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起:清朝清太祖努爾哈赤喜歡讀《三國演義》和《水滸傳》,自謂有謀略。據一些史集記載,努爾哈赤在撫順期間,曾被遼東總兵李成梁收養,成為其麾下侍從。努爾哈赤能成就大業也是拜羅貫中的《三國演義》與施耐庵的《水滸傳》所賜。建立滿清國後,大清開國方略與典範則以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內容為依據,太宗崇德四年開始翻譯此書於順治四年間完成,而至嘉慶年間奉《三國演義》為兵法書籍。努爾哈赤曾要求所有的兒子必讀此書,其子清太宗繼承後要求滿人武將必讀此書,尤其清廷文官呈皇上奏本內容常引用《三國演義》的孔明碑記來討論國事,至於武官則奉關公為精神之神(野人女真最早祭拜的神就是關聖君),清太宗皇太極在奏章中常引用《三國演義》內容批示。可想而知當時民間會變成怎麼樣?所以明朝竟然是被這兩本漢作虛構內容的小說所滅亡的。而在民間發現的孔明預言大多來自《三國演義》小說的衍生,是真是假你自己分辨吧!
類似本篇《孔明碑記》的內容,目前搜尋資料最早出現在1876年四川玄機石碑,丙子年(鼠年),清光緒二年;光緒皇帝才6歲,石碑的第一句就是在描述光緒幼年繼位,隨後就是講述生母慈禧太后發動宮廷政變,不久,慈禧與慈安兩太后便攜載淳在養心殿正式垂簾聽政。從此載淳開始了他的傀儡皇帝生活。1875年,是光緒皇帝登基的第一年,在這一年爆發了中國歷史上罕見的特大旱災,「二百餘年未有之災」,史稱「丁戊奇荒」,這場旱災持續了將近4年的時間。咸豐去世,年幼的光緒剛剛登基,這場災難,使得正在進行洋務運動,謀求自強富國的清政府始終處於精神緊張的狀態,發生旱災,就會有饑荒,有了饑荒,就會有農民起義,這是自古以來,中國歷史的定律。此石碑就是因為當代時局而誕生的,內容還包含洋務運動及抵制統治印度的英國由西藏四川入侵的貨幣之戰,造成西蜀的貨幣貶值物價上漲的另一段故事(四川玄機石碑內容,詳見文章最尾段)。
1900年,八國聯軍進北京前後,北京及北方其他一些地方不斷出現“揭帖”,就是類似海報、傳單的東西,上面印著各種暗含謀反之意的預言隱語。雖然這些揭帖不一定都是義和團所作,但在人心惶惶的情勢下,義和團很可能不再那麼“扶清滅洋”了,清廷懷疑義和團不忠。例如:義和團於公元1900年四月十五日一百多名成員在京郊的盧溝橋散發類似揭帖,四月二十九日類似揭帖在北京城內出現,期間義和團假托在西郊溫泉山煤洞中掘出了一塊石碑,上面刻有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的著名軍師劉伯溫寫的讖語:“庚子之春,日照重陰。君非桀紂,奈佐非人。最恨和約,一誤至今。割地賠款,誤國殃民。上行下效兮,民冤不伸。中原忍絕兮,羽翼洋人。趨炎附勢兮,肆虐同群。逢天曹怒兮,假手良民。紅燈夜照兮,民不迷津。義和明教兮,不約同心。”“神助拳,義和團,只因鬼子鬧中原。……兵法易,助學拳,要擯鬼子不費難。挑鐵道,把線砍,旋再毀壞大輪船。大法國,心膽寒,英吉、俄羅勢蕭然。”在這動盪的年代,更是朝代的更迭(尤其是外族侵略統治)與各地秘密組織及義和團成員到處假托劉伯溫與諸葛亮等人之名層出不窮的偽讖語,也曾遭到清政府雷厲風行的緝查(參考文章後半段)。
清代文字獄是清代統治者加強思想、文化控制的反動措施之一。也是世界歷史為止罕見,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的恐怖制度。清代統治者為防止和鎮壓知識分子的反抗,從其作品中摘取字句,羅織罪名,構成冤獄。文字獄自古各朝代就有但是除清朝外都並未對社會構成嚴重威脅。清代文字獄貫穿整個清代250年左右。頂峰時期自順治開始,中經康熙、雍正、乾隆四朝,歷時140餘年。康熙在位期間,平定三藩,滅台灣南部鄭氏政權,三徵準噶爾叛亂,抵抗沙俄侵略,大興文字獄,遷界禁海等。少數民族掌權的清朝,對漢人控制極嚴。文人學士在文字中稍露不滿,或皇帝疑惑文字中有譏訕清朝的內容,即興大獄,常常廣事株連。清代的文字獄保守估計200餘起。除了極少數事出有因外,絕大多數是捕風捉影,純屬冤殺。
清代文字獄氾濫有其特殊的歷史原因。清王朝以少數民族入主中原,從漢族傳統觀念看,叫“乾坤反復,中原陸沉”,“天昏地暗,日月無光”,在以儒家文化為正宗的漢族知識分子中間有著相當激烈的民族敵愾情緒。魯迅先生曾經對清代文字獄有一段精闢的概括:大家向來的意見,總以為文字之禍是起於笑罵了清朝,然而,其實是不盡然的。有的是鹵莽;有的是發瘋;有的是鄉曲迂儒,真的不識忌諱;有的則是草野愚民,實在關心皇家……
《孔明碑記》與諸多預言相同,不論套用歷任朝代任何黨派均能解讀:但此預言內容原文應該出自光緒初年大旱災或更早,接著遭社會秘密組織修改為反清復明的讖語,後來為中國各地義和團的扶清保清的揭帖,由於此碑記發現為辛亥革命的階段,應該在宣統皇帝繼任後才有的起義碑記,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革命社會運動的造反逆書。
