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9日 星期六

診病聖手


扁鵲其實只是一個綽號。

扁鵲是中國中醫理論的奠基者,他以自己的實踐首創了中醫的‚四診法‛,也就是我們大家常說的望、聞、問、切,形成了一個比較完整的科學診斷體系。扁鵲的一生,留下了許多傳奇故事。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司馬遷在《史記》當中專門寫了扁鵲的傳記。因此,扁鵲是中國古代第一個進入正史的醫生。範文瀾在《中國通史簡編》稱他是「總結經驗的第一人」。

可是,就是這樣一位在中國醫學史上地位極其重要的名醫,卻留給後人太多的謎團。比如他為什麼會有三個名字,而究竟哪一個是他的真實名字?他到底是什麼時代的人?他妙手回春的奧妙又究竟在哪裡呢?

中國醫學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中國醫學發展史上,出現過許多傑出的醫學家,他們以自己高超的醫術救死扶傷,治病救人,許多人為我們所崇敬。現在,介紹一位先秦時期的著名醫學家,他叫扁鵲。

扁鵲,春秋戰國時代名醫,其真實姓名是秦越人,姓秦,名越人,齊國盧邑(今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人,又號盧醫。據人考證,約生於周威烈王十九年(公元前四O七年),卒於赧王五年(公元前三一O年)。他為什麼被稱為「扁鵲」呢?這是他的綽號。綽號的由來可能與《禽經》中「靈鵲兆喜」的說法有關。因為醫生治病救人,走到哪裡,就為那裡帶去安康,如同翩翩飛翔的喜鵲,飛到哪裡,就給那裡帶來喜訊。因此,古人習慣把那些醫術高明的醫生稱為扁鵲。秦越人在長期醫療實踐中,刻苦鑽研,努力總結前人的經驗,大膽創新,成為一個學識淵博,醫術高明的醫生。他走南闖北,真心實意地為人民解除疾病的痛苦,獲得人民普遍的崇敬和歡迎。於是,人們也尊敬地把他稱為扁鵲。

扁鵲以自己多年的行醫實踐,創立了中醫的「四診法」,即望、聞、問、切診斷法,扁鵲亦稱它們為望色、聽聲、寫影和切脈。扁鵲善於運用四診,尤其是脈診和望診來診斷疾病。

脈診法

《史記‧扁鵲倉公列傳》中記載,扁鵲用脈診法,治療晉國卿相趙簡子的病。趙簡子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扁鵲給趙簡子號脈後說:「病人的身體沒有問題,他現在雖然昏迷不醒,但脈搏跳動很正常,你們不用大驚小怪,不出三日他一定能夠醒過來。」

兩天半過後,趙簡子果然醒來,證實扁鵲號脈的準確,他通過脈象,可以斷定一個人的身體狀況。由此司馬遷讚曰:「至今天下言脈者,由扁鵲也。」

望診法

扁鵲晉見齊桓侯時,通過望診判斷出桓侯有病,但是病情尚淺,病位還只是在體表腠理的部位。他勸齊桓侯接受治療,如不治則病情將會加深。桓侯因感覺良好,拒絕治療。

不久,扁鵲再度晉見桓侯時,指出其病情已加重,病位已進展到血脈,再次勸說其接受治療,以免病情更加發展。桓侯仍然拒絕治療,心中不悅,認為扁鵲在炫耀自己,並以此牟利。

當扁鵲第三次晉見他時,認為病情已惡化,病位進入到內部腸胃,如不及時治療,終將難治。桓侯仍不予理睬。最後一次,扁鵲通過望診,判斷桓侯病情危重,已進入到骨髓深處,病入膏肓,無法救治。果然不出所料,齊桓侯不久即發病,終於不治而死。

此病例說明扁鵲,當時已經能很好的應用望診,而且診斷水平相當高。至於「望診」的奧妙,現代中藥和現代西醫,已無力正確理解和解釋明白了,因為真正的精髓已經失傳了。

醫術隨俗為變

扁鵲醫術精深,是一位能兼治各科疾病的多面手,他行醫到各地,並根據當地百姓的要求治病。在趙國邯鄲時,發現那裡的婦女得病的很多,他就當「帶下醫」,即婦科醫生。

到了洛陽,老年人患眼病、耳病的人較普遍,他就當「耳目痺醫」,即五官科醫生,治癒了許多老人的五官病症。他到秦國首都咸陽,看到當地兒童的發病率很高,就當了「小兒醫」,治好了許多兒童的多發病。

扁鵲在診斷上,不僅精通「切脈」,而且善於「望色、聽聲、寫形」;在治法上,不僅精通針灸,他精湛的外科術和「毒酒」麻醉劑的應用,較華佗早的多。他還善於用砭石、熨貼、按摩、手術、湯藥等。司馬遷說他是「隨俗為變。」

扁鵲在畢生的醫療生涯中,不僅醫術高超,而其高尚的醫德,更為世人稱道。

司馬遷在《史記‧扁鵲倉公列傳》中,概述扁鵲看病行醫,有「六不治」原則,「……驕恣不論於理,一不治也;輕身重財,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適,三不治也;陰陽並,藏氣不定,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藥,五不治也;信巫不信醫,六不治也。」  

自謙無私

扁鵲醫術精湛,卻不居功自傲。他治好虢太子的屍厥症後,虢君十分感激,天下人也稱讚他,有起死回生之術,扁鵲卻說,患者並沒有死,我只不過能使他重病消除、回復他原來的狀態而已,並沒有「起死回生」的本領。

扁鵲無私的把自己的醫術,傳授給門徒,他的徒弟子陽、子豹、子越都有所成就。

《史記‧扁鵲倉公列傳》、《戰國策‧卷四秦二》裡,記載有關於他的傳記和病案,並推崇其為脈學的倡導者。據《漢書‧藝文志》載,扁鵲曾有著作《內經》和《外經》,但均已失佚。流傳下來的只有《黃帝八十一難經》,簡稱《難經》二卷。

我們先看第一個問題,就是扁鵲的三個名字和他生活時代的問題。

《史記》在講到扁鵲的時候,一開始是這樣一句話,「扁鵲者,渤海郡鄭人也。」扁鵲,是渤海郡鄭人,鄭在哪兒啊?在河北的任丘一帶。那也就是說,第一,這裡面說了他的家鄉;第二,又說「姓秦氏,名越人」,這裡又出來第二個名字,叫做秦越人。就是說扁鵲也就是秦越人。

還不算完,在《史記?正義》裡面還有一說,扁鵲是「家於盧國」,盧國在哪兒啊?也是在齊國的渤海,現在山東的長清一帶。所以,他又叫盧醫。

所以,我們看到扁鵲有三個名字:第一,扁鵲;第二,秦越人;第三,盧醫。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現在大家的看法是,扁鵲是上古時期一位傳說中的醫生,這個人到處行醫,治病救人,人們非常尊敬他。因為他來了以後,熱心給人治病,把人們的病都治好了,所以人們就把這個醫生比做一隻帶來喜悅的喜鵲。由此可知扁鵲是一個傳說的人物。

而秦越人,應該說是確有其人,他就是《史記》上說的,在渤海郡鄭的一個大夫。

而盧醫呢?這是指他出生的地方,在盧國。

這樣一看,這三個名字當中,秦越人是確有其人的,而扁鵲呢?正是由於他到處行醫,受到尊敬,人們就把技術高超的人叫做扁鵲。於是,秦越人也被稱為扁鵲。有人認為,扁鵲就是古代醫術高超者的一個通用的名詞。

到現在,我們可以說,扁鵲原來是個神話人物,但是由於他和秦越人合為一體,就成為一個令人非常可信的人物。

按照古人的傳說,醫生治病救人,走到哪裡,就將安康和快樂帶到哪裡,好比是帶來喜訊的喜鵲。所以,古人把那些醫術高超、醫德高尚的醫生稱做扁鵲。而這個出生在盧國、名叫秦越人的醫生,醫術高明、學識淵博,走南闖北、治病救人,也就順理成章地被人們尊敬地稱做扁鵲。

不過,有一個問題卻一直困擾著人們,那就是扁鵲生活的時代十分模糊和混亂。那麼,扁鵲究竟是什麼時代的人?有關他生活年代的記載又為什麼會出現模糊和混亂的情況呢?

