活性。根據民間經驗,實驗結果,每日清晨飲用一杯新鮮涼開水,幾年之後,就會出現神奇的益壽之功。日本醫學家曾經對460名65歲以上的老人做過調查統計,五年內堅持每天清晨喝一杯涼開水的人中,有82%的老人其面色紅潤,精神飽滿,牙齒不鬆,每日能步行10公里,在這些人中也從未得過大病,由此說來水對人體之重要,是千真萬確的。
除水之外,酒、湯、果汁等都可稱為飲品。合理選用都能對人體起到很好的強身健體的作用。
盛夏陽熱下降,絪蘊熏蒸,水氣上騰,濕氣充斥,故在此季節,感受濕邪者較多。在中醫學中,濕為陰邪,其性趨下,重濁粘滯,易阻遏氣機,損傷陽氣,食療藥膳以清熱解暑為宜。
大暑養生飲食宜以清為補,宜補氣清暑,宜健脾養胃,宜藥粥進補。清補食物有綠豆、百合、黃瓜、豆芽、鴨肉等;補氣清暑食物有冬菇、紫菜、西瓜、番茄等,亦可選用西洋參、太子參、黃芪;健脾養胃食物有赤小豆、薏米、南瓜等;藥粥有綠豆粥、扁豆粥、蓮子粥、薏米粥等。在大暑當日或在高溫暑熱時,民間傳統煲荷葉冬瓜湯進飲以防暑養生,其組成還有赤小豆、薏米、扁豆、燈芯花、豬苓、澤瀉、土茯苓等,或淡飲或為甜湯,亦可煲豬骨。
大暑老鴨勝補藥
冬補三九,夏補三伏。酷熱難耐,很多人都提不起食慾,於是只吃青菜或米飯,可是這樣吃是容易缺乏營養,就算是炎夏,也要注意身體的營養補充。營養專家表示,鴨肉是暑天最好的補品,民間有「大暑老鴨勝補藥」的說法。但食用時也得注意。一是不應多食煙熏和烘烤的鴨肉,因為其含有毒物質。二是感冒患者不宜食用,因為鴨肉可使感冒難愈。
大暑大濕 瓜瓜當家
冬瓜消暑祛濕,廣東人在大暑日會用冬瓜加薏米煲湯飲用。苦瓜清熱降火,節瓜消暑濕、養胃液;都是煲湯的好材料。此外,西瓜中的水分含量高達93%,正是解渴補水的好選擇。
大暑養生離不開度暑粥
天熱汗多,因此大暑養生,首先要重視喝水,必要時則應該適當補充鹽分和礦物質,以維持身體所必需。李時珍認為,食粥與腸胃相得,最為飲食之妙。大暑喝粥需以補氣清暑,健脾養胃為主。可以多吃綠豆粥、扁豆粥、蓮子粥、薏米粥等。
冬吃蘿蔔夏吃姜
吃姜有助於驅除體內寒氣, 大暑期間,朋友們可以嘗試一下子薑炒牛肉、子薑炒木耳等菜式。但吃姜的時間也有講究,最好不要在晚上吃。
大暑節氣用「二香」
大暑時節天氣炎熱,暑濕之氣容易乘虛而入,尤其是老人、兒童和體虛氣弱者很容易心氣虧耗,會出現中暑症狀。大暑時可以喝些「二香」茶,即香薷和藿香泡茶。
桑拿天健身宜散步
大暑時的天氣往往悶熱、潮濕,人體感覺熱,但即使大汗淋漓也不能解熱,很容易中暑。因此大暑養生首先要避開桑拿天,悶熱天氣盡量少出門、少活動,即使出門也不能長時間暴露在露天裡。為了讓體內的濕氣散發出來,應盡量在早晚溫度稍低時進行散步等強度不大的活動。
冬病夏治
中醫學上說,大暑是全年溫度最高陽氣最盛時節,養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說法,故對那些每逢冬季發作慢疾病如慢支氣管炎、肺氣腫、支氣管哮喘、腹瀉、風濕痺證等陽虛證是最佳治療時機。
暑天易傷津耗氣,飲食應清淡營養,適宜吃清拌茄子、熗拌什錦、綠豆南瓜湯、苦瓜菊花粥等。要少吃辛辣油膩的辣椒、羊肉、牛肉、狗肉等食物。更應讓精神放鬆,生活要有規律,保證睡眠充足,不要過度疲勞,避免精神緊張和急躁易怒。下面介紹幾款大暑節氣養生食譜。
下面介紹幾種適合大署節氣的佳餚。
清拌茄子:
[配料] 嫩茄子500克,香菜15克,蒜、米醋、白糖、香油、醬油、味精、精鹽、花椒各適量。
