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10日 星期五

二十四節氣之芒種物候篇

【芒種】太陽執行到黃經75度,交芒種。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故名芒種。

芒種三候是指將芒種前後十五天分為三等分。每五天為一候。

中國古代將芒種分為三候:
【芒種第一侯:螳螂生】螳螂於深秋產卵,到此時,小螳螂感破殼而出。
【芒種第二侯:鵙始鳴】鵙是指伯勞鳥,是一種小型猛禽。
【芒種第三候:反舌無聲】反舌是一種能夠學習其它鳥鳴叫的鳥,此時它停止了鳴叫。

芒種一候:芒種一候螳螂生
芒種二候,通常在每年的6月6日至6月10日。

螳螂的壽命一般一年一代,一隻螳螂的壽命約有六至八個月左右。芒種一候,也就是指每年的6月6日-6月10日左右,螳螂在上一年深秋產的卵因感受到陰氣初生而破繭成為小螳螂。當然根據各地的氣候和環境的不同,螳螂卵的孵化會略有不同。

芒種二候:芒種二候鵬始鳴
芒種二候,通常在每年的6月11日至6月15日。

伯勞鳥是一種食肉的小型雀鳥,又名:百羅鳥、伯勞頭,生性兇猛,是重要的食蟲鳥類。它們的主要特點是嘴形大而強,上嘴先端具鉤和缺刻,略似鷹嘴。
伯勞古稱「鵙」。伯勞古鳥在古代民間歷史悠久,成語勞燕分飛的典故、伯奇勞乎的典故都源自伯勞古。
傳說周宣王時,賢臣尹吉甫,聽信繼室的饞言,誤殺前妻留下的愛子伯奇,而伯奇的弟弟伯封哀悼兄長的不幸,就作了一首悲傷的詩,尹吉甫聽了以後十分後悔,哀痛不已。有一天尹吉甫在郊外看見一隻從未見過的鳥,停在桑樹上對他啾啾而鳴,音效甚是悲涼哀淒,尹吉甫忽然心動認為這隻鳥是他的兒子伯奇魂魄所化,於是就說︰「伯奇勞乎,如果你是我兒子伯奇就飛來停在我的馬車上」,話剛講完這隻鳥就飛過來停在馬車上,於是尹吉甫就載著這隻鳥回家,到家以後鳥又停在井上對屋哀鳴,而尹吉甫假裝要射鳥,拿起弓箭就將繼室射殺了,以安慰伯奇。雖然故事近神話,但伯勞鳥名卻由「伯奇勞乎」一語而得。
由此可見,芒種二候鵬始鳴是由於人們將所熟知的伯勞鳥作為記錄節氣的特徵。

芒種三候:芒種三候反舌無聲
芒種三候,通常在每年的6月16日至6月20日。
芒種三候時期,一年中陽氣最旺的端午過去,陰氣微生。能學各種鳥叫的反舌鳥(百舌、黑鶇、黑鳥、黑山雀、牛屎八、日雀、中國黑鶇),不再發聲鳴叫。喻小人有出現的苗頭。芒種三候反舌無聲,說的是這個時期反舌鳥都開始不再啼鳴。

反舌鳥體型略大,鳴聲甜美,但不如歐洲亞種悅耳,告警時的嘟叫聲也大致相仿。飛行時發出dzeeb的叫聲。另一種說法認為反舌鳥即為烏鶇。烏鶇是我國南方地區常見的一種留鳥。烏鶇雖說羽色單純,貌不驚人。但它確是鳥類中的一位技藝高超的口技專家。烏鶇的鳴聲高昂巨集亮,音如「吉--吉--吉--吉」,所以又被人稱為烏鶇。每到春季繁殖季節,烏鶇的囀鳴聲悠揚宛轉,音韻多變,尤其善於模仿其他禽鳥的鳴叫聲,畫眉、黃鸝、柳鶯乃至雛雞鳴聲,無一不學的惟妙惟肖,且嘰嘰喳喳鳴聲不斷,如渾身是舌。古人以烏鶇能「反覆百鳥之音」,稱其為百舌或「反舌」。宋代詩人文同曾寫詩贊之曰:「眾禽乘春喉吻生,滿林無限啼新晴。就中百舌最無謂,滿口學盡眾鳥聲。」唐代劉禹錫也贊它是:「笙簧百囀音韻多,黃鸝吞聲燕無語。」在《易緯?通卦驗》上還有「仲夏之月,反舌無聲;反舌有聲,佞人在側。」的說法,認為烏鶇之聲能辯人忠奸。故杜甫有詩曰:「百舌來何處;重重只報春。知音兼眾語,整翮豈多身。花密藏難見,枝高聽囀新,過時如發口,君側有讒人。」這後兩句自然是毫無科學根據的。

芒種是一個反應農業物候現象的節氣。芒種的“芒”字,是指麥類等有芒植物的收穫,芒種的“種”字,是指谷黍類作物播種的節令。“芒種”二字諧音,表明一切作物都在“忙種”了。俗話說,"春爭日,夏爭時" 爭時即是這個忙碌的時節最好的寫照。「芒種逢雷美亦然,端陽有雨是豐年」,則是指芒種的雨水是豐收的預兆。這時節即將進入盛夏,要注意濕熱天氣對身體的影響。

唐代元稹有《詠廿四氣詩·芒種五月節》: 「芒種看今日,螗螂應節生。彤雲高下影,安鳥鳥往來聲。淥沼蓮花放,炎風暑雨情。相逢問蠶麥,幸得稱人情。」後兩句指的是芒種時節人們對農事的關注。

