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 康節先生邵雍
邵康節先生(邵庸)的天人之學
邵雍(西元1011-1077年),字堯夫,諡康節,生於北宋真宗四年,即西元1011年,卒於神宗十年,即西元1077年,享年67歲。祖籍河北范陽,後移衡漳,少時隨父邵古遷共城,晚定居洛陽。邵雍淡泊名利,長期隱居,名氣不若三國的諸葛孔明那樣家喻戶曉,但是,無論從才乾和品德來說,都與諸葛亮不相上下。朱熹評價為「天挺人豪,英邁蓋世」。少時刻苦自學,博覽群書。挺之知其事父孝謹,勵志精勤,曾叩門勞苦之曰:「好學篤志何如?」 回:「簡策之外,未有適也」。挺之曰:「君非跡簡策者,其如物理之學何? 」雍拜而受業。
從邵氏的學習而言,在其接觸易學之前,其孔孟即章句訓古記問應對之學就非常有基礎的,可以說的是,儒學是慣穿于邵的整個易理人生的。邵不同意他人把他的易學簡單歸結為術數的說法,強調自己研究的是理數而為是術數,認為「違乎理,則入于術,世人以數而入於術,故不入於理了」。
邵雍的《皇極經世書》,其理論特色表現為「尊先天之學,通畫前之易」突破了《周易》原來的框架,把重點轉移到《易》之道而不是《易》之書,並指出後天之學是由先天之學而來,先天明其體,後天明其用,先天之學為心法,後天之學則是心法所顯現的外在的形跡。
一、邵雍的天人之學
邵雍在《觀物外篇》中說:「學不際天人,不足以謂之學。」他把易學劃分為物理之學與性命之學,兩類,前者以物類做為研究物件,稱之為「天學」;後者以類為研究物件,稱之為「人學」。邵雍還明確地把易學區分為先天與後天,「先天之學」是研究天道之自然,屬於科學易;「後天之學」著重於研究人道之名教,屬於人文易,這兩種思想直到今天尚為人們所遵循,是非常卓越的。就兩者的關係而言,先天明體,後天入用,後天從屬於先天,因而研究的途徑應該推天道以明人事,先研究物理之學,後研究性命之學,由自然科學入手過渡到人文科學,至於研究的目的,則是為了闡明人性高於物性的本質所在,以便更好地效法天道以發揮人事之用,故應本著人文的關懷百落實於性命之學。照邵氏看來,只有如此,才能建構一個完整的天人之學。並曾說:「學不際天人,不足以謂之學」。
從立論路徑上看邵雍是先論天道後論人道,先論先天後論後天,先論物理後論性命,而推天道、先天、物理是為了明人道、後天、性命,人道、後天、性命才是邵雍的立論目的,天道、先天、物理不過是邵雍的立論根據。用邵雍的話說,它們之間是“體用”關係,先天為體,後天為用,後天從屬於先天,後天闡發的人性、人道高於先天闡發的物性、天道。這裏的「先天」與「後天」是相對關係,邵雍又把「先天」與「後天」統稱為「先天之學」。先後天是體用不離,相函相依的,體者言其對待,用者言其流行,是一個統一的天人之「道」的兩個不同方面,同時又是一個統一的「道」的變化過程的兩個不同階段。
二、邵雍的易學心法
邵雍認為,先天之學明體,後天之學入用,先天之學為心,後天之學為跡。體不離用,用不離體,心不跡之微,跡為心之顯,所以儘管先天之學為易之第一義,先天後天而有,為後天所效法,但是二者之間是密不可以的,共同組成為一個易學的整體,如果忽視後天之學的研究,就會形成一種有體而無用、有心而無變跡的割裂現象。因此,在其《觀物外篇》中,邵雍又著重研究了「後天象數」、「後天《周易》理數」的問題,論述了後天與後天的關係,把後天之學作為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納入自己的易學體系之中。把道家的自然主義與儒家的人文主義有機的結合起來,從而表現出鮮明的特色。
邵雍認為,他的先天之學目的在於窺見天地之心,窮盡萬物之理,把個體生命提升到與造化一般的境界,即“造化在我”,以個體之心能包括宇宙的一種心理狀態,宇宙意識,動物談不上宇宙意義意識。並把心學跟「性命之學」聯繫起來。強調人「心」。心是人的君主之官,是思維的器官,是人之所以區別於動物的關鍵所在,人之心具有認識物類性情形體的能力,具有主觀能動的靈性。《觀物內篇》說:「凡言知者謂其心得而知之也。」人體主觀感知自然,能動地改造並獨立于自然,是人心的本質特徵。然而眾人之心是兼指正邪、性情、善惡而言的,有邪、有惡即亂世之源,有情、有欲亦昏蔽、不公之始。
綜合來說,可以看出邵雍的性命之學——心學是一個以象數(先天學)為心法、以心性為本體、集本體與法則為一體、視天地之心(天道)與聖人之心(人性)為一理的龐大的哲學體系。儒家的道德修養與道家的宇宙精神、儒家的人道觀、價值觀與道家的天道觀、認識論被邵雍十分巧妙、圓融無礙地貫通在「易」理之中。
梅花詩,是北宋時期易學家邵雍所作的十首預言詩。其與劉伯溫燒餅歌、李淳風袁天罡的推背圖、諸葛亮馬前課、姜太公乾坤萬年歌、步虛大師預言並為中國古代最著名的預言。
由於歷代均嚴禁此類讖書,該書在流傳的過程中又不斷被人篡改,將已知的歷史改成圖讖,加以比附,故其本來面目已渺不可考。
每個預言各有其脈絡特徵,梅花詩每首預言一個朝代,自北宋起共十朝,其特點是順序結構,即朝代開始--過程中的大事--朝代結束,而馬前課則是朝代開始--朝代結束,不涉及中間大事,其他語言結構也是各個不同。
蕩蕩天門萬古開,幾人歸去幾人來。
山河雖好非完璧,不信黃金是禍胎。
二、第二首詩預言南宋興廢事:
湖山一夢事全非,再見雲龍向北飛。
叁百年來終一日,長天碧水嘆彌彌。
三、第三首預言元朝史事:
天地相乘數一原,忽逢甲子又興元。
年華二八乾坤改,看盡殘花總不言。
四、第四首預言明朝史事:
畢竟英雄起布衣,朱門不是舊黃畿。
飛來燕子尋常事,開到李花春已非。
五、第五首預言清朝史事:
胡兒騎馬走長安,開闢中原海境寬。
洪水乍平洪水起,清光宜向漢中看。
六、第六首預言民國史事:
漢天一白漢江秋,憔悴黃花總帶愁。
吉曜半升箕斗隱,金烏起滅海山頭
七、第七首預言中共史事:
雲霧蒼茫各一天,可憐西北起烽煙。
東來暴客西來盜,還有胡兒在眼前。
八、第八首預言未來史事:
如棋世事局初殘,共濟和衷卻大難。
豹死猶留皮一襲,最佳秋色在長安。
九、第九首預言未來史事:
火龍蟄起燕門秋,原璧應難趙氏收。
一院奇花春有主,連宵風雨不須愁。
十、第十節預言未來史事:
數點梅花天地春,欲將剝復問前因。
寰中自有承平日,四海為家孰主賓。
「數點梅花天地春」一句是畫龍點睛之筆,全詩的題目即來自這裡,所以叫《梅花詩》。
經過嚴冬考驗後,遍及中國大陸以及全世界,如凜傲霜雪的朵朵梅花迎接著春天的到來。
那是正法傳遍人間的時刻。天地回春,撥亂反正。到這裡,詩中頭一句的「蕩蕩天門萬古開,幾人歸去幾人來」也就清楚了。
世界上,無論是哪一門的修煉,佛家也好、道家也好、西方的宗教也好,都講人是來自天上,而修煉的目的就是要返本歸真,重返天國。所以才有「天門開」和「幾人歸去」之說。
前文說,不懂得修煉,可能不易理解這種解法。其實,許多人都是從非常美好的地方來的,為的就是能得到正法的融煉。
然而,多少人來到這裡等待得法,又有多少人能得法圓滿而歸呢?又有多少人被這滾滾紅塵所迷惑而忘記了自己的初衷,永遠被埋在這人世滄桑中,再也無法回复那本有的聖潔和輝煌呢?
