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16日 星期六

二十四節氣安排及含義

季節
二分(春分、秋分)、二至(夏至、冬至)和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二分、二至是太陽高度變化和季節的轉折點。四立分別表示四季的開始。

氣候特徵
冷熱:小暑、大暑、處暑、小寒、大寒五個節氣,反映一年中最熱、最冷時期來臨以及寒暑變化。
降水:雨水、穀雨、小雪、大雪四個節氣,表示降水、降雪的時間和強度。
此外,白露、寒露、霜降三個節氣表示低層大氣中水汽凝結、凝華現象,也反映出溫度逐漸下降的過程和每個節氣溫度下降的程度。先是溫度開始降低,水汽凝露較多;以後溫度下降更甚,不僅露更多,而且涼起來,但還未結冰;最後溫度降至攝氏0度以下,水汽凝華為霜。從農業生產上看,這三個節氣的熱量意義大於它們的水分意義,具體而生動。

物候現象
小滿、芒種反映有關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況。
驚蟄、清明反映自然物候現象,尤其是驚蟄,它用天上的初雷和地下蟄蟲的復甦,向天地萬物通報春回大地的資訊。

節氣的安排及含義
中國古人,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逐步認識到季節更替和氣候變化的規律,結合日月的運行位置,把一年平分為二十四等份,並且給每等份取了個專有名稱,這就是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是華人獨創的文化遺產,它能反映季節的變化,指導農耕,影響著千家萬戶的衣食住行。有人認為二十四節氣從屬農曆;其實,它是根據陽歷劃定的,即根據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把一年劃分為 24個彼此相等的段落。也就是把黃道分成 24個等份,每等份各佔黃經 15℃。由於太陽通過每等份所需的時間幾乎相等,二十四節氣的西曆日期每年大致相同。由於2000年來,華人的主要政治活動中心多集中在黃河流域,二十四節氣也就是以這一帶的氣候、物候為依據建立起來的。首先是在黃河中下游地區,以後才逐漸推廣到全國各地,所以在其他地區,二十四節氣的時期或許有一些差異。

立春
2月3日~5日,太陽達黃經315度。「立」是開始的意思,表示萬物復甦的春天又開始了,天氣回暖,萬物更新,是農事活動開始的標誌。這一天春季開始。

雨水
2月18日~20日,太陽移至黃經330度。表示氣候逐漸回暖,冰雪融化,雨水逐漸增多,空氣濕度不斷增大,但冷空氣活動仍十分頻繁。

驚蟄
3月5日~7日,太陽移至黃經345度。春雷開始轟鳴,驚醒了蟄伏在泥土裡冬眠的昆蟲和小動物,過冬的蟲卵快要孵化了,這個節氣表示春意漸濃,氣溫升高,但乍寒乍暖,氣溫和風的變化都較大。

春分
3月20日~22日,太陽移至黃經6度,陽光直照赤道。「分」是「半」的意思,這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點,叫春分,這一天晝夜相等,我國廣大地區越冬作物進入春季生長階段。

清明
4月4日~6日,太陽移至黃經15度。這個節氣表示氣溫已變暖,草木萌動,自然界出現一片清秀明朗的景象。

穀雨
4月19日~21日,太陽移至黃經30度。「雨生百穀」,這一天起雨量增多,對穀物生長有利。

立夏
5月5日~6日,這個節氣表示夏季開始,萬物生長,炎熱的天氣將要來臨,農事活動也已進入夏季欣欣向榮的繁忙季節了。

小滿
5月20日~22日,「滿」,飽滿,麥類等夏熟作物子粒逐漸飽滿,但未成熟。

芒種
6月5日~7日,此時太陽移至黃經75度。「芒」是指殼實尖端的細毛,在北方是割麥種稻的時候,也是耕種最忙的時節,需要及時進行夏收、夏管和夏種了。

夏至
6月20日~22日,此時太陽移至黃經90度,日光直射北迴歸線,出現「日北至,日長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這一天北半球白天最長,黑夜最短,表示盛夏就要來臨,氣溫將繼續升高。

小暑
7月6日~8日,太陽達黃經105度,入暑,標誌著我國大部分地區進入炎熱季節。

大暑
7月22日~24日,此時太陽已達120度,正值中伏前後。這一時期是我國廣大地區一年中最炎熱的時期,但也有「大暑不熱」、雨水偏多的反常年份。

立秋
8月7日~9日,此時太陽移至黃經135度。這個節氣表示炎熱的夏季將過,天高氣爽的秋天開始,草木開始結果,到了收穫季節。

處暑
8月22日~24日,「處」是終止的意思,表示炎熱即將過去,暑氣於這一天結束,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逐漸下降。由於正值秋收之際,降水十分寶貴。

白露
9月7日~9日,此時太陽達黃經165度,由於太陽直射點明顯南移,各地氣溫下降很快,天氣涼爽,晚上貼近地面的水氣在草木上結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秋分
9月22日-24日,太陽移至黃經180度,日光直射點又回到赤道,這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點,這一天晝夜再次相等,從這一天後,北半球日短夜長。

