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喻)佛性好像一塊土地。土地能使一切草木的種子生根發芽,而佛性也能使一切眾生的善根功德增長壯大。
【一明】一個咒語。明就是咒陀羅尼的別名。
【一持】專門受持一佛名號或是一部經典。
【一食】又名一坐食,即一日只在午前食一餐。
【一衲】一件僧衣。
【一異】一與異。一是彼此一樣,異是彼此迥異,一與異,都是偏於一方的思想。中論說:「不生亦不滅,不常亦不斷,不一亦不異,不來亦不去。」
【一智】一切種智,是佛三智之一。見三智條。
【一滅】一個趣向於寂滅的道理,也就是四聖諦中的滅諦。
【一路】一條通向涅槃的道路。
【一極】一個真實至極的道理。
【一諦】唯一的真理。諦就是真理的意思。
【一燈】(喻)智慧好像一盞明燈。明燈能破除一切的黑暗,而智慧也能破除一切的愚痴。華嚴經說:「譬如一燈入於暗室,百千年暗悉能破盡。」
【一期】指人的一生。
【一期無常】指生物的一度生死。
【一如】一是平等不二,如是如常不變,所以一如就是真如的意思。
【一如頓證】謂一切修行的人都同乘一如之理而頓證菩提。
【一法】一事或一物的意思。
【一法印】又名一實相印。見一實相印條。
【一法句】一法的章句。
【一法界】1.唯一的法界。亦即真如的理性。2.每一法的分界不同,故每一法都叫做一法界。
【一法界心】超絕有無和沒有差別的心。
【一剎】一佛所教化的國土。剎就是國土的意思,通常一個三千大千世界稱為一剎。
【一剎那】指極短的時間。佛經說在人的一個念頭中就含有九十個剎那。
【一相】唯一真實的相。
【一相智】證悟諸法一實相的智。
【一夏】一次結夏安居。
【一夏九旬】一次結夏安居的日數是九十天,即由四月十五至七月十五。
【一業】同一種的業因。
【一業所感】又名共業共果,即眾生如果造作了同一種的業因,就會召感同一種的業果。
【一真】唯一真實的意思,與真如同義。
【一真如】一真法界無差別的意思。
【一真地】證悟一真法界的實際理地。
【一真法界】唯一真實的法界,也就是佛的法界。
【一真無為】謂一真法界的理體是清淨和無為的。
【一心】1.指真如的理體獨一無二。2.專心。
【一心三觀】又名圓融三觀、不可思議三觀、不次第三觀等,是天台宗圓教的觀法。天台宗說宇宙萬有,都具有空假中三種諦理,而這三種諦理又互具互融,空即假中,假即空中,中即空假,如果我們在一心之中這樣作觀,即叫做一心三觀。
【一心三智】謂人如果在一心之中同時修習空假中三觀,就可以在一心之中同時證得一切智、道種智和一切種智等三種智。
【一心三惑】謂三惑融鎔於我們的一心之中。三惑是見思惑,塵沙惑和無明惑。
【一心不亂】心專一而不散亂。
【一心合掌】一心是很專心的意思,合掌是雙手合一為掌,也就是表示一心。
【一心稱名】很專心的稱念佛的名號。
【一心歸命】一心一意的歸向於佛,把生命奉獻給佛教。
【一行】很專心的做一件事。
【一行三昧】又名真如三昧,或一相三昧,即把心定於一行而修正定。
【一行一切行】在一行之中同時具足一切之行的意思,如念一佛即是念一切之佛是,華嚴宗叫做圓行。見圓行條。
【一念】1.一個念頭。2.(喻)極短的時間。
【一念不生】心中毫無雜念妄想,乃超越念慮的境界。
【一念三千】謂在我們日常的一念之中,三千諸法同時具足的意思,這是天台宗的觀法。三千者,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人天聲聞緣覺菩薩佛等是十法界,這十法界中的每一界各具有十界,成為百界,百界中的每一界又各具有十如,成為千如,千如中的每一如又各具有三種世間(即眾生世間、國土世間和五陰世間),便成三千世間,或叫做三千諸法,是一切法的總稱。