「欲將剝復問前因」的「剝」、「復」為易經中的兩卦。所謂剝極必復,也叫物極必反。
歷史如轉輪,有前因必有後果。「欲將剝復問前因」也就是說,敢問這歷史的跌宕往復到底是為了什麼呢?
作者在這裡其實是暗指:人類歷史的紛擾坎坷是為了某種最終的目的而安排的。
「寰中自有承平日」意思是這無比廣闊浩瀚的寰宇自然會迎來其「承平」之日。
在經歷了漫長的歷史滄桑之後,在承受了種種磨難和痛苦之後,甚至也包括前文「連宵風雨」所指的……所遭受的史無前例的迫害之後,這茫茫寰宇終究會進入一個大同承平的時代。如果說人類的歷史是按照了一定的規律或史前的安排在演化的話,那麼這部歷史大戲的結局便是個大圓滿。
「四海為家孰主賓」是說這部歷史大戲的主角是位以四海為家的人物。
事實上,四海為家,足跡遍滿世界各地。後半句「孰主賓」,是問:在這場大型的人類歷史劇中,究竟誰是主角,誰又是配角?
縱觀這預言中所描述的歷史變遷,一切不是按預先排好的劇本在上演嗎?也許,一切真像,這正是「欲將剝復問前因」中的「前因」,也就是《梅花詩》整篇預言的主題。
宋朝十首《梅花詩》預言中國千年事
邵雍不僅學貫古今、奇才蓋世,而且品德溫厚,待人至誠,他精於易術玄學,堪稱奇才。現在熟悉邵雍及其作品的人已經不多,但在民間仍然流傳著他的一些警世名言。比如人們常說的:“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一生之計在於勤。”就是出自邵雍。
邵雍的傳世之作《梅花詩》預言了他身後近千年的中國歷史重大演變。當然,和所有預言一樣,他採用了十分隱晦的語言,並非很容易理解。有的部分,如果不是懂得道學的人,是不易弄懂的。
此詩以象徵性隱語設喻,蓋略言其身後1077-1977年約900年間中國世事,若合符契,皆有暗合,殊可玩味。如果此詩作者確為北宋邵雍無誤,那麼這十首詩似可視作運"易"之數理預測未來的一部奇作。
民間傳說一:
當時有兩個舉子上京應試,路過安樂窩聽聞邵堯夫先生精通義理,妙算神機,不求當官只求學問,二人一同前去拜訪。
兩舉子見了堯夫先生一個說:「久仰先生大名,我們是進京舉子,求問先生此去功名如何?望先生賜教!」先生說:「請寫字一觀。」那舉子手拿一串糖胡蘆聽先生說讓寫字,把糖胡蘆一舉:「就依這串糖胡蘆的『串』字。」先生說「恭喜你,這次進京定能連中兩元。」那舉子一聽能連中兩元,十分高興。
另一個舉子也說:「請先生看我的前程如何?」「你也寫個字!」先生說。這舉子見前一個說了串字能連中兩元,就說:「我也依『串』字」。先生說:「你這次不但不能得中,須要小心有災。」這舉子一聽自己有災,心裡老大不高興就問:「同是一個字,為啥他能連中兩元,而我卻有災?」先生說:「同是一個『串』字,但你們心理不同,第一個是隨口說出『串』字,所以能連中兩元,你是見他說了『串』字連中兩元,你有心也說了這『串』字,是上下的兩中字相連,下邊再加個心就成了『患』字,所以你小心為是。」
結果,三場科考已畢,第一個舉子果然連中兩元,而另個舉子因答卷言辭過激而被押進牢獄。
民間傳說二:一個「筷」字三種結局 預知未來分毫不差
某年春季的一天,邵雍到洛河橋頭擺了卦攤。臨近中午,一位老農過來問吉凶。邵雍讓他抽個字,老農彎腰拿了一個遞給邵雍,上面是一個「筷」字。他抬頭對老農說:「恭喜恭喜,您今日中午必有口福,快快回家吧。老農回到家,他的外甥對他說:我已等你兩個時辰了,今日是我爹的六十大壽請你去喝酒。」老農換了件乾淨衣服,高興地赴宴去了。
午時過後,邵雍正要收拾卦攤回家休息,南邊的車上跳下一個人來說:「請先生留步,早聽說您神機妙算,請您看看我的命運如何。」邵雍讓其抽個紙卷,此人撿了一個拆開也是「筷」字,邵雍對他說:從這個「筷」字來看,是不吉之兆,你今日必遭水淋。此人見天氣晴朗,萬里無雲,就不以為意。一路上快馬如飛,跑到家門口卻被一盆髒水澆了個正著。原來是他的老婆不知他回家,將一鍋涮鍋水隨意潑出,讓匆忙趕來的丈夫渾身濕透。
當天下午,邵雍剛走到橋頭,就見一人在那兒等候,那人想知道當天的運氣。邵雍也讓其抽取一個紙卷,抽出後邵雍看到還是一個「筷」字,就對他說:「你今天必有牢獄之災。」那人心想,我呆在家裏不出門,哪有可能招災惹禍?那人回到家中,蒙上被子就睡。不料,睡夢中卻被一位婦女罵醒,原來是他家的豬糟踏了婦女家的菜園子。那人火冒三丈,伸手就是一拳。不料那婦女本來就有病,一拳下去就倒地死了。不到一個時辰,幾個衙役紛擁而上把他抓進了大牢。
民間傳說三:預測百年後事 得道屍解昇天
北宋大臣富弼辭官之後居住在洛陽,他與邵雍的關係很好。富弼拒絕與賓客往來,唯獨告誡看門的人說:「如果邵先生前來,無論早晚,都要稟報。」有一天,邵雍來探望富弼。他看看左右沒人,就說:「請再拿一把交椅來。」富弼問為甚麼,邵雍說:「中午時一定會有一位綠衣少年,騎著白馬來找您。您雖然有病,也要支撐著接見他。因為您死後,這個人必定掌握史筆,記載您的生平事跡。」 到了中午,范夢得來了。十幾年以後,范夢得果然被朝廷任命為修撰官,撰寫《裕陵實錄》,也包括撰寫《富弼傳》。
1077年的夏天,邵雍開始感覺到自己的身體有些不妙。就對司馬光等人笑著說:「我要觀看萬物輪迴去了。」程頤擔心地說:「先生的病他人愛莫能助,您自己可要想辦法調養調養。」邵雍卻坦然地說:「調養也沒用啊。」冬季的一天,邵雍已經奄奄一息了。臨終前他把兒子伯溫叫到床前,對他說:「我有三個要求,你一定要滿足我。第一,我死後不能把我埋在洛陽,要葬在伊川先人塋地。每二,墓誌銘要由程顥程伯來寫。第三,不要陪葬任何東西,頭枕轆轤頭,身穿粗布黑衣,衣服要抹上油。入殮時把李家的小禿閨女找來,讓她看著。」說完就閉上雙眼,離開了人世。
