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23日 星期二

預言家「愛德格·凱西」:冥想--與靈界聯絡

Meditation - connecting with the afterlife
冥想--與靈界聯絡
祈禱是對上帝說話,而冥想是傾聽上帝。掌握冥想的技巧並不容易。成功的冥想必須有三把鑰匙。打開這扇與上帝交流之門的三把鑰匙是,真誠、熱情和堅定不移。

關於真誠,你可以問自己這樣的問題:我是否真的知道上帝是誰或上帝是什麼?我是否把他當作一個慈父一樣的人格,或我只是知道他?更為重要的是,他是否認識我?我們關係密切,還是只是點頭之交?如果我們對這些問題的回答都是否定的,我們會開始認識到我們是多麼需要他。他的承諾總是,如果我們相信他、按他的律法生活,不論我們身處何地,當我們呼喚他時,他會立即伸出援手。

熱情是重要的,因為它是尋求自己來源的內在之火、內在之光。在韋伯字典中,“熱情”一詞的希臘詞源的意思是“收到神的旨意、被神附身”。在冥想中,這內在之火激發身體的每個細胞、大腦的每個反射以傾聽上帝的聲音。我們如何喚起尋求上帝的熱情?首先是通過察看有史以來已經找到上帝的人。聖經講述了人類與上帝有關的經驗。研究聖經,再加上冥想和祈禱,就會喚起開頭所必需的熱情。

堅定不移也許是最難的一把鑰匙。我們需要日復一日地堅持以重建我們與上帝的交流。當我們開始嘗試控制思想、控制身體,靜靜地坐著時,我們就會認識到,身體是如何控制著我們、我們的意識和精神。

在心智的指導下,對精神身體的淨化和控制發生於內分泌腺體之內。凱西解讀和現代科學都認為,建設性的思想和情感將治療性的荷爾蒙釋放至身體和頭腦中。但凱西解讀更進一步。解讀材料指出,內分泌腺體是身體的靈性中心,我們的靈性力量通過它們得以表達。冥想是打開這些精神中心的鑰匙。

這些精神中心是,性腺、萊登細胞族、腎上腺、胸腺、甲狀腺、松果腺和腦垂體。正確運用這些能量就能使它們發光,把個人轉化為世界的一道光。

在靈魂的引導下,理想就進入意識。凱西解讀一遍又一遍地提醒我們,心智是在我們所伺奉的靈魂的引導下的建造者,我們侍奉的是上帝的靈魂還是惡魔的靈魂——自我?一個人想什麼、吃什麼,他就成為什麼。

當意識與聖靈保持一致時,靈魂的淨化就開始了。當我們開始認識上帝,我們就跨越意識之橋。一旦一個靈魂為自己樹立具有靈性本質的理想時,那麼他身體中的每個細胞都會知道這一點,並開始發生變化。我們的七個精神中心成為與內在神聖的接觸點;這樣,我們就在所有這些中心經驗到一種向上的活動。我們改變對這種能量的運用,使之發揮最高的功用。在體內發生了一種精煉的過程,一種振動頻率的提高;這時,這些中心將它們的能量和激素發送至全身。

當個人坐著冥想時,他的意識集中於一種肯定(一個想法),靈性能量開始從性腺向上移動。這時通常會在脊椎尾部感到一種搏動。如果精神力量能夠不受阻礙和不受污染地上升至松果腺和腦垂體,一個人就會經歷一種光亮熾熱的感覺,彷彿整個身體充滿了光並變為透明。

我們是在松果腺被逐漸導向基督顯現,我們甚至會在那裡接受到基督意識,這取決於調諧的程度。

這種力量接著流入腦垂體,在這裡,它處於淨化形式,它向下流,淨化和強化身體和意識。

耶穌也說,“信我的人,就如經上所說,從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來。”(約翰福音7:38)。冥想中這些精神力量的流動就是“活水的江河”。

我們越是能夠讓意識頭腦入靜,我們就越是能夠期望來自潛意識的麻煩,因為潛意識是靈魂的意識頭腦。它也必須被淨化。作為我們已樹立的理想的結果,我們已刺激了頭腦的這個區域;我們可以察看升至表面的以前掩藏在潛意識中的態度和思想。符號和陳舊而熟悉的情景開始在我們之前像屏幕上的畫面一樣閃現。然而,這仍然只是冥想的開始。我們不應在這些畫面之前停留過久,而應加緊於靜心。換句話說,我們必須回到對肯定的注意。