【一念隨喜】一個隨喜的念頭。
【一念業成】只要一念堅信阿彌陀佛的本願,就可以成就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之業。
【一念萬年】謂在一剎那之心念中就已攝盡了萬年的歲月。
【一乘】唯一能令人成佛的教法。乘是車乘,以喻佛的教法,教法能乘載人至涅槃的彼岸,所以叫做乘。
【一乘經】專門說一乘妙理的經典,指法華經。
【一乘之機】具有聽受一乘佛法的機根的人。
【一乘菩提】謂一乘才是真實的菩提,其他二乘和三乘都是方便的菩提而已。
【一乘圓教】一乘就是一佛乘,圓教就是圓滿之教,在大乘中,一乘圓教是窮極的實教。
【一乘究竟教】一乘是佛一代教中最究竟圓滿的教法。
【一實】一是唯一,實是實相,唯一而真實的相,叫做一實,也就是真如的意義。
【一實乘】一實的教法。教法能乘載人至涅槃的彼岸,故名為乘。
【一實觀】一實的觀法。
【一實相】一切事物的真相或真理。
【一實相印】又名諸法實相印,四法印之一。一實相就是一切事物的真相或真理;印就是印契。佛說一切大乘經,都以實相的道理來印定其說,外道不能雜,天魔不能破,如有實相印者,便是佛說,否則便是魔說。
【一實無相】在唯一而真實的道理中是毫無虛妄之相的。
【一實圓頓】是讚歎法華經教旨的話。法華經所說的一實之理,具有圓頓的功德,圓頓就是圓滿頓速,功德既然圓滿,成佛自然頓超迅速。
【一實圓宗】宣說一實圓頓之理的宗派,即天台宗。
【一實圓乘】闡明一實圓頓之旨的教法,法華經是。
【一化】釋迦佛一代的教化。
【一化五味之教】釋迦佛一代五味的教法。五味是:乳、酪、生酥、熟酥和醍醐。在涅槃經中,佛以五味作比喻,以醍醐味比喻涅槃經。後來天台智者大師便依據這種說法,而判定佛的一代聖教為五時教法,即華嚴時、阿含時、方等時、般若時和法華涅槃時。
【一道】一實之道,也就是真如之道。
【一道無為心】真言宗所立十住心之一。見十住心條。
【一合相】一個由眾多極微分子合成的有形物質。如世界是由無數的微塵集合而成,世界稱為一合相,人體是由四大五蘊合成,人身也是一合相。
【一回忌】又名一周忌,即人死後滿一週年的忌日。
【一闡提】一闡提迦的簡稱,是極難成佛的意思。有二種:起大邪見,斷一切善根者,名斷善闡提。大悲菩薩,發願眾生度盡,方成佛道,而眾生至多,故亦成佛無期者,名大悲闡提。
【一闡提迦】見一闡提條。
【一說部】又名執一語言部,小乘二十部之一,是佛滅後二百年間由大眾部中分化出來的一個流派。
【一微塵】一個極微分子。
【一音教】佛只以一種聲音向各類眾生宣說教法。
【一三昧】一行三昧的簡稱。
【一彈指】(喻)極短的時間。
【一轉語】參禪時轉機的一語。
【一來向】四向之一。
【一來果】四果之一。
【一即三】一乘教就是三乘教的意思。
【一即六】謂於眼耳鼻舌身意的六根中,若有一根已經清淨,則其他五根也會跟著獲得解脫。
【一小劫】人壽由最初的八萬四千歲起,每過一百年減一歲,減至十歲止,再由十歲起每過一百年增一歲,增至原來的八萬四千歲止,這樣一減一增,為一小劫。以數學方式來計算,一小劫等於(84000-10)x100x2即一千六百七十九萬八千年。
【一中劫】二十個小劫為一中劫,一中劫共有三億三千五百九十六萬年。
【一大劫】歷成、住、壞、空四個中劫,為一大劫,一大劫共有十三億四千三百八十四萬年,為一世界由成到毀的年數。
【一大事】
1.一個偉大的事業,也就是向眾生開示宇宙人生真理,以令眾生轉迷成悟和了脫生死的偉大事業。
