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人的類型
當班齊裡(Robert C. Benchley 一八八九~一九四五,美國幽默作家、戲劇批評家及演員)說:“世界上有二種人:那種把世界分成二種人的人,與那種不這樣分的人。”他是以其美妙滑稽方式,自創一種類型學,不遑稍讓許多其他的類型學。
他其實也是在指出近年心理學家,對性格基本區分的看法所導致的錯誤。心理學家中,有把世界分成某幾種類型的人,也有不作此種區分的。前者執著於所謂的人類性格的“類型理論”(Type Theeory),後者則執於所謂的“特質理論”(Trait Theory)。二種理論都意圖分析人與人之間的差異。
在我們每日與人來往的經驗中,我們常用自己設定的價值觀,把人分成不同的類型,如交際型、隨和型、保守型、不隨和型、自私型、自我中心型等等。許多心理學家都認為人們常把自己編入幾種基本類型中,那不如乾脆他們自己以科學作基礎來把人分門別類。基於此一觀點,不少類型學家就出現了,特別出名的有:榮格(Garl G. Jung ,一八七五年~一九六一年,瑞士心理學家及心理治療家)、斯普朗格(Franz EE Spranger ,一八八二~一九六三,德國教育家及哲學家)、克雷奇默(Ernst Kretschmer ,一八八八~一九六四,德國精神學家)與羅森諾夫(Rosanoff)等,均在科學界頗有貢獻。
靈魂轉生原理均支持性格的特質以及類型學說,但也指出二者的不是。如果我們根據凱西報告,考慮一種類型的系統,就可以看出它確是如此。
對一般大眾而言,最出名的科學類型論,源自容格——即內外向型。依照他對此概念的原則分類,所有人類人格的基本差別,在於他們較關切內在或較關切外在事物。但是依靈魂轉生觀點,容格及其後繼的心理學家,對為何一人被命定是內向,另一人被命定是外向,並未提供滿意的終極解答。他們把這二種不同心理情況,歸因於生物學上的原因。依轉生原理之觀點,生物學原因是次要的,而過去世行為才是至要的決定因素。
◎內向
經驗使人傾向於內向的發生方式,在凱西檔案的很多例子中清楚可見。審視這些案例可以發現,因著持續原則的運作,某些心靈的態度、看法,或傾向能從一者轉移到另一者去。
有個案例是:一個二十一歲的大學生,有些音樂能力。雖然長得很吸引人,她卻極度害羞、怕兮兮的,難以交友,擔心進不了學校的女生聯誼社團。我們不知道這女孩的早期生活情況,很可能她的家庭因素造成她的肉身吧。
然而,依照她的靈命報告,原來她的這種性格,是往世造成的。她曾是法國貴婦,美麗、溫柔有才華,但她的丈夫,像白朗寧(Robert Browning ,一八一二~一八八九,英國詩人)的作品——“我最後的公爵夫人”中那個高傲的公爵,無法忍受看到他太太對所有的人都和藹可親。結果,他以冷酷、無情的專斷壓制她的每一個天性本能,有時甚至用鞭子抽打她。這造成她恐懼地畏縮關閉自己。此一生怕被誤解與不貞的畏懼在她的下意識中持續到今生。
下面是另一個壓制的案例,只是其當事人個人與歷史的狀況很不同。有個二十九歲的年輕人,好學用功又很內向。依據凱西,在他的過去世,在塞林(Salem ,美國東北麻州的城市)審判巫術那時候,受到迫害。那次的經歷對他現在的性情有雙重的影響。其一,這留給他對任何形式的壓迫的恨意;其二,這給他更強的讀書動力,也更要獨享得到的學識。
