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8日 星期四

《活出一的法則 首部曲:我的選擇》第二章 極性與選擇


大我紙上遊戲上的極性

合乎道德的行動就是以諒解和慈悲對待他人。這些黃金守則出現在所有宗教裡頭:

●印度教:這是義務的根本:會令你痛苦的事情不要加諸在其他人身上。

●祆教:大自然本身是良善的,任何不利自己的事,它不會加諸於他人身上。

●道家: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佛教:害人者害己,害己者害人。

●儒家: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耆那教:在幸福和痛苦、喜悅與悲傷中,我們應該把他人當作自己。

●猶太教:無論你討厭自己什麼地方,別加諸在他人身上。

●基督教:所有你希望別人為你做的事,先為他們做這件事。

●伊斯蘭教:只有當你希望兄弟得到你渴望的東西,你才是真信徒。

●錫克教: 你怎麼看待自己,他人也就這麼看待你。 1

追尋者使用極性概念在日常生活中做選擇,於是將「小我人生遊戲」轉化為靈性活躍的「大我人生遊戲」。

這是星際聯邦討論大我紙上遊戲如何運作最關鍵的細節。

這是在大我人生遊戲中獲勝的關鍵。

讓我們從最基本的層面看這個概念吧!

何謂極性?
我起先開始熟悉極性概念是在學校研究磁鐵的時候。
我發現天然鐵礦通常不具有磁性。
天然鐵礦含有許多帶有磁性的「微晶粒」( crystallites ) - 在岩石裡極小的微晶體有磁矩或是傾向造成繞著磁軸旋轉,這樣的磁力幾乎是永遠互相抵消的。

不過,如果已經極化的磁鐵有足夠的強度並且與鐵接觸,磁鐵就會造成原礦的磁矩重新排列,以至於磁鐵與原礦都朝同一個方向旋轉。這一塊鐵礦現在就已經磁化了。

這塊磁鐵擁有動態性質。一端是正極化的「北極」;磁鐵另一端則是負極化的「南極」。磁鐵現在有能力進行某種運作,即用接觸的方式來磁化其他鐵塊,或是讓浮在水上或平衡狀態的指北針指向磁北,讓指針隨意擺動。

在我們人類「原礦」上的「微晶粒」就是道德的選擇。在日常行為當中,我們會隨機做和道德有關的選擇。我們從來不是天生具有道德感的生物,就像天然鐵的原礦被做成磁鐵一樣。除非我們從錯誤中以某種方式了解到什麼是對的,我們才會做些在這個時候看起來對自己有利的選擇,然而我們在此時卻沒有整體上的一致性,走一步算一步。

所以我們人類起初沒有發展任何極性或是力量去運作,一直到我們承擔自己的道德訓練與紀律為止。當我們開始做一連串道德上的選擇,便重新排列了人類原礦中的微晶粒並且開始發展磁鐵的特質,我們順著一條連貫的追尋路線去組織自己愈來愈多的特性。

當我們按照一貫的意圖做道德上的決定,我們也開始放射無形的能量或是力量表達我們的道德觀。然後我們就能藉著自己的存在像磁鐵一般運作,也幫助其他人磁化和極化,並且做出合乎道德的選擇。

另一個發展力量的例子可在汽車引擎上找到。當你發動車子之前,車子是靜止的。當你轉動鑰匙,引擎就啟動了。內燃式的引擎跟著發動了。空氣與燃料在你車子引擎裡的汽缸觸發了微小、在控制之下的爆炸。這些爆炸的力量產生的力量引導曲軸,曲軸的扭力或是傾向會造成旋轉。曲軸開始轉動。曲軸讓那些旋轉的力矩帶動與其相連的車軸。這旋轉的運動透過車軸傳送到輪子。輪子轉動,車子就前進了。現在這部車可以移動到你想去的地方。

拿引擎發動車子的方式跟我們相比,我們可以說現實人生處境所需要的道德選擇好比是流進引擎的燃料。

我們的使命感遵照較高層次的大我紙上遊戲道德原則供應內燃機所需的空氣。

對剛來臨的情況所做的道德回應點燃了我們的引擎。我們發展個人力量。當我們持續地做道德上的抉擇,我們順著服務的路線累積動力、並且增強我們的極性。

我們人類系統就像是引擎,要是我們不使用正確和錯誤的極性刺激我們的選擇,我們的選擇就不會產生任何扭力,就形而上層面來說,我們也不會發展出讓我們的輪子前進的力量。

 未使用極性原則的選擇讓我們引擎的汽缸即使功能正常仍無法運轉。在這些情況下無法有什麼進展。

我們的父母師長相信他們教過我們如何做恰當的道德選擇。

可是,比起做道德選擇的基本原則,他們更往往要我們遵循看似武斷的規則。

十誡就是這類行為道德準則的好例子。它的要求如下:

1. 不可崇拜耶和華以外的神。
2. 不可崇拜偶像。
3. 不可言不由衷地起誓或做虛假的承諾。
4. 不可在安息日工作。
5. 孝敬父母。
6. 不可殺人。
7. 不可與你的伴侶以外的人親熱。
8. 不可偷盜。
9. 不可對他人撒謊。
10. 不可對他人財物起貪念。

這份不可做事項列表留下一大塊裸露的道德地盤。
前兩項和第四項都是關於正確地對待耶和華—猶太民族的造物主版本,第五項是關於恰當地對待你們的父母,第三項和其他部分都是關於恰當地對待他人。

這裡沒有解釋這些舉止為什麼恰當。我們把十誡當成規定盲目地遵守。

主禱文比較接近一個符合邏輯的道德中心。

其中基本的要點就是將神的旨意奉行在人間,就如同在天上。

何謂神的旨意?就是我們以自己希望被對待的方式對待彼此。

我們寬恕其他人的錯誤、罪行和其他不正當的行為,如同我們希望他人能原諒我們自己的過錯。

讓我們回頭看看金科玉律,就在聖經的馬太福音第七章第十二節,我們找到這則道德互惠原則的簡潔版本。英王詹姆斯版本聖經是這麼寫的:「無論何事,你們願意人怎麼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

這真是個簡單的概念!以你想被對待的方式對待他人。
這個道德原則在全世界的宗教上都能通用。
它也可以在適應新環境和新選擇的時候推論出來。
這個慈悲體諒他人的原則就如同你慈悲體諒自己,也是做道德上的選擇時可靠的工具。

當你以自己想被對待的方式對待他人,你正開始做道德導向的事情。

你正在極化自己的人類原礦,導向你想要磁化的正極結果。你正朝服務他人的道德理想看齊。

這個選擇能發動你的引擎的理由就在於你公平看待自己和他人。

你也給他人同樣的權利並且加上尊重、榮耀和合宜的待遇,就像你對自己一樣。

你正在召喚大我紙上遊戲的元一本質、讓你脫離扁平的小我紙上遊戲。

這種行為需要鍛鍊與有意識的選擇。通常不是什麼輕而易舉的決定。

這通常都需要我們付出某些東西來慈悲體諒他人需求,並且用視人如己的態度去回應他人。

這樣的行動就是道德行為的精髓。

當人類決定變成有倫理道德的生物,開始基於如黃金守則的原則做決定,他們就變成了大我人生遊戲的玩家。

服務他人的極性之路

你在這個時候具備什麼樣的能力服務取決於自己深化的覺知選擇了什麼;當你選擇了內在深層的覺知想要的東西,你的人生會變得喜悅;當你完全選擇了你要的東西,你都不需要再花時間質疑:信心是答案? 服務是答案? 或是某種特殊的服務比另一種好?

當你做了完全服務他人的選擇,你就會明白。這是超乎計畫的一種明白。你所知曉的部分包括覺察出:除了自己的欲望、意志與執著,你真的無法控制任何事。 2

磁鐵有北極 —— 或是正極,與南極 —— 或是負極。根據星際聯邦的說法, 我們人類有同樣形而上的設置。他們稱之為北極或正極為服務他人的極性。又稱南極或負極為服務自我的極性。有趣的是,光線從南極行進到北極:南極藉由引力或是吸力「吸引」光線,而北極接收並且放射出光線。

在所謂的黑魔法文獻中,我們可以找到追求服務自我極性的指令。根據星際聯邦的說法,選擇跟從追尋正極或是負極的路徑都會增強一個人的極性,讓我們從地球這個選擇的密度裡畢業。如果你沒有從中擇一,也就不能畢業了。

星際聯邦是一個屬於服務他人極性的團體。我也屬於服務他人。因此,如果你想要強化服務自我的極性,你應該找找看別的地方,以便了解如何著手進行。

如果你想走上服務他人的路,那就讀下去吧!

