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9日 星期日

靈魂轉生的奧祕(九)心理學的新境界

第九章 心理學的新境界

    猜謎是個增廣知識的好消遣。拆穿很多孩子們騙人的把戲,其背後常是個重要的邏輯或思考原則。當我們碰到所有謎案中最重要的——人到底是什麽、他從何而來以及他存在的目的等之謎——我們或許可從一個簡單的火柴把戲學到的智慧,來把它應用一下。

    給人六根火柴棒,要他形成四個等邊三角形,他很有信心地排來排去,但很快地信心消失了。最後只有放棄找出解答。這問題終將無法解開,除非他能想到,把火柴棒從二次元的平面排列三角形,變到三次元的單體排出金字塔形。

    人之謎,多少類同於火柴棒的問題。只有多加一個次元——在本例中,時間的次元——人看來才可能瞭解自己。

    人之肉體的生與死,通常被認為是人的開始與結束。但如果可用科學顯示:人不僅是個肉體,且是個居於肉體的靈魂;更有進者,這靈魂存在於出生之前,而在死後仍繼續存在,則此一發現會改變心理科學。這會像是根軸桿從土壤掉落至地球的深層岩層中;當今所謂的深層心理學會看起來如此膚淺,如以一個二英寸的洞來種洋蔥比之於二英里長的鑽油軸桿。

◎增加一個時間次元來瞭解自己與人生

    增加一個時間的次元,會擴增人對性格特性的瞭解。心理學家對構成性格的要素,已作了相當時期的統計與臨床研究。這些研究是靈巧人心的里程碑,它們於人事工作、職業輔導與臨床心理上,已有了很多實際的應用——然而,它們所呈現的看起來仍是極其有限。

    靈魂轉生原理的接受,如炬光燈照亮大片被忽略的遠景。照亮的景色自有一種奇異而美麗的魅力,但其最大重要性乃是:它照出一條曲折延遠的幽徑以供我們辨識或通向人現有的性格特質、能力、容量等。或用另一種比擬說:若靈魂轉生顯露了冰山那沉於水下的九分之八的部分,而心理學家費盡苦心只是在診查那露出的九分之一部分而已。

    凱西檔案提供很多加入此一時間次元的範例,並藉此解說人現在的性格。在一報告中,凱西說到一個高盧(Gaul ,西歐古國,包括今日美國背部及法、比、荷、德、瑞)的士兵,被漠尼拔(Hannibal ,西元前二四七~一八三,迦太基大將,對抗羅馬帝國並侵入義大利)抓去作了囚犯,強迫他在划漿商船上作劃手。船上黑人工頭們殘酷虐待他,其中一個工頭終把他鞭打致死。這發生於三世以前,但是那世痛苦經歷而導致對黑人的恨意卻仍然持續、深植於其下意識中,前後已達二十二世紀之久。在他最近的一世轉生中,他是美國阿拉巴馬州(Alabama ,美國東南方的一州)的農夫。在他那漫長的一生中,他對黑人始終懷著強烈而無情的怨恨。有個時期,他還創設了一個“白人至上協會”(Society For The Supremacy Of The White Race).

◎往世的經歷影響後世

    往世態度後遣的典型例子。在靈命報告檔案中,約有好幾打類似的個案。某一報紙的專欄作家,多年來一直懷有反猶太的態度。從她的靈命報告可看出,這是起因於過去世,她是住在巴基斯坦(Palestine ,即今以色列地方)的撒馬利亞(Samaritan)人,常與鄰近的猶太人有激烈的衝突。

    一個三十八歲未婚女子,在一生中曾有過數次戀愛,但總無法作婚姻之承諾,因對男人有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感。這種芥蒂源於前世,她的丈夫棄她而去參與十字軍東征。

    一個對宗教信仰很能寬容的女子,知道她得有這種素養,是因參與十字軍東征而有機會與回教徒遭遇。碰到外教信仰的人,她第一次瞭解,在非基督徒中也有理想、勇氣、仁愛與憐憫,這印像是如此深刻,以致留給她長久的宗教寬容心。

    另一方面,有個一向懷疑宗教事務的廣告作家,也曾參與十字軍東征,他對那些與他相往來的人,其宗教告白與實際行為之如此不相稱,深感厭惡,竟造成他對信仰中所有外在的告白,有根深蒂固的不信任。