記載扁鵲的材料除《史記》外,還有《戰國策》、《韓非子》、《論衡》1、《列子》2、《說苑》等古籍,這些材料中記載的扁鵲活動的時間跨度很大。

如記載最早給蔡桓公治病的時間大約在公元前695年;給虢太子治病的時間在公元前655年左右;給趙簡子治病,在公元前501年前後;給齊桓侯看病,在公元前385年到前357年之間。
《戰國策》記載的扁鵲見秦武公,大約在公元前309年,這是他看的最後一個病人。如此一算,扁鵲的活動時間範圍在三百多年之間,這顯然太離譜了,人不可能活這麼大歲數。所以,人們就很難斷定,扁鵲究竟是什麼時代的人。

秦越人作為受百姓歡迎的民間醫生,人們已經給他賦予了許多神話的色彩,因此他的有些活動肯定不全是其個人所為,而是後人附加上去的,甚至有張冠李戴的可能。那麼,扁鵲究竟是什麼時代的人呢?

界定扁鵲生活的大致時代,有以下幾個方法:

第一,依據《漢書?古今人表》,班固3在《古今人表》裡面,把上古到秦朝的大約一千四五百人都列入表中。他根據這些人的人品排列,高低各有不同。把扁鵲和趙簡子、越王勾踐放在同一時代。趙簡子即趙鞅(?—前458年),春秋末年晉國正卿。越王勾踐(?—前456年),越國國君。如此看,扁鵲應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人。這是一個說法。

第二,依據從扁鵲行醫的故事中,選擇最可信的一個界定扁鵲活動的具體年代。我查了一下,有不同說法。但有不少人認為他到秦國見秦武王的事較可信,因為他在秦國被害。因此把扁鵲的生卒年代定在大約公元前407年到公元前310年比較合適。

第三,不確定準確的時間,說扁鵲是東周(或春秋戰國)人就行了,他治病的故事有真事也有不少是寓言,可信可不信,不用太較真。很難準確地考證出他的活動時間。我主張這個說法。

關於扁鵲的醫術,史學界一般認為,他是在長期的醫學實踐中,刻苦鑽研,不斷總結,才使得其學識與醫術達到了常人難以超越的高度,最終成為流芳千古的一代名醫。那麼,扁鵲究竟有著怎樣的醫術?他對中國醫學到底有著怎樣的獨特貢獻呢?

扁鵲在中醫發展史上具有開創性的意義。我們先不說今人對他的評價,看看古人對他的評價就知道他的名氣了。漢初,扁鵲就已經是家喻戶曉的人物了,人們常常在說話當中,就自覺不自覺地提到他。漢初陸賈在《新書》中說,現在社會在發展變化,不要光看過去已有的東西,新的東西總會不斷出現的。他說,「書不必起仲尼之門,而藥不必出扁鵲之方」。這話的意思是,社會在變化,各種新的東西不斷出現,雖然孔子寫的書最多,但是不是光孔子一個人寫的,後面還有人。而藥呢,也不是光扁鵲一個人發明的,後面還有人。這說明在當時人看來,孔子、扁鵲,這兩個人是相提並論的。

還有一個故事,是劉邦討伐叛亂的英布,在戰鬥中,劉邦中箭負傷,傷口越來越重,呂後就給他找了一個技術非常高的大夫,叫良醫。劉邦堅決不治,他說,我以布衣提三尺之劍取天下,我這是天命,命乃在天,我現在身體受的這個傷,就是扁鵲來了也沒用,我不治!劉邦的話說明在人們的口頭語當中,一說治病的大夫,最棒的就是扁鵲,所以劉邦一張嘴,就說扁鵲來了我也不讓他治。這說明扁鵲的名聲在漢初已經很高了。

晉代有一位煉丹家叫葛洪1,說扁鵲是「治疾之聖」,就是治療疾病的聖人。結合扁鵲的醫療實踐,我覺得不過分。在扁鵲身上,我們看到,在中醫治療法的幾個關鍵的環節,他都有開創之功。

第一,切脈大師。中國古代的醫學家,早就發現了人體血脈的這種跳動和心臟是同步的。在人們長期的實踐基礎上,切脈就逐漸走上了科學之路,而在這個過程中,扁鵲是第一人。

司馬遷就這樣說:「至今天下言脈者,由扁鵲也。」天下談論診脈這個事,是從扁鵲開始的。扁鵲行醫,他的切脈是非常準的。

有一次,在晉國,他碰到當時在晉國總攬朝政的趙簡子病重,當時趙簡子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人們都非常害怕,於是就把扁鵲找來了。《史記》記載:「扁鵲入視病,出。」是說進去以後看趙簡子的病,然後就出來了,乍一看,這多簡單啊,但是出來以後,一聽扁鵲說的話,就知道他給趙簡子看病了,怎麼看的呢?號趙簡子的脈了。

扁鵲這樣說的,病人的身體沒有問題,他現在雖然昏迷不醒,但是,脈搏跳動很正常,你們不用大驚小怪,不出三日,他一定能夠醒來。我們雖然沒有看到他如何給趙簡子看病,但從他說的話,就知道他給趙簡子號脈了。扁鵲的話很準,兩天半過後,趙簡子終於醒了。這說明扁鵲號脈是很有把握的,他透過脈象可以斷定一個人的身體情況。

在扁鵲之前,也不是說沒有切脈,中醫很早就透過脈象瞭解病情,只是過去切脈,是順著人體的血脈一點一點由淺到深地去摸,比較麻煩。為什麼對扁鵲切脈評價這麼高,就是因為他發現了人體切脈的一個交接點,就是寸口1。現在看中醫切脈都是摸手腕這兒,就是寸口。據說,扁鵲也曾經用傳統的切脈方法,順著身體的血脈摸,後來他發明了寸口診法,既簡便又準確。正是從這個角度講,司馬遷說「今天下言脈者,由扁鵲矣」。所以這是扁鵲的一大貢獻。

司馬遷認為,中醫的脈學是從扁鵲開始的。對於這樣的評價,後世學者也有不同見解,他們認為,春秋戰國時期,脈診就已經達到相當水平。當時的重要醫學著作《黃帝內經》2和稍晚的《難經》3中,已經對脈診有許多詳細論述。這些都說明早在兩千多年前,脈學已成為中國古代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了。

那麼,除了脈診之外,扁鵲行醫的神奇之處又表現在哪裡呢?

