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21日 星期日

預言家「愛德格·凱西」:預言系列-1924年預見1929年股市崩盤和大蕭條到1933年復甦

預見股市崩盤和大蕭條
在1924年,凱西預言從20世紀20年代末開始,在經歷了一個很長的牛市後股市將迅速崩盤。

在1920年的年中,他編寫了股市升降圖,教導他的客戶如何在牛市豪賭,以及準備如何應對1929年的崩盤。

他甚至概述出了市場觸底後哪些行業能夠帶給他們最好的長期投資組合。

凱西本可以利用他的天賦從他們的投機中爭取籌建醫院的基金,但是他的客戶卻沒有注意到這些,忽略了他給予的勸告,從而失敗了。

六個月後,當1929年10月股市崩盤襲來的時候,他們失去了所有。

股市崩盤也引發了大蕭條,這也被凱西所預言。

在1931年,凱西預言經濟蕭條將在1933年復甦,結果預言成真。

紅色部份反映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在華爾街股災前後的波動。
1929年華爾街股災

1929年華爾街股災(英語:Wall Street Crash of 1929),又稱大股災(英語:Great Crash)及1929年華爾街股市崩盤(英語:Stock Market Crash of 1929),以牽連層面和持續時間而言,是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一次股災。

後世亦多以「黑色星期四」、「黑色星期五」、「黑色星期一」及「黑色星期二」來形容華爾街股災,這是因為股市崩盤並非起迄於一日之內的事,所以這四個別稱也是合適的。

華爾街股災最先於1929年10月24日星期四發生,但股市的暴跌卻到10月28日星期一及10月29日星期二才真正爆發。這次股災不單提早為經濟衰退敲響警號,亦標誌著美國及全球廣泛地區步入持久的大蕭條。至於華爾街股市在股災發生後,股市急跌的情況持續了一個月。

“任何人在1929年中買入股票,而且一直持有的話,那麼他/她就要白白待大部份的人生消逝,才可賺回自己所虧蝕的。”— 理查·M·薩斯曼

在華爾街股災爆發前,美國經歷了所謂「咆哮的二十年代」,人們普遍不理會投機買賣的風險,憧憬股市將會再創新高,並過著奢華的富貴生活。就在股災發生前夕,經濟學家歐文·費雪(Irving Fisher)甚至立下名言,宣稱「股價已經立足於像永恆的高地上」(Stock prices have reached what looks like a permanently high plateau)。可是,這種樂觀的態度,連帶人們從牛市獲得的豐厚利潤,卻通通在「黑色星期四」以後化為烏有。在當天,紐約股票交易所的股價率先急跌,隨後再以前所未有的幅度暴跌,持續一個月方才止息。

1929年10月的股災,還伴隨著美國房地產市場從1925年的頂峰走進下坡。一連串的事件和因素最終促成了1930年代的大蕭條,不單止美國,世上主要奉行資本主義經濟的工業國家,均受到相當嚴峻的衝擊。

其實在華爾街股災發生前的一段日子,股票市場已處於大幅波動。市場上不時出現大手賣出股票的情況,間中卻又見到股市短暫上揚和復甦。至於股災發生後,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一度在1929年11月至12月及1930年初有短暫回升的跡象,可是此後股市再進一步急瀉,到1932年更成了大熊市。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在1932年7月8日跌至20世紀紀錄上的最低點,一直到20多年後的1954年11月23日,道指才重上1929年前的水平。

早在1923年至1929年間,由於交投異常活躍的關係,道指上漲達五倍,並於1929年9月3日升至最高峰的381.17點。但及後股市連跌一個月,道指一度蒸發17%。踏入10月初,道指再見起色,超過一半在上月損手的股民賺回虧蝕,然而,股市隨後再現跌勢,跌勢在1929年10月24日「黑色星期四」更有加劇跡象,當天股市交投量創下破當時紀錄的1,290萬股。

1921年
,良好的經濟環境和樂觀的情緒為20年代的股市大發展創造了條件:美國資本市場新發行的證券是1822種,到1929年達到了6417種;融資購買股票十分流行。

1926年秋
,危機已經悄悄降臨,卻沒人在意:在20年代的投機狂潮中被炒得離譜的佛羅里達房地產泡沫首先被刺破了。

1928年
,股市上漲進入最後的瘋狂:從1921年的低點66.24反覆攀升至1929年9月19日469.49的歷史最高點;事實上在20年代美國的許多產業仍然沒有從一戰後的蕭條中恢復過來,股市的過熱已經與現實經濟的狀況完全脫節了。