    這裡我們看到對種族、對異性、對宗教的三種態度,其起因均源自前世的轉生經歷。自然,在每一案例中,均有某種現世的環境狀況,以引起此一反應。那個恨黑人的農夫是生於西元一八五三年的南方,他所處環境的習俗傳統,有利於培養種族優越感。在另幾個適才引述的案例,以及凱西檔案許多類似案例中,也可辯稱有相似之現世影響。雖然很多人有這種強烈心態,但是也有不少人暴露於同一狀況卻無相同反應,這似指出:有比現世可察知到的環境因素更深沉的根因在。

    心理分析治療醫生們都同意一個觀點:人生中重要的心理態度均起因於潛意識。靈魂轉生原理僅是擴張該意識的領域,到包含了過去世經歷帶來的動力。在更長的時間中,身體疾病的案例,才可以發現其原始起因。

◎靈性的遺傳

    一樣,人的喜歡、厭惡、興趣都是構成人之人格的主要成分。自我保存、生殖與控制等的基本本能,很密切地牽連涉及於我們人生中所有較表面的興趣中。雖然如此,在所有人類共同的基本需求之外,人間更有廣泛而各式各樣的玩意,讓各種人基本的動力,能表達於各種興趣與熱愛中。

    譬如,同一家庭的五個孩子,一個對蝴蝶有高度興趣,另一個興趣在音樂,第三個在機械,第四個在繪畫,第五個在耍把戲。對這種才能多樣的狀況,一般心理學瞭解釋是:個人的性格特質,主要是由遺傳基因所決定。其次是由個人在家庭中的經驗與排行所造成的因素。這種解釋看來完全合理,但是對於一個眼界及於靈魂轉生可能性的人,這就不夠了。凱西報告把才能與興趣牢牢係於靈魂的遺傳,而非祖先的遺傳。在我們前面假設之一家五個孩子,依照凱西的觀點,必然在他們多次前生的環境中已奠下今生嗜好的基礎了。

    凱西檔案中有下列數個過去世興趣或起因的例子。某一紐約牙醫生成長於大都市,現在也在大都市中順利行醫。許多代來,他的家庭都是在城市中長大。雖然熱愛其職業,也熱衷於城市生活,每隔一段時間他就感到非要單獨帶著獵槍與釣竿到郊外田野溪流處,並在野外露營。這種對大自然與戶外生活的強烈興趣,雖沒什麽不尋常,卻是與他的地市背景格格不入,然而靠了靈魂轉生原理,這就很容易瞭解了。依照他的凱西報告,他的前生是個丹麥人,在荷蘭移民初期年代來到這個國家。他住在紐澤本州(New Jersey ,在美國東部)一個都是沼澤、湖泊、溪流的區域,成了獵人與皮毛商人。對林野溪流的嚮往直到現在還在,雖然這嚮往須受制於此世的主要人生工作。

    很多人會對一個特別的地理區域感到有強烈的吸引。依報告說,這常是由於過去世在那裡曾有愉快的居留。某一東岸的女商人,多年來渴望到美國的西南部去。她最後終於去成了,現住在新墨西哥州(New Mexico),是家旅館的經理人。依照她的報告,她過去曾有二世在那個地區的經驗。

    有四個人都各自聲稱愛上南海島嶼、紐奧爾良(New Orleans ,美國南方路易斯安那州之港都)、印度與中國。原來,他們前世分別在這些地方有過經歷,所以對他們有強烈親切感。

    對某些藝術或專業活動的興趣,報告也將之歸罪於過去世經驗。一個女子對希臘舞蹈與戲劇的專注興趣,是因她在希臘的那一生,正是那種藝術的盛世。有個男孩對傳心術的顯著興趣,是因在亞特蘭提斯的一世中,他是個心理學與念波傳送的教師。一個漂亮女孩對航空的瘋狂興趣,起因於在亞特蘭提斯時作飛行員與通訊主管的經驗。一女子專注於幫助殘廢兒童,可導因於他在巴勒斯坦(Palestine ,今以色列地區)那一世,受了耶穌教誨的影響,她開始濟助殘廢與生病的人。一研究工程師,多年來活躍於專家論政運動,在亞特蘭提斯那一世,他即活躍於那個國家的科學行政界。

