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萬象
洛書
|
三
|
九
|
五
|
七
|
一
|
北斗與四時八極關係密碼
|
河圖
|
三八
|
二七
|
五十
|
四九
|
一六
|
太一北斗二十八宿關係密碼
|
生數
|
三
|
二
|
五
|
四
|
一
|
氣靈布場密碼
|
成數
|
八
|
七
|
十
|
九
|
六
|
氣靈成象密碼
|
五行
|
木
|
火
|
土
|
金
|
水
|
陰陽五氣密碼
|
八卦
|
震巽
|
離
|
坤艮
|
乾兌
|
坎
|
氣靈場態類性密碼
|
先天
八卦 |
離
|
乾
|
太一
|
坎
|
坤
|
無極太極生化關係密碼
|
後天
八卦 |
震巽
|
離
|
坤艮
|
乾兌
|
坎
|
萬物陰陽氣靈象數理類性關係
|
天 界
五氣
|
柔
|
息
|
充
|
成
|
堅
|
五行氣內蘊關係
|
五性
|
暄
|
暑
|
靜兼
|
涼
|
凜
|
五行氣內化關係
|
五德
|
和
|
顯
|
濡
|
清
|
寒
|
五行氣機制屬性關係
|
五用
|
動
|
躁
|
化
|
固
|
操
|
五行氣物化關係
|
五化
|
榮
|
茂
|
盈
|
斂
|
肅
|
五行氣生化關係
|
五政
|
散
|
明
|
謐
|
動
|
靜
|
五行氣所主關係
|
五令
|
宣發
|
郁蒸
|
雲雨
|
霧露
|
嚴貞
|
陰陽造化功能關係
|
五變
|
推拉
|
炎爍
|
動注
|
肅殺
|
凝冽
|
五行與時令關係
|
五眚
|
損
|
燔
|
淫潰
|
落
|
冰雹
|
陰陽違逆關係
|
五時
|
平旦
|
日中
|
日西
|
日入
|
夜半
|
地球自轉與太陽關係
|
地支
(流注)
|
子丑
|
午未
|
辰戌
巳亥
|
寅卯
|
申酉
|
宇宙信息與生命節律關係
|
季節
|
春
|
夏
|
長夏
|
秋
|
冬
|
太陽輻射場的關係
|
五行氣
|
木氣
|
火氣
|
土氣
|
金氣
|
水氣
|
太陽系五大氣態關係
|
方位
|
東
|
南
|
中央
|
西
|
北
|
天地磁場與地球自轉關係
|
地支
(紀月)
|
寅卯
|
巳午
|
辰戌
丑未
|
申酉
|
子亥
|
北斗星每月所指向及黃道十二星座位置關係
|
天干
|
甲乙
|
丙丁
|
戊己
|
庚辛
|
壬癸
|
二十八宿與太陽關係
|
氣候
|
風
|
熱
|
濕
|
燥
|
寒
|
地球自轉公轉與太陽關係環境氣候關係
|
五天
|
蒼天
|
丹天
|
黃天
|
素天
|
玄天
|
地、日、二十八宿關係
|
五氣色
|
青
|
紅
|
黃
|
白
|
黑
|
日光分解與水氣關係
|
五宮
|
東宮
|
南宮
|
中宮
|
西宮
|
北宮
|
北極星與二十八宿關係
|
五星
|
木星
|
火星
|
土星
|
金星
|
水星
|
行星與太陽關係
|
五運
|
木運
|
火運
|
土運
|
金運
|
水運
|
五氣生化與四時關係
|
歲運
|
木運臨卯
(丁卯)
|
火運臨午
(戊午)
|
土運臨四季
(甲辰、甲戌、己丑、己未)
|
金運臨酉
(乙酉)
|
水運臨子
