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23日 星期二

預言家「愛德格·凱西」:與上帝談話

祈禱:與上帝談話

冥想打坐並不能減少對祈禱的需要,因為它並不能替代祈禱。祈禱是我們自身訴求於上帝的心智活動。冥想是一種傾聽的狀態,我們這樣可以聽到上帝對我們說話。

祈禱應先於冥想,先於(定基調的)誓言;如果需要的話,我們可以在自己日常生活中整天祈禱。耶穌發覺,時而進行長時間的祈禱是有必要的。當然祈禱應該是持續的虔誠活動。

凱西解讀資料提醒我們“ 想了解回家之路的人必定常常祈禱。 ”

祈禱有很多種類。遺憾的是,最常見的一種是“給我”式的祈​​禱,我們祈求上帝賜予我們這個那個,這不對嗎?對有些人來說不是。因為祈禱、祈禱的藝術,是一種不斷成長的經驗。當一個人接受了上帝的存在,他就知道上帝會提供給他為完成他生命目標所真正需要的一切。

觀想的藝術,在今天作為祈禱的一種形式是如此普遍,是另一種“給我”式的祈​​禱。我們想確信上帝確實知道我們的需要,所以我們向上帝發送這種需要的“畫面”。如果我們要告訴上帝我們所知道的自己最需要的東西,那首先祈禱的意義何在?

耶穌祈禱,“不是要成就我的意志,而是要成就上帝的意志。”覺悟的靈魂把“給我”式的祈​​禱轉變成托兒所的玩具箱,將祈禱變為對受寵的感恩、對他人悲哀的祈請,總會加上一句,“願主的意志成就。”

凱西解讀告訴我們,耶穌的日常祈禱時,“他人,我主,他人。”覺悟靈魂的祈禱主要是為了他人的需要,這一點不證自明。我們越是為他人祈禱,我們越是獲得祈禱的力量,我們自己就越是獲得賜福。因為我們怎能在真心為他人祈禱,而不是同時也在為我們自己祈禱呢?

要求上帝寬恕表明對所犯錯誤的悔改,但除非我們自己通過有意識的努力改正這些錯誤,我們就決不會感覺得到寬恕。

我們可以祈禱獲得指導,但如果我們不去努力做我們認為是對的事情,上帝會聽見我們嗎?上帝會聽見我們,但我們卻不會聽見上帝。正如聖經告訴我們的,未悔改的罪會堵住我們聽到上帝聲音的耳朵。

我們可以祈禱逃脫我們要走的路或我們要經受的磨難嗎?當然,耶穌就是如此;但當他知道他必須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以完成他的目的時,他義無反顧地接受了。

上帝並不希望看到我們受苦;我們的不幸是我們自己造成的。我們犯下罪錯,不是我們做了什麼,就是我們沒做什麼。就如同父母懲罰孩子以糾正他的錯誤一樣,當我們試圖抗拒上帝的法則時,它們總是不為所動。我們越是奮力抗爭,我們越是在心理或生理、物質或情感的層面上陷入絕望,有時四種情形會同時出現。

當我們生病或遭受苦難時,我們的態度依舊應該是,“上帝的意志會得以成就。”在我們等待康復時,這種態度呼喚一種內在的謙恭,但同時不要停止我們自身力所能及的康復努力。作為一門必修課,全心全意的奉獻和對苦難的承受常常會帶來即刻的康復。

 “上帝的意志、上帝的靈、上帝的道路”是覺悟的靈魂的呼聲。

一個人應該如何祈禱?正如使徒們問耶穌請教他們應該如何祈禱一樣,如今許多人也問同樣的問題;但如果我們告訴一個人應該如何祈禱,這樣就太蠻不講理了,因為祈禱是極其個人的和私下的。

所說的禱詞本身並不重要。祈禱的精神才是最重要的。

上帝比我們自己更清楚我們心中的想法;我們真正的需要是永遠知覺到上帝是護佑我們的源泉,因此我們祈禱是為了保持與上帝的聯繫不致中斷。禱詞本身並不像有些人想像的那樣重要。

正如卡利勒·吉布倫(1883-1931,黎巴嫩出生的美國現代派詩人,所著的神秘主義散文詩《先知》曾流行一時——譯者註)所說,“上帝並不傾聽你的祈禱言語,除非他通過你的嘴唇說出這些祈禱。”

什麼樣的祈禱姿勢才是最好的?一群牧師曾聚集在一起,以解決這個問題。他們說了大半天也沒有得出任何結論。有些人堅持一定要跪著祈禱,膝上無肉的人堅持,坐著祈禱也是一樣。有些人覺得,他們必須來回走動才能激發熱情。當爭論激烈到白熱化的程度時,他們決定讓唯一一個從頭到尾一言不發的牧師決定。他來自一個鄉村牧區,他於是這樣回答他們:“有一天當我佈道遲到時,我跑過鄰居家的院子,一頭栽進他家的井裡。我的腳被一塊破木闆卡住了,我頭朝下地吊在那裡。兄弟們,在此之前,在此之後,我都從沒有祈禱得更好過。

我希望這說明了不是我們的姿勢,而是我們的真誠,使我們的祈禱有效。
祈禱將意識導向上帝。

通過祈禱,我們懇求來自神聖力量的幫助。
祈禱使人性得到鼓勵。

祈禱使一個人擺脫自​​我而更靠近上帝。
祈禱帶來引導。
祈禱緩解緊張。
祈禱帶來康復。

許多人祈禱久了會進入一種冥想的狀態而並不自覺,他們等待著回應他們的幫助。其實,在這裡,祈禱的結果和冥想的回報是一回事。

我們總是需要呼喚上帝,而我們更需要傾聽上帝,只有在沉冥想的寧靜中,我們的生命的每個方面就會朝著靈性的感受邁進一步。

我們通過傾聽可以學會更多。聖經中說:“你們要寧靜,要知道我是神。”(詩篇46:10),就是這個意思。

每種宗教都談論靈魂對聖杯、至高無上、光明、天父的渴求。中國人稱之為“道”;印度人稱之為“回歸之路”;在基督教中,稱之為回到上帝的路。冥想是我們通往上帝的通路。

以下是凱西解讀中有關祈禱的一些摘錄:
因為祈禱是對指導、理解的懇求。冥想是傾聽內在神聖的聲音。(1861-19)
因為祈禱是對你的上級的祈願或請求,而冥想是你與他以相同的地位會面。(凱西解讀281-08)
深諳回歸之道的人必定常常祈禱,快樂地祈禱,他知道上帝所賜予的生命力與所有真誠尋求成為對某人祝福的渠道的人。(凱西解讀281-12)
祈禱是生理的意識調諧至創造者的意識的協和的努力,可以是個人的,也可以是集體的努力。(凱西解讀281-13)
所有祈禱都會得到回答。但不要告訴上帝如何回答。(凱西解讀4028-1)
你可以祈禱的話,你還有什麼可擔心的呢?知道你自己的力量非常有限。創造者的力量是無限的。(凱西解讀2981-1)
十個人的祈禱可以拯救一座城市;二十五個人的祈禱可以拯救一個國家——只要這些祈禱和行動是一致的!聯合起來就是力量。(凱西解讀1598-2)
心智體和靈性體需要靈性食糧——祈禱、沉思、思考靈性問題。(4008-1)
在凌晨兩點祈禱——面朝東方[對應於地球的極點]。(凱西解讀2509-1)


凱文·威廉斯著
DNA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