家人和朋友們按照邵雍的遺囑,入殮的時候把李家的小禿閨女找了來,讓她看著給邵雍穿上粗布黑衣,在衣服上抹上油,然後裝進棺材,又讓小禿閨女看了看裡面隨葬甚麼東西,才釘好棺蓋,送往伊川墓地。棺槨由八個棒小伙抬著,起初他們覺著重得很,肩膀壓得生疼。可是出去十來里地以後,越往前走越輕。老人們說,那是邵夫子得道昇天了。一晃六七十年過去了,那個小禿閨女嫁人之後生了兒子,兒子又娶了媳婦,生了孫子。可是這個孫子長大以後專幹那些偷棺劫墓的勾當。有一天,和別人嘀咕著要去偷邵雍的墳墓,小禿閨女說:「你們千萬別去,邵先生入殮的時候,我看得清楚,裡面甚麼東西也沒裝,還抹了油。」她孫子問:「是真的嗎?」「千真萬確,我親眼看到的。」於是邵雍的墳墓便沒有遭劫。原來,邵雍死前就料到,小禿閨女的孫子將來是個偷棺劫墓之人。
民間傳說四:「遇事能前知」
邵雍在世時便已因「遇事能前知」而名聲在外。有一次邵雍經過庭園觀看梅花,看見梅花樹上有二雀相爭而墜地,他認為「不動不佔,不因事不佔,今二雀爭枝墜地,怪也。」因當時是辰年十二月十七日申時,便以取辰年為五數,十二月為十二,十七日為十七,合共三十四,除八餘數為二,合先天卦之兌卦,成為上卦。再以三十四加以時數申時九數,合共四十三,除八餘數為三,為先天數之離卦,成為下卦,再以四十三除以六,餘數為一,初爻變。故卦成澤火革之澤山鹹,互卦為乾巽。他便以此斷出,明晚當有女子來折花,園丁因誤以為賊人而驅逐之,那女子因此而驚惶墜地,並傷其股,幸好傷勢並不嚴重。後來果如其言。
還有一個故事是在一個冬天的傍晚酉時(也就是六點鐘前後),邵雍正在爐邊烤火,忽聽有人敲門。先敲了一聲,接著連敲的五聲並說是要借東西,於是康節先生便應運起了一卦,並立刻斷定是鄰居來借斧頭。邵雍說出結果後,他兒子不相信,打開門一問,果然是借斧子的。邵雍解道,來人第一次敲一聲,得上卦為乾,接著敲了五聲,得下卦為巽,上下卦得後。上下卦數再加得變爻為四爻,因兒本、互變卦中有三個乾卦,乾屬金,體卦巽為木,故來人所借當屬金、木之類,又乾金短而巽木長,故此物當為斧子。兒子說:金短木長,當為鋤頭,不是斧子。邵雍答道:占卦亦當據情理推之,以卦而論,鋤,斧皆可,但以理推之,傍晚用鋤何用? 必借斧劈柴用。
今天,熟悉邵雍及其事跡作品的人已經不多了。但在民間仍然流行著他所說過的一些警句。比如,人們常說的:「一年之際在於春,一天之際在於晨,一生之際在於勤」就是出自邵雍。邵雍,這位遇事先知的奇才,對於後世的歷史發展做出了準確的預言,寫下了他的傳世之作:《梅花詩》,預言了他身後在中國發生的重大歷史演變。當然,和所有預言一樣,他採用了很隱晦的語言。並非很容易理解。有的部份,如果不是懂得道學佛理的人,是不易弄懂的。
邵雍的傳世之作十首《梅花詩》,極其準確地預言了他身後近千年的中國歷史的重大演變。第一首詩預言了北宋的靖康事變,事情發生在邵雍死後的第50年;第十首詩則預言了未來中國的大事。每個人解讀方式不同,所以採多方的解讀模式來啟發大眾思考,尋求更符合的結果:
一、第一首詩預言北宋靖康事變——事情發生在邵雍死後第50年(公元1126):
蕩蕩天門萬古開,//蕩蕩通天之門萬古以來頭一次敞開了。此處也喻:天門大開幽靈降臨。
幾人歸去幾人來。//是邵雍對世人迷糊不悟的感嘆。也喻:"靈魂"的穿越現象。山河雖好非完璧,//靖康之難失去燕雲十六州、隴右、河西、遼東等地。
不信黃金是禍胎。//喻指金國滅了北宋,並屢犯南宋的歷史。
註:
"天門":即北宋國都城開封,《楚辭天問》。"天門開闔":開闔即開封之意義,隱喻即天門也。[按開封,五代梁開平元年(907)置開封府。取開拓封域為義也(《名勝志》)。開封又名汴梁,宋代稱東京。又稱天京,神京,帝京。]
"天門蕩開":指靖康元年金人攻破開封掠徽欽二帝史事。
"人去人來":指徽欽二帝被金主完顏亮俘虜,金兵並掠去宗室、后妃、工匠數万人北上黑龍江(幾人歸去)。金人十萬鐵騎南下(幾人來)。北宋由此滅亡。
"山河非完璧":指南宋與金國劃江淮而治,神州山河從此破碎。北宋皇帝、宮妃、親王、滿朝大臣等三千多人全被金國掠為奴隸。以至最後,南宋皇帝投海葬身。
北宋末年(公元1126年—1127年)發生靖康之難,徽、欽二帝皆被金人擄去,宋室南遷臨安(今浙江杭州),紹興和議後與金國以秦嶺淮河為界,史稱「南宋」。
"黃金禍胎":指金人及金國都黃龍府也。「金」指北方女真族建立的大金國。「黃」是黃龍府,金國的首都。
所謂"不信"者,因女真本為北方一極弱小之少數部族也。經濟軍事與大宋皆無法相比,但北宋竟以堂堂中華之大而亡於其手。故西諺有上帝好戲弄強者之語。老子則謂剛強者死之鄰。
而邵雍亦言"不信":即令人難以置信也!
【解】:
蕩蕩天門乃是天地無極之形成,無極生太極,形成陰陽,太極陰陽三生,萬物:天皇、地皇、人皇。生青帝(木),赤帝(火),黃帝(土),白帝(金),黑帝(水)之五行在天、地、人萬古中源流不斷。歷朝帝皇將相、英雄豪傑、凡夫走卒、生老病死、輪轉不停。乃是:幾人歸去幾人來。
趙匡胤,公元960年庚申歲金猴。發動「陳橋兵變」迫周世宗(恭帝)讓帝位,趙匡胤,黃袍加身,得江山,國號為宋,稱宋太祖。北宋以汴梁為國都,自宋太祖,共傳十三世,歷主十八,共三百二十年國運。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丁未歲赤羊)金兵攻陷汴京,欽宗請和,金國拒絕。徽宗、欽宗兩帝,太子、親王、后妃、宗室三千餘人,被金擄去,是為「靖康之難」,北宋亡。乃是:山河雖好非完壁(宋室偏安)。不信黃金是禍胎 (金人入寇)。
當邵雍在世時,宋之北方大敵乃遼國,宋仍強大而金人尚為一遊獵小民族。不料在太祖阿骨打統帥下,由小而大,由弱而強。先滅遼,後竟亡北宋。金國始建國於北宋政和5年(公元1115年),即邵雍死後36年。故梁啟超云:夫自有史以來中國之不競未有如宋之時也。(《王安石傳》)
注解:
邵雍的傳世《梅花詩》起首詩句:蕩蕩天門萬古開,幾人歸去幾人來。
這兩句道盡了「祥光瑞氣布滿虛空,仙娥在天宮聖境娉婷起舞。眾神在創世主前立下了拯救蒼生的誓約,並隨主下世,開啟了燦爛的中華文明。」那麼天門萬古開,不正是為了眾神的隨主下世而來,因此中國自古稱作「神州」也就理所當然了!