(丙子)
|
五星六十年中宿位與天氣主氣關係
|
天數
|
三
|
七
|
五
|
九
|
一
|
天陽之氣密碼
|
五勝
|
春勝長夏
|
夏勝秋
|
長夏勝冬
|
秋勝春
|
冬勝夏
|
天陽制約關係
|
地 界
五味
|
醯
|
酒
|
飴蜜
|
薑
|
鹽
|
五物味氣屬性關係
|
五形
|
直
|
尖
|
方
|
薄
|
圓
|
事物外顯性狀關係
|
方位
|
左
|
上
|
中
|
右
|
下
|
人與空間關係
|
五菜
|
韭
|
薤
|
葵
|
蔥
|
藿
|
菜氣類性關係
|
五果
|
李
|
杏
|
棗
|
桃
|
栗
|
果氣類性關係
|
五化
|
生
|
長
|
化
|
收
|
藏
|
天地氣消長關係
|
品類
|
草木
|
火
|
土
|
金
|
水
|
有形物質類關係
|
五穀
|
麻麥
|
黍
|
稷
|
穀稻
|
豆
|
食用作物類屬關係
|
五畜
|
鷄
|
羊
|
牛
|
馬
|
彘
|
家飼動物類性關係
|
五律
|
角
|
徵
|
宮
|
商
|
羽
|
音調、聲波之關係
|
五物色
|
青
(綠)
|
赤
(紅)
|
黃
|
白
|
黑
(紫)
|
電磁波色子關係
|
地數
|
八
|
二
|
十
|
四
|
六
|
地陰氣密碼
|
五鳳
|
青鸞
|
丹鳳
|
宛雛
|
鵠
|
鸑鷟
|
五彩鳥類性關係
|
五蟲
|
毛蟲
|
羽蟲
|
倮蟲
|
介蟲
|
麟蟲
|
動物的類性關係
|
五方
|
東
|
南
|
中
|
西
|
北
|
人、天與地平方位關係
|
五岳
|
泰山
|
衡山
|
嵩山
|
華山
|
恒山
|
山岳與方位關係
|
五地
|
山林
|
丘陵
|
原濕
|
墳衍
|
川澤
|
人地物宜關係
|
五彩
|
青
|
赤
|
黃
|
白
|
黑
|
物色關係
|
五帝
|
太昊
|
炎帝
|
黃帝
|
少昊
|
顓頊
|
上古五族關係
|
五佐神
|
句芒
|
祝融
|
后土
|
蓐收
|
玄冥
|
上古五屬族關係
|
五器
|
規
|
衡
|
繩
|
矩
|
權
|
萬物時空度量關係
|
五正
|
后稷
|
司馬
|
司徒
|
司寇
|
司空
|
上古官職關係
|
人 界
五官
|
春官
|
夏官
|
中官
|
秋官
|
冬官
|
上古官職關係
|
五教
|
父義
|
母慈
|
子笑
|
兄友
|
弟恭
|
社會倫理關係
|
五祀
(社)
|
戶
|
竈
|
中靁
|
門
|
行
|
祭祀祖先廟堂關係
|
五常
|
仁
|
禮
|
信
|
義
|
智
|
信瞻、思維、性格關係
|
五事
|
視
|
言
|
思
|
聽
|
貌
|
感官與宇宙關係
|
五德
|
明
|
從
|
睿
|
聰
|
恭
|
人腦功能態關係
|
五瑞玉
|
青圭
|
赤璋
|
黃琮
|
白琥
|
玄璜
|
祭祀天地人神禮器
|
五臟
|
肝
|
心
|
脾
|
肺
|
腎
|
氣化與人體關係
|
五官
|
目
|
舌
|
口
|
鼻
|
耳
|
感官(內臟與外界直接交換及聯繫通路)
|
五體
|
筋膜
|
血脈
|
肌肉
|
皮毛
|
骨髓
|
與機體物質結構的關係(對內聯繫)
|
五聲
