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4日 星期六

二十四節氣之立春養生篇

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指太陽到達黃經315°時,為國曆每年2月3至5日之間,表示著春天的開始,按照正統或科學的觀點,屬相(生肖)以立春作為起始點。它也標誌著新一年開始。這時仍處於臘月,雖然仍然寒冷,但春天的氣息卻已悄然而至。從這一天一直到立夏這段期間,都稱為春季。

二月四日是立春。立春是一年中的第一個節氣, 「立」開始之意,立春揭開了春天的序幕,表示萬物復甦的春季的開始。此刻「嫩如金色軟如絲」的垂柳芽苞,泥土中躍躍而試的小草,正等待著「春風吹又生」,而「律回歲晚冰霜少,春到人間草木知」,形象地反映出立春時節的自然特色。隨著立春的到來,人們明顯地感覺到白天漸長,太陽也暖和多了,氣溫、日照、降水也趨於上升和增多。人們按舊歷習俗開始「迎春」,我國的台灣還將立春這一天定為「農民節」這是冬三月農閒後的最後一天休息。農諺說得好: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覺。農事活動由此開始,這時人們也走出門戶踏青尋春,體會那最細微的最神妙的春意。

習俗:
鞭春:由古代的祭春典禮演變,大約從漢朝開始,京府與各州、縣官府會於立春前一日,於正門前東、西側放置用泥土塑造的耕人與耕牛像,藉以象徵春天來臨,提醒農民準備春耕。起初只是靜態的陳列,後來演變成「鞭打春牛」的活動,土塑的耕人改由活人扮演成勾芒神所代替,勾芒神身穿綠色衣服,手執楊柳或絲杖鞭打土牛,示意喚醒牛隻準備耕作,是謂「鞭春」。官吏鞭春後,民眾會爭奪春牛身上的土片,撒在自家田地中,信仰當年會豐收。
咬春:於立春當天,用餅皮包裹生菜,做成春餅或春卷,大家分食,祈求身體健康,稱之為「咬春」。
立蛋:或稱豎蛋,是嘗試豎立雞蛋的中國習俗與遊戲,有在某些時節比較容易立起的論點。
湖南省立春時有種民俗遊戲,是人們將雞蛋手扶在平面久立後,嘗試鬆手後讓蛋不倒;也有地方是在春分豎蛋,有俗諺為:「春分到,蛋兒俏。」;佛山、閩西、臺灣是在端午節的午時玩立蛋遊戲,近來也在東南亞流行。2012年臺灣端午節,民眾在新竹市立體育場共立4247顆雞蛋,打破金氏紀錄,寫下新的台灣世界紀錄。

春季養生要順應春天陽氣生發,萬物始生的特點,注意保護陽氣,著眼於一個「生」字。按自然界屬性,春屬木,與肝相應。(這是五行學說,以五行特性來說明五臟的生理活動特點,如肝喜調達,有疏洩的功能,木有生發的特性,故以肝屬「木」)肝的生理特點主疏洩,在志為怒,惡抑鬱而喜調達。在春季精神養生方面,要力戒暴怒,更忌情懷憂鬱,做到心胸開闊,樂觀向上,保持心境恬愉的好心態。同時要充分利用、珍惜春季大自然「發陳」之時,借陽氣上升,萬物萌生,人體新陳代謝旺盛之機,透過適當的調攝,使春陽之氣得以宣達,代謝機能得以正常執行。

春季氣候變化較大,天氣乍寒乍暖,由於人體腠理開始變得疏鬆,對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減弱,所以,初春時節特別是生活在北方地區的人不宜頓去棉服,年老體弱者換裝尤宜審慎,不可驟減。《千金要方》主張春時衣著宜「下厚上薄」,《老老恆言》亦云:「春凍半泮,下體寧過於暖,上體無妨略減,所以養陽之生氣」。春天在起居方面,人體氣血亦如自然界一樣,需舒展暢達,這就要求我們夜臥早起,免冠披髮,鬆緩衣帶,舒展形體,多參加室外活動,克服倦懶思眠狀態,使自己的精神情志與大自然相適應,力求身心和諧,精力充沛。

飲食調養方面要考慮春季陽氣初生,宜食辛甘發散之品,不宜食酸收之味。《素問·藏氣法時論》說:「肝主春,……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補之,酸瀉之」。在五臟與五味的關係中,酸味入肝,具收斂之性,不利於陽氣的生發和肝氣的疏洩,飲食調養要投其臟腑所好,即「違其性故苦,遂其性故欲。欲者,是本髒之神所好也,即補也。苦者是本髒之神所惡也,即瀉也。」明確了這種關係,就能有目的地選擇一些柔肝養肝、疏肝力理氣的草藥和食品,草藥如枸杞、郁金、丹參、元胡等,食品選擇辛溫發散的大棗、豆豉、蔥、香菜、花生等靈活地進行配方選膳。