辛亥(一九一一年)閏六月(6月29日)四川瀘州對岸堅沙罐忽崩一岩,現出孔明碑記
幼兒掌江土,紛紛到演武。
於今古根源,凡民思故府。
西蜀如瓦解,天下不如補。
火虎黎民慘,刀斧大清非大清。
八牛用力努。(反清復明)
一字十四點,價值二千五。
遼陽今何在?二四旗不古。
天下誰是誰?一省各有主。
溝渠體故台,更比漢世苦。
貧者身無主,富者無釜煮金斗。
二四加一五。(農曆八月十五殺韃子)中秋節
府縣盡夜行,謹防旅宗口。
可憐眾洋人,共無齊工首。
電線不久長,疾痛亥子丑。
萬里追兵來,江山問老叟。
清朝晚期,「反清復明」不可避免地被與革命黨人的排滿主張相提並論,因為二者都極力主張推翻滿洲人統治,恢復建立漢人政權。
如將有標顏色字連接上兩字。
則成為:
大清八牛用力努:八旗大臣用力輔政,八旗軍努力抗敵。
金斗二四加一五:物價上漲,貨幣貶值之意。可解讀米糧酒錢成金斗,漲價0.5倍以上。
註:
1.清末成都的度量衡十分混亂。糧食以升、鬥、石計算。成都升斗的大小輕重不一,城內有“收鬥”“官鬥”“市鬥”“尖鬥”“平鬥”“八升斗”之分。“市鬥”(即交易市場用的鬥)也輕重不一:有30斤、32斤、28斤……
2.1908年11月16日,四川總督趙爾巽統一川邊度量衡:規定每斗折算為30斤。1909年11月13日起,又規定成都各糧食市場一律使用新斗量器,標準為一市鬥32斤。
3.清末時,幣值計量單位是“個、緡、貫”,“緡”和“貫”,都是古代把方孔銅錢穿在繩子上以便於攜帶,一百個錢稱為“緡”,一千個錢叫做“貫”。按《歷代古錢圖說》所載,歷代銅錢多按其大小,分為折一、折二、折三、折五、折十等幾種,個別朝代還鑄有“當五十”的大錢。這就是說,有的一個錢只作一個錢,有的卻值二個,三個,五個,十個,甚至五十個。
4.清代雍正九年(1731年),四川總督黃廷桂上奏,該年四川穀價“每石約價三錢”。秋收時每石穀價甚至賤到不及三錢。咸豐、同治兩朝後糧價大幅上漲。根據大量史料,晚清成都米貴時一石值銀五六兩,賤時則三四兩。光緒初年,曾一度貴至九兩。光緒十二年(1886年)後十年豐收,每石只售銀三兩多,是晚清數十年米價最低之時。 1910年前後,大米每石(300斤)售銀四至五兩(合製錢5000至7500文)。因物價波動、大米等級不同等因素價格有差異,折算每斤米大致在18至40文之間波動。晚清成都米貴時一石值銀五六兩,賤時則三四兩。光緒初年,曾一度貴至九兩。光緒十二年(1886年)後十年豐收,每石只售銀三兩多,是晚清數十年米價最低之時。
在重慶海關工作的英國人華特森,敘述1902至1911年四川生活費:
“整整這十年間,生活費是一貫上漲的。這段時間的較早部分,米價一斗(40市斤)約值制錢1000文;但由於大量運往下江救荒和接濟宜昌鐵路勞工,米價漸升至每鬥需制錢1500至1600文……其他生活必需品也比照上漲……房租已上漲將近一倍。”
解:
道光三十年(1851年)咸豐皇帝正月20歲繼位。
清朝最後三位皇帝,幼兒繼位。慈禧太后垂簾聽政。
解讀:咸豐十一年(1861年)同治皇帝6歲繼位。
解讀:同治十三年(1874年)光緒皇帝4歲繼位。
解讀: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宣統皇帝3歲繼位。
註:
1.同治皇帝:發生回亂回變事件及捻軍與太平軍作亂。
2.光緒皇帝:黃河決口,大水災,清光緒元年至四年間發生丁戊奇荒大旱。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
3.宣統皇帝:廣州起義黃花崗起義。保路運動。成都慘案。武昌起義。
紛紛到演武。
解:大家紛紛到練武場習武強國。
解讀:
到處烽火有戰事。這個"武"也有暗示武昌起義各地響應之意。
註:
"演武"即"演武廳"兵推或練兵之場所。
"演武"另解"示範武術中所學到的形狀來炫耀"。(收到在某些情況下準備進行)。
於今古根源。
解:生命的來源已經很古老了。也比喻大清之古老的生命根源。
解讀:隱喻喚醒所有的中華兒女。
凡民思故府。
解:女媧造了人,人們思念女媧造人的故府。也比喻大金的故都府。
解讀:
隱喻一般平民百姓思念,以往的漢世王朝統治的生活。「驅除韃虜,恢復中華」之意。
西蜀如瓦解。
解:西蜀有天府之稱。天國之府如今百姓房子已無瓦遮蔽,也喻動盪不安支離破碎之景。
解讀:
隱喻四川.雲南.貴州.廣西.甘肅.陝西等地起義獨立,瓦解清政府的統治範圍。
註:
西蜀=即指蜀漢(221年5月15日 —263年),三國之一。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或“蜀漢”,亦稱“劉蜀”、“季漢”。蜀漢王朝疆域所及,北至武都、漢中,東抵巫峽,南包雲、貴,西達緬甸東部。佔有今雲南全省,四川、貴州二省的大部,陝西,甘肅南部、廣西西北部及緬甸東北部、越南西北部。蜀漢鼎盛時期佔據荊州、益州,在經過關羽失荊州、劉備夷陵之戰後國力受損,後又經諸葛亮治蜀國力恢復。
解:女媧已無力補天。
解讀:大清的天下如今就已到無法挽回的地步。