然而眾神層層下走到人世間,還有多少天國記憶能夠留存?
君不見紅塵中人可以為嚥不下的一口氣而做出後悔莫及的事情。
俗世裡的錙銖可以必較,全然忘卻天上宮闕的輝煌富麗。
所以「幾人歸去幾 人來」,是邵雍對世人迷糊不悟的感嘆。
五千年的文明中有多少人望天興嘆?找不到回天的路,尋不著真理的道。
連蘇軾也要嘆惜: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世間凡人的心思與天上神佛的思維當然不同,沒能修道圓滿,滌淨俗世思想,如何能進入更高層空間的境界?就是博覽群書,沒尋到正道大法,也僅是在世間分子層次打轉,參不透更高層次的景象,那只能停留於高處不勝寒的狀態了。
美國近代預言家凱西是一位謙誠的基督徒對自己生命解讀:相信他今生的美德和缺點都能夠回溯到他的前世經歷,今生對他的靈魂是一種考驗,他得以有機會無私地去為他人服務,以此對往昔的驕橫、享樂與喜好聲色進行補償(佛教的輪迴與因果說)。凱西也證實了中國古老文化中有關業力輪報的說法。
從凱西的大量解讀資料中可以分析出:中國發生的重大傷亡事件,應該是從外星入侵的一些力量正在和已經得勢的古老外星靈魂對抗的演進。
二、第二首詩預言南宋興廢事
湖山一夢事全非,//南宋建都臨安(今杭州),在西湖吳山,南宋皇帝終日醉生夢死。
再見雲龍向北飛。//天象氣數落於北方,北邊降生真龍天子,新朝代要生於北方。
叁百年來終一日,//南、北兩宋國祚歷經319年後(公元960年至1279年)終於滅亡了。
長天碧水嘆彌彌。//崖山之戰:公元1279年,宋軍殘部戰敗後窮途末路,陸秀夫背著南宋小皇帝趙丙投海而死,其他隨身將士和皇妃也都被颶風淹沒大海。
註:
"湖山一夢":湖即西湖,山即吳山。金海陵王嘗命畫工秘圖杭州湖山,題詩其上,有"立馬吳山第一峰"之句。南宋人詩:"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吹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所謂風景不殊,而世情全非也。
"雲龍北飛":雲龍指龍氣即王氣也。南宋軟弱,累世稱臣納貢於金朝,故云王氣(雲龍)北飛。
"三百年一日":兩宋自960年開國至1279年元軍南下而亡國,歷國計319年。約數300。終者,終結也。堂堂三百年王朝終結乃於一日。
"長天碧水":指南宋末代宰相陸秀夫背負幼帝趙昺於南海伶仃洋沈水死難,南宋亡國。所謂"嘆彌彌"者,邵雍乃宋人,故言本朝事特具感慨耳。
【解】:
金兵徹去後,由張邦昌與群臣迎立康王.趙構嗣統,是為高宗。(公元1127年丁未歲赤羊)以臨安為國都(即是今天的淅江杭州府),建立南宋。乃是:湖山一夢事全非。
(公元1276年丙子歲赤鼠)元.蒙軍攻陷臨安(杭州),虜恭帝北去,乃是:再見雲龍向北飛。(元兵入臨安。恭宗北狩)。陸秀夫等大臣立益王.端宗為帝,不久病死。文天祥、陸秀夫等又立衛王.趙昺為南宋末代皇帝。趙昺被元兵追殺。逃至廣東寶安縣,即是現在的香港.九龍.土瓜灣的海邊,陸秀夫負宋帝赴海亡。元滅宋。乃是:三百年來終一日。(宋南北朝由公元960年庚申歲金猴至公元1279年己卯歲石兔,共三百二十年國運至南宋末代皇帝趙昺而終)。長天碧水歎瀰瀰 (南宋末代皇帝趙昺赴海亡)。現在的香港、九龍城、土瓜灣的海邊又一紀念石碑字:宋皇臺,是悼念南宋末代皇帝趙昺的。
三、第三首預言元朝史事
天地相乘數一原,//是說天干地支相乘的年代又回到了原頭,就是新朝代的氣數來了。天地宇宙萬物的生成規律循環。
忽逢甲子又興元。//公元1264年9月7日甲子年,忽必烈取《易經》「至哉坤元」,後改年號為至「元」。
年華二八乾坤改,//公元1279年3月19日滅南宋到公元1368年9月14日元朝被滅,明朝取代。元朝至正28年為明朝取代。
看盡殘花總不言。//影射了元順帝最為寵幸的一名太監宦官朴不花,濫權誤國害元亡。
註:
"天地相乘":天數五、地數六合則為十一。元自世祖忽必烈興國定都北京至順帝亡國共歷11帝。"一原"讀為一圓,即圓合也。另元太祖成吉思汗(1162年5月31日-1227年8月25日)享年65歲,也是五、六數。不過這裡比較適合解讀為成吉思汗於公元1206年建國於漠北,國號「大蒙古國」(1206年-1368年)。"甲子興元":1260年元世祖忽必烈即蒙古大汗位。1264年9月7日甲子年(至元元年八月十六日),忽必烈發布《至元改元詔》,取《易經》「至哉坤元」之義,改「中統五年」為「至元元年」,後又遷都燕京。1271年,取《易經》「大哉乾元」之義,定國號大元,統治中國。至1324(甲子)年60年間元帝國達到全盛。正為一個甲子。此時之中國本土疆域,南跨粵海印度支那,西統新疆、西藏、雲南,北括西伯利亞,東北到鄂霍次克海,乃是當時地球上最強大之統一帝國。馬哥波羅來華所見之強盛世界帝國,即在此期間(約當1275-1296年)。近人忘祖,多不知大元帝國之強盛偉大,蓋以其為少數族統治之王朝也,而羞言之。仍以大漢族主義居正統之偏見視之也。
元帝國(蒙古)是中國歷史上一個被歷史學家所忽視了的偉大帝國時代。蒙古征服世界,靠的是驃悍草原騎兵與公元10世紀於中國興起的包括火砲和通訊在內的新技術相結合。正是漢文化與強悍的草原武力通過成吉思汗和忽必烈這兩位偉大政治家給予的巧妙組織和整合運用,造就了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超級世界帝國。成吉思汗、忽必烈的武功,超過於西方歷史上的凱撒、亞歷山大、拿破崙,超過了十字軍東征和掃蕩西羅馬帝國的匈奴蠻族。元帝國的騎兵是世界歷史上最偉大的騎兵。
所謂"黃禍",就是指這一驃悍的蒙古騎兵給西方人留下的恐怖記憶。
宋的失敗,是柔弱而注重享樂的宋文化以及缺乏效率而腐敗的行政及軍事組織即政治的失敗。這種制度,終兩宋時代均未能改革。所以儘管有眾多的人口和人才,偉大的經濟潛力(每年以極其巨額的貢奉獻納於北遼、西夏、金)、技術實力(三大發明都產生於宋代)和強大的軍事實力,宋卻屢戰屢敗於落後的少數族小邊國--西夏、北遼、女真(金)和蒙古,直到亡國。
年華=年歲。"年華二八":指元至正28年朱元璋命徐達北伐攻克元大都。元朝歷祚共計163年。1351年黃河崩決,紅巾白蓮教邪教起義反元。元朝亡於元至正28(1368)年,朱元璋亦於本年建立新朝大明(即洪武元年)。故云"乾坤改"。