|
呼
|
笑
|
歌
|
哭
|
呻
|
情緒(精神)關係
|
五情
|
怒
|
喜
|
憂思
|
悲
|
驚恐
|
七情之關係
|
病變
|
握
|
憂
|
噦
|
咳
|
慄
|
病氣與情志的關係
|
病位
|
頭項
|
胸脇
|
脊
|
肩背
|
腰股
|
病氣與人體的關係
|
五華
|
爪
|
面
|
唇
|
皮毛
|
髮
|
內臟氣血功能態外顯
|
五音
|
噓
|
呵
|
呼
|
哭
|
吹
|
音(唇、齒、舌、氣口、等綜合效果)關係
|
表裡
(時辰)
|
膽
(子)
|
三焦
(亥)
小腸
(未)
|
胃
(辰)
|
大腸
(卯)
|
膀胱
(申)
|
六腑:吸收、排泄、消化器官之關係
|
肝
(丑)
|
心包
(戌)
心
(午)
|
脾
(巳)
|
肺
(寅)
|
腎
(酉)
|
五臟:儲存、輸送、加工、分配、交換、過濾器官
| |
五腧
|
井
|
滎
|
俞
|
經
|
合
|
運行路線(經絡運行通道)特點
|
五勞
|
步
|
視
|
坐
|
臥
|
立
|
生命力外顯關係
|
五嗅
|
臊
|
焦
|
香
|
腥
|
腐
|
嗅覺感官與物氣關係
|
五神
|
魂
|
神
|
意
|
魄
|
志
|
氣與精氣神關係
|
五津
|
泣
|
汗
|
濕
|
燥
|
寒
|
體外分泌物(內外分泌關係)
|
五味
|
酸
|
苦
|
甜
|
辛
|
鹹
|
性味(味覺器官與口舌關係)
|
五欲
|
色
|
味
|
安佚
|
臭
|
聲
|
情慾與環境關係
|
五惡
|
肝
惡風
|
心
惡熱
|
脾
惡濕
|
肺
惡寒
|
腎
惡燥
|
五臟與環境關係
|
志傷
|
怒
傷肝
|
喜
傷心
|
思
傷脾
|
悲
傷肺
|
恐
傷腎
|
情志與臟氣的制約關係
|
志勝
|
悲
勝怒
|
恐
勝喜
|
怒
勝思
|
喜
勝悲
|
思
勝恐
|
情志的制約關係
|
變動
|
握
|
嘔
|
噦
|
咳
|
慄
|
功能外顯關係
|
氣機
|
升開
|
開升
|
結
(合)
|
合降
|
降合
|
氣活力關係
|
脈象
|
弦
|
鉤
|
緩
|
毛
|
石
|
氣血關係
|
五風
|
肝風
|
心風
|
脾風
|
肺風
|
腎風
|
時邪經風內疾關係
|
臟氣
|
肝氣
涼
|
心氣
燥
|
脾氣
溫
|
肺氣
熱
|
腎氣
寒
|
臟氣功能內疾關係
|
正旗
|
旂交龍
|
旟鳥隼
|
常日月
|
旗熊虎
|
旐龜蛇
|
五旗與五方關係
|
五養
|
酸養骨
|
苦養氣
|
甘養肉
|
辛養筋
|
鹹養脈
|
五味與身心生化關係
|
五象
|
少陰
|
老陽
|
中宮
太一
|
少陽
|
老陰
|
太極生二儀四象關係
|
RNA
|
A
|
C
|
氫鍵
|
G
|
U
|
RNA醎基性狀關係
|
DNA
|
T
|
G
|
氫鍵
|
C
|
A
|
DNA醎基性狀關係
|
粒子
|
電子
|
光子
|
中子
(重子)
|
介子
|
質子
|
基本粒子屬性關係
|
天 象
五行
|
木
|
火
|
土
|
金
|
水
|
五星
|
木星
|
火星
|
土星
|
金星
|
水星
|
五方
|
東
|
南
|
中