宗教通常告訴我們要選擇服務他人的極性。然而,釘在十字架上的救世主形象可不會激勵大多數人想要這麼做。雖然基督的死亡成為無條件的愛這個概念的絕佳象徵,我們仍難以在日常生活中付諸行動,做這類選擇是困難的。

星際聯邦描述服務他人之路猶如創造與維持一種正面的態度,並且影響我們所有的決定。這態度的精髓在於覺察宇宙是渾然一體、內在交互作用的生命體,且以絕對的愛構築而成,我們每個人都是其中一份子。

當我們透過我們日常的決定來編織我們的方向,我們的態度是儘可能以寬廣的視野觀看,然後我們就能更精確地衡量自己的選擇是否需要涉及道德原則。

我們每天都有機會做這樣的選擇。如果我們在路上看到某個人需要進入車陣當中,就會稍微煞車,作勢讓這個人進來,我們不過是為了體貼別人,先把自己放在一旁。這即是服務他人的選擇。

當我們推著堆滿雜貨的大購物車在商店裡看到某個人手上只拿著兩件東西,就會招呼他排到我們前面先結帳,我們不過是為了體貼別人,先把自己放在一旁。這是正面地極化我們的選擇。

當我們在晚餐桌前看到籃子裡只剩一條麵包,我們把麵包遞出去,而不是為自己抓取麵包,我們看著其他人收到這條麵包,我們已把自己放在一旁,只為了體貼別人。

服務他人的行為可能是棘手的。舉例來說,我現在讓一個人進入車陣中,這不是簡單的黑白是非題。一位精明的駕駛不會讓任何人在綠燈的時候插進車陣裡,在他後面的車子川流不息,這會讓許多在後面的人錯過綠燈。不過,遇到紅燈時,在你後面的人會動彈不得,因此,讓他人插隊就沒什麼問題了。

我們在這裡還有個棘手的處境。你的婆婆問你,她戴這頂帽子是否好看。事實上,那是個糟糕的選擇。假使不管你說什麼,她都非要戴著這頂帽子不可,在這種情況你只能忽略事實而含糊地稱讚她。你可以說:「真是可愛的帽子!」從而避免說出違心之論。但如果她有機會留意你說的話,而且還有另一頂比較好的帽子可選,那麼你可以分享自己真正的想法,這總比迴避她的問題更可能為她服務。

至少對我來說,在服務他人時最棘手的部分就是在一位朋友或親人跟我分享他或她正在面臨的難題發生的。我是個會尋求解決辦法的人,往往主動解決發現的問題。可是有很多時候朋友只是想要有人傾聽、想要有人同情。在這個情況之下你要仔細傾聽,除非你聽到特別要求才分享你的建議。如果對方徵詢你的意見,換句話說,你提供給別人的服務便是以敞開的心胸來分享你的觀點跟建議,應該儘可能用最慈悲的方式分享資訊。

無論你選擇哪一條道路,增加極性有個耐人尋味的特點,那就是最重要的第一個選擇,你全然地覺察這個選擇的重要意義後決定服務他人或服務自我。

如果你用整個自我來支撐第一個選擇,就好像你挖地並且建立你的靈性「房屋」地基,把混凝土灌進地基裡成形。

現在你的選擇地基已經由服務他人構成,你已完成大我人生遊戲的第一步。你分配時間給你的餘生繼續參與已經展開的大我人生遊戲。

接下來的每個服務他人的決定都會加強你的正面極性。要是你退縮做了個服務自我的選擇,你必須做另一連串充滿愛的選擇來加強你的極性。

這本書的書名《活出一的法則》即代表你希望服務的基礎或第一個選擇。在第一時間做這個選擇不僅僅是決定在這個特殊時刻服務他人。你選擇了自己如何運用在地球上剩下的時間去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第一個選擇對靈性追尋者就如同基督徒首次在教堂受洗。接下來你的人生都繼續奉行正面極性之道。

第一個選擇需要心理上與情緒上的大量準備。當你在做每個服務他人的決定時,總會有些內在的抗拒。這樣的決定永遠都有些理由讓你遇到難題。為了做出基於道德本質的選擇,你需要看見更大的遠景,這類道德本質基於「我要做對的事」這種感覺,你所瞧見的遠景則概觀了你在地球上的生活層次,這個概觀屬於大我人生紙上遊戲。

當你把人生當作一個整體,徹頭徹尾地觀察你的生活,把你當成一首交響樂或一首詩,你便能脫離轉移自己心智注意力的日常生活細節。你便能看見選擇的契機,一般來說,像是你在此生想要有何表現。然後你可以為自己設定一個人生規則或是道德標準,如同內在的指南針指引你穿越每天生活的混亂海洋。

我很幸運地能在幼年初期擁有與耶穌 - 基督之間不尋常的關係。對我而言,他可不是主日學中的神秘人物,而是住在我的「魔法森林」裡的一份子,在我是個非常年幼的孩子時,我可以在那個地方進入內心世界。對我來說那是一個真實的地方。

耶穌從來沒在我的魔法森林跟我說過話。他會坐在一旁握住我的手。我會注視他的眼睛,並且了解無條件的愛的真實本質。那種愛全在他金色的凝視當中。

在教會,我學到據說他在很久以前的短暫服務期間所宣揚的理念,他的訊息與星際聯邦一樣:愛與寬恕。從我最早有記憶以來,我已經想要跟隨他的道路。

因此,對我來說,服務他人一直是種快樂與特權。即便在我幼兒時期,我也很認真地思考道德上的選擇。我尋找崇高的道路。當我繼續極化,我發現我的人生變得更美好、更具有深度。我從每一天感覺到的喜悅是主觀的證據,藉由我的大我選擇過生活便是人生更為豐盛充實的關鍵。

不過我知道在這份報告裡有個弱點。除了我自己服務他人的選擇,我不想說服你也走這條路或是真的做些什麼。因此我無法去阻止你抗拒做大我的選擇。決定權都在你身上。我的工作就是對這些星際聯邦的準則做個報告。

做你的關鍵大我選擇、約束自己在接下來每個選擇都繼續極化,這在起初帶來的利益並不明顯。我希望你可在嘗試這些概念時嚐到其中的滋味。

有意識地以服務他人生活對我非常有吸引力,因為它使我拋開雜亂的思緒。當我的腦海充斥著各種情境與對話,待辦事項和需要開車接送的客人,需要會面、應付的人,我可能會動彈不得,很快地發現自己既無聊又厭倦。

當我把觀點轉向服務他人的體諒、以及慈悲,我的世界變得寬廣,變得大大不同。在這個世界裡的事情變得消失界線,而我卻清楚為何自己要去做我正在做的事情。我非常喜歡那樣。

一般來說,大我的選擇是整個第三密度的重點,在我們的地球生活中尤其如此。 如果你著眼於心智、身體、靈性的革命,你可以看到我們都是從一個弱小無助的動物展開我們的人生。然後我們在童年的過程中被訓練、馴服。

當我們進入了青少年階段,我們已經做了許多選擇,而且擁有許多進化的經驗。我們再也不是動物。我們已經成為人類,但不一定是個有道德的人。要是我們不把自己當作有道德的人,並且覺察到我們內在的重要中心就是道德,在有生之年可能僅有些微進展。

在做出大我選擇並持續這樣的選擇之際,我們不只加緊靈性進化的腳步,也在自然死亡時準備好迎接畢業日。

在此生結束時你願意畢業、邁向愛的密度嗎?或者,你願意再花七萬六千年或更久的時間一次又一次地投胎到類似地球的環境學習同樣的課題與遊戲呢?我們大部分的人都會選擇畢業。畢業的關鍵就是達到足夠的極性才得以前進。

讓我們以數字來表達。根據拉群體的說法,當我們達到百分之五十一或超過這個比例服務他人才能從正面極性畢業。換句話說,如果我們一半以上的時間都在思考如何服務他人,我們已經達到從正面極性畢業的分數了。

從負面極性畢業的條件是我們有百分之五是服務他人,或百分之九十五服務自己。靠服務自己畢業有點困難,因為我們對自己的愛與關切必須要很純粹。

服務他人的分數在百分之六與百分之五十的那些人不會畢業,在這個世界上停留在那些百分比之間是最簡單的事。想要達到百分之五十以上,或百分之五以下的分數,必須擁有大我遊戲的覺察並決定參與大我遊戲,才能創造人生的規則或是與你自己之間的合同,這將推進你的分數達到超過百分之五十一以上或百分之五以下。

由於我們很接近這個選擇密度的尾聲,我們有意識地做出極化決定的時間十分有限。在 2012 年冬至之前,我們還可以做這樣的決定。不僅星際聯邦把這天當作新時代的黎明,西方古典占星學與馬雅曆也找得到資料證明。愛德加‧凱西( Edgar Cayce )亦預測過這場轉換,不過他說的日期是 1998 年磁極切換以及日後為我們所知逐漸到來的世界末日。

我嚴肅地看待這個日期,就像許多人那樣,我不相信我們的世界將會在 2012 年冬至那天一眨眼就結束了。我相信當第三密度衰微、下一個密度的能量滲透到地球上時,地球上的這些情況正逐漸改變。星際聯邦一度表示,也許百年後仍有靈魂以第三密度的肉身寓居地球。不過,那些人也會啟動自己的第四密度身體,因此他們可以享受第四密度的能量,而有愈來愈多這樣的人會成為地球環境中的一部分。

在 2012 年以後,那些還會住在地球第三密度的人將會專注在管理照料這顆行星上,他們會努力修復我們在過去兩百年左右造成的傷害。大我選擇的時期即將過去。

沒錯,今日許多住在地球上的人是地球的選擇密度應屆畢業生。他們現在是第四密度的開拓者,所以他們在愛的密度所採取的第一個服務他人的行動即是選擇回來幫助家鄉療癒。心理學家與靈媒都稱這些孩子為靛藍小孩( Indigo Children )和水晶小孩( Crystal Children )。現在有愈來愈多具有這種雙重身體的人來到地球。

我小時候讀過一首詩恰如其分地描述這種情境。開頭是這麼寫的:

每一個人,每一個民族,
時代要你們作出抉擇:
在真理和謬誤的搏擊中,
歸於善還是歸於惡。
一項偉大事業,上帝之新生的彌賽亞,
讓我們選擇
盛開的鮮花還是枯朽的枝條,
這將永遠是黑暗和光明之間的選擇。 3

婁維爾以基督徒的語氣寫這首詩並非這篇報告的重點,不過若你用「無條件的愛」取代「上帝的新彌賽亞」就不會太像基督徒的語氣,反而更簡單明瞭。選擇真理、良善、鮮花與光明看起來是極佳的決定!