2.指人的生死大事。
【一大事因緣】佛為一大事因緣而出現於世,此一大事因緣,即為了化度眾生的因緣。法華經說:「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無非欲令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
【一佛土】一佛所化度的國土。一佛土的範圍是一個三千大千世界。
【一佛乘】唯一能令人成佛的教法。
【一佛世界】一佛所教化的世界。與一佛土同義。
【一佛淨土】一佛的淨土。通常是指阿彌陀佛的淨土,即西方極樂世界。
【一切智】三智之一。見三智條。
【一切智人】佛的尊稱,因佛是具足一切智的人。
【一切智者】與一切智人同義。
【一切智智】一切智中之智,亦即佛智。
【一切智地】證得一切智的地位,即佛位。
【一切智相】一切智的相。
【一切智忍】六忍之一。菩薩於妙覺位時,在斷了一品無明之後,便證得一切智,能遍知一切中道之理,此時其心便安住於理上,永不再動搖,叫做一切智忍。忍就是把心安住於理上永不再動搖的意思。
【一切智藏】佛的尊稱,因佛是一切智的含藏者。
【一切智無所畏】佛四無畏之一。佛在大眾中說法,因自己是一位有真正智慧的人,所以心中毫無怖畏。
【一切經】佛教聖典的總稱,即大藏經,簡稱藏經。
【一切時】從無始以來相續無窮的時間,稱為一切時。無論何時,包括過去現在未來所有的時間,都稱為一切時。
【一切法】一切道理或一切事物的意思。智度論說:「一切法略說有三種:一者有為法,二者無為法,三者不可說法。此三已攝一切法。」
【一切法第一彼岸】梵語波羅,譯為彼岸,此岸指生滅,彼岸指不生不滅的涅槃。一切法,法相有生有滅,法性無生無滅,寂然常住,是最上究竟境界,與涅槃相應,故稱一切法第一彼岸。
【一切如來】所有一切的佛。如來是佛十號之一。
【一切世間】一切的世間,是一切穢土的總稱。
【一切有為】一切有作為有生滅的因緣所生法。
【一切有部】說一切有部的簡稱,小乘宗之名。
【一切有情】一切有情識的動物。
【一切皆成】一切眾生皆可成佛。
【一切義成】一切義成就,是悉達多太子的譯名。
【一切諸法】一切道理或一切事物的意思。
【一切萬法】一切萬有諸法。
【一切諸佛】所有一切的佛。
【一切諸佛所護念經】佛說阿彌陀經的別名,因阿彌陀經為一切諸佛所護持和憶念。
【一切諸佛秘藏之法】
1.統指一切大乘甚深微妙的經典。
2.指法華經,因法華經所說的道理,精深奧秘,非一般鈍根少智的人所能領悟。
【一切種智】佛三智之一。見三智條。
【一切種識】阿賴耶識的別名。因阿賴耶識能攝藏一切法的種子。
【一切唯心造】謂一切萬法都是由心而起的。
【一日經】在一日之中寫完一部經。
【一日三時】將一日分作晝三時和夜三時。晝三時是上午七點至十點,十一點至下午二點,三點至六點;夜三時是晚上七點至十點,十一點至二點,三點至六點。
【一代教】釋迦佛一生所說的大小乘教法。
【一代五時佛法】天台智者大師把釋迦佛一生所說的佛法分為五個時期,叫做五時佛法,即華嚴時,阿含時,方等時,般若時,法華涅槃時。
【一月三身】以一個月亮的月體月光月影,來比喻佛的三身。寶王論說:「法身如月體,報身如月光,應身如月影。」
【一生補處】盡此一生就能補到佛位的意思,是最後身菩薩的別號,如現在居於兜率天的彌勒菩薩,就是一生補處菩薩。
【一生入妙覺】在此一生中即能登入妙覺之佛位。天台宗說三論唯識等各宗的法門,非經三大阿僧祇劫不能達到佛位,而天台宗的圓頓妙覺,若信之行之,即能在此一生中由凡夫的地位,一躍而登於妙覺之佛位。他如密宗等亦主張三密相應,即生成佛的。