|
西
|
北
|
五靈
|
青龍
|
朱雀
|
麒麟
|
白虎
|
玄武
|
五季
|
春
|
夏
|
長夏
|
秋
|
冬
|
六氣
|
風
|
熱、火
|
濕
|
燥
|
寒
|
五促
|
生
|
長
|
化
|
收
|
藏
|
五時
|
日旦
|
日中
|
日西
|
日入
|
午夜
|
八卦
|
震巽
|
離
|
坤艮
|
乾兌
|
坎
|
天干
|
甲乙
|
丙丁
|
戊己
|
庚辛
|
壬癸
|
地支
|
寅卯
|
巳午
|
辰戌
|
申酉
|
子亥
|
五數
|
三、七
|
一、九
|
五、五
|
二、八
|
四、六
|
地 象
五色
|
青
|
赤
|
黃
|
白
|
黑
|
五臭
|
臊
|
焦
|
香
|
腥
|
腐
|
五味
|
酸
|
苦
|
甘
|
辛
|
鹹
|
五果
|
李
|
杏
|
棗
|
桃
|
栗
|
五畜
|
鷄
|
羊
|
牛
|
鷄
|
豚
|
五穀
|
麥
|
黍
|
稷
|
稻
|
豆
|
人 象
五體
|
筋
|
血(脈)
|
肉
|
皮
|
骨
|
五藏
|
血
|
脈
|
營
|
氣
|
精
|
五情
|
怒、驚
|
喜
|
思
|
悲、憂
|
恐
|
五液
|
泣
|
汗
|
涎
|
涕
|
唾
|
五官
|
眼(目)
|
舌
|
唇(口)
|
鼻
|
耳
|
五聲
|
呼
|
笑
|
歌
|
哭
|
呻
|
五音
|
角
|
徵
|
宮
|
商
|
羽
|
五智
|
魂
|
神
|
意
|
魄
|
志
|
五臟
|
肝
|
心(心包)
|
脾
|
肺
|
腎
|
五腑
|
膽
|
小腸、三焦
|
胃
|
大腸
|
膀胱
|
五指
|
食指
|
中指
|
大拇指
|
無名指
|
小指
|
五性
|
少剛(雅)
|
陽剛(急)
|
申和(直)
|
少柔(剛)
|
陰柔(隱)
|
黃帝內經
五臟
|
肝
|
心
|
脾
|
肺
|
腎
|
五臟之官
|
將軍之官
謀慮出焉
|
君主之官
神明出焉
|
倉廩之官
五味出焉
|
相傅之官
治節出焉
|
作強之官
伎巧出焉
|
五腑
|
膽
|
小腸
|
胃
|
大腸
|
膀胱
|
五腑之官
|
中正之官
決斷出焉
|
受盛之官
化物出焉
|
倉廩之官
五味出焉
|
傳道之官
變化出焉
|
州都之官
津液藏焉
氣化則能出矣
|
三焦
心包絡
|
三焦者,決瀆之官 ,水道出焉。
膻中者,臣使之官,喜樂出焉。(膻中=心包絡)
| ||||
臟象
|
肝
|
心
|
脾、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
|
肺
|
腎
|
罷極之本
魄之居也
其華在爪
其充在筋
陽中之少陽
通於春氣
|
生之本
神之變也
其華在面
其充在血脈
陽中之太陽
通於夏氣
|
倉廩之本
營之居也
其華在唇四白
其充在肌
至陰之類
通於土氣
|
氣之本
魄之處也
其華在毛
其充在皮
陽中之太陰
通於秋氣
|
封藏之本
精之處也
其華在髮
其充在骨
陰中之少陰
通於冬氣
| |
凡十一臟,取決於膽也。
| |||||
五臟生成
|
肝之合筋也
其榮爪也 其主肺也 |
心之合脉也
其榮色也 其主腎也 |