有一個故事,可以說全方位地展示了扁鵲的醫療技術。

據《史記》記載,有一次,扁鵲帶著幾個學生路過虢國,虢國是西周分封的一個諸侯國。在虢國,他們聽到大街小巷都傳,咱們國王的太子死了!人們都感覺到很驚訝。扁鵲不瞭解真情,一邊走一邊問。走到王宮門前,遇到一個中庶子,中庶子是王宮的侍衛大臣,就是國王身邊的人,扁鵲問道:「虢太子是怎麼死的?」

中庶子說:「太子的病是血氣執行錯亂,沒有規律,突然生了暴病,猛烈地爆發在體表,就造成內臟受傷害。人體的正氣不能制止邪氣,邪氣蓄積而不能疏洩,導致陽脈緩慢,陰脈急促,突然昏倒而死。」

扁鵲根據自己的經驗,感到太子不是真死,問道:「他什麼時候死的?」中庶子回答:「從雞鳴到現在。」扁鵲又問:「收殮了嗎?」中庶子回答說:「還沒有,他死還不到半天呢。」

扁鵲覺得更有希望,就很鄭重地對中庶子說:「請稟告你們的國君,我是齊國渤海的秦越人,以行醫為業,未曾拜見過貴國大王,也沒有給大王效過力,請你立即稟報大王,就說我能使太子復活!」

中庶子知道秦越人很有名望,但不相信他能把死去的人救活,以為他說大話,不以為然,說道:「先生該不是胡說吧?太子已死,怎麼可能復活呢!」

接著中庶子談起上古名醫俞跗,說他醫術如何高超:「俞跗可以順著五臟的腧穴,然後割開面板,剖開肌肉,疏通經脈,結紮筋腱,按治腦髓,觸動膏肓,疏理橫膈膜,清洗腸胃,洗滌五臟,修煉精氣,改變神情氣色。先生的醫術如能像俞跗那樣高明,那麼太子就能再生了;不能做到如此,就別用這樣的話欺騙剛會笑的孩子。」

扁鵲儘管對中庶子的話很反感,但並沒有著急,只是感慨地說道:「您說的那些治療方法,就像從竹管中看天,從縫隙中看花紋一樣小而不全。我行醫多年像太子這樣的病人見得多了。只要知道體表的病,就能推斷內臟的病;只要知道疾病內在的原因就能推知外在的表現。我決斷的方法很多,不會只停留在一個角度看問題。你如果認為我說的不真實,你現在就進宮去看看太子,你會看到他耳朵還有聽覺,鼻翼還在微微張動,順著他的兩條腿往上摸,還會感覺溫熱沒有消失。」

中庶子聽扁鵲說得這麼有把握,不禁驚呆了,他趕緊進宮,把扁鵲的話稟告國君。國君又驚又喜,立即傳令請扁鵲進宮。他對扁鵲表示感謝,說著還掉下了眼淚。
扁鵲根據大家談論的病情,斷定太子並沒有死,他說:「我認為太子的病是『屍厥(假死,類似休克)』,此刻他正處於昏迷狀態,手腳冰涼,脈搏微弱,乍看就像死了一樣,其實並沒有死。懂得五臟六腑道理的就可以治好這個病。」

國君聽了大為折服,馬上請扁鵲進太子的房間治病。扁鵲來到太子面前,仔細觀察太子的氣色,給他切了脈,然後,又解開太子的衣帶,摸了摸太子的胸口。叫弟子子陽磨好針具,然後在太子頭頂中央凹陷處的百會穴位上紮了針。過了一會兒,太子果然甦醒了。扁鵲又趕忙調和了兩種藥,讓弟子子豹用它在太子腋下熨燙,經過這樣的治療,太子終於完全清醒了,居然能坐起來了。扁鵲又留下藥,要太子按時服藥,20多天以後,太子身體完全恢復健康。
扁鵲使太子起死回生的訊息迅速傳開,人們奔走相告,見到扁鵲的人都對他讚不絕口,扁鵲只是笑笑,說:「我秦越人並沒有起死回生的本領,太子本來得的就不是死症,他是可以活下去的,我只不過說明他重新坐起來而已。」

治療虢太子的病例,全面展示了扁鵲的高超醫術,望、聞、問、切,「四診法」全部用上了。「望」,走到太子身邊近距離觀察;「聞」,走近後自然得知太子的氣味;「問」,問中庶子、問路人,瞭解太子的病情;「切」,這是診斷太子病情的重要環節。扁鵲在此基礎上全面瞭解,綜合分析,對症下藥,藥到病除。

望、聞、問、切,在治療虢國太子的過程中展示得淋漓盡致。扁鵲之後,中醫確立了這種診斷方法。
從史書所記載的扁鵲治病案例中,可以看出,扁鵲在診視疾病中,已經套用了中醫全面的診斷技術,即後來中醫總結的四診法:望診、聞診、問診和切診,當時扁鵲稱它們為望色、聽聲、寫影和切脈。

在‚四診法‛中,望診居於首位,十分重要,也十分深奧。扁鵲不僅診脈的能力非同尋常,望診的技術更是出神入化,而最能表現扁鵲這一絕技的就是已經編入中學教材的《扁鵲見蔡桓公》的故事,那麼,這個故事究竟是如何樹立扁鵲的神醫形象的呢?

在中醫四大診法當中,望診是醫療實踐的第一步。大家都知道,如果人有病,往往會使臉色、面板、神色發生變化。「望診」就是察看氣色,以便了解疾病的部位以及輕重程度,《扁鵲見蔡桓公》就是典型病例。

不過在文獻中,《韓非子》一書寫的是見蔡桓公,《史記》寫的是見齊桓侯,具體過程差不多。究竟扁鵲見的是哪位?研究文章很多,各說各理,至今意見沒有統一。我倒覺得,不必做過多的爭論。本來這則故事就是一個寓言,其目的不在見哪個國君,而在這個故事所反映的問題和深刻意義,姑且我們就叫桓公或桓侯吧。

下面我們先看看這個故事。

一次,扁鵲拜見蔡桓公,他站在那裡,觀察蔡桓公的臉色,看了一會兒,說道:「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腠理是指面板紋理。這句話的意思是,您的面板紋理間有點小病,不醫治恐怕要加重。桓公說:「寡人無疾。」扁鵲離開後,桓公對左右的人說:「醫生總喜歡給沒病的人治病,拿來炫耀自己的功勞。」

過了十天,扁鵲又進見,他再次觀察桓公的氣色,對桓公說:「您的病已到了肌肉裡,再不醫治,會更加嚴重的。」桓公還是不理睬,扁鵲只好掃興地走了,桓公又很不高興。

又過了十天,扁鵲再次進見,他看到桓公的情況越發嚴重了,對桓公說:「您的病已到了腸胃,再不醫治,會更加嚴重的。」桓公還是不理睬。扁鵲只好離開,桓公又很不高興。

又過了十天,扁鵲再入宮,一見到桓公,轉身就跑。桓公趕忙派人去追,問扁鵲為什麼跑,扁鵲說:「面板紋理間的病,用熱水焐、用藥熱敷,可以治好;肌肉裡的病,可以用針灸治好;腸胃的病,可以用火劑治好;骨髓裡的病,那是司命神(管人的壽命的神)的事情了,醫生也是沒有辦法的。桓公的病現在已到了骨髓,所以我不再過問了。」