【一字三禮】書寫經文,每寫一字,禮佛三次。
【一字不說】佛雖對世人說了八萬四千法門,但所說都是親證之境,不是言語文字所能描述,而且所說之法,本來如是,非佛創說或是說了之後才有,如此說同未說,故說一字不說。
【一四句偈】一個由四句話所構成的偈文。
【一四天下】一個太陽和一個月亮所照臨的四大部洲,即東勝身洲,南贍部洲,西牛貨洲和北俱盧洲。
【一九之生】謂極樂世界九品往生。
【一九之教】指彌陀九品蓮台的教門。
【一即一切】一是最少,一切是最多,一即一切是多少一樣,沒有分別的意思。法住法位,法性即在諸法差別位上見,在諸法差別現象上亦即顯出法性本體來,所以說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這是佛教法法相即,法法相入的理論。
【一超直入】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意思。
【一塵法界】一粒微塵等於一個法界。
【一塵不染】(喻)六根清淨。
【一境三諦】又名圓融三諦,或不思議三諦,即空假中三諦圓融於一境的意思。天台宗說,諸法無自性,謂之空,因緣所成,謂之假,即空即假,謂之中。如此三諦之理融洽於一境,三即一,一亦即三,圓融無礙,謂之一境三諦。
【一蓮便生】在同一樣的蓮花之中托生,指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
【一鎚托成】(喻)只聽一句話便能開悟。
【一體三寶】1.又名同體三寶,或同相三寶,意謂三寶中的每一寶,都圓具三寶之義。即佛中含覺照義,是佛寶,含軌則義,是法寶,無違諍過,是僧寶;法係佛法身,是佛寶,憑之能出三界,證涅槃,是法寶,依法修行,是僧寶;僧具觀智,是佛寶,具軌則,是法寶,具和敬,是僧寶。
【一空】一切法的自性皆空。
【一空一切空】在修空假中三觀之空觀時,應觀不只是空才是空,就是假和中也都是空。
【一假一切假】在修空假中三觀之假觀時,應觀不只是假才是假,就是空和中也都是假。
【一中一切中】在修空假中三觀之中觀時,應觀不只是中才是中,就是空和假也都是中。
【一真一切真】一真是指絕對的真理而言,華嚴宗所謂一真法界,天台宗所謂諸法實相,都是不離自性,站在真如的立場上談性,則一切法的不虛妄性和不變異性即是真如,故說一真一切真。
【一多相容不同門】十玄門之一。見十玄門條。
【二入】理入和行入。理入是由理性著手,覓求真本,入佛知見;行入是由實踐著手,實踐修心,磨鍊意志。
【二力】自力和他方。自力是眾生本身的戒定慧三學;他力是佛菩薩的願力加被。
【二凡】內凡和外凡。內凡是快要進入聖位的人;外凡是剛剛聞教起信的人。
【二土】
1.淨土和穢土。淨土是諸佛清淨的國土;穢土是眾生污穢的國土。
2.報土和化土。報土是諸佛報身所住的國土;化土是諸佛化身所住的國土。
【二心】
1.真心和妄心。真心是眾生本具的如來藏心,真淨妙明,離一切的妄想;妄心就是虛妄的心,常起妄念而生種種的境界。
2.定心和散心。定心是禪定的心,也是修定善的心;散心是散亂的心,也是修散善的心。
【二如】
1.隨緣真如和不變真如。隨緣真如是一種不守自性的真如,它隨染緣而生染法,隨淨緣而生淨法;不變真如則是清淨本然,雖隨緣千差萬別的諸法,但它的自性,從無遷變。隨緣真如如波,不變真如如水,不變之水起波相,但隨緣之波並不失水性,以隨緣之故,真如即萬法,以不變之故,萬法即真如。2.有垢真如和無垢真如。有垢真如是眾生所有的真如;無垢真如是諸佛所顯的真如。3.在纏真如和出纏真如。在纏真如是有垢真如的別名;出纏真如是無垢真如的別名。