"看盡殘花":宦官(太監)朴不花把軍情警報隱匿不呈報元順皇帝,元朝因而加速滅亡。"不言者":隱言不報。
【解】:
邵雍所學易經為先天八卦:天為乾九(南)、地為坤一(北),天地陰陽合為十數。北方蒙古族鐵木真於公元1206年即位稱成吉思汗王,建大蒙古國號。乃是:天地相乘數一原。
公元1264年甲子歲木運、蒙古族運氣大興,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後十一年,取易經「大哉乾元」之義,於(公元1271年辛未歲白羊)改國號.元。乃是:忽逢甲子又興元。
元世祖忽必烈於公元1279年己卯歲石兔、滅南宋,統一中國。忽必烈傳十主,共八十九年國運。(乾坤為政權改朝換代。於公元1368年戊申歲黃猴,乃小三元上元三碧運、流年二黑入中四月八白星,明太祖.朱元璋,北伐入大都,元朝亡。) 乃是:年華二八乾坤改。
起因乃元朝宦官(太監)樸不花,令元順帝迷戀「傾城傾國」的美色,由於順帝後期怠於政事,荒於美色游宴,對人民剝削壓迫日趨嚴重。至正十一年(公元1531年辛卯歲金兔),終於爆發紅巾軍起事。有白蓮教起首的劉福通、韓山童。及張士誠(泰州)、陳友諒(江西)、方國珍(浙東)、陳友定(福建、何真(廣東)、明玉珍(四川)、梁王(雲南)。即是賊四起。宦官(太監)朴不花把軍情警報隱匿,不報元順皇帝,元朝因而加速滅亡,乃是:看盡殘花總不言(宦官朴不花總不言報告軍情)。
四、第四首預言明朝史事
畢竟英雄起布衣,//明太祖朱元璋本為乞丐出身,農民起義從一個普通士兵躍升為領袖。
朱門不是舊黃畿。//京畿之地改為南京,「朱門」不再是舊的黃土農家(黃畿)了。
飛來燕子尋常事,//指雄踞燕京的朱元璋四子燕王朱棣,被迫發動靖難之變。起兵南下廢建文帝。遷都於北京。即飛來飛去尋常事也。
開到李花春已非。//指公元1644年春李闖王攻破北京,改朝換代國號稱"大順"。
註:
"英雄起布衣":寫的是明太祖朱元璋,雖出身貧賤(布衣),曾當過幾天和尚,後參加農民起義的紅巾軍,終於顯出英雄本色,從一個普通士兵躍升為領袖,並於公元1368年於南京稱帝。
"朱門黃幾":古代王侯貴族的府第大門漆成紅色,以示尊貴,後泛指富貴人家。此處朱門也隱喻朱姓。黃畿諧音皇基。朱元璋定都於南京,但皇基尚未穩固,故云"朱門不是舊皇基(畿)"。也喻「朱門」不再是舊的黃土農家(黃畿)了。
"飛來燕子":是指雄踞燕京的朱元璋四子燕王朱棣,被迫發動「靖難之役」,攻入南京,奪取了帝位,實可謂「飛來燕子」。明太祖朱元璋將皇位隔代傳給了皇太孫,即明惠帝。當時,有十幾位皇子被封為藩王,駐守邊塞。其中燕王朱棣是實力最強,威望最高的。明惠帝因為執意削藩,要罷免燕王等。燕王即使裝瘋都無法倖免,無奈只好建文元年起兵反抗。因為燕王朱棣才德出眾,智勇過人,終於在四年後勝出,成為明太宗,後又被稱為明成祖,年號永樂。燕王得天下仔細想來也確為「尋常事」,在情理之中,與唐太宗李世民的「玄武門之變」頗有雷同。
"開到李花春已非":應指公元1644年春闖王李自成率領起義軍功破京師,崇禎皇帝於景山上吊自盡,明朝滅亡。"李花":指李自成。李自成曾為流民,後為"流寇"。故稱"李花子"。1644年春,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帝縊死景山,明朝亡,故言"春已非"。
【解】:
朱元璋,濠州鐘離人(今安徽鳳陽縣東北)。自幼家貧苦,少年進皇覺寺做和尚,(公元1352年壬辰歲黑龍)投濠州郭子興部下,一年後升為將官。三年後,統領部眾。四年後,打敗元將.蠻子海牙軍,攻下集慶(南京),自稱吳國公。乃是:畢竟英雄起布衣 (明太祖朱元璋崛起微賤)。明太祖.朱元璋(公元1368年戊申歲黃猴)立都.金陵(南京),而不是前元朝的大都(北京)。乃是:朱門不是舊皇畿。(改都金陵(南京))
太祖死後,太孫允文.惠帝繼位。削奪諸王大權,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己卯歲石兔)燕王舉兵反,「靖難之變」成功為帝,燕王自稱為明成祖,改元永樂(公元1403年至1424年)。永樂九年(公元1421年辛丑歲金牛)遷都.燕京(北京)為京師。乃是:飛來燕子尋常事。(燕王篡位)
明祟禎宗十一年(公元1644年甲申歲青猴)、李自成進攻北京城,李自成攻陷燕京(北京),明皇室氣數已盡,兵災侵,祟禎宗自盡。吳三桂借金國清兵由山海關入侵,進攻北京、圍剿李自成(闖王)的農民軍。乃是:開到李花春已非。(李自成作亂滅明朝,而非祚亡矣)
明帝主.朱元璋,明朝由公元1368年戊申歲至公元1644年甲申歲傳歷十六帝,共二百七十六年國運。(由清兵入關,滅明朝,又封南明朝之福王、唐王及桂王,史稱「南明三主」共十七年。公元1368年戊申歲至公元1661年辛丑歲,明朝.共十九帝,二百九十四年國運。)
五、第五首預言清朝事
胡兒騎馬走長安,//吳三桂引清兵入關;滿人入主中原,公元1644年建都北京,國號為"清"。
開闢中原海境寬。//清代又有與夷人通商,開闢口岸之舉。並有效控制蒙古、西域。
洪水乍平洪水起,//十九世紀中葉公元1851年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起義持續十八年,遍及十八省,動搖了清朝統治。公元1911年武昌起義後,黎元洪被擁為中華民國軍政府都督,袁世凱死後又成為總統。
清光宜向漢中看。//武昌九省通衢,位於十八省中心。清朝的最終的前景應該更加注意革命軍起義的武漢。
註:
"胡兒":即東胡;指女真。滿清原為女真舊部。
"長安":指京都,此謂北京。"胡兒":又指多爾袞,乃努爾哈赤第14幼子。1644年(順治元年)率滿清八旗軍長驅直入進駐北京。故曰"騎馬走長安"。吳三桂引清兵,大破李闖軍於山海關前一片石戰場,清人從此而入主中原。
"海境":指海防邊境即明屯兵之重鎮山海關。
"兩言洪水":第一洪指洪秀全。第二洪指黎元洪(中華民國首任軍政大都督)。清朝敗亡於二洪。
"漢中指漢陽":即武昌(今稱武漢)。1910年武昌首義,成立臨時新政府與清朝分庭抗禮。
"清光":指清軍。
"宜"者:移也。武昌起義後,清調北洋軍移師南下進攻武漢新政府。
"看"者:觀望對峙也。
【解】:
指金國努爾哈赤.「清朝」滿洲人立國廿八年時間,公元1644年甲申歲青猴最終入主中原亡漢之明朝。乃是:胡兒騎馬走長安(清兵入關)。
由努爾哈赤傳至溥儀,共十二個皇帝,滿清從(公元1644年甲申歲青猴至1911年辛亥歲金豬)統治中國,開放商埠與西方各國夷人通商,國運二百六十八年的時間,乃是:開闢中原海境寬。