服務自我的極性之路

就像有人選擇的路是服務他人,也有人選擇的路是服務自己和控制他人。每個坐在這個尋求圈的人都知道那些樂於操控的人,就是那些確實遵循負面之路,有時被稱為走上「非實存之路」或分裂之路的人,他們為自身利益嚴密地進行操控。 4

在大我遊戲準則裡有個了不起的美德 —— 以服務他人為目標的人僅僅需要更 深入地了解自己、成為自己,即是他們最重要的靈性工作。他們了解到自己是純然以愛創造的生命當中的一部分,而他們也知曉,實際上自己是值得尊敬的。因此,他們可以直接了當地探索自己的意識,在追尋的路上自己也不會找到充滿恐懼的東西。這種直接的方式不受批判與表象所惑。這是坦誠、光芒四射、仁慈的極性。對他人與自己都流露出無條件的愛與慈悲。

換句話說,服務自我的極性收縮自己的能量,「吸引」而非發射能量出去,它習於把事物拉到自己身邊,讓這些事情按照自己希望的計劃進行,而非享受事物的本來面貌,順著環境的態勢流動。

一個服務自我的人比一個正面極性的人更可能想要控制自己的一言一行。他會特別注意什麼會讓他獲得優勢或是讓他能更有效地控制別人的想法或行動。你可以為他們冠上邪惡的標籤,但這只會讓你捲入世俗的小我紙上遊戲,小我的遊戲喜歡批判、創造與眾不同,好讓自我「更出色」。

當你試著使用「善良與邪惡」這些字眼來看待極性的強烈對比,你會發現那些辭彙帶有太多情緒而對研究毫無用處。比較好的思考方式是把這兩個概念當作磁鐵的正極與負極。然後就不會在討論這些概念時產生情緒上的批判。

我的意思不是你需要為了追求無偏見的思維而擁抱你認為的邪惡。我只是建議,思索極性時,使用代表正面和負面的中性術語遠比使用相對的字眼 —— 是非善惡更有益。不同的事物對不同的人或是團體各有其助益。正面與負面這些字眼與極化的磁性相關,也是更客觀的用法。

在渾然一體的宇宙裡,我們每個人的內在都具備所有正面和所有負面的特質。事實上,我們的內在和宇宙萬物合一,它們就藏在我們意識的內在摺層裡。當我們看見某個服務自我的人,我們對他的價值觀是不帶批判的,不管是在我們個人的生活中或是觀賞公開活動的遊行、從我們天生的陰暗面,我們都會發現相同的價值觀,如此我們才能直接了當地面對自己。

當我們對他人或是團體的行為有了厭惡或是批判的反應,我們便是把他人或團體視為一面明鏡來觀照自己的內在本質。當我們不喜歡在鏡中看見的一切,對我們來說最好花一些時間思忖自己在哪裡播下看似錯誤的種子,我們從外在看到的一切都蘊藏在我們內在本質裡。

所以當我寫到服務自我時並無批判之意。我只不過嘗試描述它、幫助你了解它,從而避免被它控制或奴役。

服務自我的人生態度精髓是既控制自己也控制他人。服務自我極性的人不同意萬物一體,他才是第一名。他不會視鄰人如己。他操弄著心理學家所謂的小我( ego )。對小我來說,這個有效的字眼就是「我的」。他把這世界當作用來利益自己的工具,如果他想要什麼,他會讓它屬於「我的」。

當然,服務自我極性的人必須仰賴「我的」東西來確認自己。他已經否定了自己的真實本質,也就是無條件的愛。他無法照看自己的心,因為他拒絕敞開心胸。在一個萬物一體的世界,我們全都參與其中。從服務自我的觀點去看,這 整個概念卻一無是處,這個觀點致力於非實存的途徑 —— 自我孤獨地對抗世 界之路。

所以服務自我極性的人用他的想法、意圖、目標,他的財產還有他掌控的人們與事物來界定自己。迷失在小我裡,他無法放下這些特質。因此他無法深入研究什麼「是」敞開心胸的那條路。因此,他為了保持界定自己的方式便緊握自己的控制權不放。

你記得在小學操場的惡霸嗎?他會從那些無力保護自己的人挑目標下手,有計畫地偷竊他們的午餐錢或是勒索他人金錢,日復一日就這麼令人難受地度過。對校園惡霸來說,其他人不算是人。他們是次等人類。其他人不是潛在的受害者就是潛在有利用價值的盟友。

我們長大成人後,也一直在日常生活的操場上遇見惡霸。我們開車時,一路上充斥著惡霸。在我們走的那條路上,應該都可能被這樣的駕駛超車。最近我開車進城,清早沿著一條鄉間固定路線轉彎,當時幾乎沒有什麼車,也沒有車子在我視線所及的後面,然而在抵達州際公路之前我不得不煞車四次,因為,雖然我開的是路上唯一的車,別人的車子進入車道就是要搶在我前面。

以下是另一個在日常生活裡頭服務自我思維的例子。有兩個十字路口的停車號誌靠近我家的十字路口,這是我們村子惟一出村的兩條路,可以往東、南、西方向走。每次我開出去經過任何一個交叉口就會先觀察停車號誌。我經常會在路上煞車停下來,然後讓來車瞧見我正在遵守法規,所以我不可能加加速穿越十字路口去撞他。因此他完全不需要煞車,反而是忽略停車號誌,大搖大擺地開過我的面前。 5

為何他可以這麼做?因為他可以。也因為他遵循的是非實存的途徑,他沒有理由把我當成應該尊重的對象。由於我愚蠢地遵守道路法規,我的車子只是一個他可以超車的物體。如果他有一點點想到車子裡的人,他想的是一個「呆瓜」,而不是一個人。身為一個具有服務自我極性本質的人,他大可以蔑視所有規則,除非那些規則讓他稱心如意。

在任何有組織的宗教裡,要求嚴格遵守該信仰體系特有的教義,這種教義的結構擁有服務自我的強烈傾向。歷史給了我們無數個「神聖」戰爭的例子。多麼自相矛盾的說法!顯然造物主的本質是無條件的愛,祂不會認可戰爭。

然而,任何人基於「我的」教條和「我的」宗教得到的結論就是他們相信只有這條路可行,那些不相信的人就需要被勸導加入成為真正的信徒或者是被剷 除 —— 在這輩子之後被送進地獄或是送到任何一個不屬於今生的狀態。

羅馬天主教過去各式各樣的宗教裁判所又是另一個服務自我思考模式的好例子。羅馬天主教教會曾蓄意「為了人們好」而控制別人,折磨許多人致死,就是想讓他們招認被假定的罪孽。他們認為處死該肉體之後,這個認罪的靈魂就不會去地獄了。

許多無辜的人被判處酷刑與死刑,他們為了治療而採草藥,就因此被控施行巫術。還有更多人由於招惹麻煩的意見而身亡。舉例來說,宗教裁判所強迫伽利略‧茄利萊( Galileo Galilei )宣布放棄哥白 尼的理論 —— 地球繞 著太陽轉,要他換成另一種說詞。古老的世界觀認為地球是平的,也是宇宙的中心,太陽和所有的恆星、行星都圍繞地球而轉。伽利略相信哥白尼是正確的。當時他低聲說:「不過,地球會動!」幸虧迫害他的人顯然不像他的傳記作者那麼靈敏地聽到他說的話。

今日當你們展望世界舞台時,也許會發現宗教狂熱的例子。基督徒、穆斯林和猶太教徒的世界裡似乎都有嚮往末日決戰( Armageddon )的小團體。

我們大多活在一個服務自我極性的狀態,因為我們的社會裡面都有國家、地區、州郡或城市的武裝部隊。舉例來說,美國軍規是分階級的。二等兵可以歸功於或是歸咎於中士。士官可以歸功於或是歸咎於中尉。中尉可以歸功於或是歸咎於上尉。從將軍的軍階一直延續下來,整個軍隊都會歸功或是歸咎於他的所作所為。

官員的階級是另一種武力,像是海軍、空軍、海巡和警察或是治安官的部門都有不同的頭銜跟位階排序。然而歸功於或是歸咎於完成這件事情的主事者卻是相同的。例如即使軍隊的高層人士曉得士兵們很可能陣亡,依然毫無困難地指揮他們進入戰場。他們的目標具有政治、經濟、合作與意識形態的意義。在軍隊中執行他們的政策與命令的人被當成主事者在小我棋盤上的小卒,也就是俗語說的「砲灰」。據說我們有些領袖會把「一個砲灰單元」( One fodder unit )用來形容「一般公民」。

最近新聞上有個例子,電視轉播一位資深官員在一座小鎮的演講,那裡有個女人由於丈夫與兩個兒子從 2003 年的美國戰爭中為國捐軀而引以為榮。她和其他家人就坐在觀眾席的前排中間位置。

有位記者指著這位受人尊敬的母親問了這位官員一個問題。記者要他問問這位母親,她是否覺得自己的犧牲是值得的。但是這位官員卻馬上代替她回答,說他確信她會說值得。他接下去說,如果這位母親還有別的兒子死於戰場,同樣也會為兒子感到驕傲,而且戰爭的犧牲者們也會很驕傲,並且樂意為國捐軀。他們還能有什麼更好的死法?