【二行】見行和愛行。見行是見思二惑中的見惑;愛行就是思惑。涅槃經說:「人有二種:一者見行,二者愛行。見行之人多修慈悲,愛行之人多修喜捨。」
【二門】
1.流轉門和還滅門。一切眾生,造業受生死,叫做流轉;行者修道證涅槃,叫做還滅。
2.聖道門和淨土門。行人在此娑婆世界,理解佛法,先斷惑而後證果,名聖道門;若依彌陀願力,往生極樂世界,得不退轉,直至成佛,名淨土門。
3.福德門和智慧門。在六度中,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等五度是福德門;般若一度,也就是明白諸法實相是智慧門。
4.悲門和智門。悲門是諸佛菩薩利他的德行;智門是諸佛菩薩自利的德行。
5.行布門和圓融門。行布門又名次第行布門,謂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滿後方至佛地,次序歷然;圓融門又名圓融相攝門,謂一
位中,即攝一切前後諸位,所以一位滿,皆至佛地。
【二光】
1.色光和心光。色光又名身光,即佛身上所發出來的光,吾人的眼睛能夠看得到;心光是佛心所發出來的光,它恆常照護著一切眾生。
2.常光和神通光。常光是佛身上所常發放的光,如釋迦佛一尋之光是;神通光是佛以神通力所發放的光,如釋迦佛在說法華經時,特以神通光照遍東方一萬八千國土是。
【二因】
1.生因和了因。生因是能夠產生果實的因種,如殼麥等種子是;了因是以智慧去透視事物的原理,如燈照物,了了可見。
2.正因和緣因。正因是正主的因;緣因是助緣的因。
【二衣】制衣和聽衣。制衣是佛制定比丘一定要穿著的衣,如比丘的三衣和比丘尼的五衣是;聽衣是佛特許聽便蓄存的衣,如長衣是。
【二身】
1.生身和化身。生身是佛為了濟度眾生而托於父母胎生的身;化身是佛以神通力變化出來的身。
2.生身和法身。小乘說王宮中出生的肉身為生身,而戒定慧等諸功德為法身;但大乘則說理與智互相冥合的真身為法身,而隨機應現的應化身為生身。
3.真身和化身。真身是佛所證得的法報二身;化身是佛應眾生機緣變化而現的身。
4.常身和無常身。常身就是佛的真身;無常身就是佛的應化身。
【二求】得求和命求。得求是眾生希求獲得快樂;命求是眾生希求獲得長命。
【二序】諸經開頭時,有通序和別序。如是我聞等是共通於諸經都有,叫通序,序說本經特殊的緣起,叫別序。
【二忍】
1.眾生忍和無生法忍。眾生忍是忍受眾生的種種加害而不起瞋恚的心;無生法忍是安住於無生的法理而不動心。
2.安受苦忍和觀察法忍。安受苦忍就是眾生忍;觀察法忍就是無生法忍。
3.生忍和法忍。生忍是忍受有情的瞋罵捶打等凌辱;法忍是忍受寒熱風雨飢渴老病等非情的禍害。
【二戒】
1.性戒和遮戒。性戒是本性就是戒,不待佛制,誰犯了就有罪,如殺盜淫妄等戒是;遮戒是禁戒,佛禁止不許作,如飲酒等戒是。
2.邪戒和正戒。邪戒即外道所持的牛戒狗戒等戒;正戒即佛教的五戒八戒等戒。
3.定共戒和道共戒。定共戒是入定的時候,自然能夠收伏身心,防止一切的惡法;道共戒是見了道之後,自然不會再犯戒。這二種戒都是在修定修道之中得的,不是受的。
【二見】
1.有見和無見。有見是偏於有的邪見;無見是偏於無的邪見。
2.斷見和常見。斷見是執身心斷滅之見,屬於無見;常見是執身心常住之見,屬於有見。
【二受】身受和心受。身受是眼耳鼻舌身等五識的苦樂感受;心受是人們意識上的憂苦感受。
【二利】自利和利他。上求佛果是自利;下化眾生是利他。