按農曆,芒種屬於五月的節氣,每年的陽曆6月6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75度時開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稱:「五月節,謂有芒之種穀可稼種矣。」意指大麥、小麥等有芒作物已經成熟,需要馬上收割。因此,芒種也可以理解為「忙種」。白居易的詩《觀刈麥》開頭說:「田家少閒月,五月人倍忙。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即是說這時小麥一壟接一壟的黃熟,搶收十分急迫。另外,這一時節,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需要馬上播種,晚稻也要及時插秧。人們常說的「三夏」大忙,即指這時夏收(秋播作物)、夏種(夏播作物)和夏管(春播作物)的田間作業,農民的確比平時要成倍地忙碌。

芒種時進入黃梅季節。 梅雨的一般天氣特點是雨日多、雨量大,溫度高,日照少,有時還伴有低溫。地區全年的降雨量約有1/3(個別年份1/2)是梅雨季節下的。這時,正是水稻,棉花等作物生長旺盛,需水較多的季節。 梅雨形成的原因是冬季結束後,冷空氣強度削弱北退,南方暖空氣相應北進,伸展到長江中下游地區,但這時北方的冷空氣仍有相當勢力,於是冷暖空氣在江淮流域相峙,形成準靜止鋒,出現了陰雨連綿的天氣。持續一段時期後,暖空氣最後戰勝冷空氣,佔領江淮流域,梅雨天氣結束,雨帶中心轉移到黃淮流域。這時江淮流域都在搶種。 梅雨對莊稼十分有利,如梅雨過少或來得遲,作物就會受旱。

日期
芒種一般在公歷的每年6月6日或7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75°時。

算法
陽曆日期
公式解讀:Y=年數後2位,D=0.2422,L=閏年數,21世紀C=5.678,20世紀=6.5。
舉例說明:2088年芒種日期=[88×.0.2422+5.678]-[88/4]=26-22=4,6月4日芒種。
例外:1902年的計算結果加1日。

陰曆日期
「四月芒種麥在前,五月芒種麥在後」的說法,這種情況是陰曆算法造成的。
按陰曆計算,一年實際上是354或355天。這比地球繞太陽一周的天數要少10-11天,因此必須三年一閏(有時是兩年一閏),補充所短的天數。閏月時,節氣不是提前就是推後,因而芒種有時在4月,有時在5月。農民深知4月芒種由於打春早,節氣推前,所以種莊稼就種得早,要種在芒種前,6月芒種,就把莊稼種在節氣之後。

芒種 - 氣候特徵
芒種時節雨量充沛,氣溫顯著升高。常見的天氣災害有龍捲風、冰雹、大風、暴雨、乾旱等。

雨量
芒種時節多雨,即將進入雨季,芒種前後若遇連陰雨天氣及風、雹等,往往使小麥不能及時收割、脫粒和貯藏而導致麥株倒伏、落粒、穗上發芽霉變及「爛麥場」等,使眼看到手的莊稼毀於一旦。
芒種後,季風雨帶穩定,是一年中降水量最多的時節,先後進入梅雨季節,雨日多,雨量大,日照少,有時還伴有低溫。
芒種時節,水稻、棉花等農作物生長旺盛,需水量多,適中的梅雨對農業生產十分有利;梅雨過遲或梅雨過少甚至「空梅」的年份作物會受到乾旱的威脅。但若梅雨過早,雨日過多,長期陰雨寡照,對農業生產也有不良影響,尤其是雨量過於集中或暴雨還會造成洪澇災害。
從6月份也開始進入了一年中的多雨季節。此時,位於高原地區會開始產生冰雹天氣增多。芒種期間,依然會有大暴雨。

氣溫
在此期間,一般來說都能夠體驗到夏天的炎熱。最熱的一天37.1℃,就出現在芒種期間。6月份都有出現35℃以上高溫天氣的可能,但一般不是持續性的高溫。6月的平均氣溫都在28℃左右,如果是在雷雨之前,空氣濕度大,確實是又悶又熱,有時需要向公眾發佈高溫預報,提示人們預防中暑、空調病和急性腸胃炎。

 “四月芒種麥在前,五月芒種麥在後”,這是說4月芒種,小麥就成熟了,而5月芒種麥子還未成熟,這都是因為陰曆演算法造成的。按陰曆計算,一年實際上是354或355天。這比地球繞太陽一週的天數要少10-11天,因此必須三年一閏(有時是兩年一閏),補充所短的天數。閏月時,節氣不是提前就是推後,因而芒種有時在4月,有時在5月。農民深知4月芒種由於打春早,節氣推前,所以種莊稼就種得早,要種在芒種前,6月芒種,就把莊稼種在節氣之後,這是一種“死節氣、活辦法”的科學種植方法。

 “芒種糜子急種穀”,糜子是一種生長期最短的禾本科植物,早熟品種80天可以成熟,即使晚熟品種,也不超過100天就能成熟。它是大秋作物最後播種的莊稼。所以遇到天早無雨,其它作物誤了節氣時,多用它來彌補,同樣能獲得好收成。在正常的情況下,芒種種糜子時,種穀也可以成熟,但穀子比糜子生長期長,有可能遭受凍害,因此說“芒種糜子急種穀”。 棉花的有效花期,在9月上中旬,也就是說棉花能在霜前吐絮、成熟的開花日期,一般需要50-70天,到11月中旬前後就要霜凍。所以要使棉花霜前吐絮、成熟,確保優質高產,必須加強苗期管理,使棉苗的長苗期縮短,早現蕾、早開花。這就需要早查苗補種,早中耕鋤草,早間苗定苗,早防治病害蟲,早施追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