我們這時會被出現的許多面容、或無數雙看著你的眼睛所迷惑。我們甚至會聽到有人在叫我們的名字;我們會感到彷彿我們是在一群人之中,聽到說話聲和笑聲。我們不能在那裡停留,因為我們還未真正處於冥想之中。當然,起先這容易使人著迷,因為這是一種全新的經驗。聲音、說話聲、畫面、眼睛和麵容都是屬於已經在另一個世界的靈魂的,他們是看到了打開的門(靈性中心)中透出的光亮而受到吸引。這與從一個奇怪的鎖孔中窺視,卻看到另一隻眼睛正在鎖孔那頭看你的感覺十分相像。也許這令人著迷,但不要在那裡停留,以期望從這樣一個受限制的遭遇中獲得很多收穫。

我們必須將它拋在身後並“尋找更高呼喚的跡象”——上帝的跡象、超意識、基督意識、“耶和華的山”。

在冥想中通過調諧至創造力,就能達到靈性高地。決不應該通過諸如:練習、屏住呼吸、集中意念於某個中心、或想像打開中心來迫使能量釋放。當完全達到冥想時,這些中心會自動打開。隨之而來的靈魂的知識、力量和啟迪就會集中於他人的利益、而不是一個人自己的壞事上。

這些中心只應作為精神成長的結果而打開,而不應通過任何非正常的方式來打開。除非釋放的力量用於為他人以及和他人一起表達聖靈,否則它只會燒著我們低下的天性。

生殖腺是生命力的庫藏。它儲存身體的創造力。當一個人靜坐,通過運用主祈禱詞(一種極好的肯定句)以提升他的意識時,創造的能量就在這一層次被釋放。這種能量擁有神聖的印記,因為釋放它的目的和思想都是神聖的。

萊登腺體——靈魂活動的控制中心——向這個能量開放,使靈魂的意識---也就是潛意識,上升至松果腺——基督意識的寶座。這個能量於是通過腦垂體被傳輸至身體的其他中心。當它經過這些中心時,它就使它們發光。

冥想增進活力,增強健康。意識可是獲得擴展,意識的擴展會使我們認識到,我們正處於永恆之中。這種認識揭示了實際上死亡並不存在。唯一真正的死亡是靈魂的意識與上帝分離。除此之外沒有死亡,因為不論一個人處於哪個層面,意識都是延續的。“在我父親家裡有許多住所。”(約翰福音14:2 )上帝的這些“住所”就是意識的各個層次。意識在哪裡?不論我們在哪裡,它就在我們現在所佔據的身體中。“因為我們是永生神的殿。就如神曾說,我要在他們中間居住,在他們中間來往。我要作他們的神,他們要作我的子民。”(歌林多後書6 :16)

通過冥想,我們會在夢中知覺這些其他的意識層次。因此,不論我們是在地球上,還是在其他維度,“上帝的房子”就是我們所佔據的軀殼。因為上帝不願任何靈魂滅亡,同時他也不會強迫人類尋找他。

正如E.斯坦利·約翰斯所說,宗教的目的不是讓我們進入天堂,或讓我們不下地獄,而是將天堂稍稍帶入我們之中,並將地獄從我們這裡趕走。這一直都是教會最偉大的責任。當然,冥想是達到這一目的的直接的手段之一。
以下是摘自凱西解讀中的一些有關冥想的觀念:

冥想是祈禱,但它是發自內在自我的祈禱,不僅包含了身體的內在人性,而且包括內在精神所喚醒的靈魂。
冥想是將你的身心調諧至你靈性的來源。
冥想建立起一個保護屏障。
通過冥想,你可以獲得有關任何問題的信息。
傾聽內在,就會獲得答案。
你可以從你內在獲得答案。
當一個人的內在與上帝同一(救贖)時,他就會知道。
與上帝同一的方法是通過冥想!
沒有什麼犧牲是必要的,但你與上帝同一的慾望是必需的。
調諧不在你之上,而在你之內。
當內在精神力量提升至“第三隻眼”(腦垂體)時,個人就會成為一塊磁鐵。
在你的意識獲得提升之後,上帝就會在你自己的神殿、在神聖之地與你相遇;在“第三隻眼”——而不是在天上。
內在精神力量通過這第三隻眼發散。
只有憑藉耐心,你才能感知你靈魂的活動。
當身體調諧自身,它會是一個通道,將手放在患處,會即刻獲得治愈。
身體的細胞可以調諧至光明和時空的王國的音樂。
離開身體就是與上帝在一起(脫體)。冥想可以代理這種體驗。
冥想時,大腦細胞會感知到靈魂的生命。
通過冥想,你可以知道你的前世,並變得像一個聖人、一個喇嘛或一個大師。
調諧為一個人提高“人間煉獄”和靈界之間的連接比率。
當你在冥想中調諧自己時,你會聽到聖靈的聲音。
許多人在他們最初的冥想經驗中會遇到他們的“靈魂嚮導”。
不要滿足於一個不是來自於上帝寶座的嚮導。
在冥想中,你可以看到和聽見你調諧到的人。有時他們會是在不同的地方和不同的人——要尋找靈性嚮導。
通過不斷與上帝聯絡,靈性嚮導就會來到。
當你受到一個穩定的理想指導時,二可以化為一(外在人格和內在人格)。
當在冥想中調諧時,觀想可以影響其他人。
你生理身體或心智身體的一部分必須與你靈魂身體或你超意識之間存在著一種有意識的聯繫。
七個精神中心(脈輪)是必須打開的物質軀體和精神軀體之間的連接。
這些靈性中心是你的內在精神力量流動的障礙,除非把它們打開。
在冥想中,內在精神力量上升至松果腺,到達大腦基部,它會分散至各個中心,它們使整個心理和生理生命能夠有活力。它然後提升至大腦系統中心的隱藏的眼睛,或可以在前額感覺到。(兩眼之間、鼻子上方。)
不進行適當的淨化,過早地提升我們的創造力會導致生理的或心理的紊亂。
這種呼吸(瑜珈中所用的)打開向身體輻射的身體中的七個中心。
右耳的轟鳴聲是上帝化作巨浪洶湧而至的聲音。
在冥想中尋找一位老師並向他們學習。
冥想從上午11:00至中午,或夜裡11:00至半夜。最佳時間是凌晨2:00至3:00。(至少30分鐘)
找出你內在自我的強有力的慾望是什麼——與你的靈魂協商。
找出你的理想是什麼,並把它記下來。
使你的身體在正負力量之間保持化學平衡。
冥想前要沐浴。
薰香可以使有限調諧至無限。
某種咒語,比如某種聲音的低吟、某種音調、鈴鐺、鐃鈸、鼓的敲擊能對冥想有所幫助。
以舒適的姿勢坐著或躺著,不要穿緊身的服裝。
將你自己轉向內在。
不要在沒有將基督之靈圍繞你時開放你自己。
以基督的白光冥想。
每天面朝東方(因為地球的極性)並在相同的地方冥想。
當你冥想或要想將自己向看不見的靈性來源開放時,雙手應該放在太陽叢上,以平衡身體的力量。
將雙手交叉放於太陽叢上,或放於神經叢區(第九節脊椎)或臍部。
以右鼻孔吸氣三次,以嘴呼氣。換左鼻孔重複,以右鼻孔呼氣。
然後,伴隨低沉的音樂或薰香,使自己進入更深狀態,去看、感覺、經驗愛的創造力,並進入神聖之地。
聽音樂有助於感官收攏平息。
將呼吸導向身體的某個部位。
與你給一把小提琴調音幾乎一樣地來調諧你自己。
以這種聲音開始:Ohm-OHM-Mmmmm(讀作歐姆)。
當這些內在精神力量經過不同的中心時,通過以Ar-Ar-rrr 和EEE,OOO,MMM的咒語來指導它們。
R、O和M的聲音頻率是與身體自身的中心力量的頻率的連接點。

作者:凱文·威廉斯( Kevin Williams)
譯者:DNA

2分鐘冥想就有效,3招打開自癒力!

45歲的殷實布商一向身體硬朗,只有糖尿病在穩定治療。

有一天,覺得自己有點喘、有點虛,到醫學中心掛號看病,意外地發現貧血,又被轉診到血液腫瘤科,住院檢查後才發現得到骨髓造血不良症,半年後轉為急性血癌。

後來他又因為心肌缺氧,被轉介到心臟科接受氣球擴張術的治療,住進心血管加護病房。他一個人孤伶伶地在加護病房中,開始瞻妄、囈語、手腳抽慉,當張明志醫師查房時,他抓住張明志的手說,「我好怕。」

張明志回答,「會害怕的是自己的心,有所執著才會心生害怕,」就帶領他禱告。

布商病情好轉後,開始佛教禪修,整個人氣質改變,彷彿重生。兩年後,他血癌復發,並不抱怨,他知道血癌細胞是殺不死的,很容易復發。

他後來又因為畏寒、發燒住院,卻找不到原因,張醫師叮囑他出院後多做靈修功課,拋開俗世煩惱。他再來門診追蹤時,已經容光煥發,血液檢查也正常。

「這不是科學可以解釋的,但心靈健康的人,身體的病痛也會復原得比較快」,馬偕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張明志後來把故事記在《心靈病房的18堂課》裡。

當重大疾病來襲時,我們難免陷入恐懼的黑暗深淵,執著地想知道「為什麼我會生病?」「將來會怎樣?」「我很怕,」「我會不會死?」,每天都看到生死大戲在癌症病房上演的張明志,卻也看到不少病人運用心靈的力量,即使生病甚而後來死亡,但心靈的力量,使他們能在黑暗逐漸籠罩的道路上,看到一絲光明,心安自在, 煩惱未上增。

當然,冥想(靜坐)不是為了生病時穩定才做的!