【二和】理和和事和。理和是二乘聖者共同斷除見思二惑,及共同證悟無為的道理;事和是對凡僧而言,共有六種,即身和、口和、意和、戒和、見和、利和。以上理事二和,名為僧伽,即和合眾的意思。
【二苦】內苦和外苦。內苦有二種,即一切疾病為身苦,憂愁嫉恨為心苦;外苦也有二種,即盜賊虎狼之害,和風雨寒暑之災。
【二明】內明和因明。內明是佛所說的一切大小乘教法;因明是考定邪正分清真偽的理法,相等於現代的論理學。
【二果】聲聞乘的果位名,梵語叫做斯陀含,華譯為一來,意思是修到了此果位的人,死後生到天上去做一世天人,再生到我們這個世界來一次,就不再來欲界受生死了。
【二食】
1.正命食和邪命食。正命食是比丘按照佛制,以乞食來資養色身,清淨延命;邪命食是比丘不依佛制,以四邪或五邪之法來求取活命。
2.法喜食和禪悅食。法喜食是聽了佛法,心中歡喜,善根增長,資養慧命;禪悅食是修禪得定,心身怡悅,安樂自在。
【二死】分段生死和變易生死。一切眾生,在三界六道中,由於善惡業所感,其壽命皆有分限,其身形皆有段別,故其生死,名分段生死;三乘聖者,已斷見思惑,了分段生死,但因修道的結果,迷想漸滅,證悟漸增,此迷悟的遷移,每一期皆不同,其中由前期移入後期,恰如一度生死,其變化神妙莫測,不可思議,故名變易生死,或不思議變易生死。
【二持】止持和作持。止持是持此戒以止惡,亦即諸惡莫作之意;作持是持此戒以作善,亦即眾善奉行之意。此止持與作持二門,可以攝盡一切的戒律。
【二根】
1.利根和鈍根。利根是指根器很銳利的人;鈍根是指根器很遲鈍的人。
2.指男女的二根,亦即男女的生殖器。
【二乘】聲聞乘和緣覺乘。凡屬修四諦法門而悟道的人,總稱為聲聞乘;凡屬修十二因緣而悟道的人,總稱為緣覺乘。以上二乘又分為愚法二乘和不愚法二乘兩種,愚法二乘是聲聞緣覺二小乘,迷執自法,而愚於大乘法空之妙理;不愚法二乘是與愚法二乘相反,他們善知理法,進入大乘的境界。
【二流】順流和逆流。順流是流轉於生死的因果;逆流是還歸於寂滅的因果。
【二悟】頓悟和漸悟。頓悟是頓時就能開悟;漸悟是逐漸才能覺悟。
【二修】
1.專修和雜修。專修是專修一善;雜修是諸善兼修。
2.事修和理修。事修是注重事相的修法,如把作所善事念念於心,即著相而修,此種修法只能獲得世間的善報,不能出世間;理修是注重理性的修法,如把所作善事以三輪體空作觀,不著於人、我、法相,這種修法能了生死,證涅槃。
3.真修和緣修。真修是地上菩薩證真如之後無修的行法,無心無作;緣修是地前菩薩緣真如而有修的行法,有心有作。
【二眾】道眾和俗眾。道眾是有道行的大眾;俗眾是凡俗的大眾。
【二執】我執和法執。我執又名人我執,即執著人有一實在的我體;法執又名法我執,即執著一切法都有實在的體用。
【二教】
1.顯教和密教。顯教是顯明易懂之教,如應身佛釋迦牟尼如來所說的一切大小乘教法是;密教是秘密難曉之教,如法身佛大日如來所宣示的一切內證真言教法是。
2.漸教和頓教。漸教是由淺入深,逐漸使人覺悟的教法;頓教是直說究竟妙理,立刻就能使人覺悟的教法。
3.律宗判如來一代時教,為化教與制教二類:化是化導眾生,凡諸經論中所示禪定智慧的法門,使人斷惑證真者,都是屬於化教類;制是制定戒律,如四分律、五分律、十誦律等,為佛所制的律儀,所以統眾防非者,都是屬於制教類。
【二智】
1.如理智和如量智。如理智又名根本智、無分別智、真智、正體智和實智等,是佛菩薩親証真如契於諸法實相的真智;如量智又名後得智、分別智、俗智和權智等,即佛菩薩說法度生分別事相的智。
2.根本智和後得智。境智無異,不起分別,名根本智;分別一切差別之相,慧照分明,名後得智。