這裡要注意一點,報告對塞林巫術審判的說法,與一般歷史學家對該事的說法不太一樣。那是說,報告指出,在那時有一股超心靈現象的風潮,有一批人正經歷真正心靈或靈媒的經驗,這當然冒犯了當時的傳統觀點。此一青年的情況,報告並未精確指出當時他的經歷是什麽,但是,從檔案中在塞林同時期的其他案例,可以推斷大概是這樣的:他衝動地把自己的或是見證到的超心靈奇異經驗告訴了別人,或為人作此類的辯護,於是,他被抓起來,並受到殘酷的虐待。即使一隻被虐待的狗或貓都學會對人的不信任。所以,不難了解,在一個人心靈深處的潛意識裡,有一種本能,會提防別人,怕找人作伴,或怕把自己一切所知告訴別人。
凱西檔案中,記錄有很多在塞林,與上列類似經驗的案例。一個不善溝通的醫生,在其前生中是一個貴格會(Quacher ,基督教一支派,正式名稱叫The Rellgious Society of Friends ,總部在美國東部的賓州,宣導寡言沉默)一員,力行沉默。一個紐約的銷售經理,極不善於社交,在前生他曾是個探險家,在南非過了孤獨而自力自足的一生。一個高中女孩,有很深的自卑感,她前生是個印地安女孩,面對於白人民族感到自卑,因而奠下她現在缺乏自信的基礎。一個俄亥俄州的醫生,雖其專業能力甚佳,但個性極為羞怯,且常自我懷疑。其起因是由於前世在美國殖民期時,居於喬治亞(Georgia ,美國東部一州)地區,為了公眾福利作了無私的奉獻,可是卻很不公平地受到藐視與嘲笑,因此變成對自己與人的多疑、畏縮。
從以上以及許多其他凱西檔案中例子的見證,內向就是這樣從一世經歷到另一世延續,使得自我變得退縮內向而成。
◎外向
亦是持續原則以類同方式運作而成。一個特殊的案例是個已離婚、三十多歲的女子,其個性非常的開放,當時正全神貫注在她第三次的婚事上。依照凱西報告,她活躍的社交能力,奠基於前二世:一世是美國西部開拓早期時,她是個歌舞廳的表演人員,另一次是法國路易十四宮廷的交際花之一。尤其後一世經驗,她學到了外交與魅力,特別是如報告所說的:她有“把從國王到洗碗女工玩弄於股掌之間”的手腕。當她作歌舞廳演藝人員時,她就利用這些天賦,且更進一步發展,直到命運轉壞,心腸也跟著變好,使她成為她的社區中專門助人的天使。
第二個有趣的例子是個紐約的演藝人員與魔術師,充滿魅力,善說笑話,交遊廣闊。他此種令人稱羨的外向傾向,依照報告說,導因於他前二世的經驗。其頭一世他是在摩霍克(Mohawk 河,在美國東部,原為印第安摩霍克族部落所在地)河谷地區的早期美國移民,那時他努力想把當地的數個殖民區統合起來。報告說:“雖然該魂體在那世短命而逝,但因此而學得的能力,加上其再前一世給他的能力,讓他在這世有吸引人與控制人的能力。”
此人這世的領導力與魅力來自他在早期美國為理想所作的奮鬥,而他的機伶巧智與詼諧幽默,則來自其前一世,他是在英格蘭亨利八世宮廷中類似弄臣的人。顯然那時他也活躍於政治,對促進國家的福祉深感興趣,也發展了他的藝能,在宮廷中為國家爭取外交利益。
總之,凱西檔案中所有外向的案例,看來多半都是過去世中外在社交活動導致的結果。
◎從內向轉向外向再轉向平衡
逸趣橫生的事是,分析一個內向性格的人,怎樣在經歷很多世後變成外向,或反之。我們應記住,內向與外向從字音上看,就是把注意力轉向內與外,字意就隱合了心理的動向。這樣看起來,心理動向朝內或朝外,就像任何其他的動態或運動,一動就傾向在其同一路徑、方向持續地動,除非以外力止住。
一個靈魂可以過許多世像個動物般的四平八穩,動物大概沒有內向內向外向之分吧!然後,假設到了這個靈魂的第十九世,有某些事發生了,使這條魂朝向內,或許是一隻腳跛了,或身體虛弱,使他沒法與健康而朝外傾向的人再在一起了。