過了五天,桓公渾身劇痛,派人去尋找扁鵲,扁鵲已逃到秦國去了。不久桓公就死去了。

這就是家喻戶曉的扁鵲望診的故事。這個故事非常經典,其價值在於:
第一,從名醫扁鵲角度看,反映了他高超的望診醫術和對病人的關心,雖然桓公一再拒絕治療,但扁鵲一直忠告他,直到最後桓公執迷不悟,失掉機會,扁鵲才取消了治療。

第二,從疾病治療方法上看,符合醫學原理。扁鵲認識到人體有腠理、血脈、腸胃、骨髓等組織結構,並且具有層次性,人體感受邪氣發病後,疾病的演變也是按這一層次順序由表及裡、由輕變重逐漸發展變化的。扁鵲在分析蔡桓公的病情時說:「疾之在腠理也,湯熨之所及也;在血脈,針石之所及也;其在腸胃,酒醪之所及也;其在骨髓,雖司命無奈之何。」這段話包含了人體解剖組織結構、疾病的發展變化規律、治療疾病的法則及具體方法等醫學思想。所以,治療疾病自然是越早越好。

第三,從蔡桓公角度講,他諱疾忌醫——接二連三地喪失治療的機會。

這個故事告訴人們,有病須早發現早治療,切勿耽擱病情。由此引申出的道理有以下幾個:
第一,對待缺點、錯誤,應該防微杜漸。

第二,要正視自己的缺點和錯誤,不要拒絕批評和說明。不可主觀猜忌,切勿拒絕忠告。

第三,要見微知著,及早提防。謹慎對待,避免困難。

韓非子講這個故事,由拒絕治療的病人聯想到治國問題,國家出現問題卻不及時整改,任其發展,後患無窮,寓意十分深刻。

那麼,在見桓公過程中,扁鵲的態度有問題嗎?我讀過一篇文章,題目是《怎一個「逃」字了得!》。文章認為,扁鵲發現桓公有病,不是耐心解釋,積極治療,而是僅僅說說,並不作耐心細緻地解釋,直到最後,一跑了之。

文章批評扁鵲:「扁鵲一代名醫,今見死不救,逃秦自保,實不可取。」文章還說:「初見彼病,未盡其職,是為不智;卒而逃秦,是為不仁。不智不仁,醫德安在哉?」
也許大家對這篇文章可能會有不同意見,或贊成或不同意。

從韓非子這則寓言的本意看,重點人物講的是桓公執迷不悟,影射腐敗國君,對國家問題不思改正,醉生夢死,最後終於亡國。而醫術高超的扁鵲(也可指有抱負的改革家),意見不被採納,人不被重用,良好的願望最終破滅,憤然離去(人才流失),從這個角度講,扁鵲不應受到指責。他離開蔡桓公,遠赴秦國,是明智的選擇。為什麼這樣說呢?

公平地講,扁鵲為了桓公的病情,曾三次參拜桓公,好言相勸,苦口婆心,為此還忍受著桓公「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的奚落和侮辱,他對桓公態度是真誠的。當桓公病情惡化到已無藥可救時,扁鵲當機立斷,「望桓公而還走」。當「桓公體痛,使人索扁鵲」的時候,扁鵲卻「已逃秦矣」——已經沒希望了,還給他治,治不好,不就等著倒霉嗎?扁鵲知道桓公已貽誤了治療時機,無力回天,即使自己留下來全力救治也無濟於事,最好的辦法就是一走了之,足見扁鵲的機智和果斷。

當然,如果非要找扁鵲在此事中的不足,那可能是他應該把桓公的病情向他的家人或周圍的人講清,讓他們說明做桓公的工作。——如果扁鵲這樣做了,桓公終於認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讓扁鵲治療了,吃藥了,好了。

可照這樣說,那還叫韓非子的寓言嗎?

平心而論,早在兩千多年前,扁鵲就能從齊桓侯的氣色中,看出病之所在和病情的發展,這是很不簡單的。所以,漢代著名的醫學家張仲景讚賞地說:「余每覽越人入虢之診,望齊侯之色,未嘗不慨然歎其才秀也。」

扁鵲在自己的醫療生涯中,不僅表現出高超的診斷和治療水平,還表現出高尚的醫德。他謙虛謹慎,從不居功自傲。如他治好虢太子的屍厥症後,虢君十分感激,大家也都稱讚他有起死回生之術,扁鵲卻實事求是地說,這是患者並沒有死,我只不過能使他重病消除,回覆他原來的狀態而已,並沒有「起死回生」的本領。

還有一個故事,說魏文侯曾問扁鵲:「你們家兄弟三人,都精於醫術,誰是醫術最好的呢?」扁鵲:「大哥最好,二哥差些,我是三人中最差的一個。」
魏王不解地說:「請你介紹得詳細些。」

扁鵲解釋說:「大哥治病,是在病情發作之前,那時候病人自己還不覺得有病,大哥就下藥剷除了病根,使他的醫術難以被人認可,所以沒有名氣,只是在我們家中被推崇備至。
「我的二哥治病,是在病初起之時,症狀尚不十分明顯,病人也沒有覺得痛苦,二哥就能藥到病除,使鄉里人都認為二哥只是治小病很靈。

「我治病,都是在病情十分嚴重之時,病人痛苦萬分,病人家屬心急如焚。此時,他們看到我在經脈上穿刺,用針放血,或在患處敷以毒藥以毒攻毒,或動大手術直指病灶,使重病人病情得到緩解或很快治癒,所以我名聞天下。」魏王大悟。

這就是良醫治未病的故事,說的就是他的大哥。這也是一個寓言故事,究竟扁鵲有沒有兩個哥哥,現在無從考證。但是這個故事告訴人們,良醫治未病,而其意義已經超出了治身體之病這個問題。良醫治未病其實告訴人們,治理國家或做事情,一定要從小處抓,要防患於未然,不要等問題大了,造成損失了才去做。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治未病。我感覺從扁鵲的病例當中,我除了學到中醫的一些原理,更多的還感覺到當時那些人寫扁鵲診治的病例、病案,它有許多社會意義和政治意義。

在司馬遷那個時代,也就是西漢時期,扁鵲的名氣很大。人們一說,誰是最好的大夫?都會不約而同地說,扁鵲。他的名字和孔子是齊名的。

我們今天談扁鵲,特別感覺到,這位醫學家確有許多值得我們尊敬的地方。但是,由於年代久遠,文獻記載也不一樣。所以,圍繞扁鵲,又有許多目前還沒有得到大家完全認同的結論,也就是說在扁鵲身上,還有許多謎團。關於扁鵲還有哪些未解之謎,扁鵲對中國的醫學還有哪些貢獻,請看下一講。

二 扁鵲之謎

醫學界歷來把扁鵲尊為中國古代醫學的祖師。在有些歷史記載和民間傳說中,扁鵲堪稱神醫,無論什麼疑難雜症他都高手到病除,最為神奇的就是他能夠透視人的五臟六腑,具有特異功能。那麼,扁鵲真的具有什麼特異功能嗎?我們應該如何看待史書中有關這方面的記載呢?