立春養生讀懂"五字訣"
立春之後,天氣逐漸回暖,白天漸長,氣溫、日照、降水上升和增多。春季養生另一方面,就是要防病保健。特別是初春,天氣由寒轉暖,萬物復甦,各種病菌活躍、生長繁殖。溫熱毒邪開始活動,現代醫學所說的流感、流腦、麻疹、猩紅熱、肺炎也多有發生和流行。
為避免春季疾病的發生,在預防措施中,首先要消滅傳染源。

衣:養生諺語“春捂秋凍”,不要過早減衣,注意口鼻保健,阻斷溫邪上受首先犯肺之路。

“春不減衣,秋不戴帽”。立春氣溫還未轉暖,不要過早減掉冬衣。冬季穿了幾個月的棉衣,身體產熱散熱的調節與冬季的環境溫度處於相對平衡的狀態。由冬季轉入初春,乍暖還寒,氣溫變化又大,過早減掉冬衣,一旦氣溫下降,就難以適應,會使身體抵抗力下降。病菌乘虛襲擊機體,容易引發各種呼吸系統疾病及冬春季傳染病。

雖然立春意味著春天的來臨,但冬季的低溫並不會立刻回升,至少需要10天~15天的過渡時間,預防倒春寒。春季乍暖還寒,晝夜溫差大,因為不適應而受寒,導致感冒、氣管炎、關節炎等疾病。所以立春後最短也要再“捂”10~15天。

早春時節,應該提前了解氣溫變化,適當增減衣物。注意口鼻保健,阻斷溫邪上受首先犯肺之路。一般來說,轉春時常有寒冷氣候的反覆,衣服要漸漸減少,穿著宜偏暖些。

食:少吃補品和鹽,多吃韭菜香菜

很多人崇尚冬季進補,但是立春後進補要適度。一年四季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特點。人生於自然,應順應自然規律。冬季根據個人體質適量進補,符合冬藏的養生原則。但立春的這段時間裡,不論是食補還是藥補,進補量都要逐漸減少,以便逐漸適應即將到來的春季舒暢、升發、條達的季節特點。與此同時,減少食鹽攝入量也很關鍵,因為鹹味入腎,吃鹽過量易傷腎氣,不利於保養陽氣。

春季陽氣初生,飲食的調養除了注意春季陽氣初生,還要投臟腑所好,應適當吃些辛甘發散之品,不宜吃酸收之味。《素問·藏氣法時論》說:「肝主春,……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補之,酸瀉之」。在五臟與五味的關係中,酸味入肝,具收斂之性,不利於陽氣的生發和肝氣的疏洩,飲食調養要投其臟腑所好,即「違其性故苦,遂其性故欲。欲者,是本髒之神所好也,即補也。苦者是本髒之神所惡也,即瀉也。」
明確了這種關係,就能有目的地選擇一些柔肝養肝、疏肝力理氣的草藥和食品,草藥如枸杞、郁金、丹參、元胡等,食品選擇辛溫發散的大棗、豆豉、蔥、香菜、花生、韭菜、蝦仁等靈活地進行配方選膳,有利陽氣生髮的食物來調味;還要少酸多甘,多食用口味微甜的甘潤食品,如大棗、百合、梨、桂圓、銀耳、蘿蔔等。

立春後麻辣火鍋要少吃,羊肉、以及過於辛辣及油炸食物都要少吃,因為這些食物都可能損耗陽氣,導至上火。

韭菜蝦皮炒雞蛋是立春時節很好的藥膳。韭菜一把洗淨、雞蛋2-3個、蝦皮適量。韭菜切小段,雞蛋破殼後打勻。炒鍋上火,植物油燒溫熱後,放入蝦皮煸炒至香。然後倒入打勻的雞蛋,待雞蛋炒得稍有固定形狀後將韭菜倒入。煸炒一陣後加鹽,薑末、味精,再翻炒一陣即可。韭菜辛溫發散,有助於人體陽氣生髮、舒暢,雞蛋養血,這道菜能滋肝養血,生髮陽氣,適合立春食用。

“咬春”是指在立春這天吃一些春季的新鮮蔬菜,一般是生吃水紅蘿蔔、生菜,同時也包括吃春餅。春餅是以麥麵烙製或蒸製的薄餅,多以豆芽、韭黃或韭菜、粉絲、雞蛋等炒成的合菜作餡兒包著食用。蘿蔔、韭黃、韭菜皆為辛味食物,有辛甘發散的功效,有利於升發和保護陽氣。春季應肝,主升發疏泄,而辛味食物恰好有此作用。

住:多開窗,使室內空氣流通,保持空氣清新,防止舊病復發。

初春的天氣剛剛由寒轉暖,各種致病的細菌、病毒隨之生長繁殖,為避免春季各種疾病的發生,預防措施必不可少。“家居生活中,要注意常開窗,使室內空氣流通,保持空氣清新”。上午8時左右,一般氣溫較低,空氣質量也較好,是開窗通風的好時機。此外,居室至少還應在午睡後和晚睡前開窗通風。