1929年3月
,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對股票價格的高漲感到了憂慮,宣布將緊縮利率以抑制股價暴漲;但瘋狂仍然在繼續……

美國國民商業銀行的總裁查爾斯·米切爾從自身利益考慮向股市中增加資金投入以避免下跌,股票經紀商和銀行家們仍在極力鼓動人們加入投機。甚至一些著名的學者也失去了冷靜。其中最為典型的是耶魯大學的歐文·費雪,這位大經濟學家不僅自己融進了投機者的行列,而且還在公開演講中宣稱:“股票價格已達到了某種持久的高峰狀態。”

不過也有不少人保持著冷靜的頭腦,美國總統約翰·肯尼迪的父親約瑟夫·肯尼迪就是及早從股市中脫身者之一。他對自己說,如果連擦鞋匠都在買股票,我就不想再呆在裡面了。這個明智的選擇使他提早撤出資金,為其家族的未來奠定了基礎。

1929年夏
,股票價格的增長幅度超過了以往所有年份,崩潰已經近在眼前。

1929年9月3日
,華爾街的一位統計學家羅傑·巴布森在華爾街的金融餐會上說了一句話:“股市遲早會崩盤!”這句話被《道瓊斯金融》發表。其實,這位先生在此前的兩年中一直重複著這句話,卻只被人們當做笑談,沒想到這次竟一語成讖,千古留名。

此話不久就傳遍了全美國,投資者信心開始動搖,股市立刻掉頭向下。股市下跌的消息驚動了總統胡佛,他趕緊向新聞界發布講話說:“美國商業基礎良好,生產和分配並未失去以往的平衡。”有關的政府財政官員也出面力挺股市。但此時人們的神經已經異常脆弱,股市在經過曇花一現的上揚後,就開始了噩夢般的暴跌。

二、噩夢來臨:崩潰已經開始

1929年10月的最後10天,集中了證券史上一連串著名的日子,跳樓的不僅是股指。

1929年10月21日
,為了穩住股市政府要求徵收“保證金”,股民們開始認識到,若真收“保證金”,他們的儲蓄、房產等一切將要失去。紐約證券交易所開市即遭大筆拋售,全天拋售量高達600多萬股,以致股市行情自動記錄器到收盤1小時40分後才記錄完最後一筆交易。

1929年10月23日
,形勢繼續惡化,《紐約時報》指數下跌31點。

1929年10月24日
,這一天是股市災難的開始,史上著名的“黑色星期四”。早晨剛剛開市,股價就如決堤之水轟然下泄,人們紛紛脫手股票,全天換手1289.5萬股。雖然當天中午多位銀行家和財團老闆決定出資托市,暫時穩住了股票價格,不過這只是暫時的穩定。

1929年10月25日
,胡佛總統發表文告說:“美國的基本企業,即商品的生產與分配,是立足於健全和繁榮的基礎之上的”,力圖以此刺激新一輪投資。然而,過了一個周末,一切挽救股市的努力都白費了。

1929年10月28日
,史稱“”。當天,紐約時報指數下跌49點,道瓊斯指數狂瀉38.33點,日跌幅達13%,這一天,已經沒有人再出面救市。

1929年10月29日
,最黑暗的一天到來了。早晨10點鐘,紐約證券交易所剛剛開市,猛烈的拋單就鋪天蓋地席捲而來,人人都在不計價格地拋售,經紀人被團團圍住,交易大廳一片混亂。當天收市,股市創造了1641萬股成交的歷史最高紀錄。《紐約時報》指數下跌41點,而道瓊斯指數比星期一又下跌了12%。一名交易員將這一天形容為紐約交易所112年歷史上“最糟糕的一天”。這就是史上最著名的“”。

三、夢醒時分:大蕭條不堪回首二十年

1、黑色大蕭條年代

這場史無前例的股市大暴跌從1929年延續到1932年,並成為整個30年代大蕭條的導火索。股災造成了美國股市、銀行與整個經濟體系的危機,形成了惡性循環,並從美國波及到了整個世界,使人類經歷了5000萬人失業、上千億美元財富付諸東流、銀行倒閉、生產停滯、百業凋零的黑色大蕭條年代。

在這場股災中,數以千記的人跳樓自殺。歐文·費雪這位大經濟學家幾天之中損失了幾百萬美元,頃刻間傾家蕩產,從此負債纍纍,直到1947年在窮困潦倒中去世。

經濟增速急劇下滑。美國國民生產總值由1929年的1040.4億美元,跌落到4年後的585億美元;美國凈國民產值由1929年的958億美元下滑到1932年的509億美元。