廣西洪秀全成立“拜上帝會”並在金田起義,從公元1851年辛亥歲金豬一月十一日,建立太平天國。歷時十四年,到公元1864年甲子歲青鼠天京陷落前夕,洪秀全領導了這場農民起義推翻清朝的戰爭,好像洪水滔天,波浪壯觀,雷霆萬軍,其勢力發展到全國十八個省,先後攻侵六百多個城市,給腐敗的清朝沉重打擊。曾國藩(湖南.湘鄉人),(公元1852年壬子歲黑鼠)咸豐二年,奉命訓練胡南團練武裝湘軍,圍剿捻軍、太平天國之農民起義。(公元1867年丁卯歲赤兔)曾國藩以老病自辭其職,推薦李鴻章督辦軍務。李鴻章率領八旗軍之綠營(八旗分五色:黃、藍、白、紅、綠),平定捻軍、太平天國、回族之亂。
六十年後,公元1911年辛亥歲金豬,清宣統三年,清政府郵傳部尚書盛宣懷,有關「鐵路國有」問題,激發民憤,因而湘、鄂、川、粵人士紛起抗爭,組織「保路同志會」,發生騷動,罷市、停課,政府用武力鎮壓。十月十日,武昌的革命黨起義,公推新軍協統(旅長)黎元洪,為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渡江攻佔漢口、漢陽,清朝滅。乃是:洪水乍平洪水起,清光宜向漢中看。(洪秀全於辛亥金豬年起義建立太平天國之亂乍平,六十年後,黎元洪於辛亥金豬年,公元1911年十月十日、農曆辛亥年八月丁酉、十九日癸丑、在武昌起義稱為“辛亥革命”)。
六、第六首預言中華民國史事
漢天一白漢江秋,//中國於公元1911年秋天10月10日武昌(漢江)起義,驅除韃虜,回歸漢族統治的新希望的政府:中華明國的建立,故曰漢天白
憔悴黃花總帶愁。//指黃花崗黃興首義失敗(1911年4月27日),七十二烈士犧牲。接著內戰不斷,二次革命,護國戰爭、護法戰爭,直奉戰爭、北伐戰爭、中原大戰、國共第一次戰爭、日本侵華、解放戰爭,國運衰弱之極,故曰憔悴黃花。
吉曜半升箕斗隱,//中華民國國旗飄神州初期,百廢待興,政權待鞏固。箕斗為星,指共產黨在暗中發展勢力。
金烏起滅海山頭。//此也指中日戰爭。
那麼,中華民國何時結束呢?綜合各預言,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台灣問題必定不會和平解決,最大的可能是:中共力量超過美利堅,美為保全球統治地位,只能用戰爭手段解決,教唆台灣獨立,中共發兵,台灣陷落,美利堅西太平洋戰敗,戰爭僵持,最終以雙方互扔核武器結束戰爭,時間當在二十年到三十內。
其實細看各大預言,是可以得出比較精確的時間。所以,當核武器在海上陸上燃燒之時,民國結束,台灣與日本沉入海中。滅於誰之手?核武與大地發怒嗎?
註:
"漢天一白":指漢人光復;漢江:江漢也。武昌首義於十月十日(秋)發動。武漢三鎮地在江漢。
"憔悴黃花:指黃花崗黃興首義失敗(1911年4月27日),七十二烈士犧牲。
"總":永也。
"總帶愁":即永遠懷著哀愁。
"吉曜":喻指青天白日旗。
"箕斗":即北斗,民初以北斗七星為國旗。又喻北洋軍,其首領(箕斗)乃袁世凱也。箕、凱(古讀豈)古音相通。鬥有魁酋首領之義。
"金烏起滅":所指日本侵華(太陽古稱金烏,金烏棲於扶桑,扶桑即日本)。
"海山":指清末甲午戰爭日軍黃海海戰滅北洋艦隊,又攻克旅順口砲台(山)。1915年日本與袁世凱訂立滅亡中國之"21條"秘約。
金烏:太陽,在這裡也可指的是氫彈、核武器,氫彈與太陽一樣,都是四個氫原子(高溫高壓下原子核破裂質子重組)聚變為一個氦原子。
【解】:
首句,指武昌起義誠然二句,乃言炎黃遺冑猶在愁城中,蓋日本崛起積極侵華即所謂吉曜,而中原君子如箕斗晦無復主張一任,此金烏自起自滅於海山頭也。
公元1864年甲子歲青鼠(清同治三年)、大、小三元及先天卦運均行上元一白運,而1911辛亥革命、武昌起義,乃是:漫天一白漢江秋。
國民革命軍在廣州起義失敗,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的公墓,給後人悲哀掉念,乃是:憔悴黃花總帶愁。
二十八星曜「紫薇星」為辰宮:角木蛟星。寅宮:箕水豹星。丑宮:斗木獬星。亥宮:壁水貐星。以上四紫薇星吉曜半升。而東北方的寅宮之箕水豹星,丑宮中的斗木獬星,卻隱藏了。(中國學習西方的民主自由制度,成立共和體制。袁世凱在東北方北京稱帝以及滿清未代皇族溥儀在日本的扶殖下成立「偽滿州.清政府」還隱藏著。)乃是:吉曜半升箕斗隱。
公元1937年丁丑歲火牛,日本發動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中華全民族抗戰爆發,經過八年的抗日戰爭。於公元1945年乙酉歲青雞,美國對日本宣戰,在長崎.廣島投下原子彈,迫使日本無條件投降。日本島國、以太陽紅日為旗(金烏乃太陽紅日)在海島上的富士山為龍祖,其興旺氣數已盡,乃是:金烏起滅海山頭。這裡也可引喻台灣.日本.菲律賓的未來在核彈與天候變遷地震等因素而滅亡。
七、第七首預言中共史事
第七首預言紅朝(中共)
雲霧蒼茫各一天,//國共內戰後,大海蒼茫,兩岸分裂。
可憐西北起烽煙。//以台灣的角度可解讀大陸文革與六四天安門事件,但以大陸的角度可解讀蘇俄解體。也可稱之二戰與新疆叛亂及西藏獨立運動。
東來暴客西來盜,//紅朝國事必定要慎思而後言,不然後果嚴重,那麼此句何解?世界聯盟在本世紀就會成立,由此既然是金龍出世,中國必定大興,中華將清平海內,一統八荒,那麼,戰爭手段必不可少,東來暴客當指對日戰爭,此戰必有。西來盜,盜客是竊據佔有的人,是以鄰近外國必會侵奪領土,以為開拓生存空間。東有朝鮮戰爭,西邊中印邊境之戰,北有蘇俄海蘭泡慘案與珍寶島之戰。另外1963年根據中國和巴基斯坦的邊境協議,巴方將一部分巴控克什米爾地區(喀喇崑崙走廊)的主權移交給中國。
還有胡兒在眼前。//俄羅斯在近代史上是獲得最多中國領土的國家,在清朝時期佔領了外東北100餘萬平方公里的領土,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已和俄羅斯簽訂新約,完全放棄收回此地的權利。俄羅斯藉此故意劃定國界,從黑龍江經過烏蘇里江沿路到興凱湖以南延伸至海參崴的領土,以及原為中國內海的海參威和庫頁島之間的韃靼海峽、烏蘇里灣、結雅河、結雅水庫、外興安嶺及四分之三的興凱湖都被俄羅斯併吞了。
眼前的胡兒:有幾個選項,俄羅斯、印度、外蒙古、蒙古、新疆、西藏到底是哪一個?
