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早睡早起、作息規律
每天早上5點半到6點起床;8點半進公司,傍晚6點半到家;晚上10點準備上床,11點入睡。
他二十啷噹少年時,便謹守讓身體穩定運行的節奏,只是作息週期較晚一些;但70歲後,便堅持勵行這個作息表至今。
2.不加班、不應酬
每週不在公司待超過50個小時;每月應酬不超過兩次,每次在一個半小時內結束。
巨蟹座的張忠謀,極享受家的氛圍,24歲進入職場後,便奉行不在公司加班的原則,即使在家持續處理或關心工作相關事務,他認為,家庭場域能使人情緒放鬆,「和待在辦公室裡的緊繃,完全不同的,」也鼓勵台積電員工比照辦理。
他更不喜亞洲商場的應酬文化,商業餐在所難免,若由他做東,6點的晚宴,最後一道甜點一定在7點15分上菜、7點半結束,讓與會者8點半回到家,如此才來得及銜接他固定上床睡覺的時間。
3.持續運動、飲食清淡
一週7天、至少6天,會在跑步機上快走40到45分鐘。公司也擺放跑步機,無論在家、在公司,得空就隨時去「健步做功課」。
飲食除了早上起床後必有的一杯新鮮蔬果汁,午餐是家裡準備好的飯菜,由精通中、法料理的太座張淑芬指導家裡廚師做的「愛心便當」。一般午晚餐維持一魚一肉一菜的簡樸菜色,少油低鹽的調理。
4.閱讀益智、音樂紓壓
閱讀音樂配搭法,可算是「張氏獨門配方」。如中醫順天應時、迎隨補洩的原理,張忠謀把閱讀、音樂配合不同時辰的生理和情緒脈動做搭配。
清晨是讀報時間,掌握國內外政經情勢和分析,心思得專注,搭配的是嚴肅且有濃厚宗教味的巴哈音樂;午後近黃昏,感性情緒湧現,讀物是可打開想像空間的名人傳記,再佐以雄壯澎湃的貝多芬,或「美得令我落淚」的普契尼歌劇,爬梳白天糾結的腦力;臨睡前,再以最能平穩神經和心跳的莫扎特、蕭邦,就著文學小品。
音樂和閱讀,像他的心智「排毒法」,一整天的壓力和緊張,一點一滴以文字和音符代謝排放,隔日的精力和專注力再由澄清的起點開始。
5.有系統、有計劃的終生學習
張忠謀不同意「活到老、學到老」,他認為,學習不該是興之所至,而該是有計劃、有系統、有策略的步步為營。遍讀名人傳紀例如邱吉爾、華盛頓,從中分析歸納領導學,做個「組成者」;他引用比他年長兩歲、仍持續研究創作的美國生物學家愛德華.奧斯本.威爾森(Edward Osborne Wilson)所言:「這個世界資訊固然非常多,但終會被資訊組成者宰制,這些人能在對的時間點,歸納整合正確的資訊,批判性地思考,明智地做出重要決定。」是他信奉的終生學習座標。
他一生在半導體業裡專研、在企業領導略策裡練功,中、英文的修練迄今不鬆懈,持續自我塑型為「資訊組成者」,而學習力、領悟力、分析判斷力暢旺,也才是他認為「無齡不老」的標準與明證。
紀律強人
但不要以為強人沒有弱點。張忠謀菸斗不離手,菸齡54年,前兩年一度宣布戒菸成功;目前看來,功敗垂成。但他倒能振振有詞為自己圓了一套利大於弊、「抽菸=快樂、快樂=健康」的公式。「吸菸對健康危害的因果關係多半是『可能的』;但抽菸對心情提振的效果是『肯定的』,我可是權衡得失,才繼續抽菸,因為心情好,對健康也『肯定』有幫助的。」說著說著,這位「半導體教父」豪邁地大笑出聲。
台北榮總檢視張忠謀的「健康經營法」,打了120分的超高分,「策略完整外,能持續執行更屬不易。」每個人健康表現都來自先天的基因與後天的環境互動,「他把先天基因的優勢做了極大的發揮。」
至於獨到的音樂與閱讀益智養生法,這兩者確實能有效陶冶心性與平穩情緒,過去研究發現,音樂鑑賞即便在重度失智的患者都有穩定情緒與重溫記憶的效果,閱讀與知識的追尋對失智預防更是有效。
善意提醒,近來對高齡者蛋白質攝取量有所提高,飲食需評估整體蛋白質的攝取總量,運動方面,快走是有效的運動方式,但也應兼顧其他肌肉群的阻抗運動。至於,吸菸固可有短暫愉悅感,對身體還是弊大於利,「這個習慣改一改,會對健康更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