《史記》記載:扁鵲年輕時做捨長1,有個叫長桑君的客人到客館來,行為與眾不同,只有扁鵲認為他是一個奇人,時常恭敬地對待他。長桑君也知道扁鵲不是一般人,他來來去去有十多年了,一天叫扁鵲和自己坐在一起,悄悄和扁鵲說:「我有禁方2,我年老了,想傳留給你,你不要洩漏出去。」扁鵲說:「好吧,遵命。」長桑君這才從懷中拿出一種藥給扁鵲,並說:「用上池之水3送服這種藥,三十天後你就能知曉許多事情(當知物矣)。」接著,他拿出全部秘方都給了扁鵲。話說完,長桑君忽然間就不見了,扁鵲覺得他更神奇了,心想,大概他不是凡人吧。扁鵲按照長桑君說的方法連續服藥三十天,奇跡出現了!「視見垣一方人」,意思是能看見牆另一邊的人。因此診視別人的疾病時,能看到病人五臟內全部的病症,只是表面上還在為病人切脈。

這個故事太神奇了,簡直讓人不可思議。照這樣說,扁鵲真有特異功能?這可能嗎?不少人對此持否定態度,他們不相信人有特異功能,因此論述扁鵲時往往一帶而過,甚至不提這件事。當然也有人認為,具有特異功能的人是存在的,扁鵲就是。

如何理解這段記載呢?所謂扁鵲有特異功能,也就是「視見垣一方人」這件事,估計是後人給他加上去的。也就是說,由於扁鵲診病非常地准,他解除了許多病人的痛苦,尤其他對病人的病症說得非常準確,所以後人就感覺這個人怎麼這麼神啊?於是就加上了一段,說他有透視人的腹髒的這個功能。實際上,他不可能有特異功能,這是後人加上去的。不過這個故事表現了古人追求治病的最佳境界——「盡見五臟癥結」。這裡的「盡見」,並非只看見心肝脾肺,而是指各種病灶,它實際是指中醫四診之一「望」的最高水平。

中醫診病的高境界就是要發現並偵測到隱藏在身體內部的病症。故中醫有「髒象學說」。所謂「髒象學說」,是研究人體各臟腑、組織、器官的生理功能、病理變化及其相互聯絡的學說。古代「髒」與「藏」字相通,又稱「藏」象學說。「藏」指人體內的內臟,「像」指臟腑的功能活動和病理變化反映於體外的各種徵象。藏象學說是研究人體各個臟腑的生理功能、病理變化及其相互關係的學說。它是歷代醫家在醫療實踐的基礎上,在陰陽五行學說的指導下,概括總結而成的,是中醫學理論體系中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

「盡見五臟癥結」的故事實際說的是扁鵲透過「望」斷病,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目前還不能簡單說是「特異功能」。

扁鵲在長期的醫學實踐中,刻苦鑽研,不斷總結,才使得其學識與醫術達到了常人難以超越的高度,最終成為流芳千古的一代名醫。

不過,在《史記》中,有一段關於扁鵲對六種情況不予醫治的記載,卻與他這種治病救人的形象大相逕庭。那麼,這段「六不治」的記載究竟是什麼內容?我們又應該如何看待這段記載呢?

圍繞扁鵲,還有一個所謂的「六不治」之謎。是說扁鵲治病有「六不治」的原則。所謂六不治,《史記》有這樣一段記載:「驕恣不論於理,一不治也;輕身重財,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適,三不治也;陰陽並,髒氣不定,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藥,五不治也;信巫不信醫,六不治也。有此一者,則重(極)難治也。」

這段話的意思是,依仗權勢,為人傲慢、驕橫、放縱,不講道理,是一不治;貪圖錢財,輕視身體,是二不治;衣食無節制,不能調節適當,是三不治;陰陽錯亂,五臟功能不正常,病深不早求醫的,是四不治;身體非常虛弱,不能服藥的,是五不治;迷信巫術不相信醫術的,是六不治。凡有其中的一種情形,那就很難醫治了。

關於「六不治」,許多研究扁鵲的論著都認為是扁鵲的思想和主張,甚至認為有現實意義而予以肯定。對此,我有一些不同意見,提出來和大家討論。

第一,從《史記》行文看,不像是扁鵲的話,因為沒有「扁鵲曰」這樣的字眼,倒像是司馬遷個人的議論。在「六不治」前面還有一段話是這樣說的:「人之所病,病疾多;而醫之所病,病道少。」意思是,人們擔憂的是疾病太多,醫生憂慮的是治病的方法太少。這話也看不出是誰說的。

第二,作為大夫,「六不治」有的不太合理。我們分析一下:

一不治,「驕恣不論於理」,就是說蠻橫不講理。的確,無論古今,社會上肯定有這樣的人,但畢竟是極少數。他們不講理,有的是無知,有的則因得病難受,脾氣不好,作為醫生應做細緻耐心的解釋工作,使他們改變態度,心平氣和,而不應簡單地拒之門外,不予治療。當然,對極其蠻橫者除外。

二不治,「輕身重財」,這是指輕視身體,看重錢財的人。這類病人也屬少數,古往今來,下層老百姓不是有錢不看病,而是因為窮看不起病,要是有錢,誰不願意治病?得了病,吃不下,喝不下,錢還有何用?這個道理一般人都明白。無論古代還是現代,老百姓往往不是財迷,而是因為窮,看不起病。作為醫生應該向病人講清錢與身體的關係,同時盡可能用便宜一點的藥,讓病人承受得起,使病人與其配合,解除病痛。如果一見病人捨不得花錢就不給治了,這不太合適,有違醫德。

三不治,「衣食不能適」,指衣著飲食不能適當調節。如穿得少凍著了,吃得多傷了腸胃,這些都是生活中常見的、難免的現象,現在到醫院看病的人大部分都是衣食不適者,對這些病人哪能不治呢?如果連這都不治,那醫院乾脆關門算了!

四不治,「陰陽並,髒氣不定」,指體內氣血錯亂、五臟功能不正常,臟腑功能嚴重衰竭的人。從醫學上講,這種病人比第三種——「衣食不能適」嚴重,但仍屬於可治療範圍。從醫學常識看,陰陽的相對平衡是健康的表現,而患病的主要原因是陰陽平衡被打亂。從中醫講,治療的根本原則就是調整陰陽,補其不足,瀉其有餘,恢復陰陽的相對平衡,恢復身體健康。

五不治,「形羸不能服藥」,這是指身體虛弱病情嚴重的人。在當時,治病主要靠吃藥,一旦體弱吃不下去藥,確實危險。但還可用針灸等辦法,扁鵲實際也是這樣做的,所以也不能說不治。

六不治,「信巫不信醫」,在「六不治」原則中就這一條較為有理。一旦遇到此類病人,又不聽勸阻,只好由他自理。這個原則在巫醫不分的古代有利於醫學的發展。在當今,信巫醫、巫術的畢竟是少數人,對他們,只要找上門來要求治病,就要予以治療,除非他說什麼也不讓治,對這樣頑固的人只能是後果自負——不治。

依據以上分析,應該說除了第一和第六,對那些頑固堅持者可以不予治療外,其他四條,無論在古代還是在現代都是應該治療的。

綜上所述,「六不治」不是扁鵲主張,因為它不符合扁鵲的行醫實踐,扁鵲有同情心,他不會對病人坐視不管的。這段話可能是司馬遷在講完了扁鵲的故事之後,發表的個人感慨。
扁鵲是中醫史上一位承前啟後的醫學家,為傳統中醫學的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被後世的醫生尊為祖師。自古醫藥是一家,但凡中醫名家對中草藥都是十分精通的。因此,民間流傳著許多大醫藥學家與中草藥的故事,扁鵲發現牛黃1就是一個著名的例子。那麼,這其中的過程究竟是怎樣的?牛黃真的是扁鵲發現的嗎?