火虎黎民慘
解:旱災和飢荒與戰火連連,導致民不聊生。
解讀:
1.旱災飢荒。
2.虎門之戰:清軍戰敗英軍,割地賠償。
3.虎門起義失敗後,清軍殘殺當地起義居民。
註:
1.火虎:可喻為旱災或是戰火連連。虎在中國民間傳說,漢字中的「王」就來自於老虎前額上的斑紋。在十二生肖中排名第三位,在十二地支配屬「寅」。白虎(或稱西方白虎)是中國星官的四象之一,位於西方,代表秋季。
2.古代發生嚴重旱災的一個現象:虎災-糧食欠收,甚至是顆粒無收,饑民為了生存首先想到的不是反叛,而是吃一切能吃的植物和動物。
火虎也隱喻戰火年年,黎明百姓生計艱難。
3.虎門之戰,發生於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2月,是第一次鴉片戰爭期間,英國遠征軍進攻廣州門戶虎門要塞與清朝守軍發生的一場重要戰役。
4.1900年10月6日(農曆閏八月十三),孫中山發動廣州起義,惠州起義,虎門起義。在深圳的三洲田山寨起義,目標是奪取廣州,但發動地點為廣州與惠州並舉,廣州為正軍,惠州為旁軍,成功後在廣州組織臨時政府。以打響了反清起義的第一槍。這是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前的一次武裝起義,為以後的多次起義和辛亥革命的成功提供了經驗。清軍殘酷圍剿三洲田.新安.虎門,燒毀村寨房屋,許多義軍、家屬和無辜村民慘遭殺戮。 有很長一段時間,村民被禁住、禁耕而逃亡他鄉。
刀斧大清非大清
解:清朝經歷了內憂外患,如今已千瘡百孔,滿目蒼夷。
解讀:
大清遭入侵列強割據的四分五裂,現在的大清已不是以前的大清。
八牛用力努。
解:清朝八旗軍努力固守疆土,八旗大臣用力輔政。
解讀:
隱喻當初朱明王朝努力的開疆拓土,拚出的沿海江山與外交政策。
這裡更切實與地理關係的解讀是:一群瀘州的蜀漢同盟會革命志士為復興中華而努力。
註:
1.咸豐帝臨終前命顧命八大臣,又稱贊襄政務王八大臣輔政(八旗各派)。同時又賜“同道堂”印予載淳,“禦賞”印予皇后鈕祜祿氏,命用兩印代替"朱筆"簽發諭旨,以與八大臣互為牽制。
2.八牛二字涵意非常多,不過最初在元末清初的讖語提出"八牛就是朱字"就是暗喻朱明王朝之意。用力努是指努力。
3.明成祖朱棣時期,國勢達到頂峰,永樂年間開疆拓土,又派遣鄭和七下西洋,現代學者稱為永樂盛世。其後的仁宗和宣宗時期仍然處於興盛時期,史稱仁宣之治。不過實際是清朝的疆土最大,但如果加上海岸線外推二百海浬的海權,明朝可就大很多了。
一字十四點。
解:十四點即=米。
解讀:
這有雙重意思也代表鴉片戰爭入侵的英國。
註:(國旗圖案~當時中國百姓稱英軍為米兵)
價值二千五。
解:貨幣貶值,物價飆漲之意。
解讀:
戰敗賠償英國銀共二千五百萬兩。
註:
1.1839年9月4日(道光19年7月27日)至1842年8月29日(道光22年7月24日)期間,第一次鴉片戰爭--《南京條約》賠款英國銀二千一百萬兩。
2.1856年10月23日(文宗咸豐6年9月25日)至1860年9月22日(文宗咸豐10年8月8日)第二次鴉片戰爭--《天津條約》賠款英國銀四百萬兩。
3.1860年10月24日《北京條約》中英增加賠款為八百萬兩。此賠款未列入,初步認定該兩句應該在1856~1860年間的揭帖衍生出來的內容。
遼陽今何在?
解:清朝故都遼陽如今在何處。
解讀:
遼陽現今已是八國聯軍列強入侵下的殖民地了。
註:
1.遼陽:為清朝起源地。又是大明和朝鮮與蒙古三國的是中之地是戰略要地,後為清太祖努爾哈赤於公元1622年建立大金的都城。
2.1904年日俄戰爭中,日軍和俄軍曾在此激戰。
3.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日俄戰爭後,沙俄將東清鐵路支路(長春到大連)轉讓給日本,次年“鐵路用地”改為“南滿鐵路附屬地”;將遼陽老城自護城河以西到火車站一帶,強行劃為商埠地。同年,日本帝國主義在遼陽設立領事館,經辦遼陽、遼中、台安等縣的領事事務。
二四旗不古。
解:八國聯軍(二四得八)心懷不軌,入侵中國,割據領土,強佔資源。
解讀:
此處直接道出二四旗,就是說感嘆清朝的二十四旗(即八旗軍),把守各地相互猜忌,出兵不力,保留實力,貪污腐敗,耗盡民脂民膏,財政拮据、庫用衰竭,民心思變,詭變百出,令人意料不到的事,儘多著呢!才導致外強入侵中國。
註:
1.二四旗:八旗。不古:人心不古=指人心奸詐、刻薄,沒有古人淳厚。
2.八旗可謂:1.八旗軍。2.八國聯軍。3.義和八團。
3.公元1621年努爾哈赤設蒙古牛祿又增為蒙古旗。1635年皇太極將蒙古旗增加八旗,其後又創設漢軍八旗與滿洲八旗並列,共二十四旗。
天下誰是誰?
解:中國被列強入侵的八國聯軍瓜分的四分五裂,如今天下倒底是由誰主政。
解讀:
隱喻皇帝無能,慈洗太后干政,王公貴戚各守一片天,一群極盡所能搜刮天下民脂民膏來追求榮華富貴的統治者。任由帝國主義列強通過戰爭形式掠奪並勒索中國巨額白銀的醜惡行徑,民脂民膏就這樣被侵略者搜刮掠去,中國還有人在管理嗎?