有心的朋友可以揣摩一下,誰結束了紅朝?紅朝國祚超100年,可做參考。
註:
"東南沿海":國共內戰、台灣問題、台海現狀、台澎金馬、南海諸島和釣魚台列嶼主權問題
中國在海上的領土問題包括南沙群島、中沙群島、西沙群島、台灣、釣魚台列嶼等海島。
"雲霧各天":似指民初之軍閥割據混戰。各者,割據也。各據"一天"。
"西北烽煙":指蔣馮閻中原大戰。又紅軍長征抵西北據延安。
"東客西盜":指日本侵華及西方列強入寇中華。
"胡兒":指東胡,此指俄羅斯、蒙古。1929年發生中東路事件,中俄於黑龍江邊境衝突。蒙古在蘇俄支持下獨立。
【解】:
公元1949年己丑歲黃牛,納音:靂雷火、流年:山地剝卦。本年四月二十二日,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南京國民政府名存實亡。中華民國、國民黨政府在四川、重慶的西面被共產黨打敗之國民黨殘餘,青天白日旗由西墮。
公元1949年己丑歲黃牛十月一日,中共奪取得江山,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北京成立,實行土地改革、鬥地主、分田地、三反、五反運動。當年十二月,中華民國、國民黨政府播遷臺灣,以中共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相隔台灣海峽。乃是:雲霧蒼茫各一天。
中國的西北方至新疆的小數民族的軍閥、族長,不甘被新政府管治,武力抵抗解放軍開入新疆,結果遭到悲慘的下場。乃是:可憐西北起烽煙。
公元1950年庚寅歲白虎,納音:松柏木、流年:地雷復卦。東亞的朝鮮爆發戰爭。北朝鮮勞動黨的軍隊向南侵,遭到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隊的抵抗及反攻。中國共產黨發起(抗美援朝)加入東亞朝鮮的戰爭。乃是:東來暴客西來盜。
公元1958年戊戌歲黃狗,開始中國共產黨與北方的蘇聯共產黨,發生意識形態領域的論戰,中國共產黨發表(九評)批判蘇聯共產黨修正主義的文章,兩國關係決裂終斷而敵對,中蘇邊境陳兵百萬,時有磨擦,約二十年之久。乃是:還有胡兒在眼前。
八、第八首預言金龍朝代
如棋世事局初殘,//棋局進入殘局,即將結束,當指金龍一統天下,成為世界首領。
共濟和衷卻大難。//類似嬴政的改革,為世界民族融合做好準備,然必定會侵犯內部和外部的利益,難免爭鬥。
豹死猶留皮一襲,//金龍二轉之時,因為過分仁慈,因小失大,此次必定會以霹靂手段顯菩薩心腸,為保證實施國策,預計金龍會登基稱帝,以立憲制握緊權柄,建立民主制度,防止人亡政息,家人接班繼續。因獨裁是為民主,所以說留皮一襲,意為獨裁已死,只留層皮而已。此也暴露了世界共產黨社會主義將走入歷史。
最佳秋色在長安。//最佳人類生活的地點應該在長安了(中國),但是時間也入秋時間不多了,少則三四十年,多則五六十年,所以這時期人類好好珍惜眼前的時日吧。
"世事局殘":似指一直都只能作慘淡經營。所謂"局初殘"者,開棋即是殘缺不全之局也。
"共濟和衷卻大難":濟者=興起也。卻者=抗也。和衷=合作也。難者=艱難也。
"豹死留皮":豹古稱文豹,又稱文狸。
"皮一席":指留下只是一張皮。
"最佳秋色":應指自此國運為之一轉。
九、第九首預言未來朝代1
火龍蟄起燕門秋,//龍朝末期,黑子增多太陽風暴似乎是地殼下的岩漿受到擠壓,噴出鑽入天際一般的火龍,天地山河面目全非!環境劇烈變化,火山噴發,天崩地裂,也許是大清洗的一部分,因為祖龍已經回天。
原璧應難趙氏收。//大勢所趨全球人類各民族融合,搶救文化和領土的完璧歸趙也難完成。
一院奇花春有主,//開天闢地以往的歷史偉人靈魂都從宇宙回歸地球再出世,白龍出世,文星出世與各天神(外星生物)為地球人類帶來希望。
連宵風雨不須愁. //天下大亂,日夜顛倒,天黑地暗,冬雪日日飄寒風刺骨,外星神靈現體降臨拯救地球,黑龍和西龍當會收拾殘局。
十、第十首預言未來朝代2
數點梅花天地春,//這一句是畫龍點睛之筆,全詩的題目即來自這裡,所以叫《梅花詩》。萬物迎春,撥亂反正。四龍時代結束,進入靈係時代。這句也和開首的「幾人歸去幾人來」遙相呼應,言幾人能圓滿而歸呢?
欲將剝復問前因。//剝復為易經中的剝極必復兩卦。也指物極必反。歷史如輪迴的因後循環。
寰中自有承平日,//天下大同實現:這無比廣闊浩瀚的寰宇自然有會迎來承平之日。
四海為家孰主賓。//在歷史的舞台上,「孰主賓」:隱喻誰是配角,誰是主角,早有定數。
《梅花詩》講述人的來處
首句「蕩蕩天門萬古開,幾人歸去幾人來。」就點明了人的來處。在非常久遠的古代,天門開了。陸陸續續的有人來,有人走,創造了從古到今的無數文化。他們兩兩相繼而來,有的來了又走了,有的就繼續留下來。
這一點從另一個角度印證了神傳文化的真實性。我們是從哪裡來的?很明顯是隨著打開的天門下來的。我們是誰?毋庸置疑都是神。
接下來就要考慮另一個問題,就是要到哪裡去?古人都說過這樣一個問題,就是從哪裡來,就會到哪裡去,這就是一個回家的概念。
《梅花詩》揭秘以後的一切大事 來印證它的準確性
從北宋到南宋然後再到元明清,《梅花詩》都準確預言了。為什麼要預言這些呢?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告訴我們《梅花詩》是正確的,要我們相信那些預言中沒有發生的真相,說白了,一切都是為了今天發生的事。
《梅花詩》告訴了我們什麼?