失業率空前提高。從1929年的3.2%急升至1933年的24.9%,緊接著下一年失業率達到26.7%,不到四個人中就有一個人失業沒事做,3400萬男人、女人、兒童根本沒有任何收入可以糊口。

資本市場潰不成軍。從1929年最高的381點到1932年7月的最低點41點,道瓊斯股票指數下跌了89%,到1933年7月,美國股票市場上的股票價值只相當於1929年9月的1/6。全球最大公司——美國鋼鐵公司股票從262點跌到1932年的22點,就連最強盛的通用汽車股票也從每股73美元跌到8美元。

嚴重的通貨貶值。商品大幅降價,使得1930年商品價格下跌了10%,1931年又下跌了15%,4年總體商品價格下跌了近50%,國民耐用商品指數下降超過77%,接近4/5。

2、大蕭條鏡頭

●普通人的苦難生活

從股票市場崩潰到1932年(大蕭條時期最慘的一年),為了保障投資者的利益,物價沒有降,那麼只有銷售量下降了。銷售量一減,只好用解僱工人的辦法來降低商品成本。工人失業了,沒有錢去買產品。這樣,引起購買力的全面萎縮。結果是產業工人窮了下來,連累農民也窮;而農民的窮,又回頭加深了產業工人的窮。

《紐約時報》的記者卡貝爾·菲利普斯為此撰文說,夜間敲門討飯的,“可能幾個月或一年前在銀行里爽快地簽發過你的貸款,或者在你所讀的報紙上寫過社論,或者是某家大地產公司的副經理”。

●銀行撐不住了

1933年情人節當晚10點,胡佛正在共和黨全國委員會發表臨別演說——美國整個的銀行系統終於開始總崩潰了。當天下午,密執安州州長威廉·A.康斯托克接到緊急電話,請他去底特律市商業區參加銀行界會議,這一去就脫不了身了。這時底特律的聯合監護信託公司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它一倒,全市銀行很可能跟著紛紛倒閉。銀行家們要求康斯托克下令全州銀行一律暫停營業。商量到半夜,康斯托克同意了,便坐車到首府蘭辛市,宣布全州550家銀行一律休業8天,說是“銀行放假”。

自股票市場大崩潰以來,全國倒閉的銀行已超過5500家。可以想見,群眾的心情是多麼惶惶不安,他們的對策是囤積黃金。這時銀行黃金庫存每天要減少2000萬元,存戶搞不到黃金就要紙幣。結果是,一方面,作為貨幣儲備的黃金越來越少;另一方面,財政部又不得不增發紙幣。

銀行擠兌,照例帶著自殺的意味,加之這次危機發生時通貨緊縮已經三年,形勢就更加複雜了。當時即使是情況最好的銀行,手裡的抵押品和各種證券,其市價也只落得原來的一個零頭。

3、大蕭條的結局

當時的國會為了收拾局面,通過了著名的伍丁法案,要求總統和財政部長“已經採取或今後要採取的”任何措施,議會都要一律批准。伍丁法案規定,囤積通貨的要判刑,有問題的銀行要派人去“維持”(受託管理),此外還授權政府以各銀行的資產為儲備,發行20億元新鈔。

真正精彩的一幕是如何對那些囤積戶施加壓力,使他們不得不把緊緊攢在手心裡的黃金和貨幣放出來。於是,政府便改而乞靈於宣傳的辦法。1933年3月8日星期三,聯邦儲備委員會宣布:凡2月1日以後向銀行提取過黃金,而到下星期一為限還不退回儲存的,銀行便公布他們的姓名。這一宣告剛在報紙登出,各家銀行的電話交換台就忙得不可開交。到星期六晚間為止,各州聯邦儲備銀行已經回收了共計3億元的黃金和黃金兌換券。

商業開始活躍起來了。不出一周,就有13500家銀行(佔全國總數3/4)復了業,交易所又重新響起了電鑼聲,紐約股票價格猛漲15%。道·瓊斯的股票行情發報機傳出了這樣一句話:“幸福的日子又來到了。”

1932年,羅斯福總統上台後,對美國證券監管體制進行了一系列根本性的改革,1934年7月6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成立,理智的約瑟夫·肯尼迪被任命為主席。此後,經過羅斯福新政和二次大戰對經濟的刺激,美國股市逐漸恢復元氣,到1954年終於回到了股災前的水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