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凱西解讀裡有一個持續不斷的主題,而且在當代的靈性調理中也經常出現的就是:服務的重要性!許多研究表明做善事有益於身體健康。支持凱西的這個論點的一本新著作,來自Case Western Reserve大學的生物倫理學教授Stephen Post《好人有好報》(Why Good Things Happen to Good People)。其主題是最新研究證明善的行為導致高位健康、長壽和幸福的生活。
運用各類證據展現出這樣的品質:感恩、祝福、寬恕、慈悲,受益的不僅僅是接收者,也同樣讓施予者受益,讓他們有更健康、長壽。服務確實是良藥!
俗話說:好心沒好報。但是若以科學的角度檢視之,這句話是錯的。asapScience提出證據告訴我們,無庸置疑地,好心會有好報。來自英國生態學家,進化生物學家 Richard Dawkins 的著作自私的基因。Richard在書中反覆指出,成功的主要條件,就是「極端的自私」。而在特殊的情況下,動物個體的基因會借用有條件的利他主義,來達到它本身自私的目的。
要證明好心有好報,「囚犯理論」是最佳的理論證據了。幾十年來,這個理論令許多聰明人感到驚奇與疑惑。
兩個人,手上各有兩張卡,一張寫著「合作」,另一張寫著「背叛」。
每回合,玩家各選一張卡,不讓對方知道自己的選擇。攤牌後,如果兩個人都選了合作,那麼兩名玩家都可贏300元;如果選擇背叛,那麼都將損失10元。
如果一人選合作、一人選背叛,那麼,選背叛的可得500,選合作的則輸100。
所以,對同一個人來說,永遠選擇「背叛」是最保險的。當對方出背叛,我們也出背叛最有利;當對方出合作,我們還是選擇背叛最有利。
但是,我們一直出「背叛」是最好的選擇嗎?如果雙方都皆選擇了「背叛」,那麼不是雙方皆輸嗎?
科學家為了探究此問題,用電腦分析,哪些策略能在上百次的遊戲中獲得最多錢。
實驗顯示,兩人先選擇「合作」,接著,對手上一局出什麼,我們就跟著出。這個方法不會讓我們一直受騙,比起其他方法,能在模擬中獲得最多錢。
由「囚犯」理論可知,最好的策略就是從科學家所說的「善良」開始:不先選擇背叛,而先選擇合作。
反之,那些一開始就選擇「背叛」的行為不良者,或許短暫能獲得錢,但長期來看,並不會得到比較多。再舉出一個數據證明,科學家測試的15種策略中,前8高分的都是「合作」的策略。
在大自然裡,我們也可以看到這些理論的實例。例如自然界中有許多鳥類他們會互相合作以努力把頭蝨清洗乾淨,一旦出現那些不肯回報、不互相幫忙的鳥類時,這種自私的鳥馬上被社會所隔離。
自然界中的蝙蝠需要鮮血維生,為了讓族群更繁榮,找到血的蝙蝠會分給沒找到血的蝙蝠,因為它知道自己未來沒找到時,其他蝙蝠會幫助他。
從演化來看,有著善良行為基因的動物比較可能有更多的後代,好人有好報,基本利他原則,大家互相幫忙,最後一起變好!
「最大敵人是自己」,服務,是醫治自憐、自私、絕望和寂寞與萬病的良藥。以歡樂是健康、笑容是精神、豁達是長壽,戰勝自己與病魔。
自有文明以來,人們就堅信「善惡有報」:好人有好報,惡人有惡報;有的現世現報,有的隔一段時間,幾年、十幾年、幾十年甚至隔世報應;有的表現在本人身上,有的報應在親屬身上;有的在身體上表現出來,有的在物質上表現出來,有的在精神上表現出來;有的明顯,看得見,摸得著,有的隱蔽,不容易察覺;總之這是個複雜的現象,但確實存在。
現代的實證科學很講究依據,當有了大量的科學依據時,人們才會認識和承認某種事物,所以,致使很多久遠時期留存下的傳統,因為科學探索手段的局限,而一再受到人們的排擠和異議,其中善惡有報就是一例。
千百年來,善惡有報一直以口耳相傳的形式在民間廣泛流傳,儘管有很多的書籍,比如《集福消災之道》、《因話錄》等記載了大量詳實的實例,可以證明善惡有報的真實性,但中間的過程是如何運作的,卻往往難以使人們接受和理解——畢竟,誰也看不見過程的轉化關係,只能單純的看到報應的結果。
美國凱斯西儲大學生命倫理學教授史蒂芬、波斯特和小說家吉爾、奈馬克從現代科學和醫學的角度出發,對人的種種善行,在“付出”與“回報”之間究竟能產生什麼樣的關係進行了深度的研究。
研究人員制定了一個詳細的測量表,並長期追踪一些樂於付出的人,分門別類的對每一種“付出”帶來的“回報”進行物理統計和生理分析,從而揭示了“付出”產生的“醫療作用”和“快樂指數”:
“宅心仁厚、樂善好施”的人,這些善行確實對自身心理和身體健康產生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其自身的社會能力、判斷能力、正面情緒以及心態等都會全面提升;哪怕只是自己對別人一個會心的微笑,傳遞一個友好的幽默的表情,這些簡單的行為,都會引起唾液中的免疫球蛋白濃度增加。
