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7日 星期三

醫學家解夢

楊上善,初唐時人,正史無傳,生卒年不詳,官至太子文學,編有《黃帝內經太素》三十卷。此書保存了早期的《素問》風貌,得到現代學者的重視,是研究《黃帝內經》的重要參考書。

林億《素問補注》序云:「及隋楊上善,纂而為太素,時則有全元起者,始為之訓解,闕第七一通。」據此,傳統上認為楊上善是隋代的人。

但《舊唐書經籍志》、《新唐書藝文志》都將楊上善著作列入,唐末杜光庭《道德經廣聖義》序中說:「太子司議郎楊上善,高宗時人,作道德集注真言二十卷。」《太素》標題作:「通直郎守太子文學臣楊上善奉敕撰注」,因此,《太素》一書是楊接受唐高宗的敕命而做的,顯見他應該是初唐時人。

《太素》一書在北宋後失傳,但在十九世紀時,日本學者在日本仁和寺發現《太素》殘卷23卷,引起日本學界的重視。據日本森立之《經籍訪古志》載,該本係日本仁和三年舊抄本,由丹波賴基抄錄,時當唐僖宗光啟三年〈公元887年〉,原本由唐鑑真和尚傳至日本。後清朝楊守敬出使日本時取回這個版本,共二十三卷(缺第一、四、七、十六、十八、二十、二十一,共七卷)。蕭延平以此為底本,並參考袁昶的通隱堂本校勘而成,世稱蘭陵堂本或蕭延平本。後日本大阪オリエソト出版社《東洋醫學善本叢書》載入影印仁和寺古鈔卷子本,又增加後來找到的兩卷,即第十六、二十一卷,共二十五卷,是目前所知最為完善的《太素》版本。

楊上善是隋代的著名醫學家,著有《黃帝內經太素》,三夢之法就載在《太素》之中:

凡夢有三種:
人有吉凶,先見於夢,此為徵夢也:
思想情深,因之見夢想,此為想夢也,
因其所病,見之於夢,此為病夢也。

徵夢、想夢、病夢三夢的分法與六夢、十夢的分法有很大的不同,最明顯的是大大簡化了,其次是研究夢,而不是像六夢、十夢那樣為了占夢才對夢進行分類。

楊上善將徵夢列為三夢之首,看得出眾夢中徵夢是最受重視的一類。徵夢就是預見吉凶的夢,這一類的夢境與人的未來有很直接的對應關係,按釋者及夢書的解釋,夢者的禍福可以在夢中事先預見到,楊上善沒有對徵夢做更進一步的說明和解釋,顯然他無意在這個問題上糾纏,他的重點不在這裡,這也是他與占夢家的區別。

楊上善提出的第二類夢是想夢,它與《周禮》的六夢中的思夢,王符十夢中的精夢、想夢有相同的地方,即探討人的感情意識與夢的關係,所不同的是楊上善的想夢不具有神秘主義的特點,它沒有預言功能,而六夢、十夢中的精夢、想夢、思夢則具有預言性。中國古典詩詞中對思念遠方的夢描寫最多,這些夢就是楊上善所說的想夢,它們的嵌入,具有畫龍點睛,提高美的境界的作用,使詩的美感大為提高,讀起來令人心醉神迷:

憶昔西行萬餘里,

長亭夜夜夢歸吳。

(陸游《夜晚思梁益舊遊》)

春雨桃開憶劉阮,

晚目薇長夢夷齊。

(丘處機《隋堂禪師益山居》)

百穴晴窗通玉女,

一拳小石夢分池。

(文徵明《道復西齋古石》)

楊上善提出的第三種夢是病夢,“因其所病,見之於夢”,體內的五臟之氣、陰陽之氣的盛衰會促使人在睡眠中產生不同的夢,這種夢就是病夢。《素問·方盛衰論》中記載:

少氣之厥,令人妄夢,其極至迷。三陽絕,三陰微,是為少氣。

是以肺氣虛,則使人夢見白物,見人斬血籍籍,得其時則夢見兵戰。腎氣虛,則使人夢見舟船溺人,得其時,則夢伏水中,若有畏恐。肝氣虛,則夢見香菌生草,得其時,則夢伏樹下,不敢起。心氣虛,則夢救火陽物,得其時,則夢燔灼。脾氣虛,則夢飲食不足,得其時,則夢築垣蓋屋。

值得一提的是,夢中有性行為的夢是醫學家們很重視的病夢。這種夢即《靈柩》中的“夢接內(納)”,張仲景說的“男子失精,女子夢交”,最普遍的說法是夢遺和鬼交。關於夢交的病理前人進行了很有成效的研究,《太平聖惠方》中云:

人禀五行秀氣而生,承五臟神氣而養,若陰陽調和,則臟腑強盛,風邪鬼魅,不能傷之。若調理失節,而氣血虛衰,則風邪親其虛,鬼干其正。然婦人與鬼交通者,由臟腑虛、神不守,故鬼氣得為病也。

楊上善三夢之法的提出,具有很大的意義,這意義在於從新的角度去觀察夢,而不僅限於夢的占卜意義。

《摘錄》
中國式解夢(全面解讀中國古代釋夢術)
作者:路英  
出版社:團結出版社
(有興趣者欲知其他內容請自行洽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