我希望你能看看這位母親的臉!那是個全然驚恐的表情。不過這位官員的回答卻顯露出大部分老練領導者不會展示的心態,那就是當受到意識形態驅策的人負責政令,他甚至不會花一秒鐘考慮戰鬥人員死亡是個問題。士兵就是要戰鬥。人員不重要。政策才重要。

請諒解我不是在批判那位官員的觀念。這份報告並未單獨挑選任何人或任何國家,我把這個人做為軍隊如何看待其他 - 自我的例子。這位官員並沒有比許多其他領袖更好或更糟,這些領導者環繞著我們的疲憊世界,他們習慣把戰爭當成是政策,而不想花時間或仁慈地以外交途徑和各國尋求和平與合作。

在剛才電視轉播的例子中,仔細地觀察它,了解服務自我的極性是好事。服務自我的人大多數都不會認為他們在做什麼「壞事」或「邪惡的事」。事實上我們當前的政府準備用一個謹慎的理由解釋每個致力於侵略政策的決定。除了把死於戰爭的人稱為英雄或在美國將士陣亡紀念日想起他們,政府什麼也不承認。

另一個同樣服務自我的思維可以在大公司身上看到。就像軍隊,所有的功勞都歸功於上頭,最後落到公司總裁身上。就像軍隊,為了追求勝利可以接受非常手段。儘管刺客對他為錢殺害的高官或科學家並未心懷憤怒,他還是被雇來剷除一個危險的競爭者。暗殺只是個工作。當一個黑社會大公司由於某個人違反賭博的規則而打斷他的腿,那可不是個人因素。只是基於「生意考量」。去掉一個人的人性是服務自我思維之核心。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可看見許多公司從事非致命的服務自我行為,不管他們是否曾經公開承認,有些公司的政策是開除接近退休年齡、經驗豐富的好員工以節省高額退休金與薪水的成本。花較少的錢讓較年輕又經驗不足的人取而代之,這樣他們就能不必花一毛錢在退休金上。

還有另一個公司運用服務自我思維模式的例子,那些公司會雇用兼差的文書處理員,這麼做是因為依法不需要給兼差的人任何福利,如此便可以保護公司的利潤,將高額薪資給予頂端的高階主管。

這造成的直接結果是,美國有大量的勞動人口無家可歸也沒有健康保險,因為不管他們工作多少小時或是有多少工作,都沒有足夠的錢去負擔許多人視為理 所當然的 —— 可住的地方、以及具有照顧生病與需要醫療服務的家庭成員的 能力。

也許一個國家結合軍隊、宗教、企業的力量用盡手段取得他們想要的東西時,就是最黑暗的服務自我思考模式。如我們今日看到世界各地政府與宗教混合的力量帶來的種種效應。

舉例來說,大型集會的牧師告訴教徒投給特定的候選人或政黨。從聖經文本辯證時事是一回事,告訴人民如何投票、把信念扯上邊又是另一回事。的確,基於人民渴望在毫無政府限制下擁有相信與實現自我信念的自由,才有了我們的國家。

我們也能從以下例子看出公司目標如何成為軍事政策:: 1893 年,都樂公司( Dole Company )對利留卡拉尼女王( Queen Liliuokalani )努力為夏威夷立新憲法一事作出回應。立憲是她身為國家元首的權利,她針對美國政府 1890 年強迫她的人民訂下「刺刀憲法」( Bayonet Constitution )予以回應,該憲法嚴格地限制夏威夷所能行使的國家主權。

美國 1890 年同樣也對夏威夷強制施行麥金萊關稅( McKinley Tariff ) 6 ,還撤回對夏威夷的保障措施,不再讓夏威夷內地市場的糖免於任何企業染指。都樂公司要女王把所有的糖田都轉讓給他們。然而,女王卻為了夏威夷人民的福祉嘗試重新取得主權,而不考慮都樂先生與他的公司利益。這不是美國公司利益團體樂見的。他們與政府高層會面時尋求解決之道,直接結果是海軍侵略夏威夷,推翻女王並且在 1894 年建立夏威夷共和國,山繆‧都樂( Samuel Dole )即位為總統。

2005 年有一本令人感興趣的書《顛覆》( Overthrow ) 7 出版,該書提供了美國當時所作所為的詳盡資料,以及為了讓美國公司在國外得到更好的待遇,要求國家這麼做的實錄。諾姆‧喬姆斯基( Noam Chomsky )的書《霸權還是生存:美國統治全球的任 務 —— 美 國的鴻圖霸業》( Hegemony or Survival: America's Quest for Global Dominance: The American Empire Project )也在這一點上多加著墨。

對於服務自我極性的人而言,是他反對整個世界。或者說,如果他把一個團體當作「我的」,那就是我們反對他們。那種態度是服務自我極性的核心精神。這就是為何星際聯邦經常說這種服務自我的途徑是「非實存的」,因為就形而上學的角度來說,不可能是一個人或是一個團體反對世界上的其他人,「我們全體是這個世界」( We ARE the world )。 8

在日常生活裡做服務自我的決定易如反掌。我再舉個跟交通有關的例子好了。我通常需要在赴約時從一條高速公路走下坡到另一條路。這條特殊的坡道有一條合流車道,在往下抵達下一個州之前,合流車道中間沿著坡道的高聳彎道穿越空中。

通常我是個「好孩子」,開到左線繼續穿越第二條路。但是我偶爾約會遲到,然後就使用這條合流車道使別人必須煞車讓我通過,還讓他後面的每個人都得慢下來。我的理由是我遲到了。不過我駛進合流車道時有意識地給其他人帶來不便。這聽起來沒什麼,但如此薄弱的選擇,還有他們允許我們考慮到他們的這份覺知,構成了我們在大我紙上遊戲上的運作。

這裡還有一個在日常生活中做服務自我選擇的例子。你把三明治一分為二,其中一份比另一份要大些。假使你把大的留給自己,把小的那份傳給朋友,那就是服務自我的行為,你把自己的需要或渴望置於他人需要或渴望之前。不過就正面極化而言,你也已經分享了自己的食物。

或者說你在會議裡已經坐在一張不舒適的椅子上。另一位團體成員暫時要離開房間。你移到他那張較舒適的椅子上,對自己解釋,你的背不好,比他更需要好座位。那是服務自我的行徑,因為你把自己的需要置於他人之上。

現在,如果你找那個有舒適椅子的人談一談,解釋你的背不好,請他跟你換椅子,你就是向另一個人表示敬意,把你和他視為平等,並且請求他的幫助。因此你得以維持服務他人的極性。差別就在於你是先拿走椅子還是先徵得別人的同意。

父母對他們的嬰兒來說是最初選擇服務自我的典範。他們的孩子出生時沒有自主能力,所以父母絕對必須全然掌控嬰兒的生活來保護小孩。經過許多年,經過幼稚園、中學與高中階段,我們的文化認定父母除了肉體虐待之外,保有控制小孩的權力。

當孩子長大成人,我們都知道父母會期待繼續控制孩子的人生。父母對成年子女的的掌控會讓他的配偶、孩子感到非常痛苦,不管子女的家人是否允許父母控制他們,他們也都會經歷到這種痛苦。這樣的家長會很高興地解釋他們都是為了子女好才如此。

抗拒這種想法只會造成它在我們的社會和天性中擁有更長久的力量。我並非建議在外在世界要有什麼反應來加強了解極性。反而是比較想表明,極性的知識可以幫助我們在恰當的行為領域中做較好的道德抉擇。

一個服務他人的大我遊戲玩家唯一的功課是他自己。當他做道德上的決定、做他自己該做的,在外在的世界可能的確會有效應。他可能會得到感謝、信賴與榮耀。若他的行為可能對他人來說不恰當,他也許會遭到譴責或被捐棄。

然而,服務自我極性的人會注意當下時刻,不關心別人的看法。比起依賴別人的意見作為正當的理由,他更傾向關注自身利益。

我們都是從服務自我導向的人開始這一生。嬰兒時期我們為了得到食物與注意而哭泣,一直到滿足需要之前都不會停止哭泣。我們最初服務他人的想法可能會在父母建議分享我們的玩具時油然而生。從與道德的第一次接觸開始直到長大成人,我們靠選擇如何表現來平衡何者對我們有益與何者對他人有益。

由於我們在社會上的處境複雜,許多灰色地帶取代了大多數是非分明的認知,服務他人存在於我們對是非的認知當中,我們的挑戰就是用清晰的頭腦與對極性本質的記憶找出一條路做自己的道德抉擇。

選擇

發問者:我真正想要了解的是,為什麼選擇如此重要?為什麼理則( Logos )似乎非常強調這個選擇?更具體地說,在理則創造的進化或經驗裡,極性的選擇有何作用?

拉:我是拉( Ra )。每個心 / 身 / 靈的極性或選擇對第三密度的收割成果是必要的。因為這樣的選擇能獲得足夠極性,較高密度的實體據此做他們的工作。 9

有時候人們說,他們以繁衍子孫的形式達到不朽。就 DNA 層面的確會達到這種效果。他們為基因庫帶來的貢獻永遠都會受到感激,如同第一個血型 O 型的猿猴從樹上爬下來起算的所有基因捐贈者,永久地變成我們人類的祖先。

創作藝術、激發靈感的人,或者,成為人民理想中偉大形象的人都有某種程度的不朽。李奧納多‧達文西逝世五百年後盛名不衰,甚至最近有部(暢銷)神祕小說用他的名字當標題。每個小學生嘴裡依然朗誦著威廉‧莎士比亞的詩句,他的「活下去,還是死亡」( to be or not to be )詮釋了每個人靈魂深處的暗夜。聖女貞德( Joan of Arc )為她的國王挺身而出,拿撒勒的耶穌從一個空墓穴得道昇天,那些人都活在我們歷史文化的精神裡。瑪麗蓮‧夢露、詹姆斯‧狄恩和貓王艾維斯‧普利斯萊,他們所有同類依然在他們的時代消逝後,低語著青春、美麗和夢幻。

但是到最後,持續的改變是無可避免的。這個世界和所有看似寶藏的東西不過是個幻象,終究會消逝無蹤。我們必須尋找比物質世界更真實的不朽。

而我們想要追求的莫過於內在本質。我們的本我是永恆的。我們在這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星際聯邦稱我們為靈魂光束( soul streams ),我們都是它的一部分。我們終其一生都在擴充了靈魂光束的強度。當我們結束此生後,再次與靈魂光束融合,我們一定會再遇見完整的自己,這個自我不是血肉之軀,而是我們穿越累生累世的自我本質。