如此開始的朝內傾向,起先雖有些不太自在,卻也有其好處。即使看來像是個補償作用,它的好處在:增強對人的分析能力、價值感,也更感知非實體形象的一些事。但是,運動的慣性會使他的內向化持續,愈來愈專注於自己建立的象牙塔中,而終與世隔離。冷漠與優越感使他愈來愈被人孤立,這種負面的心態使他日益怠惰而孤僻。
這種傾向不斷增強到第二十、二十一世,最後這種不健康的行徑,業的因果作用啟動了,他對同胞不履行做人的責任,終於導致人生出毛病。這種令人難容的情勢、僵局,終驚恐了自我,而決心要改變他注意力的方向。如要把這事作一比擬,會像是倒生(嵌入肉中的)腳指甲,因忽視而不斷生長,到最後痛得受不了了,才去找足科醫生去除它。
他在第二十二世幾近崩潰的狀況,激得他接力一搏,以逼使其自我開放、爽朗,能與人交往。在第二十三世,這種動力會增加其動能,直到第二十四與二十五世,最後到了第二十六世時,一個羽毛豐滿的外向人出來了。
這個時候,是另一個重要的階段了。他能保持外向,與社會愉快地互動調和,且不致利用其社交的天賦盡作自我陷溺與自誇自揚的事嗎?就如極度內向的人,其孤獨的自我有自高自大傾向的危險;極端外向的人,其卓越社交能力的自我,也有求自我滿足傾向的危險。因此,這人的第二十六世變得自大傲慢,耽於聲色,我們會發現,他自滿自信於自我的社交才能中,生出自私自利的行為。
一旦自私自利進來,業障就開始運作。因此,在其第二十七、二十八世,我們發現,一個具有豐富天賦的人,卻受制於使他內向的生活環境,且可能會有神經過敏之傾向,以致被迫再一次以社交措辭去思想,而且他若還想活的話,必須有更屬靈的行為才行。
緊接著,又要為平衡而努力。我們因此發現黑格爾(George WF Hegel ,一七七零~一八三一,德國哲學家)辯證法的正反合不僅用於解說歷史事件,它也可解說靈魂成長的模式。一般所謂的內向與外向,或外揚(Expansiveness)與內斂(Contractiveness)看來確為靈魂存在之實況;它們分別代表容格與奧弗斯椎特(Overstreet ,譯者查不出該人,想是心理學家)敏銳洞察力,以及心靈的十個基本且兩極化的看法。
內向與外向看來有點像相反之兩極,就如陰陽、男女之相對兩極。亦如一個靈魂不斷的輪迴轉生,有時轉生為女性,有時轉生男性,他必須都學到兩性的美德而成為雙性人,學到內向外向的優點,而成為雙向人。這過程會一直持續,如鐘擺之搖擺,直到該靈魂能悠然自得,既能記分感受,又能充分錶達;既能完全內向又能完全外向,以致於無所謂內向與外向。
◎性向能力不能發揮與心靈問題有關
案中有很多成功與不成功的社會關係調整的案例,足能證實前述之原理。其中,有一個明顯健談、積極外向的女人,早先她的雄心是要成為一個演員,但是由於艱困的家庭環境,以及相當矮小的身材,使她無法達成此一目標。卻以犧牲個人原則為代價。她影響別人的能力以及善於言談表情的天賦均來自那一世,但因那世她太不顧及屬靈的原則道德,造成她此生的挫折。
此一魂體發現自己正處於前述之嚴酷艱困狀況。她的身材與她的家庭狀況,無法使她的演藝天賦作專業的發揮,她言談的能力看來沒受到禁止,但報告明白地警告她,不要不顧及靈命而濫用她表達的天賦能力,因恐壞事會臨頭。
諸如此類的例子,顯示了心靈與職業問題是分不開的,常常如本例的職業挫折,不是因為缺乏能力,而是因為心魂的缺失、弱點的關係。如果職業得遂其雄心,則其心魂、缺失就沒法糾正了。報告勤這女人——當時她三十二歲——作個說故事的人,或為年少之人與那些出不了門之人的同伴,無論如何,用她的天賦作些有建設性而無私的事情。
◎濫用外向能力必遭報