脾之合肉也
其榮唇也 其主肝也 |
肺之合皮也
其榮毛也 其主心也 |
腎之合骨也
其榮髮也 其主脾也 |
五臟所主
五充(體)
|
筋
|
脉
|
肉
|
皮
|
骨、髓
|
五華
|
爪
|
面
|
唇四白
|
毛
|
髮
|
五竅
|
目
|
舌
|
口
|
鼻
|
耳
|
五臟化液
|
淚
|
汗
|
涎
|
涕
|
唾
|
五臟所藏
|
魂
肝藏血
血舍魂
|
神
心藏脈
脈舍神
|
意
脾藏營
營舍意
|
魄
肺藏氣
氣舍魂
|
志
腎藏精
精舍志
|
五志
|
怒
|
喜
|
思
|
憂、悲
|
恐、驚
|
關節分布
|
兩腋
|
兩肘
|
兩髀(髖)
|
兩肘
|
兩膕
|
臟熱分布
|
左頰紅
|
顏面全部紅
|
鼻紅
|
右頰紅
|
兩顴紅
|
舌分布
|
舌兩旁(肝膽)
|
舌尖
|
舌中心(肺胃)
|
舌中心(肺胃)
|
舌根
|
氣血筋脈注入處
|
諸筋者皆屬於節
(睡覺時,血歸於肝) |
諸脉者皆屬於目
諸血者皆屬於心 |
諸氣者皆屬於肺
|
諸髓者皆屬於腦
| |
五精所并
|
精氣并於肝則憂
|
精氣并於心則喜
|
精氣并於脾則畏
|
精氣并於肺則悲
|
精氣并於腎則恐
|
精氣注入
(五輪) |
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而為之精。精之窠為眼,骨之精為瞳子,筋之精為黑眼,血之精為絡,其窠氣之精為白眼,肌肉之精為約束,裹擷筋骨血氣之精而與脈並為系,上屬於腦,後出於項中。
| ||||
肝
|
心
|
脾
|
肺
|
腎
| |
黑眼
|
絡
|
約束
|
白眼
|
瞳子
| |
風輪
|
血輪
|
肉輪
|
氣輪
|
水輪
| |
角膜、黑睛
|
眼角的血絡
|
眼瞼、眼皮
|
鞏膜、白睛
|
瞳孔
|
黃帝內經
五色
|
青
|
赤
|
黃
|
白
|
黑
|
五色之見死
|
色見青如草茲者死
|
色見赤如衃血者死
|
色見黃如枳實者死
|
色見白如枯骨者死
|
色見黑如炲者死
|
五色之見生
|
青如翠羽者生
|
赤如鷄冠者生
|
黃如蟹腹者生
|
白如豕膏者生
|
黑如烏羽者生
|
五藏所生之外榮
|
生於肝,如以縞裹紺
|
生於心,如以縞裹硃
|
生於脾,如以縞裹栝樓實
|
生於肺,如以縞裹紅
|
生於腎,如以縞裹紫
|
色味當五臟
|
青當肝
酸
青當筋
|
赤當心
苦
赤當脉
|
黃當脾
甘
黃當肉
|
白當肺
辛
白當皮
|
黑當腎
鹹
黑當骨
|
生死面相
|
凡相五色,面黃目青、面黃目赤、面黃目白、面黃目黑,皆不死也。面青目赤、面赤目白、面黑目白、面赤目青,皆死也。
|
黃帝內經
五味
|
酸
|
苦
|
甘
|
辛
|
鹹
|
五味所入
|
酸入肝
|
苦入心
|
甘入脾
|
辛入肺
|
鹹入腎
|
五味所合
|
肝欲酸
|
心欲苦
|
脾欲甘
|
肺欲辛
|
腎欲鹹
|
五味所走
|
酸走筋
多食之,令人癃
(手足不靈活) |
鹹走血
多食之,令人渴
(口渴) |
甘走肉
多食之,令人悗心
(煩惱) |
辛走氣
多食之,令人洞心
(心中空虛) |
苦走骨
多食之,令人變嘔
(嘔吐) |