一省各有主。
解:中國遭帝國主義列強割據,導致一省各自為政。
解讀:
隱喻各省被列強割據為租借,省內各旗高官權貴與租借內八國聯軍也各自為政,各懷鬼胎,互不相讓,各自頒訂條款,百姓無所適從。
溝渠體故台。
解:護城河仍環繞大清江山,故都,京都,都城仍屹立不搖。
解讀:
喻蜀漢山川之地,仍屹立不搖。(謂:山川未變,人事已非)
註:
2.故台:京都,都城,城市。此喻西蜀之地。
3.台:台地中央的坡度平緩,四周較陡,直立於周圍的低地丘陵。台地也是高原的一種。
但一般而言,海拔較低的大片平地稱為平原,海拔很高的山地上的大片平地,則稱為高原,台地則介於兩者之間,海拔在一百至幾百米之間。簡言之,台地就是被推平的丘陵。
4.四川盆地由連結的山脈環繞而成,東邊是巫山,南邊是大婁山、大涼山,西邊是大雪山、邛崍山、岷山、北邊是大巴山、米倉山。在地理上,四川盆地幾乎是完全封閉的。排水系統方面,川水從長江巫峽流出,這也是四川唯一的排水通道。盆地格局大致為菱形,廣元、雅安、敘永、雲陽為四頂點,東西兩邊稍長,南北兩邊略短。盆地內湖水向東傾瀉形成現在的地貌。盆地邊緣為環繞盆地的相連山脈,山勢陡峻,發源邊緣山地的河流多為「V」型谷,嶺谷高差大,地表崎嶇,所以有「蜀道難,難於上青天」之說。
5.盆地內河流都是由邊緣山地匯聚到盆底的長江幹流,形成向心狀水系。大面積的中生代紫紅色砂岩、泥岩覆蓋地表,有「紅層盆地」、「紫色盆地」之稱,是中國中生代陸相紅層分布集中地區。四川盆地為丘陵性盆地,除西北部為成都平原外,盆中以丘陵為主;盆東有系列平行嶺谷。長江的幾大支流岷江、沱江、嘉陵江都在四川盆地內沿西北—東南方向注入長江。
更比漢世苦。
解:西蜀現在的生活環境要比漢朝統治的地區還要差。
解讀:
惟蜀漢現在生活比以前的漢人統治的朝代還要苦。
註:
1.漢世:漢人統治的朝代與地區漢中。
2.漢中地處陝西南部,與西安、寶雞、安康、廣元、巴中、隴南市相連。
3.古稱南鄭、興元、梁州、天漢,是漢王朝的重要發祥地,也與漢族這一稱謂的形成有直接不可替代的關係,漢中是長江第一大支流漢水的源頭,秦巴地區三大中心城市之首,是西安天水城市圈和成渝城市圈的重要連接樞紐,也是兩漢三國文化的主要發祥地,素有“漢家發祥地,中華聚寶盆”的美譽。
4.漢中北依秦嶺,南屏巴山,中部是漢中盆地,自古就被稱為“ 天府之國 ”和“ 魚米之鄉 ”,因境內洋縣生存有世界瀕危鳥類、“世界珍禽”— 朱鹮,故又被稱為“ 朱鹮之鄉 ”。現轄漢台區、南鄭縣、城固縣、洋縣、勉縣、西鄉縣、寧強縣、略陽縣、鎮巴縣、留壩縣、佛坪縣1區10縣及國家級經濟開發區。
貧者身無主。
解:身無主:謂身不由己, 無主張或沒有主人。
解讀:貧者身不由己。
富者無釜煮金斗。
解:~釜:古代的一種烹飪器具。即今之鐵鍋。金斗:盛酒的容器;也指金印。
解讀:富者無鍋煮酒。
二四加一五。
解:一般人絕對看不懂。但碑文上記載的就是造反的時間:“二四加一五”二四得八,一五即十五~八月十五。如果“金斗”二字於此句前則有指混元金斗之意。“推翻滿清、驅逐韃虜、恢復中華”。
解讀:
暗指通知革命義士訂於農曆八月十五日起義。
註:
1.中秋節應在隋末唐軍於大業十三年始定為八月十五日,唐軍裴寂以圓月作為構思,成功發明月餅,並廣發軍中作為軍餉,並成功解決因大量吸收反隋義軍而衍生之軍糧問題。自此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元朝末年,中原人不堪蒙古人的殘暴統治,朱元璋揭竿反元,但元軍監控嚴密,義軍無法傳遞消息,為此適逢中秋節快到,神機妙算之稱的神秘軍事家劉伯溫獻計,在中秋節互贈糕餅裡面夾紙條,上面寫著「八月十五殺韃子」。有些版本作「月圓殺韃」的字條藏在月餅裡分發給其他人,紛紛約定在八月十五那天起義。1366年在各地爆發了一場反抗元朝暴政的大規模起義。再過四年,元朝滅亡。
2.碑記此語應出自光緒二十年歲次甲午夏月,朝鮮國匪黨變亂,因與日本失和,海上交兵,至八月水陸皆以敗聞,皇太后請鸞得此乩語及涿州鄧家窯碑文(如文章後半段義和團揭帖)。
3.1911年6月17日保路運動又稱保路風潮,為清朝末期四川、湖北、湖南、廣東等省反對清朝政府將地方準備興建的川漢鐵路、粵漢鐵路進行國有化而發生的運動。其中四川省的運動最為激烈。四川保路運動同盟會執行「借保路之名,行革命之實」的策略,暗中聯絡會黨,準備武裝起義。罷市罷課,抗捐抗稅,導致成都血案,同盟會員用木片制「水電報」,投入錦江,傳警各地。9月5日,在鐵路公司特別股東大會上,出現《川人自保商榷書》的傳單,號召川人共圖自保,隱含革命獨立之意。(中秋節前夕)
4.虎門起義,1900年10月6日,在深圳的三洲田打響了反清起義的第一槍。這是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前的一次武裝起義,為以後的多次起義和辛亥革命的成功提供了經驗.。儘管1911年革命最終沒有在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10月6日)爆發(因消息走漏,清廷各部嚴守巡防與逮捕革命黨員),而是在中秋節的四天後的10月10日,但起義的革命黨將士卻很願意履行“八月十五殺韃子”。
府縣盡夜行。
解:各省、市、縣城日夜防守、巡行,預防。
解讀:
暗指縣府近日巡查嚴密,請各位革命義士(尤其在公務機關任職)晝伏夜行。
另指清廷令飭府縣指派率清軍連夜趕路進城防守。
註:
晝伏夜行:白天躲藏,夜間趕路。指為避免被敵人發現所採取的秘密活動。