當我們在死後再次與靈魂光束相逢,我們很可能不是自第三密度畢業,就是被安排到另一個第三密度環境或是像地球的世界裡,完成另一個七萬六千年循環。

這就是那個我要請你考慮的情況,你希望在那一刻來臨時怎麼樣呢?你希望畢業嗎?若是如此,你輕而易舉就能做到。你要做出第一個選擇,全心全意地做這個選擇。你必須決定終其一生會選擇愛。你將會變成偉大造物主的代理人,當你跌倒犯錯時,你會站起來重新開始。

若你能基於強烈想要達到服務他人極性的決心,並且全心全意致力於成為一個有道德的人,你就會畢業。這種在振動上的變化會立刻發生。

請別在承諾自己後,由於對自己的批判,就對自己偶爾在某方面沒遵守諾言或是跌倒就感到灰心。人都會犯錯。正如這句古諺:「犯錯是人性;寬恕是神性。」就算你發誓不再犯同樣的錯,還是必須寬恕你自己。

有時這會幫助你創造一個表達自我觀點的長期形象。簡單地說這種形象就是受到策封的騎士。騎士會基於宣誓效忠造物主和某些人,像是他們的君主,或者是效忠某些理念,例如服務他人。你要把自己當成一位極性騎士,你的任務永遠都是追尋真理、自覺與增強極性的聖杯。

大我選擇就是輪胎碰觸地面的地方,我們並非只有今生會有這類選擇,累生累世皆然,我們應該在接下來的三個密度享受大我選擇。我們在第三密度的工作 是達到某種純粹的極性。那是因為我們滿足了極性的需求點 —— 我們將在較 高密度與其他教室裡精煉大我選擇的純度,生生世世。

當我們還在地球的家時,這是我們選擇大我的最後機會。這是我們在畢業前,最後一次在第三密度的人生。這激勵我竭盡所能做到最好。讓我在處境艱難時有勇氣面對難關!並且使我記得自己的真實本質以及我出現在此的理由。這可是我最後一次當第三密度的人類;你要知道每一天都是珍貴的,這使我的人生變得愉快,讓我盡力地去極化自己。

正面極性的範例

耶穌基督

我們請求你想一想自我與那位眾所皆知的導師耶穌之間的關係。這位存有的自我意識是如此這般,當他只在幼兒期就跟他的老師們研究與學習。接著到了青少年階段,他已經被公認為一位老師。

這位存有的自我意識允許他只做必須做的事情,即使那些與他有關的人一點都不了解這些作為。自我意識承載著他經歷一段流浪傳道的歲月,就教導的純粹度而言,他的傳道是卓越的。

不過,當這位耶穌被要求描述自己,他卻說:「誰要看見我,不是真的看見我,而是看見天父。」他學會加法也學會減法,滿足於成為非個人的存有,並放掉許多世俗的人格特質。然而,再也沒有一種身分比耶穌擁有的態度更踏實可靠了。 10

說到這世上我們耳熟能詳的正面極性人物,第一個在我腦海中浮現的就是耶穌 - 基督。那麼想有個問題!這個人身邊有許多謎團。因為宗教往往舉出耶穌的形象當作代表。他們有時會假藉耶穌之口說出負面與具排他性的話和意圖,不過要是我們謹慎地閱讀他說的話,就會曉得這與他真正的意思相左。

湯瑪斯‧傑佛遜自製了一套自己研讀用的聖經,上面僅僅列出耶穌在聖經中的話語。傑佛遜以希臘文、拉丁文、法文和英文一起陳列了他選擇的部分。他刪掉除了耶穌以外的人造成的影響。

身為具有神祕傾向的基督徒,我也有這種傾向。當某人問我如何更加地認識耶穌,我告訴他們去讀本把耶穌的話印成紅色字體的聖經。許多新約聖經的版本會把耶穌的話印刷成紅色字體。只讀紅色字體,就能確實地了解到目擊者與說故事的人所記述的耶穌用愛和智慧奉獻了什麼。今日仍可以輕易買到傑佛遜聖經的實體書。

耶穌( Jesus )的亞拉姆語名字是約荷修亞( Jehoshua )他的小名是約書亞( Yeshua )。我想他會感謝大家知道他的真實名字。

約荷修亞 / 約書亞 / 耶穌是一位木匠的兒子,他無疑地從父親身上習得這門手藝。不過他同時也獲准研究他祖先的宗教,在十三歲時便能跟當地的拉比( rabbis )討論文本的內容並堅定自己的立場。

在他成年時由於和猶太教的權威辯論,被這些權威人士認定是危險分子。當耶穌說要像愛自己一樣地去愛上主和愛鄰人如己,這點總括舊約摩西五經( Torah )裡的律法和先知所言,但這些權威人士卻覺得他應該照字面尊重所有的傳統律法。

耶穌是個叛逆者,但是他似乎總是在與權威人士的爭辯中勝出,當然,他也贏了最後一場辯論。耶穌最終被教會和國家政治羅織的網捕獲。他是政壇上的燙手山芋,在某個一對一的表決競賽中,他被遺棄在十字架上,其中一個人獲釋,另一個人則要接受十字架苦刑。受賄的群眾出聲表決,於是耶穌走向各各他山( Golgotha )的十字架,同時一個殺人犯則重獲自由。

耶穌的服務充滿了智慧和知識的精確性。然而,他卻以開放的心胸散佈他的教導,他的教導則主要取決於洞察力和內在的理解。他在人生最後三年裡是個到處巡迴的傳教士。而他只有在這三年出現在歷史上。

他的表兄施洗約翰在沙漠裡宣導懺悔與展開新生活,並且為那些來找他的人在荒野中進行洗禮,作為展開新生活的象徵,耶穌的積極講道就是在加入約翰之後。約翰抗議說耶穌應該先為他洗禮,但耶穌卻不予理睬,讓約翰幫他施洗,進入新生活。約翰的訊息就像在沙漠一樣嚴酷:悔改,否則末日將近。這亦是耶穌傳道的特色之一,他呼籲人們即刻悔改、回歸到上帝的懷抱裡。 .

從這時起一直到耶穌死亡,他都在道途上對那些聽眾說話,並療癒病人。他想要警告每個人,他所預視的大災難即將來臨。他的訊息溫和、簡單且具革命性。

耶穌的訊息是無條件的愛。他請人們去如同愛自己一樣地去愛鄰人。有人問他誰是鄰人,耶穌就說了一個身分卑微的人在路上發現一位生病的陌生人,就帶著他去附近的旅店,並且還在那裡為他付醫藥費,直到這個人待到痊癒為止。

在另一則聖經故事裡,耶穌再次提到他如何看待這個世界。這回他說了一段關於審判日的故事。他說義人將會坐在耶穌的右手邊,然後他會說:「你們這蒙我父賜福的,可來承受那創世以來為你們所預備的國,因為我餓了,你們給我吃;渴了,你們給我喝;我曾是外地人,你們留我住;我赤身露體,你們給我穿;我病了,你們看顧我;我在監裡,你們來看我。」 11

在他的故事裡,義人大惑不解。他們問:「主啊,我們甚麼時候見你餓了,餵養你?或渴了,給你水喝?視你如外地人卻歡迎你?或你赤身露體,給你衣服穿?或病了,或在監裡,前往探望你呢?」

耶穌說:「這些事情,你們既做在我最小弟兄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

我們都是一體的。我們需要照顧彼此。讓我們成為一個愛的社群。這是耶穌傳遞的基本訊息。無論他的人生有幾分真實,他的人生細節項多只有一半是清晰的,耶穌基督的本體意識觸及並敞開人們的心胸已超過兩千年之久。

和平使者

我當然愛我遇見的每個人。我怎麼會錯過他們呢? 每個人都是神的星火。我不關心種族或是道德背景、膚色,所有的人對我來說都像閃耀的光芒! 12

和平使者的早年人生就像耶穌一樣不為人知。她名叫麥德蕊( Mildred )。她就學、工作、結婚,並且享受她的家庭生活,直到 1938 年,她深刻地體悟到自己想要以服務的方式奉獻她的人生。

麥德蕊真的做了大我的選擇。接下來十五年後,她解除了婚約,進一步放棄財產,以極為簡單的方式生活。她最熱衷的興趣是世界和平。她自願為一個名為爭取和平與自由之女性國際聯盟的組織工作,成為華府的立法說客( lobbyist )。有位在那幾年認識的朋友記得她只有兩套衣服。對一個忙碌的華盛頓說客來說,她的衣服可真是太少了!但她只想要自己真正需要的,這樣她就不必拿走更多她從這個世界分享到的財富,尤其是在這麼多人都無法分享這份財富時。

按照她的敘述,她的靈性工作鼓舞了她的「神性中心的本質」。她說:

「身體、心智與情緒是能夠被小我中心或是神性中心的本質所用的工具。小我中心使用這些工具,卻不能全然控制它們,所以會不斷地爭鬥。它們卻可以完全只受神性中心的本質控制。當神性中心本質接管,你就會找到內在的平靜。小我中心的本質是一個非常可怕的敵人,它極度地努力保留小我的身份。它會以狡猾的方式維護自己,我們不該對它掉以輕心。它知道你的盔甲最脆弱的一點。在這些攻擊的過程中,我們要保持謙虛的姿態,並且只聽從較高自我的引導。」 13

在婚約解除之後,麥德蕊孤僻的習慣愈發不可收拾,她花了很多時間獨自散步。在一次沉思的步行中,她有了進一步的領會。她說:

「我清早外出散步。突然之間我感到非常振奮,比我以前任何時候還要更振奮。我記得我認識了無時間性、無空間性、光明。我似乎並非在地球上行走,那兒杳無人煙、甚至沒有動物環繞,但每一朵花、每一株灌木、每一棵樹似乎都戴著光環。萬物身上都綻放著光芒,金色的微粒就像是傾斜的雨一般穿透空氣。

最重要的不是這個現 象 —— 最重 要的是我體驗到萬物一體。」 14

她脫離這個經驗時帶著願景與使命。當她處於這個覺知改變的狀態,她看見美國地圖,而她的路線橫跨整個美國。她自己做了無袖背心,長及臀部,我祖母把這種衣服當作圍裙穿。她在上面繡著文字說明「和平使者」( PEACE PILGRIM ),然後在背面又繡了「為和平從此岸步行到彼岸」,之後則是「為和平步行兩萬五千英哩」。她只有一套衣 服 —— 深藍 T 恤與牛仔褲,外衣背心、襪子和球鞋。如果可以的話,她才會洗這套衣服。她所有留下的財產都在口袋,包括一支筆跟幾張用來寫的紙,雖然她行無定址,卻持續地收到來信!