五味所禁
|
酸走筋,筋病無多食酸
|
鹹走血,血病無多食鹹
|
甘走肉,肉病無多食甘
|
辛走氣,氣病無多食辛
|
苦走骨,骨病無多食苦
|
五禁
|
肝病禁辛
|
心病禁鹹
|
脾病禁酸
|
肺病禁苦
|
腎病禁甘
|
五味所傷
|
多食辛則筋急而爪枯
(味過於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 |
多食鹹則脈凝泣而變色
(味過於鹹,大骨氣勞,短肌,心氣抑。) |
多食酸則肉胝縐而唇揭
(味過於酸,肝氣以津,脾氣乃絕。味過於苦,脾氣不濡,胃氣乃厚。) |
多食苦則皮槁而毛拔
|
多食甘則骨痛而髮落
(味過於甘,心氣喘滿,色黑,腎氣不衡。) |
五宜
|
肝色青,宜食甘
|
心色赤,宜食酸
|
脾色黃,宜食鹹
|
肺色白,宜食苦
|
腎色黑,宜食辛
|
五病宜食
|
肝病者宜食
梗米飯、牛肉、棗、葵
|
心病者宜食
麻、犬肉、李、韭
|
脾病者宜食
大豆、豬肉、栗、藿
|
肺病者宜食
麥、羊肉、杏、薤
|
腎病者宜食
黃黍、雞肉、桃、蔥
|
五臟所苦
|
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
|
心苦緩,急食酸以收之
|
脾苦濕,急食苦以燥之
|
肺苦氣上逆,急食苦以瀉之
|
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
|
五臟所欲
|
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
|
心欲軟,急食鹹以軟之
|
脾欲緩,急食甘以緩之
|
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
|
腎欲堅,急食苦以堅之
|
補
|
用辛補之
|
用鹹補之
|
用甘補之
|
用酸補之
|
用苦補之
|
瀉
|
酸瀉之
|
甘瀉之
|
苦瀉之
|
辛瀉之
|
鹹瀉之
|
黃帝內經
五臟
|
肝
|
心
|
脾
|
肺
|
腎
|
藏
舍
虛
實
|
肝藏血
血舍魂
肝氣虛則恐
實則怒
|
心藏脈
脈舍神
心氣虛則悲
實則笑不休
|
脾藏營
營舍意
脾氣虛則四肢不用、五臟不安
實則腹脹,經溲不利
|
肺藏氣
氣舍魂
肺氣虛則鼻塞不利、少氣
實則喘喝胸盈仰息
|
腎藏精
精舍志
腎氣虛則厥
實則脹
|
五氣所病
|
在肝為語在膽為怒
|
在心為噫在小腸為泄
|
在脾為吞在胃為逆、為噦 、為恐
|
在肺為咳在大腸為泄
|
在腎為欠為嚏在下焦為水
膀胱不利為隆,不約為遺溺 |
五精所并
|
精氣并於肝則憂
|
精氣并於心則喜
|
精氣并於脾則畏
|
精氣并於肺則悲
|
精氣并於腎則恐
|
五臟所惡
|
肝惡風
|
心惡熱
|
脾惡濕
|
肺惡寒
|
腎惡燥
|
病發
|
驚駭
|
病在五臟
|
病在舌本
|
病在背
|
病在溪
|
傷
|
怒傷肝
|
喜傷心
|
思傷脾
|
憂傷肺
|
恐傷腎
|
五病所發
|
陽病發於冬
|
陽病發於血
|
陰病發於肉
|
陰病發於夏
|
陰病發於骨
|
五勞所傷
|
久行傷筋
|
久視傷血