[做法] 茄子洗淨削皮,切成小片,放入碗內,撒上少許鹽,再投如涼水中,泡去茄褐色,撈出放蒸鍋內蒸熟,取出晾涼;蒜搗末;將炒鍋置於火上燒熱,加入香油,下花椒炸出香味後,連油一同倒入小碗內,加入醬油、白糖、米醋、精鹽、味精、蒜末,調成汁,澆在茄片上;香菜擇洗乾淨,切段,撒在茄片上,即成。
[功效] 清熱通竅,消腫利尿,健脾和胃。
注意: 豆角中含有血球凝集素A,是一中毒蛋白,加熱後毒性可大為減弱。所以豆角一定要焯透,以防止中毒。
熗拌什錦:
[配料] 豆腐1塊,嫩豆角50克,西紅柿50克,木耳15克,香油、植物油、精鹽、味精蔥末各適量。
[做法] 將豆腐、豆角、西紅柿、木耳均切成丁。鍋內加水燒開,將豆腐、豆角、西紅柿、木耳分別焯透(西紅柿略燙即可),撈出淋干水分,裝盤備用。炒鍋燒熱,入植物油,把花椒下鍋,熗出香味,再將蔥末、鹽、西紅柿、味精同入鍋內,攪拌均勻,倒在燙過的豆腐、豆角、木耳上,淋上香油攪勻即可。
[功效] 生津止渴,健脾清暑,解毒化濕。
綠豆南瓜湯:
[配料] 綠豆50克,老南瓜500克,食鹽少許。
[做法] 綠豆清水洗淨,趁水氣未干時加入食鹽少許(3克左右)攪拌均勻,醃製幾分鐘後,用清水沖洗乾淨。南瓜去皮、瓤用清水洗淨,切成2厘米見方的塊待用。鍋內加水500毫升,燒開後,先下綠豆煮沸2分鐘,淋入少許涼水,再煮沸,將南瓜入鍋,蓋上鍋蓋,用文火煮沸約30分鐘,至綠豆開花,加入少許食鹽調味即可。
[功效] 綠豆甘涼,清暑、解毒、利尿;配以南瓜生津益氣。是夏季防暑最佳膳食。
苦瓜菊花粥:
[配料] 苦瓜100克,菊花50克,粳米60克,冰糖100克。
[做法] 將苦瓜洗淨去瓤,切成小塊備用。粳米洗淨,菊花漂洗,二者同入鍋中,倒入適量的清水,置於武火上煮,待水煮沸後,將苦瓜、冰糖放入鍋中,改用文火繼續煮至米開花時即可。
[功效] 清利暑熱,止痢解毒。適用於中暑煩渴、痢疾等症。
注意: 喝此粥時,忌食一切溫燥、麻辣、厚膩之物。
苦瓜炒雪菜
[配料]苦瓜1根,芥菜300克,食鹽少許,植物油。
[做法] 苦瓜洗淨剖開,去掉芯子,切成薄片。把苦瓜片放進冷水裡,加一勺鹽浸泡20分鐘。苦瓜片泡好後洗淨攥去水分,這樣可以很好的殺掉苦瓜的苦味。熱鍋倒油,放入雪菜炒香,放入苦瓜片大伙爆炒,調少許鹽即可出鍋。
青椒童子雞
[配料]雞腿肉500克、雞蛋清2只、青椒4只、冬筍肉50克、黃酒25克、精鹽5克、味精4克、白糖1.5克、菱粉15克、生菜油1000克(實耗100克)、胡椒粉1克、蔥花2.5克、姜米2.5克、清湯15克。
[做法] 將雞腿肉輕輕拍松排斬幾下,切成1立方厘米的丁,盛大入碗內,加入酒,鹽,味精,胡椒粉,蛋清,清水(10克),菱粉,抓勻拌透,加入生菜油(5克),醒1個小時,青椒切去蒂籽,和冬筍肉切成雞丁大小,待用。取一小碗,加入酒,鹽,味精,清湯,胡椒粉,糖,菱粉,和勻,為作料;燒熱鍋放入生菜油,待油溫達五成熱時,投入雞丁,青椒丁,筍丁,劃散至熟,倒入漏勺,瀝干油分,趁熱鍋加入生菜油50克,蔥花,姜米煸炒一下,投入雞丁,筍丁,青椒丁,及小碗內作料,顛翻幾下,起鍋盛入盆中,即可。
蓮子糯米粥
[配料]糯米100克,蓮子1/4杯,龍眼肉一大匙,紅糖兩大匙。
[做法] 鍋子加水煮滾後,放入糯米、蓮子,小火熬煮約四十~五十分鐘成粥。加入紅糖及泡水漲發的龍眼肉,拌勻繼續滾煮約兩分鐘至糖完全溶解即可。補脾肺、益精氣、補血、安神益智。
蓮藕燉老鴨
[配料]湖鴨、蓮藕,鹽、味精、胡椒粉。
[做法] 將飛水處理後的鴨子和切片的蓮藕放入煮開水的鍋中,加入適量的鹽、味精、胡椒粉等,燉上一個小時即成。