在他們綜合了四十多所美國主要大學一百多項研究成果後,並結合長期追踪的實驗報告顯示的數據,他們得出了令人驚訝的消息:
人們善良的行為,比如讚美、傳承、寬恕、勇氣、幽默、尊重、同情、忠誠、傾聽、創造等等,這些行為的「付出」顯示:
付出與回報之間存在著神奇的能量轉換秘密,即一個人在付出的同時,回報的能量正通過各種形式向此人返還,只不過在大多數情況下,自己都是渾然不知的……
科學家在神經化學領域的研究中也發現這樣一種現象:當人心懷善念、積極思考時,人體內會分泌出令細胞健康的神經傳導物質,免疫細胞也變的活躍,人就不容易生病,正念常存,人的免疫系統就強健;而當心存惡意、負面思考時,走的是相反的神經系統:即負向系統被激發啟動,而正向系統被抑制住,身體機能的良性循環會被破壞。
據此推理,一個人做了不好的事,壞事、惡事,對其自身心理和身體健康就會產生負作用;惡貫滿盈,十惡不赦就必然「形神全滅」。
事實上,中國古代的醫學巨著《黃帝內經》中就講到:“靜則神藏,燥則消亡”。靜,是指人的精神、情志保持在淡泊寧靜的狀態,神氣清靜而無雜念,可達到真氣內存、心神平安的目的。其實,靜的意義很廣泛,不是單純的靜止不動,而是人的思想和行為,在受到外因的衝撞時,能有豁達的心胸去包容、去體諒,而不是馬上進入熱戰狀態,唇槍舌劍一番。
《三字經》裡講了一個竇燕山的故事:「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竇燕山是五代時人,出身富豪人家,青少年時,吃喝玩樂,恃財傲物,打架鬥毆,稱霸一方,欺男霸女,沒人敢惹;到30歲時,尚無子嗣。一天夜裡父親託夢給他,嚴加訓斥,教育他要改邪歸正,樂善好施。他聽從教誨,痛改前非,從為惡一方變成了名甲鄉里的好人、善人:修橋鋪路、扶貧濟困、仗義施財、不求回報、發憤圖強、克己復禮。30歲以後,連生五個兒子,每個兒子都嚴加管教,三人中進士,兩個中舉人,即「五子登科」; 竇燕山也做了諫議大夫,直至年老還鄉。
上世紀三十年代末,在波蘭華沙納粹集中營里,有個社會救濟局的年輕女職員艾琳娜,專門負責管理食堂,親眼目睹納粹對猶太人慘無人道的屠殺,她就假扮成女護士身份,冒著生命危險,用衣服裹著抱出或用棺材、救護車等方式,在18個月裡,救出2500個猶太孩子。終於有一天,她被納粹發現了,關進了監獄,打殘了她的雙腿,直至判處死刑,她都沒說出一個孩子的下落。後來她被波蘭抵抗運動組織解救出獄,艱難地生存下來,直到她將近90歲時,她和她的事跡才被發現,公諸於世,成了名人英雄,受到褒獎,得到了人們極大的尊重,不久前去世,享年96歲。
常道「三尺頭上有神靈」,善惡有報是天理。上天是最公正的,時刻都在錄著每個生命的一思一念、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決不虧待每個人,並以善惡有報的形式給以獎懲。
衡量善惡的唯一標準是真、善、忍,實施賞罰的高級生命就是佛道神。
現代的科學研究表明,人在入靜後,大腦可以恢復到兒童時代的腦電波狀態,使得衰老暫時得到“逆轉”。
美國有份雜誌曾經發表過一篇題為《壞心情產生毒素》的研究報告,報告中稱:“在心理實驗室中的試驗顯示,我們人類的惡念,能引起生理上的化學物質變化,在血液中產生一種毒素。當人在正常心態下向一個冰杯內吐氣時,凝附著的是一種無色透明的物質;而當人處在怨恨、暴怒、恐怖、嫉妒的心情下,凝聚起的物體便分別顯現出不同的顏色,通過化學分析得知:人的負面思想會使人的體液內產生毒素。”
美國耶魯大學和加州大學也曾合作研究了“社會關係如何影響人的死亡率”課題,工作者隨機抽取了7000人進行了長達9年的跟踪調查,統計研究發現:樂於助人且與他人相處融洽的人,其健康狀況和預期壽命明顯優於常懷惡意、心胸狹隘、損人利己的人,而後者的死亡率比正常人高出1.5到2倍。在不同種族、階層、健身習慣的人群中,都得出了相同的結論。
從這些科學研究結果來看,善惡有報已經超越了有神論所倡導的生命價值取向,而且是整個人類在此基礎上發展和生存的規律。這些科學研究也從側面證實了古人對善惡有報的信念,並不是思想的封閉和愚見,而是那個時代,很大一個群體對待生命的根本看法。
對善惡有報的信念,也正說明人的思想是開闊的、開明的。心態的開放傳達著生命對未知事物保持的謙卑。因為信的本身,就是一種開放的態度,所以不會隨意的用極端的思想,去封閉自己的出路,思想境界也很容易擺脫惡念的禁錮,開明的思想產生的效應,自然的能夠感應天地之間的和諧。也正如醫學古籍中講的“正氣存內,邪不可干”,生命自然健康,自然福壽。
北宋年間,在一個村莊里住著一個十來歲、腿患殘疾、父母雙亡的孩子。
這個孩子不但孤苦伶仃,而且生活十分困苦,甚至靠鄉鄰施捨或乞討活命。
這個村子的前面有一條河,往來村民和路人需涉水而過,特別是上了年紀的老人十分不便。
每當河床漲水時更是無法通行。
但年復一年,誰也沒想改變它。
只有這個孩子,天天撿石頭,堆在河邊....