大家都知道,牛黃是重要的中藥材。以牛黃組態設定的成藥非常之多,幾乎每個人都吃過。但牛黃怎樣被發現的?據說是扁鵲發現的。

據說有一天,扁鵲正從藥罐中取出炮製好的青礞石2,準備為一位名叫陽文的鄰居治療中風偏癱。這時,門外傳來一陣喧鬧聲,扁鵲一打聽,原來是陽文家中養的一頭十幾年的老黃牛,不知何故,近來日見消瘦,以致不能耕作,陽文的兒子陽寶一看牛沒用了,就請人把牛宰了。

誰知剖開牛肚子,發現牛膽裡有塊石頭,大家都不知怎麼回事。扁鵲得知後,對此頗感興趣,就讓陽寶把石頭留下,準備進一步研究。陽寶就把石頭拿給扁鵲,扁鵲接過來,隨手把石頭和桌上的青礞石放在了一起。

正在這時,陽文的病又發作起來,陽寶請扁鵲過去看看,扁鵲趕到,只見陽文雙眼上翻,肢冷氣急,十分危急。他一邊扎針一邊叮囑陽寶:「快!去我家把桌上的青礞石拿來!」陽寶氣喘吁吁地拿來藥,扁鵲也未細察,很快研為細末,給陽文灌下。不一會兒,病人停止了抽搐,氣息平穩。待扁鵲回到自己的屋裡,發現青礞石還在桌上,而牛結石不見了,忙問家人:「何人動了牛結石?」家人回答:「剛才陽寶取過!」

這個偶然的差錯卻給扁鵲帶來了深思:「難道牛的結石也有祛痰定驚的作用?」於是,第二天他有意識地將陽文藥裡的青礞石改換為牛結石使用。三天後,陽文竟奇跡般地痊癒。喜得陽文連聲稱謝。扁鵲說:「不用謝我,還得謝謝你家公子呢。」於是將陽寶錯拿牛結石代青礞石的經過講了一遍,並說:「此石久浸於膽汁中,苦涼入心肝,能清心開竅,鎮肝熄風。」陽文問道:「這藥叫什麼名字呢?」扁鵲思索片刻:「此結石生在牛身上,凝於肝膽而成黃,可稱它為『牛黃』。」然後又說:「牛黃有此神效,堪稱一寶,牛屬丑,再給它取個別名,叫『丑寶』吧。」

由於牛黃能治許多病,療效極好,人們不禁想到,一定是扁鵲最早發現了它,於是編出了這個故事。

如果說扁鵲發現牛黃,還有生活依據可以推斷的話,那麼,扁鵲換心的故事就絕對稱得上是奇談怪事了。編纂於魏晉時期的《列子》這本書,記載了扁鵲為兩個人實施換心手術的故事。對於這個故事,我們該怎樣解讀呢?以戰國時代的科技水平,真的會發生換心術這樣的事嗎?

這個故事說的是,有兩個人,一個是魯國的公扈,一個是趙國的齊嬰,兩人都有病,於是一塊兒找扁鵲醫治。經過治療,兩人的病同時好了。

扁鵲對二人說:「你們以前的病,是外界干擾內臟引起的,因此用草藥石針就能治好,這幾天我發現你們身上還潛伏著一種病,那是從娘胎裡帶出來,並隨同你們身體的發育而一道生長的。這種病很危險,我願意再給你們治一下,怎麼樣?」

公扈和齊嬰回答道:「我們想聽聽這種病有些什麼症狀,然後再作決定。」

於是,扁鵲先對公扈說:「你有遠大的抱負,又善於思考問題,遇事能有很多的辦法,但遺憾的是氣質較為柔弱,在關鍵時刻往往優柔寡斷,猶豫不決,坐失良機。」接著,他又轉向齊嬰:「那麼你呢?則正好與公扈相反。你對未來缺乏長遠的打算,思想比較簡單,然而氣質卻很剛強,為人處事少用心計,卻喜歡獨斷專行。」最後,扁鵲對二人說:「現在如果讓我將你們的心來個互換,你們就都可以變得完美無缺了。」

公扈和齊嬰聽了扁鵲的分析之後,都表示願意接受換心手術。於是,扁鵲讓二人分別喝下一種麻醉藥酒,致使他們昏迷三天不醒。在這其間,扁鵲便將二人的胸腔開啟,取出心來,交換安放。手術完畢之後,又在傷口處敷上神藥,等他們醒轉後,仍如術前一樣健康強壯。他們辭謝扁鵲之後,就各自回家了。

可是,由於心已互換,結果公扈就回到了齊嬰的家,而齊嬰則回到了公扈的家。這兩家的老婆孩子都不認識回家的人,於是都發生了爭吵。公扈、齊嬰無法可想,只好請扁鵲出面解釋。扁鵲就把事情的原委告訴了這兩家人,這樣才使爭吵得以平息。

從這個故事本身看,無疑是神話,扁鵲換心,依當時的科學技術能力是不可能的。為什麼人們編出這個故事呢?這則寓言故事是借用神醫扁鵲的名義,用換心術來打比方,說明每個人都有各自的長處和短處。一個人只要善於取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他就會逐漸趨向完美。
值得注意的是,他們換了心臟後,沒有各自回到自己的家,而是進了對方的家,幸虧扁鵲解釋才算平息鬧劇。這可能嗎?我認為這裡面有古人的想像,他們認為心也可以思考、記憶,心換了,記憶也隨之轉移。記憶究竟能不能隨人體器官移植而轉移呢?我不懂醫學,也許說的是外行話,我覺得記憶就是過去的知識、經驗在人腦中的反映。人的大腦感知過的事物,思考過的問題和理論,體驗過的情感和情緒,練習過的動作,都是記憶的內容。器官的移植是不會改變記憶的。

「換心」這個故事更主要的是一種教育意義。
第一,古代人就曾經想過器官移植這件事,我感覺當時充其量是一種想像,當時的科技水平、藥物的能力還達不到移植器官的要求。

第二,它本身是個寓言,它告訴人們,要相互取長補短,這樣人才能成功,它本身有教育的意義。

所以,我們覺得換心術是人們當時有了一種想法,覺得誰能夠換心呢?扁鵲。所以,就把扁鵲作為換心手術的實施者,這反映出人們對扁鵲還是一種敬仰。

在扁鵲那個時代,醫生是社會上平民階層的人物,並不被人們特別尊重。並且許多歷史資料所記載的,扁鵲妙手回春的成功病例,患者也大都是帝王將相、王公貴族。那麼,扁鵲為何

千百年來為廣大人民所愛戴和崇敬?他在民間的聲望又是怎樣樹立起來的呢?