古諺語:“百草回芽,舊病萌發。”可見立春後是疾病多發的季節。春天的多發病有肺炎、肝炎、流腦、麻疹、腮腺炎、過敏性哮喘、心肌梗塞、精神病等。因此對於有肝炎、過敏性哮喘、心肌梗塞等的患者要特別注意調養預防。

行:早起早睡以養肝,每天梳頭百下,要加強鍛煉,提高機體的防禦能力。

《黃帝內經》說:“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意思是說立春開始後自然界生機勃勃,萬物欣欣向榮,這時人們應當順應自然界生機勃發之景,早睡早起,早晨去散散步,放鬆形體,使情志隨著春天生髮之氣而不可違背它,這就是適應春天的養生方法。違背了這種方法,就會損傷肝,這是因為春天生養的基礎。因此,春季以舒暢身體,調達情志為養生方法。

《養生論》說:“春三月,每朝梳頭一二百下”。春季每天梳頭是很好的養生保健方法。因為春天是自然陽氣萌生升發的季節,這時人體的陽氣也順應自然,有向上向外升發的特點,表現為毛孔逐漸舒展,代謝旺盛,生長迅速。故春天梳頭,正符合這一春季養生的要求,有宣行鬱滯,疏利氣血,通達陽氣的重要作用。

立春後,不妨多去郊外走走,呼吸新鮮空氣,調節身心情志。防躁動,重視心理保健
“春季是人體肝陽亢盛之時,情緒易急躁,因此每年立春後,心理疾病患者都會有所增多,多為焦慮症、躁狂症等病”。

立春的飲食藥膳應以「升補」為主,可選擇:

首烏肝片:
[配料] 首烏液20毫升,鮮豬肝250克,水發木耳25克,青菜葉少許,紹酒、醋、鹽、澱粉、鮮湯、醬油、蔥、姜、蒜、油適量。
[做法] 首烏煎湯濃縮,取20毫升藥液備用,豬肝剔筋洗淨切片,蔥、姜、蒜洗淨,蔥姜切絲,蒜切片,青菜洗淨控干。
將豬肝片放入首烏汁內浸蘸(取一半首烏汁),加少許食鹽,放適量澱粉攪拌均勻,另把剩餘的首烏汁、醬油、紹酒、醋、濕澱粉和鮮湯兌成滋汁。
炒鍋置大火上燒熱入油,待油熱放入拌好的豬肝片滑透,用漏勺淋取余油,鍋內剩少量油,下入蒜片、薑末略煸出香味下豬肝、水發木耳,暴炒數分鐘,將青菜葉入鍋翻炒數次,八成熟時倒入滋汁炒拌均勻,出鍋前把蔥絲下鍋,翻炒即下,起鍋即成。
[功效] 補肝腎,益精血,烏髮明目。(首烏即能保肝,又可降脂、降壓;木耳有通利血脈之效,無病常吃也能健身益壽。)

蝦仁韭菜:
[配料] 蝦仁30克,韭菜250克,雞蛋1個,食鹽、醬油、澱粉、植物油、麻油各適量。
[做法] 蝦仁洗淨水發漲,約20分鐘後撈出淋干水分待用;韭菜摘洗乾淨,切3厘米長段備用;
雞蛋打破盛入碗內,攪拌均勻加入澱粉、麻油調成蛋糊,把蝦仁倒入拌勻待用。
炒鍋燒熱倒入植物油,待油熱後下蝦仁翻炒,蛋糊凝住蝦仁後放入韭菜同炒,待韭菜炒熟,放食鹽、淋麻油,攪拌均勻起鍋即可。
[功效] 補腎陽、固腎氣、通乳汁。(韭菜含用大量粗纖維,能刺激腸壁,增強蠕動,故這道菜益可作習慣性便秘患者之膳食。)

珍珠三鮮湯:
[配料] 雞肉脯50克,豌豆50克,西紅柿1個,雞蛋清1個,牛奶25克,澱粉25克,料酒、食鹽、味精、高湯、麻油適量。
[做法] 雞肉剔筋洗淨剁成細泥;5克澱粉用牛奶攪拌;雞蛋開啟去黃留清;把這三樣放在一個碗內,攪成雞泥待用。
西紅柿洗淨開水滾燙去皮,切成小丁;豌豆洗淨備用。
炒鍋放在大火上倒入高湯,放鹽、料酒燒開後,下豌豆、西紅柿丁,等再次燒開後改小火,把雞肉泥用筷子或小勺撥成珍珠大圓形小丸子,下入鍋內,再把火開大待湯煮沸,入水澱粉,燒開後將味精、麻油入鍋即成。
[功效] 溫中益氣,補精填髓,清熱除煩。

食物禁忌:
豬肝忌與黃豆、豆腐同食(同食易發痼疾);忌與魚肉同食(同食令人傷神)。

(網路資料僅供參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