醬爆茄子
[配料]茄子,肉末,蒜泥,甜面醬,黃酒、醬油、糖適量。
[做法] 取長形茄子,削皮切成二寸長的段,每段均用刀剖成一端相連的四片。起熱油鍋,投入茄子段滑油,待茄子段呈金黃色,質地柔軟時撈出。另將肉末或肉絲一兩入油鍋煸炒,放入蒜泥少許,再放入甜面醬八錢,炒透後再加入黃酒、醬油、糖適量。將茄子段倒入熱鍋與肉絲等一起反覆拌炒,再用濕澱粉勾芡。顛翻幾下,澆上麻油即可。
炒綠豆芽
[配料]新鮮綠豆芽500克,花椒少許幾粒,植物油、白醋、食鹽、味精適量。
[做法] 豆芽洗淨水淋干,油鍋燒熱,花椒入鍋,烹出香味,將豆芽下鍋爆炒幾下,倒入白醋繼續翻炒數分鐘,起鍋時放入食鹽、味精,裝盤即可。清熱解毒,療瘡瘍。
苦菊拌莧菜
[配料]苦菊、莧菜各250克。
[做法] 將苦菊、莧菜放入鍋內用熱水焯一下,然後放在盤中加鹽、蒜等調料即可食用,每日2次。有清心祛火、通便利濕、排毒養顏等作用,適合有口苦、焦慮、燥熱、便秘及痔瘡等各種肝火症狀者食用。
清拌茄子
[配料]嫩茄子500克,香菜15克,蒜、米醋、白糖、香油、醬油、味精、精鹽、花椒各適量。
[做法] 茄子洗淨削皮,切成小片,放入碗內,撒上少許鹽,再投入涼水中,泡去茄褐色,撈出放蒸鍋內蒸熟,取出晾涼;蒜搗末;將炒鍋置於火上燒熱,加入香油,下花椒炸出香味後,連油一同倒入小碗內,加入醬油、白糖、米醋、精鹽、味精、蒜末,調成汁,澆在茄片上;香菜擇洗乾淨,切段,撒在茄片上,即成。
老鴨筍乾湯
[配料]老鴨一隻,筍乾若干,姜適量。
[做法] 老鴨洗淨,剁成大小均勻的塊,筍乾用溫水泡發泡軟撈出瀝干水,姜切成片。老鴨下沸水煮3分鐘以去除血水。撈出,過冷水 把老鴨放進煲湯鍋裡,注入足量的冷水,大火燒開,撈去湯表面的泡沫,放下薑片和筍乾,倒料酒,轉小火煲3個半小時。開蓋,放鹽調味,再燜半小時即可。
荸薺水鴨湯
[配料]荸薺(馬蹄)100克,水鴨1只,蔥20克,姜15克,料酒20克,鹽少許。
[做法] 將鴨宰殺去毛及內臟;馬蹄去皮,一切成兩半;蔥切段,姜切片。把鴨放入鍋內,放入馬蹄、蔥、姜、鹽、料酒,加水適量,置武火燒沸,改文火燉熬至鴨熟即成。此湯具有利尿消腫、清熱解毒的功效。
菠菜粥
[配料]菠菜200克,粳米200克,食鹽、蔥、生薑、香菜等調味品適量。
[做法] 先將粳米洗淨,入鍋加水,上火煮,將菠菜切碎備用。待粥快煮熟時加入菠菜及食鹽、蔥、生薑、香菜等調味品,再煮片刻即可。菠菜粥清淡易消化,具有疏肝養血、潤腸明目的作用,適合全部人服用,尤其適合於年老體弱、血虛腸枯而習慣性便秘及視力下降的人群服食。
蘋果雪耳燉瘦肉湯
[配料]蘋果,雪耳,瘦肉,黑棗。
[做法] 雪耳浸泡至軟,撕去蒂部的黃色部分,再撕成大小適中的塊狀;打濕蘋果,用適量鹽揉搓片刻,洗淨;切成6瓣,去芯;胡蘿蔔洗淨,切塊;黑棗沖淨;瘦肉洗淨,切塊,汆水撈起;煮沸清水,倒入燉盅,放入全部材料,隔水燉兩個小時,下鹽調味即可食用。
清補涼湯
[配料]干山藥、蓮子、百合、桂圓干各15g,芡實、大棗、玉竹各10g,白糖1~2大匙。
[做法] 鍋中倒入3杯水,放入除桂圓干之外的全部原料,以中火煮開,改小火熬煮20~30分鐘,再加入桂圓干繼續以小火煮2~3分鐘,最後加入白糖煮勻,盛入碗中即可食用。玉竹有滋陰潤肺、生津養胃功效,芡實有補氣、健脾、祛濕功效。有健脾益氣,清潤肺的功效。
(網路資料僅供參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