    這種前世興趣的遺留,更能顯示那些出名人物一生歷史的獨特性。我們這樣說,不是基於凱西對這些人的報告,乃是基於凱西資料對該人傳記事蹟所作的解說。

    現拿亨利▪席理曼(Heinrich Schllemann,西元一八二二~一八九零,德國考古學家)的案例作例子。他發現了被埋藏的特洛伊城(Troy ,希臘古城)的遺跡,因此建立了偉大的荷馬(Homer ,西元前八世紀古希臘大詩人)時代的歷史基礎。席理曼是德國北部村莊一個窮牧師的兒子,從早期童年起,他就沉迷於依利亞特(Iliad ,荷馬所作史詩,記述特洛伊城被圍困之故事)的故事,並立下雄心要學希臘文,還要找到特洛伊人故事的原址。

    在席理曼的頭三十五年中,他發了大財,使他能一圓考古之夢。他成為傑出的語言學家,尤其熱衷於希臘文以及任何有關古希臘的事物。晚年,他的談話都用荷馬風格。替他寫傳記的作家敘述,在他兒子受希臘牧師洗禮之前,他持一本荷馬史詩在他兒子的頭的上方,背誦荷馬史詩。這僅是他數百個過度熱衷狀況之一。如果把這事看作靈魂的思鄉情懷錶現,則你對他的過度熱衷,就能諒解了。靈魂對快樂的過去,情不自禁地深深懷念,而思再曆其境。

    在傳記的記載中有無數類似的例子。另一個突出的例子是作家小泉八雲(Lafaca dio Hearn ,西元一八五零~一九零四,入日本籍之美國作家,日名英譯是Koizumi Yakumo)。他是愛爾蘭父親與希臘母親的兒子,生於愛奧尼亞群島(Ion​​ian Islands ,在希臘愛奧尼亞海,共七個小島)中的一個島。他從希臘遊蕩到英格蘭,到美國,到法屬西印度群島,最後在日本發現了他真正的心靈之鄉,娶了一個日本太太,取了一個日本名字,成為日本學校的教師。他對日本人的觀念有令人驚異的直覺掌握,他把日文譯給西方人,把西方語言譯給日本人,有非比尋常的能力,如果我們把這些視作他前生曾可能是個日本人,而現世情不自禁地要重溫舊夢,我們就不會對這事太過詫異了。

    另一個例子是勞倫斯(FE Lawrence ,西元一八八八~一九三五,英國軍人及作家,以阿拉伯的勞倫斯著稱)。照一個傳記作家說,他血液中都是與阿拉伯人打交道的高超技巧,事實上,他已成了阿拉伯人。在祖國的英國以及他的英格蘭家庭,他從沒自在過。他厭倦學校,只對十字軍東征與中古的城堡研究有興趣。他在阿拉伯軍事領導上的優異成功生涯,我們或可解說成:在中古世代,他就曾是個阿拉伯的軍事家,在那世未能完成預約來的任務就先死了。

    似此對外國發生興趣的,不僅在名人中可發現,且在相識朋友的圈中也可發現。

    像興趣與心態等的特性,是性格分析的重要因素,凱西檔案中有一些過去世紀起因的有趣例子。一個美國中西部某百萬富翁的太太,是個極端專斷跋扈的人。她的靈命報告將此種傾向,歸罪於她前生曾在俄亥俄州(Ohio)作過老師,在巴勒斯坦與印度的轉世中曾高居權威。

    一個年輕的男孩,自小即顯出極度好辯的性格,也有敏銳的推理能力。這些性向,起因於有一世時,當亞弗烈大帝(Alfred the Great ,於西元八四九~八九九年間,為本撒克遜國王)成立審判團作審判,他是個執法官員,以及另一世,他曾是波斯的法官。

    一個富有神秘、寂靜氣質的女子,在現世之前一世,曾是十九世紀初期一個宗教隱修院的領袖。一富有年輕人,以喝酒為逃避,成了他具聲望家庭的羞恥與絕望之人,曾在淘金潮那一世是個荒淫遊蕩的人。

    許許多多類似的例子可以在凱西的靈命報告中找到。任何熟悉個別差異的心理學(Psychology of Individual Differences)及其相關問題的人,不得不承認,凱西資料如是真實的,實為差異心理學(Differential Psychology)帶來全新的深度與廣度。

    事情的關鍵在:現代心理學,是設想人與人的差異,首要決定於人之雙親的基因,其次環境的影響。然而,依照靈魂轉生的觀點,遺傳與環境,是過去世業緣決定因素下的結果,靈魂的每一要素優質,都是自己努力賺得的,而非從父母傳遞而得的。(譯註一)