扁鵲名震天下,他的名氣怎麼來的?第一,判斷準確。第二,醫學上的多面手。

扁鵲醫術精深,還是醫學多面手。他到各地行醫,根據當地老百姓的要求治病。在趙國邯鄲時,發現那裡的婦女得病的很多,他就當「帶下醫」,即婦科醫生。到了洛陽,聽說那裡尊敬老年人,而老年人患眼病、耳病的人較普遍,他就當「耳目痺醫」,(五官科醫生),治好了許多老人的五官病,使不少老人從耳聾眼花中恢復了健康。到了秦國首都咸陽,看到當地兒童的發病率很高,就研究兒童發病原因,當了「小兒醫」,治好了許多兒童的多發病。由此可見,扁鵲不僅精通內科,還兼通兒科、婦產科、五官科,甚至外科;他在診斷上,不僅精通「切脈」,而且善於「望色、聽聲、寫形」;在治法上,不僅精通針灸,還善於用砭石、熨帖、按摩、手術、湯藥等,可謂一位多面手的民間醫生。司馬遷說他是「隨俗為變」。我們現在真需要這樣的大夫,真需要能夠對各種病症都能瞭解和治療的大夫。扁鵲之所以被人們尊敬,跟他這種醫療技術的全面有直接的關係。

從扁鵲的行醫路線看,他的足跡是由東到西,也就是從山東到河北、河南、山西,一直到陝西。一路上都留下了許多治病救人的故事。他醫德高尚,人們懷念他,紛紛修墓、建廟以示紀念,扁鵲墓不下十處。各地人民都認為扁鵲和自己有關係,這種名人情結反映了人民對做過好事的人的懷念。

扁鵲一生走南闖北,為無數患者解除疾病痛苦,被人們稱為能起死回生的‚神醫‛。在他行醫經過的路途上,歷代人民為他建陵墓、立碑石、築廟宇、朝香火。然而,一生救死扶傷的扁鵲,最終卻是死於非命。那麼,一代神醫的生命究竟是怎樣終結的呢?

咸陽是他最後到達的地方,據《戰國策》記載,扁鵲在秦國時,秦武王(公元前310—前307年)請扁鵲看病。扁鵲認為,沒問題,建議及早醫治。這時秦武王左右近臣卻說扁鵲壞話:「大王您的病在耳朵前面,眼睛下面,讓扁鵲治療未必能治好,弄不好反而會使耳朵聽不清,眼睛看不明。」

武王把這話告訴了扁鵲,說不吃扁鵲開的藥。扁鵲聽了非常生氣,把治病的砭石(針)一丟,說:「君王同懂醫術的人商量治病,又同不懂醫道的人一道討論,干擾治療,就憑這,可以瞭解到秦國的內政,你與有知識的人共事可以得天下,治天下,與無知之輩同謀,將會失去天下。從今天這件事可以推知秦國的事,如果再這樣下去,君王隨時都有亡國的危險!」扁鵲的話批評了秦武王,也得罪了一些近臣。太醫令李醯自知醫術不如扁鵲,對扁鵲懷恨在心,就在扁鵲離開咸陽東歸的路上,李醯派人刺殺了扁鵲。一代名醫死於非命,令人歎息!

扁鵲是司馬遷《史記》裡的第一位醫生,也就是我們開頭說的,正史記載的第一位醫生,司馬遷對扁鵲給予深切同情,扁鵲無端受害,司馬遷自己也有相同的遭遇呀!所以在《史記?扁鵲倉公列傳》中,太史公感慨道:「女人無論美與醜,住進宮中就會被人嫉妒;士人無論賢與不賢,進入朝廷就會遭人疑忌。扁鵲因為他的醫術遭殃„„所以,老子說『美好的東西都是不吉祥之物』,說的就是扁鵲這樣的人呀!」仔細看司馬遷的話,是不是有他個人的感慨與不平?

大家想一想,為什麼司馬遷引用老子這句話,「美好者不祥之物」?這僅指扁鵲嗎?似乎感覺到這裡有司馬遷個人的一種感慨!大家都知道,司馬遷也是無端地被殘害的,他就是因為替與匈奴作戰的那位將軍李陵說了幾句公道話,他說李陵這個人不會真正投降的,他還會回歸漢朝的,漢武帝怎麼樣?大怒,你敢對叛將說這樣的話?他要是真把司馬遷殺了,司馬遷也許還不受罪了,偏偏不讓你死,給你宮了,真是奇恥大辱,痛不欲生啊。司馬遷就是在這個環境下艱難地寫《史記》1,大家想,他對扁鵲是什麼感情?自己也是毫無道理地被漢武帝給殘害了。讀《史記》會發現,司馬遷在寫好人被害、被誣陷的時候都會從內心發出相同情感。

說到這兒,我們可以給扁鵲作一個總結。扁鵲是中國古代著名的醫生,他滿腔熱情,治病救人,後來人們崇拜他,尊敬他,熱愛他,於是就在他身上不斷新增了許多傳說的神奇的故事。扁鵲對中國醫學發展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扁鵲永遠不會為人民所忘記。

附錄

扁鵲者,勃海郡鄭人也,姓秦氏,名越人。少時為人捨長。捨客長桑君過,扁鵲獨奇之,常謹遇之。長桑君亦知扁鵲非常人也。出入十餘年,乃呼扁鵲私坐,間與語曰:‚我有禁方,年老,欲傳與公,公毋洩。‛扁鵲曰:‚敬諾。‛乃出其懷中藥予扁鵲:‚飲是以上池之水,三十日當知物矣。‛乃悉取其禁方書盡與扁鵲。忽然不見,殆非人也。扁鵲以其言飲藥三十日,視見垣一方人。以此視病,盡見五藏癥結,特以診脈為名耳。為醫或在齊,或在趙。在趙者名扁鵲。

當晉昭公時,諸大夫強而公族弱,趙簡子為大夫,專國事。簡子疾,五日不知人,大夫皆懼,於是召扁鵲。扁鵲入視病,出,董安於問扁鵲,扁鵲曰:‚血脈治也,而何怪!昔秦穆公嘗如此,七日而寤。寤之日,告公孫支與子輿曰:『我之帝所甚樂。吾所以久者,適有所學也。帝告我:‚晉國且大亂,五世不安。其後將霸,未老而死。霸者之子且令而國男女無別。‛』公孫支書而藏之,秦策於是出。夫獻公之亂,文公之霸,而襄公敗秦師於殽而歸縱淫,此子之所聞。今主君之病與之同,不出三日必間,間必有言也。‛

居二日半,簡子寤,語諸大夫曰:‚我之帝所甚樂,與百神遊於鈞天,廣樂九奏萬舞,不類三代之樂,其聲動心。有一熊欲援我,帝命我射之,中熊,熊死。有羆來,我又射之,中羆,羆死。帝甚喜,賜我二笥,皆有副。吾見兒在帝側,帝屬我一翟犬,曰:『及而子之壯也以賜之。』帝告我:『晉國且世衰,七世而亡。嬴姓將大敗周人於范魁之西,而亦不能有也。』‛董安於受言,書而藏之。以扁鵲言告簡子,簡子賜扁鵲田四萬畝。