謹防旅宗口。
解:嚴防旅順口遭八國聯軍攻擊。
解讀:
通知革命義士要把守關隘:
1.謹防對外的交通要道。
2.謹防旅外的宗親口風。
3.謹防各重要港口。
註:
1.川漢鐵路與粵漢鐵路在修建時,是自籌資金,鐵路沿線省份採取徵集民股的方法,在稅收項以外附加租股,包括米捐股、鹽捐股、房捐股,以此籌集資金,經過幾年的籌集,很多農民也成為了股東。
2.清政府要將鐵路收回,自然使得鐵路沿線省份的人民的利益受到損失,幾個省份的人組建了保路同志會,抗議政府強收鐵路。這就是保路運動的起因。在當時的中國,鐵路是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工具,鐵路修到哪裡,帝國主義的勢力就蔓延到哪裡。因此帝國主義不會允許中國自主修建鐵路。帝國主義向清政府施壓,清政府只能損害中國人民的利益,武力收回鐵路。
3.公元1911年5月11日,清政府為了向四國銀行借款用以鎮壓國內革命,悍然宣布「鐵路國有化」,將已歸民間所有的川漢、粵漢鐵路築路權「收歸國有」,轉手又賣給英、法、德、美四銀國銀行,以換取巨額貸款。
4.這等賣國求榮的行徑激起了多省人民的強烈反感,遂在各地民主革命黨人的推動下爆發了大規模保路運動。在四川保路人士的倡議下,各地紛紛組織「保路同志會」,以「破約保路」為宗旨,號召數以萬計勞動者加入革命陣營,對抗清政府的野蠻鎮壓。
5.在保路運動剛剛興起時,同盟會在成都秘密會議,決定要「以保路為推倒滿清的工具」,「鼓動股東大會,組織革命軍」,明確提出將「離間官民」作為重要的工作手段,「故意領導民眾,暴動於省城之中」,外圍則「割據州縣,或進攻成都,包圍於省城之外」。
可憐眾洋人。
解:憐憫在華的外國人,必須生活在這動盪不安的社會中。
解讀:
1.暗指革命黨人勿傷及無辜,尤其是教會的洋人們,以保退路。
2.也有可能有另一種反意是滅盡洋人。
註:
由於之前有義和團濫殺洋人遭聯軍與清軍共同阻剿的前車之鑑。況且大部分洋人與同盟會黨員關係匪淺。
四川保路運動是由立憲派發動和領導的。他們力圖把運動控制在文明爭路的範圍內,要求人們只求爭路,不反官府,不打教堂,更不得聚眾暴動。國民革命軍起義文宣單通告起義人士絕不可傷害教會洋人。
共無齊工首。
解:方向過廣難解,無頭緒,看似各工商工頭或是總工商會,如各方帶頭者.......等。
解讀:州縣同志軍一呼百應,各階層起義軍百花齊放,各自佔領重要據點。
註:(事後發生經過)
成都附近十餘州縣以農民為主體的同志軍,在同盟會員和哥老會首領秦載賡、龍鳴劍、侯寶齋、張捷先、張達三等人率領下,四面圍攻省城,在城郊紅牌樓、犀浦等地與清軍激戰。周鴻勛率所部巡防軍在邛州反正,與南路同志軍占據新津。羅子舟率雅州、滎涇同志軍扼守大相嶺,阻擊清軍。各州縣同志軍一呼百應,把守關隘,截阻文報,攻占縣城。大竹李紹伊、犍為胡潭等會黨首領揭竿而起,西昌地區彝藏同胞攻城逐官,川西北藏羌土司聚眾舉義。全川各族人民浴血奮戰,反清鬥爭勢如燎原,造成四川獨立的有利形勢。
電線不久長。
解:科技發達,運用到原子、核子功能、太陽能,衛星轉接的高科技,續漸代替電線的功能。故說電線不久長。
解讀:
1.暗指革命黨人要截阻文報,進行破壞滿清政府官員及重要公家機關的對外通聯線路及照明設施。
2.另隱喻皇宮來的洋電諭旨將會因各地起義而停止。
註:1900年8月15日早晨,由於洋人攻陷北京城,慈禧光緒倉皇西逃,並美其名曰:西狩。國君出逃,外敵入侵,值此四面楚歌之際,當時清朝最大的官商盛宣懷同各省大員發布假電諭稱:“洋電兩宮西幸,有旨飭各督撫力保疆土。”用以安定民心。
而當時的各省督撫也早已經和南方以及海外的革命黨進行了秘密接觸,甚至由張之洞提議,制定了一旦皇太后和皇帝出現不測,當即就由李鴻章出任中華“總統”來統領東南諸省,和代表清帝國同西方列強談判的計劃。
疾痛亥子丑。
解:動盪之年干支亥子丑年,幾乎就有大災難發生。解讀:
暗指各地革命起義在亥子丑這三年或亥子丑月(十、十一、十二月)國家的動盪不安會產生非常快速劇烈的災難期。也意味著革命事業必須在這三個月起義三年內完成。
不過如果以起義的碑記來論也是提醒起義時間在21-23點亥時;23-01點子時;01-03時丑時這段期間內遍地開花(起義)。
註:中國北宋官修的《武經總要》軍事著作(卷第042內曰:伏兵利亥子丑時。)
(事後發生經過)
類似孔明碑記內容的揭帖應源自白蓮教與天地會的"反清復明"宗旨為主而一路變化演進,但起義時間大部分都訂在中秋節。
自清順治、康熙、雍正、乾隆時期,白蓮教活動頻繁。到了乾隆後期,清朝國力開始下降,是白蓮教鼎盛時期,在東北和南方各省廣泛流行,其中又以大乘教流行最廣。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清水教徒王倫聚眾起義。嘉慶年間白蓮教與地方人民結合,引發川楚教亂頗傷清朝國力,之後1813年天理教之亂是最後一次白蓮教名義的叛亂,之後1898年,山東義和團之扶清滅洋運動的主要團隊、有部分追溯起源於白蓮教的分支派八卦教。1761年天地會成立宗旨:「反清復明」。
1839年己亥歲中英第一次鴉片戰爭又稱第一次中英戰爭、或通商戰爭。
1840年庚子歲,
1841年辛丑歲。
1840年代鴉片戰爭後,廣東幫會會眾借天地會洪門之名反對地方政府。
1851年辛亥歲太平天國成立"金田起義"。
1852年壬子歲,
1853年癸丑歲。
1875年乙亥歲光緒繼位由慈安、慈禧兩宮太后垂簾聽政。左宗棠奉命收復新疆。
1876年丙子歲,