她從 1953 年玫瑰杯遊行起頭,朝向東方,帶著她的和平請願書花了十一個月走到東岸後,才遞交給白宮。但是她並沒有停止步行。她的餘生都在步行與公開談話,她穿越美國六次,並且在別人特別請求的時候才演講。在第一個兩萬五千英哩後,她就停止計算里程數了!

她在晚年時談到名聲對她的志業大有助益,因為人們開始要求她到處演說,她發現她上飛機去參加集會,所以就無法繼續散步了。她說她想念散步。

和平使者身無分文,也不接受捐獻。她只在別人給食物的時候才進食。換句話說,她是個無畏的人。我們應該不會對此感到驚訝。畢竟,對她來說,所有的人都是光。她從靈魂的層面去看待他人。那些人也都與她是一體的。在她獨自步行時,她從來沒有被粗魯無文地對待過。認識她的人知道她說過,有某種東西在保護她。和平使者說她只是看著每個人的眼睛、並且愛他們。

她曾被別人問過,為什麼她的訊息很特別,而她則回答,除了實踐她的訊息,她的訊息並沒有什麼新鮮或是特別的東西。她的確是以步行傳遞了自己的訊息,整整二十八年。最後她在 1981 年過世。

金恩牧師 / 博士

馬丁路德,這個實體處理很大程度的負面橙色與黃色振動型態。無論如何,這個實體能夠保持綠色光芒能量的敞開,即使面臨嚴酷的考驗,這個實體可以被視為有較多部份朝向正面極化,這是由於他在面臨巨大的催化劑時,仍舊忠實地服務他人。 15

馬丁‧路德‧金恩出生時原名麥可,他年輕時又改名為馬丁。他是喬治亞州亞特蘭大市一名牧師之子。他的父親與祖父都是牧師。他在 1953 年二十四歲時成為阿拉巴馬州蒙哥馬利的德克斯特大街浸信會教堂的牧師。羅莎‧帕克斯也去他的教會。順帶一提, 1955 年她拒絕在公車上讓位給白人,她當時就坐在有色人種的 位子,一位紳士要求她讓座,就是要給她找麻煩 —— 金恩領導蒙哥馬利市 的罷乘運動,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州立最高法院最終裁定大眾運輸工具禁止施行種族隔離政策。

在這場運動中,金恩的房子被炸毀,他本人則被逮捕並遭受言語辱罵。不過,這卻加強了他和妻子柯瑞塔( Coretta )、與四個孩子全家人的決心。 1957 年他幫助社區並創立南方基督教領袖協會,這是一個資訊交流機構,組織公民權抗議行動、遊行與其他活動。

無論不公義的陋俗出現在工作、學校中或和平上的問題,金恩都會在他蒙受感召之處引領抗議活動,反對這些做法。有次她和家人搬到芝加哥的貧民窟住了一年,因為他們覺得身為中產階級的人並沒有經驗過強烈的偏見或是真正貧困的衝擊。他和家人致力於服務美國所有有色人種的希望與需求。他的孩子在今日依然繼續他未竟的志業。

金恩雖然信奉基督教,但他的導師卻是身為印度教徒的聖雄甘地。然而,他們的目標與態度是類似的。甘地成功地領導了印度脫離英國統治。他用盡一生都在這麼做,就像金恩那樣,甘地也被刺客槍殺。甘地的運動主要是消極抵抗。

金恩喜愛甘地以有創意的方式和平地抗議、致力於非暴力運動。他堅持非暴力的遊行與抗議,如果他在活動前發現有暴力活動的計畫,他會取消遊行以保護人民。

不管他在任何一個地方進行活動,他都會和政府武力達成協議。沒錯,他還被南方基督教領袖協會不耐煩的成員一直責備,因為他熱切地嘗試維持完全的非暴力。在 1957 年到 1968 年之間,金恩旅行超過六百萬英哩,並且在觀眾面前演說超過兩千五百次。

在任何文化裡,站出來發言的人總是有樹敵的危險。金恩也不例外。聯邦調查局公開竊聽他的電話。他遭到毆打五次,入獄無數次,還被南方種族歧視份子懷疑。

儘管由於這份工作,他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儘管他的服務讓大眾的認同如雪片般飛來,並且得到榮譽學位和獎項,他依然在 1968 年孟菲斯被刺客槍殺。當時他正在那座城市協助罷工運動的清潔工人獲得公平的薪資。

在 1964 年,一個涵蓋教育與工作公民權利的法案通過了,這是他一生工作自然發展出的結果。雖然在美國還有許多要為有色人種做的事情,但基於種族偏見所產生最嚴重的傷害已經被立法遏止了。我們迄今尚未看見金恩描述的真正公義、公平與平等的應許之地。然而,我們卻能看見顯著的進展,感謝他、以及那些被他鼓舞的人。

1963 年他在華盛頓一場爭取工作與自由權的遊行上發表著名的演說,他說道:

就像任何人一樣,我想要活得長壽。長壽自有它的位置,但我現在不關心這個。我只想要成就上帝的意志。祂已經允許我爬上這座山!我環顧四周,看見了應許之地。也許我不會和你們一同前往那裡。但今晚,我要你們知道,身為上帝的子民,我們都將抵達那應許之地。

1964 年我還是個大學生時也去參加遊行,為了爭取平等的工作權到肯塔基州這裡。當學生、所有年齡的人民一起聯合呼求正義時,我也是這個懷抱希望的時刻裡頭的一份子。那個動機至今依然是公正的,而金恩的話仍然力促我們繼續去做對的事情。

負面極性的範例

成吉思汗

精英政治用以形容競爭性的社會接受收入、財富和地位上極為不平等的狀況,這種不平等係根據已知才能、價值、競爭力,積極性與努力而定。精英政治否定齊頭式平等的思想,擁抱機會平等的教條。 16

成吉思汗大約於 1162 年出生於蒙古,原名鐵木真。他出身貧困,像他的部落同胞一樣四處遊牧。蒙古的領土被夾在俄國南方與尼泊爾、印度之間。

蒙古的部落之間數百年來彼此征戰不休。成吉思汗年輕時統合了諸部落,無情地掃蕩敵對部落。

之後他讓統合的部落四處征戰,持續五十年的戰爭因而締造了蒙古帝國 —— 在已知的世界歷史中,由一位支配者所掌控的最大帝國。帝國領土從東南亞延伸到歐洲中部。他的帝國從 1206 年一直延續到 1405 年。他本人並沒有讓帝國疆土擴展到最大程度,而是由他的子孫達成。他還使蒙古部族成功地抵禦中國王朝。蒙古帝國是中世紀最具影響力的「超級強權」。

絲路貿易由於龐大的蒙古帝國坐鎮變得安全無虞,因而創造了東方與西方世界的連結。西方與東方的文化交流創造了彼此富庶的文明,同時也大開方便之門讓瘟疫在十五世紀從歐洲蔓延到東方。

在蒙古帝國五十年的征討之間,大概有三千萬人被成吉思汗的軍隊殺害。中國的人口在這段期間亦銳減為一半。大規模屠城是他佔領別國時最喜歡的策略。由於僅有少數城市欣然接受投降的前途,他挑戰的大多數城市都被徹底摧毀。那些投降的人得以存活,但變成部下與奴隸。

蒙古人非常以他們鋼鐵的紀律為傲,因為大部分的軍隊發現冬末的天氣嚴酷,他們偏好在冬天作戰。所有的男性都從軍,唯有作戰才能贏得榮耀。

蒙古人習慣競爭與作戰的習慣使得成吉思汗的「精英政策」得以運作。權力恆常地重組憑藉打勝仗的次數。刑罰極為嚴苛,嚴苛到連窮人或手無縛雞之力的人在帝國疆域的道路上,通常都很安全。即使是一點小小的犯規,稍微犯錯就會被處死。這是純粹的恐怖統治。

地球上並沒有許多純粹邪惡的例子,成吉思汗也不例外,然而拉群體說他已經從服務自我中畢業,因此他的極性必定有有百分之五或以下服務他人。他嘗試做正面的事情。推廣貿易和他的政府管理雖然造成有效的和平,但卻是威脅恫嚇下的和平。這個政策可以說只是有助於操縱他的臣民於股掌之中。他本人則相信自己正在服務公眾。

不過,他把投降和脅迫的控制、恐懼當作關鍵武器。他的外交概念即是讓敵人知道他們有個選擇:投降或被摧毀。他是個傑出的恐怖份子,拔擢那些以他為典範行事的人。特別是在中國北方的戰役裡頭,他經常大規模屠殺甚至毫無抵抗的無辜百姓。這場大屠殺的規模大到有些地區的語言從伊朗語變成土耳其語。在中國有些情況下,甚至是破壞到連文字記錄都蕩然無存。