|
久坐傷肉
|
久臥傷氣
|
久立傷骨
|
五臟之脉
|
弦
|
鉤
|
代(緩)
|
毛
|
營、石
|
五邪所見
(重症) |
春得秋脉
(肝旺於春,其脉應弦。春不見弦脉,而建毛脉,為肺剋肝之象。)
|
夏得冬脉
(心旺於夏,其脉應鈎。夏不見鈎脉,而見石脉,為腎剋心之象。)
|
長夏得春脉
(脾旺於長夏,其脉應緩。長夏不見緩脉,而見弦脉,為肝剋脾之象。)
|
秋得夏脉
(肺旺於秋,其脉應毛。秋不見毛脉,而見鈎脉,為心剋肺之象。)
|
冬得長夏脉
(腎旺於冬,其脉應石。冬不見石脉,而見緩脉,為脾剋腎之象。)
|
五邪所亂
|
邪入於陽則狂,邪入於陰則痹,搏陽則為巔疾,搏陰則為瘖,陽入之陰則靜,陰出之陽則怒,是謂五亂。
|
黃帝內經
天
干
|
陽干
|
甲
|
丙
|
戊
|
庚
|
壬
|
陰干
|
乙
|
丁
|
己
|
辛
|
癸
| |
天干化合
|
丁壬
合化木
|
戊癸
合化火
|
甲己
合化土
|
乙庚
合化金
|
丙辛
合化水
| |
地
支
|
陽支
|
寅
|
午
|
辰戌
|
申
|
子
|
陰支
|
卯
|
巳
|
丑未
|
酉
|
亥
| |
地支三會
|
寅卯辰
|
巳午未
|
申酉戌
|
亥子丑
| ||
地支化合
|
亥卯未
三合化木侷
|
寅午戌
三合化火侷
|
巳酉丑
三合化金侷
|
申子辰
三合化水侷
| ||
八卦
|
震巽
|
離
|
艮坤
|
乾兌
|
坎
| |
五力
|
動
|
斥
|
衡
|
靜
|
引
| |
星
|
歲星
|
熒惑星
|
鎮星
|
太白星
|
辰星
| |
數
|
天三生木
地八成之
故曰其數八
|
地二生火
天七成之
故曰其數七
|
天五生土
地十成之
故曰其數十
|
地四生金
天九成之
故曰其數九
|
天一生水
地六成之
故曰其數六
| |
氣
|
柔
端
|
息
高
|
充
平
|
成
潔
|
堅
明
| |
性
|
暄
隨
|
暑
速
|
靜兼
順
|
涼
剛
|
凜
下
| |
用
|
動
曲直
|
躁
燔灼
|
化
高下
|
固
散落
|
藏
沃衍
| |
五化
|
榮
生榮
|
茂
蕃茂
|
盈
豐滿
|
斂
堅斂
|
肅
凝堅
| |
化
|
宣平
|
均衡
|
齊修
|
宣明
|
鹹整
| |
侯
|
溫和
|
炎暑
|
溽蒸
|
清切
|
凝肅
| |
畏
|
清
|
寒
|
風
|
熱
|
濕
| |
德
|
和
|
顯
|
濡
|
清
|
寒
| |
政
|
散
發散
|
明
明曜
|
謐
安靜
|
勁
勁肅
|
靜
流源
| |
令
|
宣發
風
|
鬱蒸
熱
|
雲雨
濕
|
霧露
燥
|
寒
寒
| |
變
|
摧拉
|
炎爍
|
動注
|
肅殺
|
凝冽
| |
眚
|
隕
|
燔火滿
|
淫潰
|
蒼落
|
冰雹
| |
平氣之紀
|
敷和
|
升明
|
備化
|
審平
|
靜順
| |
不及之紀
|
委和
|
伏明
|
卑監
|
從革
|
涸流
| |
太過之紀
|
發生
|
赫曦
|
敦阜
|
堅成
|
流衍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