1877年丁丑歲。
1887年丁亥歲9月30日,黃河決口,大水災,死亡人數多達200萬。中法訂立《續議商務專條》,
1888年戊子歲,
1889年己丑歲。
1898年義和團"扶清滅洋"
1899年己亥歲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俄羅斯租借旅順口。《中法互訂廣州灣租界條約》簽訂,廣州灣租給法國,為期99年。
1900年庚子歲,
1901年辛丑歲中國列強割據。
1911年辛亥歲同盟會發動孫中山廣州起義黃花崗起義。保路運動。成都慘案。武昌起義爆發,辛亥革命開始,建立中華民國。四川軍政府成立。外蒙古宣布脫離中國。
1912年壬子歲,袁世凱竊取政權,孫中山辭退臨時總統。
1913年癸丑歲孫中山舉行“二次革命”,討伐袁世凱。
萬里追兵來。
解:可能上天要降臨大災難。
解讀:
隱喻革命黨人起義後,要慎防清朝派兵鎮壓,不過萬里之外的清兵來到蜀地也無力回天。
註:(事後發生經過)
同志軍起義使清廷震怒,9月10日將趙爾豐免職,命端方署理四川總督,率部分湖北新軍立刻入川鎮壓,是時全國革命黨人加緊活動,革命大有一觸即發之勢,湖北空虛,從而導發了武昌起義。11月27日新軍譁變,清朝端方及其弟端錦為軍官劉怡鳳所殺。
「保路運動」發生以後,所造成的影響有二:
一、清朝在四川、陝西、湖南南部的影響衰落。
二、辛亥年武昌起義之後湖北、陝西等地的革命軍在四川幾乎是「兵不血刃,城門自開」,駐守在當地的清朝官吏不是被俘,就是被迫化裝連夜潛逃。
這二個影響,直接為武昌起義成功舖平了道路。
江山問老叟。
解:想要知道疆土國運所發生的一切,唯獨老叟孔明最清楚。
解讀:
隱喻此時江山已更迭,主政者已換人。
註:(事後發生經過)
9月25日,同盟會會員吳玉章、王天傑領導榮縣獨立,建立了辛亥革命時期第一個縣級革命政權。
四川獨立:10月10日,武昌起義進一步推動四川的獨立革命。11月21日,廣安州組成大漢蜀北軍政府。22日,蜀軍政府在重慶成立,宣布同盟會的政治綱領。川東南五十七州縣響應獨立。27日,成都宣布獨立,成立大漢四川軍政府,蒲殿俊被推舉首任都督。同一天,入川湖北新軍在靠近成都的資中縣反正,殺死端方。清朝在四川的統治徹底覆滅。
——孔明題
義和團揭帖
公元1900年庚子年義和團又稱義和拳、義和團事件、庚子事變,拳匪、拳亂、庚子拳亂等,是19世紀末中國發生的一場以“ 扶清滅洋 ”為口號的農民運動。
義和團揭帖,是清朝末年義和團成員散布、張貼的啟事。
例如下面這張揭帖在義和團運動期間廣為流傳,以民謠形式介紹了義和團的興起緣由、指導思想和鬥爭手段,「是義和團運動的綱領性文件,是許多義和團揭帖中最重要的一件。」由於是口頭流傳,該揭帖產生多個版本,這裡收錄的是依據各種版本校勘整理的版本。
神助拳,義和團,只因鬼子鬧中原。
勸奉教,自信天,不敬神佛忘祖先。
男無倫,女行奸,鬼子不是人所添。
如不信,仔細觀,鬼子眼珠都發藍。
天無雨,地焦干,全是教堂遮住天。
神也怒,仙也煩,一同下山把道傳。
非是邪,非白蓮,獨念咒語說真言。
升黃表,敬香菸,請來各洞眾神仙。
神出洞,仙下山,附著人體把拳玩。
兵法藝,都學全,要平鬼子不費難。
拆鐵道,拔線杆,緊接毀壞火輪船。
大法國,心膽寒,英美俄德盡蕭然。
洋鬼子,全平完,大清統一錦江山。
《中國近代史參考資料》
這個揭帖完全就是清末社會圖景,也是研究義和團的重要史料,其中隱含著:
1、拳民起義緣由(鬼子鬧中原,天主教傳播、社會風氣)
2、盲目排斥外來文化(認為傳教士行邪惡之事,眼球俱發藍)
3、起義時沿循的古老迷信途徑(借助自然災害起事,神、仙、咒語、附體等手段)
4、宗教組織文化(神秘、嚴格的入團儀式、敬神、仙、號稱刀槍不入的肉體、洗腦)
5、反帝不反滿(洋鬼子,盡除完,大清一統靖江山)
一.庚子年聖帝鵉語
四海風雲駕海潮,爭權爭教又爭潮,
西風未盡南風起,兵火相連野火燒。
天下各省誰為主,滿天星斗與孽妖,
生靈到底歸何處,只見明燈路一條。
二.
光緒二十年歲次甲午夏月,朝鮮國匪黨變亂,因與日本失和,海上交兵,至八月水陸皆以敗聞,皇太后請鸞得此乩語:
今時不算苦,三【二】四加一五,
大路紅燈照,那時才算苦。
廣縣連走信,緊防大沽口,
電線不長久,江山問老叟。
麥大一齊收,十月創幽州,
小官逼大官,皇上也憂愁。
甲午乃六十萬壽,朝廷驕縱至甚。機務大臣(軍機大臣),禮世鐸、大學士額勒和布、張之萬、孫敏汶及徐用儀,是時文嬉於內,武弛於外,以致用兵一敗塗地。李鴻章在北洋卅年空有虛名,所謀皆成畫餅,諸臣誤國以致於此。
三.馬家堡碑文
幼兒老疆土,恰似比英武,
天下紅燈照,那時才算苦。
貧民無歲月,富貴無米煮,
四川無瓦蓋,更比漢朝苦,
大清歸大清,誰是誰的主。
津蘆鐵路修至永定門馬家堡,光緒丁酉夏月掘出此碑,內中讖語含有更朝換代之義。
四.涿州鄧家窯碑文
這苦不算苦,
二四加一五,
滿街紅燈照,
那時才算苦。
庚時遠方去,
緊防黑風口,
電線不長久,
江山問老叟。
二四八中一群猴,
大街小巷任他遊,
西北出了真男子,
只見男子不見猴。
1898年清光緒二十四年蘆漢鐵路修至涿州掘出此碑,廿五年已傳播此讖語,嗚呼,世上不久,亂兆又擾及昇平之世矣。
五.南苑三台山神字三百六十
西來如來倒念彌陀佛,北來惡佛,關聖帝君作了題,統領眾神面奉玉皇。南來善佛觀世音菩薩辦的好。
東來日佛就是三太爺了,全神下了界,律辦十五年。