已經有許多專家都用科學證實冥想(靜坐)可以改變腦波的頻率,只要腦波放慢,你的思緒就會清晰,情緒就會穩定。

也能改變大腦皮質的構造,你的創造力會被啟發,工作、念書的效率都會提高,睡前冥想,也能讓你睡覺更安穩,不會腦中一堆思緒揮之不去。

平日滋養性靈,心理、生理都更健康

即使在平日,沒有病痛時,你應該透過性靈的修持,不一定是特定宗教,而是學習能更往內在思考,學習更多能穩定自我情緒的方法,讓自己身心更健康。

科學家早就證實,壓力、焦慮、憂鬱有害健康,減少壓力荷爾蒙可體松,可以提升免疫球蛋白,活化免疫系統。

快樂可以延長心臟病人的壽命,減少中風的機率,緩和過敏反應,增強感冒的抵抗力。

「不在有陽光的日子哭泣,」張明志醫師說,提升心靈的健康,就彷彿拿到了去迪士尼樂園的地圖。

愈來愈多人分享滋養性靈的方法,從眾所皆知的打坐冥想,到神經學家親身經歷驗證的「等待90秒不生氣」。

1、兩分鐘冥想(靜坐)就有效:

如果有一種藥,每天只要一顆就可以減輕焦慮,對生活更滿意,這種藥是純天然、而且免費,你吃不吃?

世上真有這種藥丸,就是冥想(靜坐)。

許多宗教都瞭解冥想(靜坐)的力量,每種宗教有不同的方式,但共通點都是:有意識地將腦袋放空,專注凝神。

冥想(靜坐)已從放鬆壓力,轉為預防、延緩心臟病、高血壓、偏頭痛、甚至癌症。

哈佛醫學院心臟學家班森訓練病人每天冥想20分鐘,病人血壓降低、心跳次數減少、氧氣消耗量是平常17%。

只需要一張椅子,靜靜坐著,聽起來很簡單,只要試過的人都知道困難,一開始會因為無法改變任心意遊蕩的習慣,不斷失敗。

印度瑞虛凱詩拉瑪靜修中心主席韋達帕芳堤(Veda Bharati)提出兩分鐘禪修法。

在等公車、用餐前、開會前,站著、坐著都行,背頸頭打直,用橫隔膜呼吸,氣息從鼻孔進出,只要把散逸的心收回,把一切放下。

2、覺知負面情緒,90秒不生氣。

「憤怒和別人無關,是因為自己內在有一個按鈕,是怎樣就怎樣」,賴佩霞說。

左腦中風的神經解剖學家吉兒•泰勒(Jill Bolte Taylor)復原後,花了很大的努力,有意識地選擇不要讓某些舊迴路死灰復燃,以便馬上回到平靜的右腦。

由於對腦神經的瞭解,她知道憤怒情緒只要一觸動,腦中釋放的化學物質就會洶湧通過全身,但化學成分只要90秒就會從血液中消失,所以要是90秒後,她還在生氣,表示她選擇讓迴路繼續運轉,如果不,她就讓這個反應通過,回到當下。

她把負面情緒視為打噴嚏一樣,覺知地面對自己內在火焰,慈悲地對待自己。

3、釋放五感,重建「健康感」

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味覺五感是人類生存重要的裝置,遠古時候,人類用敵人的氣息來察覺危險。但現在科技與時間的壓力,使人類做什麼都很快,匆促地囫圇地讓五感官浮光掠影。

神經解剖學家吉兒在左腦中風後,發現逗留在感官迴路的基礎生理反應中很有用,例如品嚐美食,吃、喝、感覺愉悅都是發生在當下,她用心記住五感,以及內心深處的感受,幫自己找到途徑回到右腦。相信我們的大腦可以取代不要的思考模式,幫助我們當下經歷內在的平靜。

其實我們平日就有經驗,當身體疲累時,身體會發出求救的聲音,當內心生病時,腦子的某個部位也會有感覺,相信五感,傾聽發自身體的聲音,就會發現自己具備「健康感」,這是身心靈自癒能力的基礎。

經歷疾病、生活的痛苦或許不是我們能選擇的,但「不被生命的苦難綁架,溫柔地和自己在一起,卻是我們能做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