寒露
10月7日~9日,太陽移至黃經195度。此時太陽直射點開始向南移動,北半球氣溫繼續下降,天氣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為「寒露風」。這個節氣表示冬季的開始,預示氣候的寒涼程度將逐漸加劇。

霜降
10月23日~24日,此時太陽達黃經210度。黃河流欄位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與「霜降」節令相吻合,霜是地面的水汽遇到寒冷天氣凝結而成的,所以,霜降並不是降霜,天氣寒冷造成,對生長中的農作物危害很大。

立冬
11月7日~8日,太陽移至黃經225度,這一天起冬天開始。

小雪
11月21日~23日,此時太陽達到黃經240度,北方冷空氣勢力增強,氣味迅速下降,降水出現雪花,但此時為初雪階段,雪量小,次數不多,黃河流欄位多在「小雪」節氣後降雪。

大雪
12月6日~8日,降雪天數和降雪量比小雪節氣增多,地面漸有積雪。

冬至
12月21日~23日,太陽移至黃經270度,此時太陽幾乎直射南迴歸線,北半球則形成了「日南至、日短至、日影長至」,成為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冬至以後北半球白晝漸短,氣溫持續下降,並開始進入數九寒天。

小寒
1月5日~7日,這個節氣表示開始進入冬季最寒冷的季節,會有霜凍。

大寒
1月19日~21日,天氣冷到極點,到了天寒低凍的時期,是一年中最冷的時節。


從節氣的含意,二十四節氣又可分為四類︰
表示寒來暑往變化
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象徵氣溫變化
小暑、大暑、處暑、小寒、大寒
反映降水量
雨水、穀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
反應物候現象或農事活動
驚蟄、清明、小滿、芒種

二十四節氣表
次序
季節
節氣
農曆
國曆
意義
1
春季
立春
正月節
23/4/5
開始進入春天,萬物復蘇。
2
雨水
正月中
218/19/20
這時春風遍吹,天氣漸暖,冰雪溶化,空氣濕潤,雨水增多。
3
驚蟄
二月節
35/6/7
天氣轉暖,春雷震響,蟄伏在泥土裏的各種冬眠動物蘇醒過來及開始活動,所以叫驚蟄。大部分地區進入春耕。
4
春分
二月中
320/21/22
這一天南北兩半球晝夜相等。大部分地區越冬作物進入春季生長階段。
5
清明
三月節
44/5/6
天氣晴朗溫暖,草木始發新枝芽,萬物開始生長,農民忙於春耕春種。人們在門口插上楊柳條,到郊外踏青,以及祭掃墳墓。
6
穀雨
三月中
419/20/21
天氣較暖,雨量增加,是北方春耕作物播種的好季節,因為有雨水滋潤大地。
7
夏季
立夏
四月節
55/6/7
夏天開始,雨水增多,農作物生長漸旺,田間工作日益繁忙。
8
小滿
四月中
520/21/22
大麥、冬小麥等夏收作物,已經結果、籽粒飽滿,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滿。
9
芒種
五月節
65/6/7
芒種表明小麥等有芒作物成熟,宜開始秋播,如晚穀、黍、稷等。長江中下游地區將進入黃梅季節,連綿陰雨。
10
夏至
五月中
620/21/22
陽光直射北回歸線,白天最長。從這一天起,進入炎熱季節,萬物生長最旺盛,雜草害蟲也迅速滋長。
11
小暑
六月節
76/7/8
正值初伏前後,天氣很熱但尚未酷熱,忙於夏秋作物的工作。
12
大暑
六月中
722/23/24
正值中伏前後,一年最炎熱時期,喜溫作物迅速生長;雨水甚多。
13
秋季
立秋
七月節
87/8/9
秋天開始,氣溫逐漸下降;中部地區早稻收割,晚稻開始移栽。
14
處暑
七月中
822/23/24
氣候變涼的象徵,表示暑天終止,夏季火熱已經到了盡頭。
15
白露
八月節
97/8/9
天氣轉涼,地面水汽結露。
16
秋分
八月中
922/23/24
陽光直射赤道,晝夜幾乎相等。北方秋收秋種。
17
寒露
九月節
107/8/9
天氣轉涼,露水日多。
18
霜降
九月中
1023/24
天氣已冷,開始有霜凍,所以叫霜降。南方仍可秋收秋種。
19
冬季
立冬
十月節
117/8
冬季開始,一年的田間操作結束,作物收割之後要收藏起來。
20
小雪
十月中
1121/22/23
氣溫下降,黃河流域開始降雪;北方已進入封凍季節。
21
大雪
十一月節
127/8
黃河流域一帶漸有積雪;而北方已是萬里冰封。
22
冬至
十一月中
1221/22/23
這一天,陽光幾乎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白晝最短,黑夜最長。
23
小寒
十二月節
15/6/7
開始進入寒冷季節。冷氣積久而寒,大部分地區進入嚴寒時期。
24
大寒
十二月中
119/20/21
大寒就是天氣寒冷到了極點的意思。大寒前後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