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27日 星期六



老子道德經 (第八章 上善若水)(易性第八)

上善若水。解釋: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上善若水。
好的德行就像水的特質一般。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水善於利益萬物而不爭私利,處在眾人嫌惡的低下環境而能自得,他的修養可說是近於得道了。秉持著這種無往而不自得的德行,
居善地,
把任何地方都當做是好地方居處,
心善淵,
心永遠像深淵一樣能容物,
與善仁,
對待任何人都有同理心,
言善信,
不論對誰說話都能守信,
政善治,
為政不管難易都能治理良好,
事善能,
做任何事都能處理妥善,
動善時。
任何時間行動都能控制得宜。
夫唯不爭,故無尤。
就是他這種不與人爭的修養,所以也沒有人會抱怨他。

全譯文: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樣。水善於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停留在眾人都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最接近於“道”。最善的人,居處最善於選擇地方,心胸善於保持沉靜而深不可測,待人善於真誠、友愛和無私,說話善於恪守信用,爲政善於精簡處理,能把國家治理好,處事能夠善於發揮所長,行動善於把握時機。最善的人所作所爲正因爲有不爭的美德,所以沒有過失,也就沒有怨咎。

出處:一日,孔子和老子出游,看到一條小溪,都是一番感慨。老子便說出了這一番話:“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而孔子說了這樣的一句話:“逝者如斯夫!”表現出兩個不同學派對同一事物發出的不同感想。

故事:老子手指浩浩黄河,對孔丘說:“汝何不學水之大德歟?”孔丘曰:“水有何德?”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此乃謙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爲百穀王者,以其善下之,則能爲百穀王。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此乃柔德也;故柔之勝剛,弱之勝強堅。因其無有,故能入於無間,由此可知不言之教、無爲之益也。”孔丘聞言,恍然大悟道:“先生此言,使我頓開茅塞也:眾人處上,水獨處下;眾人處易,水獨處險;眾人處潔,水獨處穢。所處盡人之所惡,夫誰與之爭乎?此所以爲上善也。”老子點頭說:“汝可教也!汝可切記:與世無爭,則天下無人能與之爭,此乃效法水德也。水幾於道:道無所不在,水無所不利,避高趨下,未嚐有所逆,善處地也;空處湛靜,深不可測,善爲淵也;損而不竭,施不求報,善爲仁也;圜必鏇,方必摺,塞必止,決必流,善守信也;洗滌群穢,平准高下,善治物也;以載則浮,以鑒則清,以攻則堅強莫能敵,善用能也;不舍晝夜,盈科後進,善待時也。故聖者隨時而行,賢者應事而變;智者無爲而治,達者顺天而生。汝此去後,應去嬌氣於言表,除志欲於容貌。否則,人未至而聲已聞,體未至而風已動,張張颺颺,如虎行於大街,誰敢用你?”孔丘道:”先生之言,出自肺腑而入弟子之心脾,弟子受益匪淺,終生難忘。弟子將遵奉不怠,以謝先生之恩。”說完,告别老子,與南宮敬叔上車,依依不舍地向魯國駛去。《周易》中也有兑卦與此義相同!


簡介:老子(前600470年之後)(西周末年武丁朝庚辰二月十五日卯時誕生),姓李名耳,字聃,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今河南鹿邑,一說渦陽)人。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文化名人。老子又名老聃,相傳他一生下來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稱爲老子;老子生活在春秋時期,曾在周國都洛邑(今河南洛陽)任守藏室吏(相當於國家圖書館館長)。

發現:197312月,在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過兩份手抄本帛書《老子》(《道德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