有個例子,也是過去世濫用了外向的天賦能力,而於今生要作心理糾正。她是個四十九歲,在美國首都華盛頓(Washington DC)作私人秘書的女士。她的來信訴說,她在任何社交團體中,她都感到不受歡迎——很可能因為從小在家中她就被哥哥姊姊排除在他們一夥之外。
她在集中說:“我一直在恐懼情緒中長大,當與眾人一起時,我總感到我不被需要,常不知道怎麽辦、怎麽說?我想參與某些事情,但卻不知如何才能加入?我常感覺,因害怕不被別人喜歡,我必須比任何他人做得更多,所以我犧牲安逸、健康以便能為別人做些什麽,我渴望別人需要我。”她進一步訴說,她有三次愛情,均以失望收場,其中有二次,男的雖向她保證愛她,結果都離棄她與別人結婚。
她的靈命報告指出,前生她曾是俄亥俄州(Ohio)的早期移民,她對待別人甚為友善,但只為了自私的意圖。報告說:“因此,這魂體,雖滿足於達成自己所要的,卻讓別人失望。該魂體耍弄權謀於眾人之中,這些眾人在今生中卻成為她的問題。利用別人成踏腳石,無異埋藏你自己於業障中,終將由你自己去償付。”
天地萬物誠而不假。你給它什麽,它還你什麽,一點也不差,像個返照的鏡子,這女士的遭遇,是她過去給別人同樣遭遇的返照。事實上,在她的前生中,她並不想與別人交往——除非對她有利。她今生,自小在家中就不受歡迎,因此,一直感到不安全,變成內向,如此持續到她成人。她個人足夠吸引人,也有足夠的社交本事,去吸引男人,然而,他們雖讓她相信愛她,結果卻沒有一個不讓她失望。
她自己承認,她的感到不被人需要與內向,促使她努力幫助別人,以獲得別人的喜愛與需要。這樣,業障的糾正目的就達成了。過去世濫用社交能力於自私、虛偽,導致她今生的社交受到限制,唯有歷經誡懲無私,她才得以解脫。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失望的經歷,看來是相當普遍的,在心理層次上,它也是迴力型業障的範例。下面從凱西報告中擷取的一段再簡潔不過地總結這一點:
“這魂體迄今一直對人失望,你要知道第一條原則,一個永恆的法則: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過去,你使別人失望,現在,從自己的失望中,你必須學習忍耐——所有美德中最美且最不被瞭解的。”
典型的外向人常不管別人的感受,沒有比自己也身歷其境受別人不體貼的對待更好的糾正辦法了。
這些以及很多類似案例證實:靈魂,就像運動的慣性定律,一旦往一個方向走,傾向不斷地前行,直到某些內在失衡出現,而產生糾正性的抵制,終導致相反狀況的出現。此種如鐘擺的交互行進會一直持續,直到達成一種平衡。在外向與內向的中間狀況,就會出現幾乎完全類似健康與財富間的交互狀況。
我們只用了一種容格的類型分法來審視報告,然而,於所有其他的分類系統、方法,同樣能達致相同的結論。不論它們是像斯普朗格依人的價值來分類,或像克雷奇默按身材分類,它們其實是心靈深藏之特質的外在表現。這些特質,由於進化的過程,從一世到另一世,會發生變化。無論科學對這些分類的正確性研判如何,凱西報告對肯接納的人看來,至少建立一個事實:目前分類方法,對靈魂並未蓋上永恆且最後的標記,為了方便,或可說某一性格屬於那一個類型,但是,不論哪一類型,它只是意識的一時形象,是其永恆魂體無止盡成長中的一個階段。
(第十章結束)
本資料為網路轉載僅供學習交流,內容欠完整,請自行向各書店購買,多次研讀,必有所穫。
初版發行日期:1950年
作者:Cerminara- Gina 吉娜·舍明那拉
繁體中文翻譯:陳家猷
简体中文译者:刘珺
版權為作者與譯者所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