3.真智和俗智。真智是根本智的別名,亦即照了真諦理性的智;俗智是後得智的別名,亦即照了俗諦事相的智。
4.實智和權智。實智是真性之中的真實智慧;權智又名方便智,即相機說法的方便智慧。
5.一切智和一切種智。一切智是聲聞緣覺的智,能夠明白一切法真空的道理;一切種智是佛的智,能夠通達一切諸法的實相。聲聞緣覺只有一切智,佛則二智皆有。
【二報】依報和正報。依報又名依果,即眾生依之而住的果報,如國土大地房屋器具等是;正報又名正果,即眾生五蘊假合的身體,因此身體乃因惑造業所感,是正彼之果報。
【二答】言答和示相答。言答是以言語來作答;示相答是示現種種的形相來作答。
【二惑】
1.見惑和思惑。見惑是見解上的迷惑錯誤,如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等五不正見是;思惑是思想上的迷惑錯誤,如貪、瞋、痴、慢、疑等五煩惱是。斷此見思二惑,即証阿羅漢果,出離三界。
2.理惑和事惑。理惑是對理性的迷惑;事惑是對事相的迷惑。
【二業】
1.引業和滿業。造善惡業後,此業能牽引眾生,生於六趣四生,受苦樂報,名為引業,這是就此業的因位而言。待到此業種子,在第八識中,薰習成熟,發為果報時,則能使造者,在六趣四生中,得種種身,享種種受,如強弱夭壽苦樂等,皆能令其圓滿,名為滿業,這是就此業的果位而言。
2.定業和不定業。定業是一定要受果報的業;不定業是不一定要受果報的業。
3.善業和惡業。善業是良善的行為作業,如修五戒與十善是;惡業是惡劣的行為作業,如造作五逆與十惡是。
4.共業和不共業。共業是招感共同果報的業因;不共業是招感各別不同果報的業因,如身體不同,苦樂不同等是。
【二罪】性罪和遮罪。性罪是本性就是罪惡,如殺、盜、淫、妄,不待佛制,誰犯了就會得到罪報;遮罪是遮止的罪,如酒的本質不是惡,但是佛禁止不許飲,誰飲了就會得到毀犯佛制戒的罪。
【二義】了義和不了義。了義是說理非常透徹究竟的意思,如宣說真實義理的大乘經是;不了義是說理不透徹和不究竟的意思,如只為方便而說的經典是。
【二愛】欲愛和法愛。欲愛是凡夫們對五欲的貪愛;法愛是菩薩們對正法的喜愛。
【二道】
1.難行道和易行道。凡依經教,在此土積累功勳,斷惑證真,修因得果者,皆屬難行道攝;凡依念佛法門,往生淨土,於彼國中,仗佛威神,終成正覺者,皆屬易行道攝。
2.有漏道和無漏道。漏是煩惱的別名,有漏道就是帶有煩惱不清淨的道法,加三乘行人在見到真理以前所修的一切行法是;無漏道是無煩惱及清淨的道法,如三乘行人在見到真理以後而順著真理起修的一切行法是。
【二檀】世間檀和出世間檀。世間檀就是凡夫的布施,或聖人作有漏心的布施;出世間檀就是聖人無漏心的布施。
【二語】又名兩舌,即搬弄是非,離間他人。
【二際】涅槃際和生死際。際是界的意思,小乘人視生死與涅槃有分界,但大乘人體悟諸法性空,視生死即涅槃,無界限可分。
【二漏】有漏和無漏。漏是煩惱的別名,有漏就是有煩惱,無漏就是無煩惱。
【二諦】俗諦和真諦。俗諦又名世諦,或世俗諦,即凡夫所見的世間事相;真諦又名第一義諦,或勝義諦,即聖智所見的真實理性,亦即內證離言法性。
【二餘】生身的苦果和煩惱的殘餘,叫做二餘,若加上業的殘餘,便叫做三餘。
【二藏】
1.經藏和律藏。經藏是佛所說的經文;律藏是佛所說的戒律。
2.聲聞藏和菩薩藏。聲聞藏又名小乘教,即說聲聞緣覺二乘教理的經典,如四阿含經等是;菩薩藏又名大乘教,即說修行菩薩道的經典,如華嚴等諸大乘經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