不使金銀錢了,不使銅鐵錢了,不使當十錢了,神仙製造十五年了,北斗星該值了,七爺南苑三台山燒股香了,真龍出現了,神仙助一幫之力了,拆了神仙廟免不了神仙了,路上沒有草草名之人貼出票來了,乾坎刀兵滾滾了,人走一個字錢走七字了,燒的扛天紅神仙救不了,碑文天書全獻了,僧人南來了,草名之人一個跑不了,作官為宦測音了,南極子辦的好了,有仇報仇有冤的報冤了,西北真主當值了,神仙發了難全現天書了,東方明星出現了,飢荒年來了,要過太平年了,露出綠豆了,大筆寫出了,神仙製造聖人傳了,可好可好可也就完了,神氣呵成南極子降生四道口了。
此文於1899年光緒二十五年春遍貼京城,餘在阜城門洞見之,曾念一遍,謂其無稽,望洋而去。後有友人玉姓者謂其中隱語太多,不可不記。厥後又遇於壁,抄錄遺漏數句,亦一遺憾也。謂世道不久必變,而變幻莫測,興廢之情形殊異,刀兵鬼火兇災然兆將來。又謂必有真主出來禦世。又云中國有聖賢復作,則中土氣運回春於寒谷幸也。嗚呼,此狐仙竟能吐天地之奇亦神也與。
六.海岱門碑文
麼二三數万千,
桑兵桑馬下江南,
鼠尾牛頭骨堆山,
有人若問江山事,
江山還是舊江山,
山前鬼山後妖,
妖見鬼命難逃,
奈等小將不時到,
家家齊吹太平簫,
不來也不忙,
二馬趕六羊,
奈等小將必來到,
原來小將是真皇。
於1901年光緒二十七年春洋人修築京津鐵路,拆崇文門月城露出此碑。碑文大意謂有妖氛作亂,遇洋人即敗,惟至甲子乙丑之間,中外構釁連兵不解,殺人屍骨堆山。若問江山還是以前之江山,此語諒士難以索解,迨小將到京年才二十一歲復立皇極,宇內生民始登衽席矣。孫行簡志。
七.關帝乩語文云京北沙河關帝乩語
一愁長安不安寧,二愁山東一掃平,
三愁湖廣人馬亂,四愁燕人死大半,
五愁義和拳太軟,六愁洋人鬧直隸,
七愁江南喊連天,八愁四川起狼煙,
九愁有衣無人穿,十愁有飯無人餐,
過戌與亥是陽間。
庚子之年天地昏暗,人心洶洶。四月初三午時餘至西四牌樓羊市南壁上貼此乩語。余讀一遍立即神魂飛越。嗚呼,中國目前有數次浩浩之劫,社稷存亡生靈塗炭,刀兵水火履霜堅冰,至其兆以決於此。孫敬急記。
八.孟津黃河碑文
黃鬣短,乾天亂,
口上口,天上天,
一時干戈起,
人民死萬千,
草頭之下有十口,
鼠尾十月進幽燕。
碑中之隱語謂戊午年西北秦省有姓吳者結竿訌起,關中人民遭此浩劫,幾乎民無噍類矣。幸真主出於江岸之上,木子作將,十口為臣,甲子身即九五之尊,撫育海內生靈免此奇禍,使數百兆黔黎出於水火,登彼福疆,不幸之中幸也。時在光緒著雍涒灘季夏之月孫敬謹志
九.宮內鸞語
庚子義神拳,戊寅紅燈照,
丙午景風起,甲子必來到,
壬予不算苦,二四加一五,
遍地紅燈照,壬申到庚午,
乙酉是兩月,庚子才算苦,
等到乾字號,那時神追鬼也叫。
此鸞語拳亂已起,皇太后始請乩,其讖謂庚子年義和拳,丙午年真主降生,甲子由秦中到燕京。又謂庚子壬子皆是苦難之秋,等到西北真主追兵到京,那時與洋人決裂,雖即中外構釁,而真龍之主百靈效護,洋人一戰即敗,再戰俄法不能逞其威,英日不能施其計,而我武惟揚,一洗從前恥辱。斯時也,中國威風凜烈洋人運敗矣,揚帆而去。
十.雲遊道人詩
沿河一帶建樓房,
扯旗放炮逞剛強,
有朝西北真主至,
一炬火光化無常。
1866年同治五年丙寅有一云遊道士,至天津紫竹林觀看,見各國洋樓高聳,百廈雲連,每逢禮拜日則懸旗鳴炮聲勢赫濯,其強也甚矣。題此詩於壁,有人見之。奇哉,此道人也,能知六十年後興亡,又能道出西北之有真主,將來臨世。款款掇筆題詩,能知天地之奇,諒亦不凡也矣。
三余小隱孫行簡謹跋。
十一.寶坻縣乩語
天降黃牛定生災,黃牛綠鴨一齊來,
黃牛不久歸山去,襄陽固城門大開。
蛤螞咬著蛤螞手,僧人死了僧人埋。
若問王侯同人多,寶刀磨了又重磨。
水淹齊魯東三省,血染陝西八百坡。
更君若能興三事,虎出山林定乾戈。
若問真龍主,全在二八五,
滿城一支花,獨野無匡土。
此乩云有黃姓者出而擾世,亂生於楚,而清廷自失權柄,僧人謂必有禿士弄河,而真主出現,文如良平,武如布越,戰利功勳,約法三章以治民,民安丁野,由甲子至丙寅鏖戰三年,殺得屍骨堆山而後已也。
十二.永定門碑文
一弋止在心,八牛不安忍,
白鼠江邊亂,大鬧西落村,
該當無言亥,兩羊一口吞,
大道改沙嶺,小道一條金,
兩陝東西亂,齊魯水淹浸,
何日才了結,修齊歸死門,
家人帶草帽,戈茅也不真,
若惹真靈怒,四斗下山林,
八八至五五,方來有福人,
日月從頭起,文武拜聖君。
十三.庚子六月鸞語
善者善惡者惡,善惡分明七月半。
安者安亂者亂,安亂之時自然現。
爾眾生,聽良言,天遣神兵除邪亂。
邪氣生,四下散,人民有災當為善。
心公平,天良見;可保忠厚到陽間。
戌亥年,防大亂,神護真主除災難。
此乩語1900年清光緒26年庚子六月所降。鄙人一見固知秋深必有奇禍。當是義和拳在市姿睢,任意殺人,毫無道理。古云信妖引魔,諒此禍不遠矣。果七月十三督兵大臣李秉衡戰敗死綏,楊村不守,全師潰敗。十九日晚敵氛逼近京城矣。皇上西幸,鐘虞震驚,悲夫哉,誰之過也。
十四.庚子乩文
玉皇勑旨九重天,分遣神兵下人間,
扶保西北真男子,勸君快把空業般。
眾人未看清,上帝降神兵,
扶保真君主,挪位讓真龍。
1900年清光緒26年庚子六月正京城慘殺釀禍之時,有人請乩得此乩文,內中直謂西北有真主,不久臨世,撫育海內蒼生,又遣下多數輔弼諸臣,並有無數渭之神兵,先行龕定中原,後復大戰洋人,殺得屍骨堆山。嗚呼,甲子之冬,乙丑之春,天作此浩劫歟,真數千年未有之奇故也。
十五.1894年(清光緒二十年)甲午年打仗時,適逢天津北鄉挖支河,從河心泥下三尺處挖出一殘碑
那挖出的碑,上面的字已被浸蝕,惟二十字可讀:
這苦不算苦,
二四加一五,
紅燈照滿街,
那時才算苦。
這二十字是何意?