其後扁鵲過虢。虢太子死,扁鵲至虢宮門下,問中庶子喜方者曰:‚太子何病,國中治穰過於眾事?‛中庶子曰:‚太子病血氣不時,交錯而不得洩,暴發於外,則為中害。精神不能止邪氣,邪氣蓄積而不得洩,是以陽緩而陰急,故暴蹶而死。‛扁鵲曰:‚其死何如時?‛曰:‚雞鳴至今。‛曰:‚收乎?‛曰:‚未也,其死未能半日也。‛‚言臣齊勃海秦越人也,家在於鄭,未嘗得望精光侍謁於前也。聞太子不幸而死,臣能生之。‛中庶子曰:‚先生得無誕之乎?何以言太子可生也!臣聞上古之時,醫有俞跗,治病不以湯液醴灑,鑱石撟引,案扤毒熨,一撥見病之應,因五藏之輸,乃割皮解肌,訣脈結筋,搦髓腦,揲荒爪幕,湔浣腸胃,漱滌五藏,練精易形。先生之方能若是,則太子可生也;不能若是而欲生之,曾不可以告咳嬰之兒。‛終日,扁鵲仰天歎曰:‚夫子之為方也,若以管窺天,以卻視文。越人之為方也,不待切脈望色聽聲寫形,言病之所在。聞病之陽,論得其陰;聞病之陰,論得其陽。病應見於大表,不出千里,決者至眾,不可曲止也。子以吾言為不誠,試入診太子,當聞其耳鳴而鼻張,循其兩股以至於陰,當尚溫也。‛

中庶子聞扁鵲言,目眩然而不瞚,舌撟然而不下,乃以扁鵲言入報虢君。虢君聞之大驚,出見扁鵲於中闕,曰:‚竊聞高義之日久矣,然未嘗得拜謁於前也。先生過小國,幸而舉之,偏國寡臣幸甚。有先生則活,無先生則棄捐填溝壑,長終而不得反。‛言未卒,因噓唏服臆,魂精洩橫,流涕長潸,忽忽承夾,悲不能自止,容貌變更。扁鵲曰:‚若太子病,所謂『屍蹶』者也。夫以陽入陰中,動胃繵緣,中經維絡,別下於三焦、膀胱,是以陽脈下遂,陰脈上爭,會氣閉而不通,陰上而陽內行,下內鼓而不起,上外絕而不為使,上有絕陽之絡,下有破陰之紐,破陰絕陽,色廢脈亂,故形靜如死狀,太子未死也。夫以陽入陰支蘭藏者生,以陰入陽支蘭藏者死。凡此數事,皆五藏蹙中之時暴作也。良工取之,拙者疑殆。‛

扁鵲乃使弟子子陽厲針砥石,以取外三陽五會。有間,太子蘇。乃使子豹為五分之熨,以八減之齊和煮之,以更熨兩脅下。太子起坐。更適陰陽,但服湯二旬而復故。故天下盡以扁鵲為能生死人。扁鵲曰:‚越人非能生死人也,此自當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

扁鵲過齊,齊桓侯客之。入朝見,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深。‛桓侯曰:‚寡人無疾。‛扁鵲出,桓侯謂左右曰:‚醫之好利也,欲以不疾者為功。‛後五日,扁鵲復見,曰:‚君有疾在血脈,不治恐深。‛桓侯曰:‚寡人無疾。‛扁鵲出,桓侯不悅。後五日,扁鵲復見,曰:‚君有疾在腸胃間,不治將深。‛桓侯不應。扁鵲出,桓侯不悅。後五日,扁鵲復見,望見桓侯而退走。桓侯使人問其故。扁鵲曰:‚疾之居腠理也,湯熨之所及也;在血脈,針石之所及也;其在腸胃,酒醪之所及也;其在骨髓,雖司命無奈之何。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後五日,桓侯體病,使人召扁鵲,扁鵲已逃去。桓侯遂死。

使聖人預知微,能使良醫得蚤從事,則疾可已,身可活也。人之所病,病疾多;而醫之所病,病道少。故病有六不治:驕恣不論於理,一不治也;輕身重財,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適,三不治也;陰陽並,藏氣不定,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藥,五不治也;信巫不信醫,六不治也。有此一者,則重難治也。

扁鵲名聞天下。過邯鄲,聞貴婦人,即為帶下醫;過雒陽,聞周人愛老人,即為耳目痺醫;來入咸陽,聞秦人愛小兒,即為小兒醫:隨俗為變。秦太醫令李醯自知伎不如扁鵲也,使人刺殺之。至今天下言脈者,由扁鵲也。

太史公曰:女無美惡,居宮見妒;士無賢不肖,入朝見疑。故扁鵲以其伎見殃,倉公乃匿跡自隱而當刑。緹縈通尺牘,父得以後寧。故老子曰‚美好者不祥之器‛,豈謂扁鵲等邪?若倉公者,可謂近之矣。——選自《史記扁鵲倉公列傳》


從2012年7月起四川成都出土2000多年前西漢時期古墓出土遺物總計620餘件、竹簡920支、木牘50枚,其中九部醫書疑似『神醫』扁鵲學派醫術典籍。

根據中新網報導,據了解,去(2012)年7月,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和荊州文物保護中心組成聯合考古隊,對位於成都市金牛區天回鎮的一處西漢時期墓地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掘,經過一年多的發掘整理,古墓文物保護工作基本完成。

在出土的古墓文物中,記錄有醫學典籍的920支竹簡尤為獨特,簡文內容可分為九部醫書,包括一部有名稱的《五色脈診》,暫定名為《敝昔醫論》、《脈死侯》、《六十病方》、《尺簡》、《病源》、《經脈書》、《諸病症侯》、《脈數》等。在這些竹簡中,還有184支竹簡的內容為醫療馬匹疾病的《醫馬書》。

『我們成都這次出土的9本醫術,它涉及的方面很全面,從藥方到配藥,如何治病、吃藥,是完整的理論體系。』成都市文化考古研究所、成都大遺址考古研究中心副主任謝濤說,這次出土的醫書中有部《敝昔醫論》,「敝」、「昔」二字有通假字,通假過來就是《扁鵲醫論》,從出土的九部醫書內容分析,這可能是失傳了的中醫扁鵲學派經典書籍。

謝濤還說,與醫簡一同出土的還有一個完整人體經穴髹漆人像,身體上用白色或紅色描繪的經絡線條和穴點清晰可見。而扁鵲是中國古代著名醫學家,被推崇為脈學的倡導者,尤善於經脈學,這個完整的人體經穴髹漆人像,與墓葬出土的經脈醫書相對照,更有可能是扁鵲學派經典書籍。

同時,古墓中還出土了4部蜀錦提花機模型,是迄今大陸發現的唯一有出土單位、完整的西漢時期織機模型。在古代,『錦』是絲織品中最高級的奢侈品,一向有『寸錦寸金』的說法。美譽度極高的蜀錦,在漢代逐漸發展到第一個高峰。

『織機由竹木構成,結構複雜,部件上殘存有絲線和染料。』謝濤說,跟織機一起出土的還有十多件彩繪木俑,俑的身姿、銘文各不相同,極有可能為司職不同的織工,應是漢代蜀錦紡織工場實景類比再現。同時,從織機複雜程度來說,和以前出土織機模型想比,它的工作原理更加複雜非常先進,對於研究中國乃至世界絲綢紡織技術的起源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網路資料彙整僅供參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