    一般都未認識到,遺傳學說是有某些謬誤的。依照遺傳學觀點,是假設生物上的秩序,決定心靈上的秩序。不要忘記,愛因斯坦迷人而聰慧的膽氣。(人問:你怎麽發現相對論的?他答:靠挑戰定律!)因此,或許值得向遺傳理論的基本假設挑戰。我們可以確定,人今日具有的心身關係的知識尚在幼稚期,相信現在心靈之事,大部由以前心靈之事所導致,看來是可信的,在心理上也較合理。佛陀說過:“今日之你,是你過去想念的產物。”在甚合心理學道理的佛教,靈魂轉生當然是個主要的教義。佛陀教誨,人,是過去世他想念與行為的結果。只有經由不斷地努力,人才能得到一種能力——這種僅從物理、機械來看的觀點,也是很合理的。如此自可推理出:人現有的天賦差異,是由於人在過去世有不同的努力所造成的。

    愛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 ,西元一八零三~一八八二)——熱衷於東方思想,勤讀薄伽梵歌(Bhagavad-Gita)——印度的聖經——充分地瞭解這一觀念。在他很多的著作中均有此種弦外之音,但在他談到經驗時,就變成很明顯了。這篇論文是這樣開始的:

    “在何處我們可以發現自己?我們在一個串聯中,不知其盡頭,恐怕也沒有盡頭。

    我們醒來,發現自己在一個階梯上,在我們下面也有階梯,我們是哪裡登上來的,在我們上面也有階梯,一直上去不見源頭。然而那保護神,依照我們的信仰,站在我們藉它而入的門口,給我們忘河(Lethe ,希臘神話:冥府中的河,飲其水便忘過去一切)之水飲用,所以我們就無故事可說,把杯子攪和得太厲害,我們抖不掉這中午的懶洋洋。”

◎業的持續原則

    用串聯這詞,表示所有生命的進化本質,他的階梯的象喻,是想以圖像表示,人的能量如何隨著一生又一生的增加而俱進。在凱西的資料中,物質與才能的成長看來確顯現一種如階梯式的持續性,或許可以取名做持續原則,可以下頁圖表示。

    這圖描繪出一個魂體如何在物質(如誠實、勇氣、無私等)或才能(如音樂、藝術、教學等)上逐漸地增長。如果在這裡以音樂才能為例,來追溯魂體的進步,可看到在第一世,他開始用一種很初級的樂器,譬如說盧笛。在第二、三、四世時,他就用其他樂器,漸漸的,他對音調、節奏、曲調的記憶等等的能力就增長。最後,在第三十五世時,他生來就有突出的能力了,或許他甚至是個所謂的天才了。

    此一概念所給予個別差異心理學新加強的深度,可從下表更完全地看出來,這表顯示約翰與彼得二人在第四十次轉世生下來時其音樂才能的比較。

    叫做彼得的魂體,過去獻身於音樂已有許多世了。叫做約翰的魂體,也曾花過些時間於音樂上,但並不多。在我們假設的音樂才能程度表上,六十是同於天才。在生的那一刻,彼得,已是個音樂天才;約翰,則僅具有一點點。任何他人的才能都可用類似的圖表畫出來,因此一個個別差異的科學之基礎就顯露了。人出生時其天賦差異的原因就清楚了。

    很不幸的,很多人接受了業的觀念,卻總把業想成懲罰與受苦。但是,我們必須記得,業這個字的字義是作用,這是個中性的詞。在宇宙中每一樣顯現的事均有其兩極性,或正面與反面,業也不例外。顯然,作用可以是善的或惡的,無私的或自私的。如果行為是好的,沒有什麽可阻止它繼續好下去,它會自然前進成長,或把它稱作業的持續原則(The Continuity Principle of Karma)。然而,如果行為是惡的或不純結的,它必須被糾正,靠著作用與反作用的法則前進,或許可稱作業的報償原則(The Retributive Principle of Karma)。

    有了報償原則,透過業之令人痛苦的平衡力量的運作,我們被帶回到那狹窄的自我完美之路。靠了持續原則,我們穩定而不間斷地,向那完全一樣的目標勇往邁進。隨著一世一世的過去,我們為自己的靈魂,建造更多壯麗、雄偉、堂皇的官邸居所。最後,我們終獲自由。

(第九章結束)

 生死與輪回 ~ 前世記憶

本資料為網路轉載僅供學習交流,內容欠完整,請自行向各書店購買,多次研讀,必有所穫。

初版發行日期:1950年
作者:Cerminara- Gina 吉娜·舍明那拉
繁體中文翻譯:陳家猷
简体中文译者:刘珺
版權為作者與譯者所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