「一院奇花春有主,連宵風雨不須愁。」「數點梅花天地春,欲將剝復問前因;寰中自有承平日,四海為家孰主賓。」這最後的三句才是真相。
所以從上面第一首到第五首採一個朝代一首詩來分析,第六.七首應為當今的解讀,第八首以後應該是講述未來。
再者,既然是《梅花詩》,主角一定是梅花,用來比喻一群遭到嚴寒迫害的善良的神。他們為什麼要來?要做什麼?這才是最重要的。
由於一些客觀原因,筆者不敢去解《梅花詩》,因為它背後的內涵太深。有人如果真想了解,可以站在信神的角度自己看一看,或想一想其他辦法。畢竟預言中的事,正在中華大地發生著,或許一不留神,你就找到了真相。
至少我們從《梅花詩》中應該明白,神是真實存在的,與我們有聯繫的,我們終歸要回到來時的地方,那裡才是我們真正的家。我們只是地球的過客而已。
《易》學預測的神秘性與非神秘性
在破譯此詩時,必須藉助的假設是,在這十首詩中這些表面上似乎無內在聯繫而被神秘地堆砌的語辭及意象,確實具有某種歷史意義,是負荷著歷史信息的。
由這一假設出發,我們才有必要尋求其意義即解釋。
因此我們注意到十首詩以其前後的順序可以假定組成一種遞進的邏輯關係。而其中具有某些信息涵量極強的特定性語辭,似乎在暗示著某些特定的歷史事件,或者說極易使人聯想到某些特定的歷史事件。例如:
漢天一白漢江秋,憔悴黃花總帶愁。
"漢天"很自然會聯想到是漢族,"一白"即光復。而"黃花憔悴"則很自然地提示了1910年同盟會黃興為驅滿复漢而發動的黃花崗起義及其失敗和犧牲的72志士。
又如:
"忽逢甲子又興元",元本身很容易聯想到元朝。而甲子,察一下歷史年代我們會驚訝地發現"甲子"這一年代在元代歷史中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至元初年的年號正是在元代開國皇帝世祖忽必烈的甲子之年頒布,大元的國號又恰恰是與"至元"的年號相關。而由此過渡到下一"甲子"的60年間,恰恰是大元帝國的全盛時代。這一系列詩句的隱密信息由此似乎豁然可解。
更有趣的是,所謂"年華二八乾坤改",提示了改朝換代的信息,而元帝國又恰恰是在元順帝至正28年亡國的。這難道純粹都只是無意義的巧合嗎?
當然,以上的解釋並非惟一的。它是諸多(甚至無限多)可以選擇的解釋中的一種被優選的解釋。這種選擇不排除主觀的因素。
科學的研究是一種理性的研究。所謂理性的涵義是什麼呢?邵雍云:"以目觀物見物之形。以心觀物見物之情。以理觀物見物之性。"理性不是信仰,而是一種工具,是一種運用語言指號而進行求索的思維工具。理性與非理性的不同僅僅在於,理性借助指號為工具探索對象的內在客觀的邏輯組織。理性與意識形態的不同也在於此。意識形態是藉用語言指號為工具主觀地(為適應主體目的)自我構組一個體系(理論與文學作品)。但理性則是探索對象內在固有的機能和組織。所以理性的本質是分析的。而意識形態的本質則是綜合的。理性無禁忌。即使面對非理性的事物,理性只要進入,也試圖從中找出內在的秩序並建立組織。
如果我們在一片曠古無人蹟的沙漠中找到了幾塊精工雕磨過的石器,我們立刻會意識到這是人工的作品,這是智慧的產物,因為這種雕磨是負載著文化信息的。同樣,如果在這些謎一樣的詩篇中我們讀取到一系列有意義的歷史信息,難道我們仍然會認為這純粹是一種偶然和巧合嗎?
事實上如果將這些事件嵌入到上述詩篇的內在邏輯結構中,其歷史意義立即隱然而可觀。
令人感到極其驚異的一點。我們如果確認這些詩句確實具有我們所賦予的那種被解釋的歷史意義。那麼這個宋代的邵雍是否已確切知道會有一個元朝並且會在一個"28"年亡國,知道會有一個"燕子"在朱姓的皇朝時代"飛來",知道山海關之戰,以及會有新中國的建國和一個"百花"運動?我們可以假定這些詩的作者生存年代並不在北宋,而例如晚在明或清,甚或民國--但由於他對在他之後未來事件的確知,以及他通過這些詩句意象的暗示所賦予人們的明確信息,我們還是會驚嘆他的先知。除非他是一個死於1980年以後的人,或這些詩篇作成於1980年之後。然而不,這些詩至少在明代已廣為流傳,並且明確地被認為是關於歷史的一種神秘預言。事實上它收錄在邵子的文集中。
所謂解讀,就是探找作為對象的指號系統中所涵蘊的內錄信息。這種探找也是一種選擇。即在諸多可能的信息組中選定被認為具有特殊示意的一組。由於是選擇,所以具有解讀者自身的主觀性,因此解讀也是一種創造(因此存在發生曲解和誤解的可能)。
真正的問題在於,我們在十首梅花詩中所提取的信息,是否可以確定正是邵雍在創寫這一組詩時所放入的信息?其實未必。作品大於人意。藝術作品的魅力就在於此。藝術家選擇具有豐富信息的若干指號聯結成為一個有組織的示意系統,這就是創作。但是每一個指號的自有信息都是相當豐富的,藝術家在選擇這一指號時未必有意吸納這個指號的全部信息。但他賦予我們的則是比他的本來設意更豐富的一個充滿信息的系統,供我們來解讀。所以信息愈豐富,作品即愈神秘,愈神秘則愈有意境即魅力。
例如關於"火龍蟄起燕門秋"一句,邵子當初根據《易》的數理結構推演未來時,所得到的信息只是類如"巽"(火)"艮"(東北),"艮"(門),"兌"(秋季)這種抽象的指號。而他則詩意地以火龍(巽)燕門(艮)秋(兌)這一組指號將其意像地創造性組合。肯定意味無窮地是,那一組抽象結構在歷史中卻具體而現實地複現了。所復現的事件是具體的,儘管原來的卦象結構是抽象的。
由此就不能不假設,歷史似乎確實具有某種預知性,並且這種預知似乎可以通過某種指號所組織的邏輯和數理結構進行揭示。所以,在歷史預測諸多的不可能中,似乎也存在著某種可能。但也正是這種也許僅僅百億分之一概率更有必要引人關注。
而"易學"所提供的正是中國古代智慧所創造和留下的這樣一類指號系統和數理結構。
這一結構使極少數真正理解和會運用的人在某種抽象的意義上能夠預知未來。
(這也正是易數、易經和易學所以吸引人的原因。)
而所有深入研究過歷史中偉大人物和事件的歷史學家都知道,在歷史的可知可見性和可操作性之外,人類歷史又是確實涵有更神秘而超越人意志的另一層面的。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所指的就是這一層面。
實際上,"梅花詩"也是對人類之命運的一種嘲諷。它呈現了一種不可動搖的歷史決定論結構,嘲笑歷史中的人類現象和所謂自由選擇在在終極性上是多麼地無意義。
在歷史上,邵雍一直被認為是一位神秘的人物。他一生的形蹟頗為神秘。事實上他名震北宋,但朝廷多次徵招他卻堅不出山,而在洛陽龍門修廬隱居,自命其廬"安樂窩"。如果一個先知出來干預歷史,那麼歷史的進程會發生重大改變嗎?並不盡然。端看歷史上伴於當權者旁的先知最後的下場是如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