成吉思汗沒留下自傳。雖然一旦接受麾下盟友,他就能維持住這個聯盟,但由於他出生貧困,所以據說他的疑心病也很重。他一生戎馬,並且死於一次戰爭行動。他指示追隨者把自己埋在一個祕密的地方。而他們也照辦了,他們殺害任何知道他埋在哪裡的人以及嘗試找到他的人。有個神祕的故事是說,他的追隨者可能讓河流改道,穿越他的墳墓,這樣就不會有人找到或是打擾他的安息。至今都還沒有人找到他的墳墓。

獨裁者阿敏

我遇見古國來的旅客,

他說:有一雙龐大的殘破石腿

矗立於荒漠裡,在附近的沙礫裡載浮載沉

有一張殘破的臉龐橫陳,它蹙眉

揚起嘴唇,還殘留君臨天下的冷笑

誠然,它的雕刻者讀懂那留下的熱情

依舊刻劃在無生命之物上

雕刻者的手與君王的心已經腐朽

在石座上有兩行字:

「我的名字是奧斯曼提亞斯,萬王之王,

看看我的功績,你們這些強人,哪能跟我比!」 17

負面極性往往會在團體裡面那些對複雜與黑暗的劇情互動的人身上出現。有些服務自我的陰謀人物像是政客、宗教領袖和軍隊指揮官造成如此紛亂,很難只選擇戲劇中的一個人當作服務自我極性的範例。

羅馬帝國的歷史就是這樣地混亂。尼祿比卡利古拉糟糕嗎? 不盡然。拿教宗亞歷山大六世來說,他在教廷的地位和他的本名羅德列哥‧博爾吉亞同樣為人所知,他即位為教宗著實是個醜聞。然而,這也不會比他整個家族裡頭下毒的人和縱容惡行的人更壞。

從 1184 年起建立第一個中世紀宗教裁判所起,義大利、西班牙與葡萄牙的宗教裁判所如雨後春筍般林立,到 1834 年西班牙終於結束在美洲殖民地與歐洲的裁判所。令人髮指的是,在罪過並不存在時,還強迫他人承認自己的罪過,然後處死他們,但找不出一個人可以為了創造這殺害無辜百姓的殘忍機器承擔所有的罪業。

任何帝國的衰退時期都是尋覓服務自我極性,並且為滿足一己之私大權在握的好時機,對我們的第二位惡徒亦然,我們來看看伊迪‧阿敏的一生。

1924 年左右,他出生於烏干達的西尼羅河省,正是這帝國的衰退階段,這帝國就是不列顛帝國。英國政府於 1894 年宣稱烏干達是受他們保護的國家。 1926 年烏干達重新獲得獨立,因為當時總理米爾頓‧奧伯特( Milton Obote )企圖鞏固境內所有不同的部落團體,消除國內所有的「王國」,奧伯特宣布自己為總理。

阿敏在童年僅受過短暫教育。他不會寫字,而且有很大的閱讀障礙。他父親是位信奉伊斯蘭教的貧窮農夫。據說他母親則自稱為巫師。他是個強壯的拳擊手。從 1951 年到 1960 年贏得烏干達重量級拳王。阿敏被英國陸軍雇用,並且在 1946 年加入殖民政府的非洲步槍隊。 1961 年他被拔擢為上尉,這是英國陸軍給有色人種最高的軍階。

是年,他領導部隊到烏干達北方平息偷牛事件造成的暴亂。他的手段包括酷刑、毆打致死和活埋。因為整個烏干達只想要進步、統一全國,並且從英國統治下獨立,所以他未因此受到懲罰。

當時烏干達第一位總理,後來成為烏干達總統的奧伯特看到與阿敏聯盟有利可圖。阿敏在 1964 年以平息另一場金加( Jinja )的暴動做為對結盟的回應。他是烏干達與以色列採買武器的管道。當奧伯特與阿敏因走私黃金一事起嫌隙,事態就惡化了。他們密謀反對彼此,而在 1971 年,阿明發動不流血的政變,指控奧伯特政府腐敗與反政府的罪行。

阿敏承諾烏干達所有對的事情。他聲稱自己只是個關心他所愛國家的謙虛之士。 不過,他一當上總統就處死許多軍官,他相信這些人仍舊效忠奧伯特。他除掉所有在烏干達獨立之前參予治國的英國人。他把這些人的財產全都給了軍隊裡的親信。

1972 年,阿敏決定要把烏干達變成一個純粹都是黑人的國家。他驅逐八萬名印度人和巴基斯坦人。他斷絕了和以色列的關係以及和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結盟來脫離英國統治。

阿敏繼續清除奧伯特的支持者與敵對部落,最後屠殺了三十萬人左右,包括烏干達的內閣部長、最高法院成員、外交官、教師、官員、牧師、醫生、銀行家、部落頭目、執政官還有新聞從業人員與許多平民,這些都是為了完成他的改革運動。

軍隊的規模大為擴張。軍法取代民法。議會被解散,他規定軍方成為治理國家的官僚機構。

在如此恐怖的統治下,經濟自然而然崩解了。一個安全機構的全盛時期最多有一萬八千名特務,以處理混亂的狀態。 1975 年,阿敏自稱終身總統。他的統治法令激怒美國總統吉米‧卡特,他說阿敏的政策是憎惡自由世界的。

他最為人所知的就是在烏干達人質事件中扮演的地位。當時親巴勒斯坦游擊隊劫持一架法航飛機,強迫飛機在恩德培降落,阿敏以游擊隊的名義和以色列談判。當以色列的特工救出人質,他被羞辱了。因此他殺害超過兩百名烏干達高官和政府官員,並且再次地驅逐所有的外國人。

阿敏變得愈來愈乖僻,給自己冠上不同的頭銜與勳章,他穿著超長的緊身軍服上衣把這些勳章都固定在上面。當他攻擊坦尚尼亞時,一切就崩解了。烏干達南部與坦尚尼亞接壤,他希望能藉此分散對經濟失敗的注意力,不過卻失效了。

1979 年,坦尚尼亞取下烏干達首都,阿敏帶著四位妻子, 20 名情婦中的幾位、還有五十四個孩子逃亡。沙烏地阿拉伯提供他舒適的退休生活,不但有僕人隨侍,而且非常方便。阿敏於 2003 年死於自然疾病。「皺眉、君臨天下的冷笑」已不復見。

烏干達的傷亡人數:在八年內超過三十萬人死亡,年度通貨膨脹率超過百分之兩百,他祖國的農業、工業、和經濟能力殘破不堪。在他死前曾有段很短的訪談,阿敏說他認真鑽研可蘭經,比當總統時更快樂。他從未對自己的行為表示過絲毫懊悔。

阿道夫‧希特勒

發問者:像希特勒那樣造成我們星球上許多困難的人,他們的下場是什麼?

我是 Latwii ,我的姊妹,我們覺察你的詢問。當這樣的存有成功地達到負面極性,其強烈服務自我的巨大渴望達到至少百分之九十五,容我們這麼說,一個存有也能夠達到負面或是服務自我意識的畢業,然後就能選擇一個第四密度負面振動的星球,加入其振動成為負面性質社會記憶複合體的一份子。

你所指的存有,以阿道夫之名為人所知,他在意識上無法達到應有的成效,所以承受失去極性的痛苦,而且在最近這一世未能畢業,他經歷了你們所謂的療癒過程,這個過程在你們星球的中間星光層進行。 18

阿道夫‧希特勒於 1889 年 4 月 20 日出生在奧地利,他是海關文職人員阿洛伊斯‧史克爾特魯柏( Alois Schickerlgruber )與克拉拉‧波意茲( Klara Poezl )的兒子,他父親是私生子,克拉拉很溺愛他。他有六個兄弟姊妹,加上從父親前兩次婚姻而來的同父異母的弟弟與妹妹。在他出生時的家庭環境裡,只有阿道夫和一位妹妹寶拉在他幼年時存活下來。

希特勒的姓是由他的父親阿洛伊斯在 1876 年選的。這是阿洛伊斯繼父的姓,他繼父在希特勒出生前已經過世很久了。不過關於此事卻沒有憑據。所以,阿洛伊斯變成阿洛伊斯‧希特勒( Alois Hitler )。阿道夫‧希特勒使用「史克爾特魯柏」( Schickelgruber )這個姓氏直到三十歲左右,因為他開始發現有個看似猶太人的姓不太方便。

時至今日,爭論希特勒是否擁有猶太血統依然炙手可熱。隨著二次大戰與今日之間的破壞,可能永遠無法證實民間紀錄保存的真相。不過希特勒本身卻擔心自己可能擁有猶太血統,於是之後他把父親的出生地劃為摧毀的目標範圍。這個地方已經完全被抹煞,紀錄、建築物以及一切皆沒入地表之下。

希特勒有足夠的美術天份進入科學技術導向的職業高中( Realschule ),那裡也有繪畫課程。他在學校的成績不好,大約十六歲時退學,不過之後由於他的父親在 1903 年過世,他獲得一小筆遺產,便花了六年的時間待在維也納當街頭藝術家。 1909 年左右他用光了錢,就睡在猶太慈善家為無家可歸的人設立的收容所裡。就在這些年,他發展出不合理的偏見,反對猶太人的一切,即使,他可能是因猶太人而得到溫飽,或正是因為如此。