人們看到了,就問這個孩子為什麼要撿石頭堆在河邊。
孩子回答說,要修一座石橋,為鄉鄰行走方便。
眾人不以為然,認為孩子在說瘋話,大多哈哈一笑了之。
可是日積月累,年復一年,石頭堆成了小山。
鄉鄰開始改變認識,並為這個孩子的精神所感動,投入到了撿石、採石、修橋的行動中。
鄉鄰請來了工匠,開始建造石橋。
這個殘疾孩子更是全身心投入其中。
橋尚未建成,這孩子卻在一次鑿石頭中崩瞎了雙眼。
人們痛惜、怨恨,怪老天不公,說哎呀,這麼可伶的一個孩子,一心為大家,卻招來這樣的報應。
可是這個孩子本人卻毫無怨言,每天摸索著在修橋的現場上干著力所能及的活。
在大家齊心合力下,橋終於修成了。
眾人歡呼喜慶之餘,無不將伶惜、讚歎的目光,聚向那個孤苦伶仃的原本就一條腿殘疾,現在又瞎了雙眼的孩子身上。
孩子雖然什麼也看不到,但臉上露出了平生以來最歡樂的笑容。
那 孩子竟然被巨雷打中....
很快,一場不期而至的大雨似乎要為這座石橋洗去浮塵,壯壯行色。
可是一聲震耳欲聾的巨雷過後,眾人發現孩子已被巨雷擊中,倒地身亡了。
眾人驚呆了,隨後壓抑不住的情感噴瀉而出,嘆息孩子命苦,指責蒼天不公……
就在這個時候,恰巧民間稱之為「青天大老爺」的包拯包相爺公幹至此。
百姓紛紛攔住官轎為孩子鳴不平討公道。
質問包青天:好人為何不得好報?今後好人何以做得?
食人間煙火的包相爺被村民情緒所帶動,揮毫疾書,寫下了「寧行惡,勿行善」六個字后拂袖而去。
回到京城,包青天將路上見聞奏明皇上,卻隱去了自己題字一事。
因為儘管心中為那孩子行善事得惡報之事十二分不解,但三思之後還是為題那樣六個字覺得不妥。
沒想到皇上退朝後非要拉他到後宮說些私房話。
原來,前些天,皇上新添了一位龍子。
小皇子十分招人喜愛,可就是整天啼哭。
於是皇上特意讓包相公去看看。
包青天見那孩子肌膚如雪,嫩白的小手上有一行字。
近前一看,正是自己寫的那六個字「寧行惡勿行善」。
臉一下子紅到了脖子根,趕忙伸手向字擦去。
包青天伸手這一擦不要緊,
小皇子胳膊上的字跡瞬間變得蹤跡全無!
原來是包丞自己也良心過意不去..
說來有趣....
皇子手上的那六個字在包拯眼裡是字,在別人眼裡卻只不過是塊胎記。
皇上見皇子手上的胎記被包相公抹去,唯恐抹去了福根,便不依不饒的斥責包拯。
包青天連忙跪下,口稱「罪臣該死」,然後將自己在氣頭上題字一事的來 龍去脈說了一遍。
皇上甚覺蹊蹺,命包青天用陰陽枕到地府一探究竟。
包相公枕上陰陽枕到地府一游,真相盡顯。
原來那孩子上世做惡多端,罪業甚大。
償還那一世罪惡需三世惡報才能還清。
神原來安排,第一世以殘疾之身孤苦伶仃;第二世以雙眼瞎了卻殘生;第三世遭雷擊暴屍荒野。
那孩子第一世轉生窮困殘疾,但痛改前非,只想為別人做好事。
於是神就讓他一世還兩世的業。
讓他崩瞎了雙眼。
可孩子不怨天尤人,只是默默的為別人做好事。
神就把他第三世的業力也拿過來一世還,所以雷擊斃命。
將三世的惡業,全部一次還完,閻王爺問包拯,三世惡業一世還,你說是好還是不好?
一世還了三世業,因為他專行善事,心裡只是想到別人,毫不考慮自己,某些方面已達到「不修道已在道中」的境界,積德甚多,故而死後立即轉生為當今太子,享受天子福份。
行善不見善,前世有缺欠。
做惡不見惡,前世有餘德。
勸君莫作惡,業報唯自受,
勸君多行善,消業增福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