這二十字,是讖語,也是天機;
教書先生說:“紅燈照由一老仙姑授法,集閨女環侍左右,七七四十九天,法術即可學成,稱大師姐,又轉教其他女子。學法成後,大師姐用扇子自扇,漸起漸高,直升至雲端,化為明星,晶光閃閃,或上或下,或近或遠,或團聚如聯珠,或逶迤如貫魚。這種景象,夜晚上屋頂即可觀到。”
這幾位市民接著又問:“聽說仙姑能在空中擲火燒洋人的居屋,呼風助火,將其居屋燒個乾淨,這當真麼?”
這教書先生說:“怎麼不當真?幾座洋教堂就是她們擲火燒的。”
十六.清光緒二十三年即公元1897年,有人在北京城東北方向發掘出了一塊宋朝邵雍撰寫的石碑,上面刻著:
這苦不算苦,二四加一五,
家家紅燈照,那時真是苦,
庚時連信至,謹防黑風口。
十七.四川玄機石碑
光緒(1876年)丙子歲,二月初四,四川省趙公山崩.露出一石碑,邑宰申詳於憲台。因撥委員:楊守備,令前往抄錄來。(此文由仰光,頂吻茂埠抄來)
幼兒管江土。恰似白鸚鵡。大獅並大鬼。勝如黑白虎。
大清歸大請。二人共傳土。一字十三點。價值二千五。
西蜀無瓦蓋。更比漢中苦。待到龍蛇會。誰是誰的主。
貧窮多歲月。富貴無米煮。天下刀兵起。四海歸新主。
二八乾坤定。紅旗閃閃亂如麻。虎死珠江下。是非只為(牛)生牙。
三七動干戈。紅旗閃閃亂如麻。胡兒轉還家。是非只為(雞)生牙。
十八.
義和團的詩歌除在民間流傳外,在時人的詩文集裡也偶見收錄,但為數極少。
在《庚子詩鑑》裡就曾收錄了義和團民寫的一首不可多得的五言律詩:
重入滄南境,紛紛未見經。
骨中尋故友,灰裡認居停。
城欲成滄海,天教隕婺星。
可憐松化石,竟作礪刀硼(龍顧山人:《庚子詩鑑》卷1,詩注中收錄。)。
這首詩反映了作者對被殺的義和團戰友的哀思和懷念,對劊子手表示了無比的憤慨和抗議。可惜作者沒有留下姓名。
據《庚子詩鑑》自註所云,只知是滄州義和團“自稱李白附體者,忽能詩賦五言律”。可見作者是投身於義和團運動、並支持反帝愛國鬥爭的封建文人。這說明,在義和團運動中,是不乏工於文墨而又頗有民族氣節的知識分子的。
十九.
1900年5月初,北京城開始喧傳“在溫泉山煤洞中,掘出前明劉青田(劉伯溫)所書石碑一方”。(可見《義和團檔案史料》印製的宣傳單)
碑文中稱:
「庚子三春,日照重陰,君非桀紂,奈有匪人(奈佐非人)。
最恨合約一誤,致皆黨鬼殃民(誤國殃民)。
上行下效兮,奸宄道生(民冤不伸),
中原忍絕兮(原忍至今),羽翼洋人,
趨炎附勢兮,四畜(肆虐)同群,
逢天壇(曹)怒兮,假手(乎)良民,
紅燈暗(下)照兮,民不迷經(津),
義和明教兮,不約同心。
金鼠(全重)漂洋孽,時逢本命年(宮),
待到重陽(九)日,剪草自除根。
劉伯溫伏碑記。」
[義和團在整體方面認為“大清”還是好的,只是一些官吏賣國。]
至於五百年前的劉伯溫是如何算出晚清與西洋列國簽訂合約之事,沒有人關心,但這道碑文卻很快被北京各家刻字鋪刊刻刷印,流布大街小巷,因為根據坊市傳言:
“此謠一傳,遂有天兵天將八月齊降,重陽滅盡洋人,神仙歸洞”。
除了這塊碑文之外,至少還有兩塊被歸在劉伯溫的名下。革命人士真會愚弄鄉民,也讓後世的我們這些粉絲沉迷於這些偽讖言。
結果共產黨毛澤東運用義和團的思維,更比慈禧發揮的淋漓盡致,重新創造出義和團的延伸歷史(紅衛兵)。
其中「羽翼洋人」、「趨炎附勢」、「四畜(肆虐)同群」、「假手(乎)良民」等語運用的真是可圈可點。
毛在歷次論述中國近代現代革命歷史時,總是把義和團運動看作是中國民族民主革命的一個準備階段。這個運動本身不能不具有嚴重的落後性。從其假左真右的立場出發,以尊重“義和團的革命群眾運動”為名,完全不顧歷史事實,竟把義和團造成國家落後缺點的一面,也就是義和團“籠統的排外主義”的一面,一概都說成是革命的,把義和團的所作所為都說成是“革命群眾的運動”。其目的很明顯,是想用歷史上的所謂“革命群眾運動”來為其現實的政治野心作辯護,為他們的需要服務。
毛澤東領導的義和團口號與宗旨:
毛澤東於曾說過:「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不是做文章、不是繪畫繡花,不能那樣雅緻、那樣從容不迫、文質彬彬、那樣溫良恭讓。革命就是暴動,是一個階級推翻一個階級的暴烈的行動。」「對敵人的同情,就是對革命事業的犯罪。」
紅衛兵的宗旨:包括打倒「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資產階級反動權威」和「資產階級保皇派」,「革命無罪,造反有理」等。手段有大字報、大批鬥、「破四舊、立四新」、「抄家」等,而「打砸搶」的行為時有發生。他們的造反行動衝垮了各級黨政機關現成的運行體系,成為毛澤東進行文化大革命、達成其政治目標的工具之一。
在毛澤東的號召下,紅衛兵大肆進行破除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舊習慣的運動簡稱破四舊並毀害中國大量文物,迫害民進人士,並在打到打倒一切牛鬼蛇神的號召下破壞中共的黨政機關,造成中國社會嚴重動亂史稱十年浩劫 。
[紅衛兵在整體方面認為“共產黨”還是好的,只是一些官吏賣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