當軍隊在 1913 年徵召他入伍時,他逃離維也納,但被徵召入伍的人找到了,他在軍中服役快要四年,一直到 1916 年因吸入毒氣受傷才退伍。

等治好他在戰爭時受的傷,希特勒被延攬到搖搖欲墜的德國政府做情報工作,滲透到一個叫做德國工黨的右翼團體。這個團體既小又毫無秩序可言,然而希特勒喜歡工黨感性的基調,著手接管工黨。他開始做慷慨激昂的演說,把德國的不景氣歸咎在猶太人和共產黨份子身上。 1920 年,這個團體提出修改德國命運的程序,包括免除猶太人的公民權,驅逐境內的猶太人,如果這些猶太人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才移居德國。

凡爾賽條約終結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卻使得德國的經濟殘破不堪。德國同意支付一切由他們造成的損傷:這是一種令人羞恥的失敗。德國的戰爭武器被拆卸了。德國人民既感到混亂又面臨失業,他們陷入令人絕望的貧困當中,所以他們準備好譴責替罪羔羊。希特勒煽動似的演講似乎安撫了他們。多麼簡單的解決辦法!除掉所有的猶太人,德國的所有問題都會消失。

奧地利人希特勒搖身一變成為德國的愛國份子與軍人,他直到 1932 年才得到德國國籍。他覺得制定凡爾賽條約的法律專家暗算了德國,使德國放棄了更多他們應有的東西。其他德國的右翼政黨也這麼想,他們互不相讓。希特勒成功地操弄權術,在他的領導下,統一這些小型政黨。 1921 年,他在國家社會主義黨的大會上被引薦。

1923 年,他不明智地判定自己的小政黨有足夠的力量建立威瑪共和( Weimar Republic ),然而這只是讓他的生涯兜圈子。他聲稱的革命很快地以十二人死亡告終。希特勒被捕之後被判監五年,他卻在監獄裡待不到一年就離開了。

希特勒在監獄裡寫就《我的奮鬥》( Mein Kampf )第一冊,暢銷賣出超過千萬冊,以致這些年來他收到豐厚的版稅,不過他卻沒繳過絲毫稅金,在他當上德國總統之後,他欠的五十萬馬克稅金也就不必繳回。

我聽過許多希特勒可疑的神秘學活動傳聞。據說他精通魔法原理。雖然希特勒身邊的人肯定有涉入神秘學研究,希特勒自己以相當簡化的方式看待自己的作為。他主張「積極的基督教」,在這樣的主張裡,耶穌被重新塑造成反對猶太人的鬥士。

他確實認為德國的金髮碧眼「亞利安人」血統是所有可能的種族中最好、最純粹的。他不想讓亞利安血統和其他種族混在一起而變得弱化。這個理念終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施行,他讓自己的特工小隊與許多通過檢驗的亞利安女人擁有不設防的性關係,企圖生下更多第三帝國( Third Reich )的孩子。

希特勒的魅力似乎是根植於德國人受傷的自尊上。他們喜歡聽到希特勒的保 證 —— 只要把討厭的猶太人、共產黨還有那些列入希特勒討厭名單中的人逐 出社會,一切都會好轉。這個國家在巨大的沮喪當中。通貨膨脹也相當猖獗。希特勒和他的政黨設法在 1933 年合法地在眾多複雜的政治手段中取得權力。

當希特勒掌權時,納粹黨利用了軍隊的暴行,歇斯底里地反對共產黨、掃蕩其宣傳。共產黨團體被逮捕,他們不是逃跑就是被謀殺。人身保護令的權利也被中止。希特勒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調動,所以其他有權勢的德國競爭者便喪失權力基礎,或是以謀殺的方式被肅清。

1934 年希特勒選擇比選舉更好的方式,直接通過法案宣布總統制「休眠」。該法案把國家元首和軍隊司令的所有權力轉移到希特勒身上。現在希特勒就法律而言,擁有不可動搖、至高無上的獨裁權力。睡眼惺忪的德國人民被催眠了。

希特勒處理大規模失業的方案是宣告德國的好女人都必須待在家中,在「教堂、廚房與孩子」之間打轉。她們除了操持家務,照顧孩子,也要在教堂有良好表現。這讓很多人離開工作場所,男人們再次開始找到工作。每個人都貧窮,但卻因此感到穩定,感覺自己在做對的事。

希特勒忽略凡爾賽條約,將注意力轉向重建德國的軍隊。 1935 年,他恢復徵兵制度。他的部隊從 1936 年到 1939 年重新佔領了萊茵地區、匈牙利、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他和義大利的獨裁者貝尼托‧墨索里尼、日本的來棲三郎( Saburo Kurusu )聯盟。他要求讓德國合併奧地利以及其附屬領土。他宣布佔領捷克斯洛伐克,並且聲稱波西米亞和摩拉維亞是德國保護的國家,然後他便入侵波蘭。

隔著廣闊的海洋,美國仍置身事外。東歐那些小國已經被這個帝國或那個帝國統治了好幾個世紀。就連英國都決定最好讓希特勒獲到他想要的一切,希望他會放過英國。

不過到了 1940 年,對英國來說,希特勒的行徑太過份了。他的部隊在通往法國的路徑上相繼攻下荷蘭、盧森堡和比利時。法國投降,英國撤離敦克爾克的防線。不列顛空戰正式展開。

希特勒並不滿足於攻擊全歐洲,他決定奪下蘇聯。 1941 年他派出三百萬德國軍隊在蘇德邊界發動攻擊。當日本於 1941 年炸毀美國的珍珠港,他也挑上了美國。看看德國一次要火速迎擊這麼多敵人,很容易看出為什麼希特勒的偉大計劃會瓦解。他沒有那麼多人力完成帝國霸業。在他的軍隊部屬中,有幾位企圖刺殺希特勒,因為他們認為希特勒已經瘋了。暗殺活動失敗。據報希特勒在戰爭尾聲、美國人進入柏林時自盡了。

按照他對德國問題的「最終解決方案」,希特勒有計畫地設立集中營殺害所謂的不良份子:主要是猶太人、還有吉卜賽人、共產黨、殘障人士、波蘭人、同性戀者、新教徒、天主教徒、戰犯、耶和華見證人、反納粹神職人員以及各式各樣的人。希特勒的政權總共殺害了一千一百萬人,其中有六百萬的猶太人。據估計,希特勒的軍隊消滅了歐洲三分之二的猶太人口。

他不像成吉思汗成功地從服務自我極性畢業。他的負面極性由於他的信念被大大地削弱,他相信自己為祖國作「正確的事」。他認為所有大規模的毀滅都是拯救德國的最終手段,並且總是把自己當作德國的救星。

***
1. 出自 2002 年探索圖書( Quest Books )出版的阿密特‧高斯萬米( Amit Goswami )著作《神啟之窗:一位量子物理學家的啟迪指南》( The Visionary Window; a Quantum Physicist's Guide to Enlightenment,Weaton,IL )第 195 頁到 196 頁。
2. Q'uo 群體在 2005 年 12 月 19 日透過愛與光研究機構傳遞的通靈資料。
3. 婁維爾( James Russell Lowell ) 1845 年所寫的詩句。美國聖公會教會出版的 1940 首讚美詩的第 519 首,現在已不再印刷出版。(譯註:本詩中文譯句出自於美國在台協會網站網址: http://usinfo.org/zhtw/PUBS/AmReader/p261.htm ,另一個版本則加上了倒數第二句:左手的山羊還是右手的綿羊。( Parts the goats upon the left hand, and the sheep upon the right. ) 特此更正。))
4.Q'uo 群體在 1990 年 7 月 1 日透過愛與光研究機構傳遞的通靈資料。
5. 譯註:美國的十字路停車號誌( four-way stop sgin )往往設立在住宅區的十字路口,所以住宅區沒有紅綠燈,看到這種號誌時必須自動停車三秒才可以繼續行駛,雖然是考驗駕駛人的公德心,但警察抓這類違規也很嚴格,若違規就會罰款三百塊美金。(感謝旅美友人 Blade Lin 的補充說明。)
6. 譯註:當時的眾議員威廉‧麥金萊提議把進口關稅一率提高到 48.4% 以保障國內製造業,此舉卻造成國內通貨膨脹,麥金萊本人則於 1896 年當選為美國總統。
7. 史蒂芬‧金瑟( Stephen Kinzer )的作品《顛覆:美國從夏威夷到伊拉克政權輪替的世紀》
8. 這是麥可‧傑克遜( Michael Jackson )和萊諾‧李奇( Lionel Richie )合寫的一首歌開頭,作為籌措餵飽非洲饑民慈善經費的主題曲。
9.Ra 在 1982 年 2 月 10 日透過愛與光研究機構的集會紀錄。(譯註:此段收錄在《一的法則》第四卷第 77 場集會。)
10. Q'uo 群體在 1995 年 12 月 10 日透過愛與光研究機構傳遞的通靈資料。(譯註: < 自 我意識 > 原文為 a sense of self ))
11. 引自聖經馬太福音第 25 章 36 節到 40 節。
12. 和平使者,《和平使者:她的人生與她的行誼》由新墨西哥州聖塔費的海洋樹圖書 1982 年出版,第 50 頁。
13. 和平使者,《和平使者:她的人生與她的行誼》由新墨西哥州聖塔費的海洋樹圖書 1982 年出版,第 8 頁。
14. 同上,第 21 頁。
15. Ra 於 1981 年 3 月 4 日透過愛與光研究機構傳遞的通靈資料。
16. 這個定義出自於維基百科英文網站: en.wikipedia.org/wiki/Meritocracy.
17. 英國詩人珀西‧比希‧雪萊( Percy Bysshe Shelley )於 1817 年所寫的詩《奧斯曼提亞斯》( Ozymandias )
18. Latwii 於 1982 年 4 月 2 日透過愛與光研究機構傳遞的通靈訊息。

(第二章 結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